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1页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2页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3页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4页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县委宣传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画 1149 更新时间:2008-6-209:27:58 年收藏此页近年来,随着“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的大力实施,一大批乡镇综合文化站陆续建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文化阵地短缺的问题。但从整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一些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一、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 20002000 年开始,巫溪县通过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资助的“百县千乡宣

2、传文化工程”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资助的“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 建成了 1616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调查和统计,这些文化站中除了 2 2 个活动开展得比较好外,其他的不同程度的存在挪用(当成乡镇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闲置(一座空房子)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领导“三重三轻”的指导思想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仍然“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是重“大件”轻“小件”。没有处理好房屋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

3、在建设乡镇文化站的时候,不有效的分配建设资金,挪用设备购置资金把房屋建大,后期因为资金紧张,致使设备无法到位,最终形成“空壳”现象。二是重争取轻作为。有的乡镇存在着为争取资金而申报项目的思想,忽视了国家投入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造成项目到手后,既不能按期按质实施,更没有按要求对文化站实施管理和使用。三是重短期轻长效。90%90%勺乡镇文化站注重一次性建设,应付上级检查。在后期管理和运营中,既没有财政投入,又不积极想办法争取其他支持,形成一种变相的“不作为”和浪费国有资产的行为。(二)文化经费“三大难题”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瓶颈。从调查的情况看,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而乡

4、镇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使一些本应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是上级投入“少”。从市级财政配套的1 10 0万元建设资金和5 5万元的设施购置资金看, 只能解决乡镇建设资金的48%48% (30300 0个平面按照成本价每个平面 700700 元计算),即使后来加大投入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口。形成了一种出现“不建不欠、建了就欠”现象。二是本级配套“难”。在贫困区县,县级财政还不够发放职工工资,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基本上都是靠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维持,乡镇财政更是雪上加霜,90%90%勺乡镇都是高额负债保证机关正常运行,因此,县乡财政的配套资金基本上是一句空话,而且,随着土地使用的

5、越来越规范,乡镇无偿的划拨土地也基本不可能。三是市场投入“无”。贫困地区受文化项目不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影响,通过市场本身融资文化站建设是不可能的。同时受乡镇文化站“公益性”的影响,乡镇既不敢放开手脚干,又不会想着法子干,造成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市场资金也相应不能流入文化站。(三)管理机制“三不到位”是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三重三轻”的指导思想,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管理机制不到位。一是上级政策制定不到位。“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管理办法有些条款制定不合理,比如地方不允许建在政府大院内,不允许合建等,这与乡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一的现实不相符,而且造成乡镇

6、既有的资源闲置与无法划拨文化站建设用地的新一轮矛盾。二是内部制度规范不到位。大多数文化站没有制定必要的工作职能职责等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凭乡镇领导的激情开展工作,还处于一个“见子打子”“零星作战”的局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短期计划。三是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 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或真空状态。(四)文化人才“三不合理”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文化干部兼职现象十分普遍,更有部分乡镇将无法胜任其他工作的人员安排为文化干部,加上后期培训不力,致使

7、乡镇文化干部在承担乡镇文化工作力不从心。一是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如巫溪县共 4848 名乡镇文化站干部,平均年龄 4343 岁,其中,50-5950-59 岁的 1616 人,占总数的 33%33%初中学历 1616 人,占总数的 33%33%大专学历的 1010 人,占总数的 21%21%均不具备文化专业水平。从上面可以看出,文化人才年龄严重老化,同时文化程度太低。二是乡镇人才后期培训流动不合理。一方面人才不能胜任工作, 一方面农村大量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不能进入文化工作队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后期的培训工作,使得乡镇文化人员的工作方法停留在“老三篇”,中听不中用,也使得

8、在开展工作时找不到突破口和落脚点。三是乡镇文化人才队伍政治经济待遇不合理。目前,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年轻的被挪作他用,老龄的被闲置不用,真正因为文化工作被提拔的基本上没有,而且因为乡镇经济物质待遇差,造成优秀的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二、强化乡镇文化站管理和使用的对策思考乡镇文化站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新时期农民文化多样性、健康性、农业科技化的需求很不协调,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影响城乡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强化科学领导保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须紧紧抓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这个“龙头”,在充分放权给乡镇的同时,强

