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研究_第1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研究_第2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研究_第3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研究_第4页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贸易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快速开拓,世界各国的联系都在不断的加强,这样使得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经济的依赖性不断的加深,世界各国及其国内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也在不断的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取得在世界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市场利益,组织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或地区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东北亚贸易区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针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并针对各个问题做出一些个人的理解分析,以期能够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关键词:世界经济全球化;东北亚

2、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AbstractInternational politics much polarization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market fast developmen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contact are constantly stren

3、gthened, so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pendence deepening,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world market opportunities are also constantly increased in.The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market in order to gain international com

4、petitive advantage and market interest, organize or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ountries or areas. It is in this context, construction of Northeast Asian trade zone will also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the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economi

5、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condition as well a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were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and in the light of each problem to make som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with a view to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some theo

6、retic suggestions.Key words :Much polarization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Regional economy of Northeast Asia;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4研究内容和方法32相关理论概述42.1区域经济贸易概念及特征42.2经济贸易一体化相关理论53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63.1我国现存的企业制度比较落后63.2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83.3我国东北地区资本结构相对落后

7、93.4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比较缓慢104提升我国贸易在东北亚区域内竞争力对策114.1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14.2加快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134.3吸收外来资本引进先进技术144.4加快人才的培养及技术研发18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11绪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目前经济状况来看实现规模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是当今发展趋势。东北亚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多样性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国际经济中心已发生转移,所以要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贸易符合东北亚各国的利益、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

8、的情况来看,目前我们要扩大边境商品贸易、发展科技创新、抓住机遇,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务实合作不断地改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进程,不断地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机遇,不断改善与东北亚的发展形式,不断增强对我国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要全面推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不断地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分析区域惊异效应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形势,不断地提出实现我国与东北亚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措施。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地提升我国的贸易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持续、更好、更快地发展。1.1研究背景边境贸易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我国的具体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边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重大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9、根据当今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我国的边境贸易要不断地扩大和发展,怎样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经济法规,发展形式?如何就产业改革工业制度改革做出定论?进而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审度。要从改善我国贸易政策开始,加强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发展主体,加快产业改革进程,更要清晰的明白我国贸易发展趋势,不断改进自我,不断地促进和创建和谐的关系,要为加强东北亚与我国之间的合作创造条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中,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以其巨大的潜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参与这一区的经济合作。加强边境贸易发展,

10、促进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合作,要不断的而提升竞争力,才能不断的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中,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以其巨大的潜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参与这一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则是近些年来产生和发展的、东北亚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更要积极发展我国的各项优势参与一体化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贸易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提升我国贸易水平,要提升竞争力,特别是与东北亚地区接触较多的地区,要提升竞争力,才能不断的促进我国边境贸易越快越好的发展。1.2.2研究意义

11、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欧盟的成功经验表明,多边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实现了规模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和增强竞争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快推动东北亚地区各方要抓住机遇,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务实合作,加快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我国只有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才能促进我国东北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加速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提高东北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2012年,关于东北亚地区贸易合

12、作问题日本西南学院大学教授小川雄平认为,面对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困难,现实的做法应该是先缔结阻碍因素较少的地方性自由贸易协定(FTA),然后逐渐扩大,建立日中韩三国间的地方性ETA,也就是“环黄海自由贸易地区”,使该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并保证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工程理论与管理方法的试用范围随即延伸到了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随后有形成了诸如“后勤管理”、“商业后勤”等许多新概念。对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模式,1993年,韩国学者孙炳海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模式,即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文化的共通性,地理位置的相邻性,区域经济的多样性、互补性、共益性等优势,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进行

13、广泛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使东北亚地区内的资金、劳动力得以最佳配置,资源、技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发展整个东北亚经济。1.3.2国内研究现状2007年,对于东北亚地区贸易合作的问题,中国学者刘昌黎以日韩自由贸易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影响,认为“在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即将提上10+3首脑会议日程的形式下,通过东亚自由贸易区开展中日韩自由贸易,显然是一个有利的战略选择”1。唱新则从比较分析东北亚贸易结构出发,提出了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开展多层次的贸易活动,建立统一市场,实行区域贸易优惠政策,以促进东北亚地区贸易迅速发展的政策性构想。2008年,中国学者王胜今分析了东北亚地

