不同磷化工艺对套管螺纹粘着性能影响_第1页
不同磷化工艺对套管螺纹粘着性能影响_第2页
不同磷化工艺对套管螺纹粘着性能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磷化工艺对套管螺纹粘着性能的影响螺纹粘着属于粘着磨损,即由于粘着作用,摩擦表面的材料由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对于套管来说,是指在上、卸螺纹过程中,管体和接箍的螺纹啮合表面相对运动时发生的粘着磨损。近年来,我国陆上油田发生了多起因螺纹粘着引起的套管联接螺纹泄漏、落井等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金属学及摩擦学理论,粘着磨损特性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特性,因此,引起螺纹粘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螺纹参数、材料性能、接箍表面处理、紧螺纹扭矩等1。现文主要通过实物试验的方法,借助电子扫描分析,就接箍表面2种不同的磷化处理对套管螺纹抗粘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试样

2、准备为了研究不同磷化工艺对螺纹粘着性能的影响,尽量减少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将国内某厂家生产的成分、力学性能及螺纹参数相近的同钢级套管和接箍分成2组,对其接箍螺纹表面用2种不同的磷化工艺进行处理(其成分、螺纹参数、力学性能分别如表13)。表1套管管体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质量%规格外径壁厚 mm编号元素的含量CSiMnPSCrMoNiNbVTiCuDB139.77.7210.160.141.180.0170.0060.0270.0100.1960.0290.0050.0200.19320.160.141.180.0160.0060.0270.0100.1920.0280.0050.0200.18

3、8表2螺纹参数测量数据编号锥度A*mm.m1螺距偏差t/mm.25.4mm1齿高偏差h/mm紧密距偏差ts/mm1外螺纹62.5-0.038-0.013-0.54内螺纹61.5-0.038-0.0139.602外螺纹63.00.0000.000-0.42内螺纹63.5-0.0130.0009.12标准要求内螺纹0.076+0.051-0.1029.543.18外螺纹0.076+0.051-0.102-0.063.18注:内螺纹表面经磷化处理。表3拉伸性能试验结果焊管规格及编号部位方向抗拉强度b/MPa屈服点/MPa伸长率/%1管体接箍纵向58448032.8横向58745831.4纵向7526

4、3728.42管体接箍纵向54348334.8横向54746133.0纵向74964123.6第1种采用锌系磷化,其磷化工艺为:碱洗:浓度10.5pt*,温度80,时间12min;活化:浓度1.2g/L*,室温,时间12 min;磷化:浓度28.5pt,温度80 ,时间12min。第2种采用锌-锰系磷化,其磷化工艺为:碱洗:浓度60pt,温度60,时间12min;活化:浓度0.5%*,室温,时间12min;磷化:浓度32.8pt,温度70,时间12 min。2上卸螺纹试验第1种工艺试验套管共进行2次上卸螺纹。第1次按照位置紧螺纹,外螺纹恰好无外露螺纹牙,其中J*14.85mm,扭矩3600N.

5、m,结果无螺纹粘着;第2次按照扭矩紧螺纹,设定扭矩6100N.m,为最大推荐扭矩的1.5倍,实际紧螺纹扭矩6400N.m,卸螺纹后发现螺纹粘着。第2种套管紧卸螺纹3次,第1次紧螺纹扭矩达6 147 N.m,接近第1种套管紧螺纹扭矩;第2次紧螺纹扭矩为4 086 N.m,第3次为4 229N.m,卸螺纹后均未发现螺纹粘着。3分析讨论在进行上、卸螺纹试验之前,对2种工艺试验接箍螺纹表面的磷化膜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微观形貌如图1所示,其厚度及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第1种接箍的磷化膜微观上呈片状,粗大、松散,在宏观上表现为磷化膜颗粒粗大、不致密,而第2种工艺试验接箍的磷化膜微观上呈细颗粒

6、状,反映在宏观上为磷化膜均匀、致密;第1种工艺试验接箍的磷化膜较薄,约4 m,而且与基体结合不紧密,第2种工艺试验接箍的磷化膜厚约8 m,而且与基体结合紧密。 a)第1种工艺试验接箍b)第2种工艺试验接箍图1磷化膜的微观形貌1000a)第1种工艺试验接箍b)第2种工艺试验接箍图2磷化膜的厚度及与基体结合情况3000紧卸螺纹试验后在第1种工艺试验发生螺纹粘着的接箍中选1个(编号为1),在第2种工艺试验未发生螺纹粘着的接箍中选1个(编号为2),分别进行解剖分析。对从接箍端面算起的第5牙(位置1)、第8牙(位置2)、第13牙(位置3)、第20牙(位置4)及第23牙(位置5)5个位置进行电子显微分析。

7、结果表明,1号样的磷化膜损伤较大,主要发生了剥落,塑性变形很小,损伤较严重的位置4和位置5处的螺纹形貌如图3所示。这说明采用第1种工艺得到的磷化膜脆性大。图3还表明,发生螺纹粘着的1号样,由于磷化膜的脱落,螺纹基体也发生了变形和损伤。2号样未发生螺纹粘着,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磷化膜,螺纹基体几乎没有发生变形,位置4及位置5处的螺纹形貌如图4所示。这说明采用第2种工艺得到的磷化膜塑性较好。无论1号样还是2号样,位置4和位置5,即第20牙和第23牙处螺纹损伤及变形较严重,说明这2个位置在紧螺纹过程中所受的接触压力较大。a)位置4(第20牙)b)位置5(第23牙)图31号样位置4及位置5处形貌3000

8、a)位置4(第20牙)b)位置5(第23牙)图42号样位置4及位置5处形貌3000根据摩擦学理论,金属摩擦副双方的互溶性对粘着磨损有很大的影响。互溶性越好,粘着倾向越大,互溶性又与晶体点阵有很大关系。同种材料之间进行摩擦时,磨损量比异种材料对磨时的磨损量大很多2。这是因为同种材料或互溶性好的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副双方原子之间的强烈扩散,有助于粘着现象的发生。摩擦表面的异物薄层称为污染膜,其中包括油膜、化合物薄膜(如磷化膜)、各种物质的吸附膜等。污染膜能改变接箍表面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改变摩擦因数的大小及磨损特性;污染膜的存在可防止摩擦副表面发生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粘着倾向2。对接箍螺纹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就是基于这个基本原理。但是不同的磷化工艺得到磷化膜的质量和特性是不相同的,其抗粘着磨损性能,即抗粘着性能必然不同。如前所述,第1种工艺试验接箍其工艺生成的磷化膜镀层在结构上与第2种工艺有很大不同,其均匀性、致密性及与基体的结合情况等均不及第2种工艺试验接箍采用第2种工艺得到的磷化膜。因此,第2种工艺试验套管的抗粘着性能较好。当然,正如现文首段落所述,影响套管的抗粘着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磷化膜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提高套管的抗粘着性能,应从多角度、多方面着手解决。4结论1)不同磷化工艺对套管的抗粘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