9、化乡镇的责任感,从而强化他们对乡镇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他们对乡镇文化站的使用。1 1、 落实“两线三级”的责任体系。 “两线”就是业务指导线和行政管理线; “三级”就是市、县、乡三级。科学设置“两线三级”的责任体系,一个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分”就是要有效分工,要把文化站的责任日常管理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头上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而文化局只能注重业务指导,要走出管得过多、过死的局面,让乡镇文化站发挥好作用。合就是要分工合作,乡镇党委政府和文化业务管理部门要经常沟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从而让文化的使用既符合政策,又服务地方政府,进一步把文化站使用“活”,使用“实

10、”。2 2、建立“四个一起”的考核体系。要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规划,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文化考核体系。将农村文化建设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县、乡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提拔任用、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做到“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村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活动经费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贫困区县开展文化活动,其制约瓶颈就是经费制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变欠帐建设的现状,一方面要规范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1 1、建立“1+11+1”的多元投入体系

11、。第一个“1 1”是指政府投入,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市财政增,逐步增加乡镇文化站的投资总额,减轻乡镇文化站建设压力、降低建设难度,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科学规划,小型投入设备设施,大型投入阵地建设,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建设一个成活一个,不搞遍地开花。二是县级财政挤,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成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杜绝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编外财政”的现象。三是乡镇保,主要是保证土地问题, 可以从通过划转现有的公共用地, 比如合并乡镇的闲置办公楼土地等。 第二个“1 1”主要是要增大市场投入,一方面发动农民以图书、报刊、音响光碟入股的形式,成立乡、村级股份制图

12、书室(或影像俱乐部),由乡镇文化站或村文化积极分子负责运作,实行会员制,对捐赠者和非捐赠者,分别采取免费与有偿租借办法。另一方面将文化站闲置的场地、图书以市场运作,实行有偿式出租会场或图书。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能人、大户自办文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2 2、建立“1+11+1”的资金使用制度。第一个“1 1”是指健全专款专用的资金审查制度,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对贪污、挪用的单位和人员予以严厉打击,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第二个“1 1”是指整合乡镇的宣传文化经费,如文化、卫生、教育、计生、农业、党建、综治宣传经费,形成一个漏斗进,一个漏斗出的乡镇宣传文化经费使用机制,统一管理,

13、统一使用,从而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三)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制度保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以优化人才结构为基础,同时又要以健全制度为根本,做到活而不乱,规范而不死板。1 1、建立“两结合”的人才构成体系。一是搞好专职与业余的结合。一方面要确保专人专用。避免出现文化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搞好对专职文化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工作;另一方面推行文化站准入机制。吸引协会、社区、当地文娱积极分子进文化站,列为文化站的编外人员,为他们提供办公室,让他们组织开展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拳、坝坝舞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搞好“引进来”和“请出去”

14、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当今大学生,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并为他们解决必要的工作生活问题,使他们愿意去,留得住。另一方面加大优化现有乡镇文化干部的力度,探索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资退职等分流办法,让乡镇文化干部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2 2、建立“两结合”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将上级制度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修改上级不合理的制度规定, 增加有利于调动乡镇积极性和乡镇文化站有效运转的制度规定,比如股份制、租赁制、合作制等规定,特别在城乡统筹实践中鼓励试一试,闯一闯,然后推广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乡镇文化站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内部规范制度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规范管理,健全内部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

15、循,有条可依。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一些制度,推动乡镇文化站办好办活办出实效。(四)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发挥四大功能作用。乡镇文化站统筹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整个大的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因此,任重而道远。1 1、发挥乡镇文化站“合”的功能。一是聚合农技站、司法所、广播电视站、中小学校的阵地资源,形成“1+X1+X”的宣传文化阵地,以文化站为主,其他为辅,拓宽农村文化阵地。二是聚合文化人才。将

16、上述的文艺爱好者、积极分子聚集在文化站内,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三是聚和协会和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唱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戏,调动农民自主参与文化活动,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四是聚合乡镇特色农村文化,成为挖掘地方文化的摇篮。围绕独具特色的的五句子山歌、嫄草锣鼓、喷呐等民间文艺,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开发,打造特色文化。2 2、发挥乡镇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是发挥乡镇文化站聚集的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阵地作用,举办农村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发掘乡土文化,培养文化人才。3 3、发挥乡镇文化站“带”的功能。一是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务方式,组织文化工作者应深入农村,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节季时令、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二是带动村文化室的工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村文化活动的领头羊,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辅导村文化室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