14、区劳动力资源状况,探讨了目前东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未来东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设想以及合作的基础模式2。2010年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张蕴岭、沈铭辉的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提出了对区域合作的发展和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具有深度和具有政策可操作性的建议,分析和研究了东北亚的发展及未来。2011年,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的学者李冰,提出了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东北亚各国应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增进政治与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对话,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培育和塑造地区共有理念,形成国家间的集体认同,共同构建公正合理的东北亚地区安全新秩序。1.4研究内容

15、和方法1.4.1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概述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有关贸易的基本概念加以概括和介绍,对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作了简要论述。第三部分主要从东北亚对我国发展贸易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我国和东北亚贸易之间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对上一部分的分析,运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就如何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在东北亚区域内竞争力的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提出了解决我国与东北亚贸易发展不利影响的相关对策。1.4.2 研究方法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对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16、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为依托和根据,结合我国目前的存在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研究的结果能使我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到帮助作用。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2.1 区域经济贸易的概念及特征2.1.1区域经济贸易的概念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的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几年出现的。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将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削弱或者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或是区域之间,某些国家和政治实体为实现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17、实现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互相之间的经济发展,而达成的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起来超越国家的组织机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各种形式的经济集团的建立。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在特惠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实行部分特惠关税减让;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每个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除解除成员之间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常还要求成员之间在平等、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

18、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并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阶段。它包括各成员国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这类同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建立起了一整套立法、司法、行政和监督的同盟机构,甚至可能导致政治一体化,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高的形态经济政治同盟。在经济政治同盟中,各成员间不仅实现了经济政策的统一,一些政治政策也具有相当的统一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主要是指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划分的。2.2经济贸易一体化相关理论2.2.1古典关税同盟理论半个世纪前,从雅格布·维纳 (Jacob Viner)等人的著作中产生了一体化贸易理论(现代

19、称之为古典关税同盟理论),此后的一体化理论以此为核心不断扩充,范围不断扩大,至今,一体化理论涉及了共同市场、投资、货币、政治等各个领域,但是现有的比较成熟的一体化理论主要还是一体化贸易理论。随着经济理论的迅速发展,一体化贸易理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分析福利收益时,传统的完全竞争分析方法已被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等模型所补充,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规模经济已成为一体化空间影响新模型的核心内容;同时,世界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也被重新认识3。因此,对一体化贸易理论进行深入和细致分析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和价值,而且也符合实际需要。一体化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关税同盟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20、以下本质特征:对从世界其余地区的进口,关税同盟成员国征收共同对外关税,而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各自有权决定关税税率;关税同盟没有原产地原则,而自由贸易区适用原产地原则,即只有原产于区域内或主要在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进行自由贸易。2.2.2一体化新贸易理论一体化新贸易理论放松了一体化古典贸易理论各个次要假定前提,从而得出了某些新的观点。这些放松的前提比较符合实际,它们是:世界其余地区的供给曲线不是完全弹性的;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或边际成本递增);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一体化新贸易理论是在关税同盟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的框架下扩展的。由于前提条件放宽了,所以集团和集团成员的专业化和社会福利都会发生变化。

21、首先,由于世界其余地区的供给曲线不是完全弹性的,所以就需要考虑贸易条件效应。其次,由于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时,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意味着,当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产量增加时,本国总会在该优势行业尚未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以前边际成本就上升到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从而本国的生产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贸易结构和收益会有某种程度的变化,所以要考虑成本效应(或收益效应4)。再次,由于现实中资本是可以在各国之间流动的,它的流动能够给有关企业带来较多的收益,当商品的自由流动遇到障碍时,资本流动将代替商品流动实现各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因此要考虑投资效应。第3章我国

22、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3.1 我国现存的企业制度比较落后3.1.1未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国际上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都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视作特别重要的事情。我国企业过去也不是没有战略,但是,或由于研究得不透、战略过于笼统或大而不实;或由于国家宏观环境条件不具备,企业战略不可能制定准确。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企业同国际企业的竞争在所难免,这些都迫使企业要有足够准备,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就显得特别迫切。制定战略或建立战略机制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二是企业的战略涉及到产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如何判断和决策;三是企业的战略和企业重组要结合起来。关键在

23、于要从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权衡利弊,挖掘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3.1.2企业管理缺乏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的效率、利益、长远发展以及企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凝聚力是一个复杂的变量,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企业成员本身的心理、行为,又包括企业外界对企业的影响。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企业凝聚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几个因素有一下几点:企业成员的相容性:企业成员的相容性即企业成员的相互接纳程度,表现为各企业成员的同质性与互补性。企业成员之间的爱好、兴趣、目标、信念等具有同质性,而性格、知识则具有互补性。同质性的多少

24、与互补性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凝聚力的强弱。企业成员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要的层次具有很强的发展性5。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假如要让一个薪水很少的人经常参加娱乐活动,一般很难,他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多挣钱上,以首先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企业领导的行为与方式: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层内部不团结,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成员。而一个精诚团结、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的领导群体会对企业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企业成员的内部团结,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

25、,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3.2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3.2.1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比较粗放;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而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得农产品的成本不断提升。成本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农业生产的纯收入难以增加。而在区域集团化的条件下,将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将丧失优势,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技术,使得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的市场主要是我国东三省,而这三个省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占据人口的较大部分,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够扩大市场

26、需求,使区域经济了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单位价格远低于我国。这将使得我国的农产品面临销售难的困境,从而降低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东北地区的热量不利影响: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仅能种植一些喜温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易出现低温冻害;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寒问题;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林业。3.2.2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由于农民素质、山区地理位置、科技投入等诸多原因,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率不高,农业机械利用、水利灌溉普及程度低,多数地方仍然依靠原始的人畜耕作方式进行生产。还有部分农民至今没有掌握已经推广多年的常规农业生产技术,如农业生产规范化栽

27、培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3.2.3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退化;水森林破坏,;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森林减少;湿地和沼泽破坏等。社会环境的问题农业生产比较粗放;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而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得农产品的成本不断提升。成本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农业生产的纯收入难以增加。而在区域集团化的条件下,将使得我国

28、的农产品在出口方面将丧失优势,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技术,使得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集团的市场主要是我国东三省,而这三个省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占据人口的较大部分,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够扩大市场需求,使区域经济了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单位价格远低于我国。这将使得我国的农产品面临销售难的困境,从而降低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东北地区的热量不利影响: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仅能种植一些喜温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易出现低温冻害;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寒问题;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林业6。现代经济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是现代人类发展观的伟大变

29、革。它扭转了经济活动的传统观念,即人类一切经济活动都以追逐到的物质财富多少来判断其价值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否认自然资源供给具有无限性。一方面认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受约束的,另一方面认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是需要自然环境来容纳的,而自然环境的可容纳量相对于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增大的废弃物排放来说,是越来越有限的。以可持续发展观来观察国际资源转换,就不能仅仅注意到物质财富增值或经济发展的利益,还必须注意到生态、环境利益。3.3 我国东北地区资本结构相对落后3.3.1 经济结构不合理在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

30、和轻工业;在重工业的建设上,片面强调“以钢为纲”,忽视能源和交通运输业,在重工业内部,则片面强调自给自足,忽视协作配套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如此日久天长就形成了畸形发展的经济结构,某些重工业部门过分突出,而农业、轻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相当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投资成本大而效益低成为这种畸形经济结构的特征。此外,城镇大量失业人员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提高,生活水平长期未能得到改善。3.3.2经济体制不合理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将从生产力的具体运行上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由于经济体制上缺

31、乏对部门、地区结构调整的机制,调整手段基本上是依靠对投资规模、投资项目和对国有银行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控制,其实际效果十分有限。3.4人才培养及技术发展比较缓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它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目前东北的人才发展现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吸引人才能力弱等诸多问题。3.4.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工程、卫生等传统领域,高新技术、农业产业等重点发展行业的人才所占比例严重不足。传统

32、产业人才相对较多,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二是所有制间分布不合理。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集中,非国有企业人才不足;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产学研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东北三省拥有较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也较多,但商品化率低,理论研究型、基础性学科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单一方向的专业人才多,复合型人才较少。3.4.2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近几年东北大量人才流向外省,与区外的人才流动呈现“逆差”现象。以黑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20多年里,黑龙江省人才总流失量达20万人,占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16。每年有200多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流到省外、国外。由于工业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都离不开人才

33、,人才的短缺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经济的增长及进一步的影响国民的经济水平所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对于当今现状必须要注重人才,大量人才的流失也是我国人才及科技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3.4.3吸引人才能力弱据统计黑龙江省每年考入省外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返回率不足13,吉林省每年流出人才是流入的3倍以上,相对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各省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吸引能力远远不足。东北地区生产停滞和资源枯竭不能为优秀人才提供足够的岗位,无法提供较好的环境、发展空间和报酬,造成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优秀人才大量外流。而人才外流又给本来已经发展缓慢的东北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与

34、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比较,学历层次偏低,整体创新能力后劲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东北地区“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队伍的客观要求7。3.4.4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政府每年用于人力资本投入的资金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高校科技投入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人均科技经费拨入”,全国人均为28184元,东北三省合计人均为24013元,低于全国148%,其中“政府专项”全国人均10160元,东北三省合计人均为8090元,低于全国204%。再如“人均研发经费拨人”,全国人均16174元,东北三省合计人均为14335元,低于全国114%。其中差距最显著的是“应用研究”,用于“应用研究

35、”的人均研发经费,全国人均为9913元,东北三省人均为6804元,低于全国314%,其中辽宁人均为7976元,低于全国196%;吉林人均2550元,低于全国74 3%;黑龙江人均9855元,较好一些,低于全国06%。4提升我国贸易在东北亚区域内竞争力对策4.1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4.1.1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的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4.1.1.1围绕“一个中心”围绕“一个中心”,指的是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企业发展战略的着眼点是发展。发展性是企业发展战略区别于企业其它战

36、略的显著特征,如果不体现怎样发展,那么这个战略就不能被称为“企业发展战略”;如果不把发展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中心,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好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的管理制度。“发展”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发展”是针对客体而言的,“创新”是针对主体而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为的是发展。因为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创新的谋略,所以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全面研究企业创新问题,要是不把企业创新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那么研究结果就不会是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4.1.1.2坚持“两个面向”坚持“两个面向”,指的是坚持面向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面向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要面向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问题, 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37、,应该面向企业这棵大树,也就是说要研究企业这棵大树怎样发展,不要只研究它的局部怎样发展,更不要只研究它的几个树枝或树叶怎样发展。要面向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像拓展自己的空间视野一样拓展自己的时间视野,要放眼未来。某些未来要成的事应该提前做准备,某些当前要做的事不能给未来设置障碍。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当时利益与未来利益。4.1.1.3突出“一个重点”突出“一个重点”,指的是把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研究重点。要把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重点。千万不要事无巨细、本末不分地研究企业发展中的全部问题。把

38、影响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当作研究重点,为的是把指导企业发展的基本决策搞得好上加好。基本决策搞好了,具体工作就容易开展;基本决策搞错了,具体工作就难以开展,即使开展起来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企业的整体、整时利益与基本决策紧密相关,为了争取企业最大利益,应该让基本决策放光彩。4.1.1.4发挥“一种能力”发挥“一种能力”,指的是发挥谋划能力。谋划不是生搬先进理论,不是硬套先进经验,不是照抄上级指示,不是拼凑常规思路,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并提出高明的解决办法。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就是针对企业整体与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寻找并提出高明的解决办法。要突破原来的旧框框,提出

39、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措施都要先进,要争取走在其他企业前面,要打破常规,否则就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4.1.2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群体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现代企业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一个现代企业整体面貌、发展水平、文化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生命力的体现。企业凝聚力离不开企业传统,更离不开企业创新。我国现代企业只有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一旦形成,便能在广大企业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熏陶、评价

40、和规范的功效,使广大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现代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实现现代企业组织市场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目标。首先,现代企业的发展动力及凝聚力来自于现代企业的文化。现代企业为全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在没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了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本。其次,作为一个富有凝聚力的企业,其所拥

41、有的员工最好要具备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凝聚力"就是企业所需的集合力,它使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一种极大的认同,需要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事业有一种主动的参与直至将其作为个人事业的一部分。很显然,企业与员工是企业凝聚力的两大载体,只有将这二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好企业的凝聚力。只有企业与员工的目标相一致,才会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才会成就企业的远大目标。员工应具备守信道德品质,娴熟的处事及沟通技巧,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知识。企业员工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降低企业内耗。如果不能具备这些能力,即使每个人都有能力,但方向不一致,最后产生的企业

42、合力就很小,在市场竞争中将会显得很脆弱。 试想,在企业面临危难之时,如果企业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如果没有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不可能度过难关。只有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是息息相关,企业员工认同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企业面临关键的时刻,才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4.2 加快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速度4.2.1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提升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高第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在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坚持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形成当地支

43、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要从过去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适应市场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企业+基地+农户”或“企业+农户”等的经营组织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如元坝区以发展粮食生产为基础,创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进了水果、蔬菜、木耳、烟叶、蚕桑、生猪等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大米、生姜、茄子、韭黄、猕猴桃、甜柿、蚕茧、生猪等无公害农产品,扶持壮大广元市元坝区山清米业有限公司、广元市元坝区三元茧丝绸有限公司、广元市元坝区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级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

44、了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生态化、市场化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趋势,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迫切需要。4.2.2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力整体水平首先,重要的工业基地,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一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成熟的农业技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推广的方式,建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等形式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二是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

45、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小型农用机械,认真贯彻落实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服务机制,组织好农机作业。以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其次,交通条件,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最后,人口与环境,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规模经营;生态环境和资源较好,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4.2.3改善生态问题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林是农的保障”。在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区美欧财富可言,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良好的生

46、态环境下才能实现,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根据我国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欲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现山川秀美,江河清澈。根治贫困,必须发展江河上游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种树植草,绿化荒山,把林业建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扩大生存空间,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因地制宜,抓好“长防林”、“水保林”、“薪炭林”、“用材林”建设,含蓄水源,建好“绿色水库”,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实行合理轮作,推行新的绿色革命;培育优质高产良种,改善生产条件,建成高产稳产农田,保持粮食持续增长。在搞好林业建设的同时,要利用森林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以致

47、富农民。4.3 吸收外来资本引进先进技术4.3.1调整经济结构吸收外来资本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外资涌入以及现金的技术,这对于我国企业是个良好的契机。4.3.1.1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力度从单纯的资金引入为主转到资金和技术引进并重,积极推进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一是要从一般加工业为主转变为以基础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引导外资投向交通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二是从新建企业为主转变为改造现有为主,加快现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三是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性大财团、大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参与机械、轻工、纺织和军工等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及电子、医药、石化和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8、中国应制定新的有利于东亚合作的政策,鼓励引进外资,特别鼓励引进东亚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4.3.1.2采用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方式一是对铁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可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有国内企业投资经营;或在国内发行股票、债券等筹措资金,积极吸引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投资方式,积极吸引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机械、电子、化工等产业、鼓励现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和向境外发行股票和债券。三是对农业很热农村水利开发和长期低税、免税。四是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国外银行优惠贷款和直接国际援助等8。4.3.1.3多渠道全方位引进投资一是把大中

49、型企业、私营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使企业变成招商引进主体;二是通过现有外商企业“以外引外”,引进新的投资商;三是邀请国外知名财团、商社、大公司、大企业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洽谈投资项目。4.3.2改变经济体制引进并吸收先进技术改变企业经济体制,并且加强区域结构调整。企业在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要将外来先进技术学习以及消化,把外国的先进技术变成本企业的流程性技术,我国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扶植,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保护本国产业,使得本国企业能够将外来资本以及技术吸收,转化为本国资本,以及本行业技术。引进先进技术,不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节约了进行技术研究的费用,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50、进而增强了我国生产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4.4加快人才的培养及科技研发现在企业要想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拥有大量属于自己的人才。目前,企业之间竞争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价格与服务,同时也还包括人才、技术的竞争。只有拥有稳定的人才,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让企业不断的前行,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4.1合理调整人才队伍结构4.4.1.1建立区域人才协调机制建立区域人才协调机制,处理好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关系。东北地区应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省市之间建立人才跨区域合作体系。在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原则下,理顺人才

51、智力流动的渠道和途径,积极开展人才培训、交流与合作。在人才政策、人才智力交流、人才开发培训、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市场建设、人才信息网络建设、人才资源和人才信息共享、人事科研等各个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最需要的人才流人东北地区,另一方面随着东北各产业的调整,一部分不适应、跟不上东北发展需要的人员应能够自然地落伍和被淘汰。同时应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内部人才流动的引导。引导大城市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逐步解决大城市人才挤压、浪费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的矛盾;引导人才向边远山区流动,实现不同地区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转移,鼓励有农业技

52、术专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4.4.1.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建新型分配办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总结以往的经验,要从利益分配上实施有效激励。改革平均化、单一化分配制度,积极推行差别化的多元分配政策,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让贡献大、效益高、业绩多、素质好的人才多收多得,形成有效的驱动力。探索以人才核心竞争力为主导原则的新分配机制,使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要从表彰、奖励优秀人才上进行有效激励,并在生活工作上办实事、给待遇

53、,解决其后顾之忧,形成良好的人才导向效应9。4.4.2合理利用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给人才找到适当的位置:在用人问题上,管理者必须确保人们能够被安置在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职位上。在其适应职位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以发展机会以发展必须的技巧“能位相宜、适才适所”。以才能作为用人的依据: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增加效益,必须按照水平高低和贡献大小的标准来决定人事安排。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过分关注发现和纠正员工的缺点,往往会使通过努力实现企业目标的机制发生偏差。企业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可以用来发挥人之所长去做出成绩,同时,可以中和人的缺点,使其很大程度上变为对企业无害。制定有效的薪酬结构提供有竞争力的薪

54、酬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全部都使出来。支付最高工资的企业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考评制度,应能留住优秀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除此之外,企业还必须奖励员工,因为这会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为企业服务。增强薪酬制度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作为一项与全体员工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制度,在其设计初期,应动员全体员工发表意见和建议,让专业人员深入调差研究,切合企业实际来制定,增强其透明度,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个监督和反馈机制,这样才能使员工感到其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其产生的积极性。总之,

55、应该以战略性的眼光避免人才流失,不仅要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设立相应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而且还要形成重视人才的共同认识,留住人才,通过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4.4.3加强凝聚人才的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凝聚人才的组织文化建设,注重人才的二度开发,技术人才的流动是具有潜在的机会成本的。在员工选择新的地区和组织的时候,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还有组织内的干群关系,可能会受到尊重的程度以及家属如何迁移等问题。因此如果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技术人才不愿意离开自己已习惯多年的环境。尤其是那些在老国有企业干了几十年的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对企业很有感情。因此,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

56、和感情纽带的凝聚作用,使已有的高级技术工人继续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同时,要注重老年人才的二度开发,组织老年人才发挥余热,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搞好老年人才的“传、帮、带”工作。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振兴东北储备人才,振兴东北经济发展首先得依靠本地人才,要不遗余力地通过政策导向、市场机制、行政调剂等手段整合好现有人才资源。首先,东北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振兴东北的需要,必须变单一的培养模式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东北高校要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10。其次,东北地区的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东北振兴的需要。学

57、校和企业要改变过去“学校只管教育,企业只管使用”的脱钩现象,而应该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教育,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输送。再次,东北振兴人才工作不能离开继续教育。政府企业要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继续学习平台,整合好培训资源,逐步实行职业培训“存储”制度。4.4.4.加大教育科技投资力度科技投资增加,研发条件必然会得到改善,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会增多,也会吸引外来技术人员,技术创新也会增多,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随着上升。给予科研项目开发政策上的优惠,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给予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鼓励知识要素、技术要素合理流动,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汇聚,研究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具体政策11。科技创新及技术研发,外国的先进技术、高精尖产品的大量涌入,国产商品必然会受到影响。本国企业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