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_第1页
胆囊炎胆石症_第2页
胆囊炎胆石症_第3页
胆囊炎胆石症_第4页
胆囊炎胆石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胆囊炎、胆石症(有验案)【概述】     胆囊炎、胆石症是比较常见的胆道疾病。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三种类型。胆石症又有胆囊结石、胆囊管结石、总胆管结石、肝管内结石之别。胆囊炎、胆石症常互为因果,同时存在。多发于女性及肥胖者。急性发作时主要症状特征有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放射,且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可伴发热、黄疽。慢性期主要症状特征有上腹不适、右上腹隐痛、腹胀、暧气、厌食油腻等。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的“胁痛”、“结胸”、“黄疽”等范畴。      【病因病理】&#

2、160;    胆囊炎、胆石症病位在胆腑,与肝、胆、脾、胃等脏腑有关。“胆者,中精之府”,其功能既依赖肝的疏泄,储存胆汁,又能促进脾胃运化,以转输通降为顺。     常因情志不舒、嗜食肥甘、虫积、外感等,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或致肝胆气滞,胆泄不畅;或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日久煎熬成石;或致气滞腑闭,血行不畅,化瘀壅脓,而形成胆囊炎、胆石症。      【诊断要点】     1:急性胆囊炎常以饱餐后上腹部、右季肋部或剑突下剧痛、绞痛,发热或黄殖

3、为特征;慢性胆囊炎则往往缺少典型症状,或有上腹不适。隐痛、腹胀、暧气、厌食油腻等。胆石症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石形态。     大、小部位和并发症;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胆绞痛)、寒战高热或伴黄疽等;平时大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消化不良。     2:急性发作时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3:胆囊炎、胆石症的确诊主要依靠X线和B超,检查可发现阳性结石或炎症。     4:经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

4、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CT)、CT对  X线和B超无阳性发现的胆石症病例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辩证分型】     1:肝郁气滞症状: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可件轻度发热恶寒。舌稍红苔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失于条达,胆汁排泄不畅,故有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有饮食减少、口苦、嗳气、恶心、呕吐;肝胆郁滞化热,则可

5、伴轻度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脉弦紧为肝胆气滞之象。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味。     柴胡6克 白芍9克 枳壳15克 大黄9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郁金9克 金钱草30克 香附9克 川栋子9克 延胡索9克 甘草6克随症加减: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克,以开胃;有口苦、暖气、恶心、呕吐等症者,加左金丸9克,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伴发热者,加蒲公英30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以清热解毒。     2:湿热熏蒸症状: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

6、肩背,发热畏寒发作,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于。舌苔黄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有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湿热内结,邪热炽盛,故有发热畏寒;湿热中阻,脾胃受困,故见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是为肝胆湿热之象。治则:清利肝胆,化湿排石。     方药:三金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金钱草30克 海金砂12克 郁金9克 鸡内金6克 茵陈15克 黄芩9克 栀子9克 虎杖根9克 枳壳9克

7、 木香9克 延胡索9克 甘草6克随症加减:高热畏寒者,加柴胡9克、蒲公英30克,以清热;恶心呕吐、口音咽干者,加左金丸9克,以降逆止呕;大便不爽或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芒硝15克,以泻火通便。     3:热结血瘀症状: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胸腹胀满,黄疽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     证候分析:气郁热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积,则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瘀血有形测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气滞则胸腹胀满;热结则寒

8、热时发;气郁热结,瘀血停积,胆汁排泄受阻,故有黄疽不退;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则有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是为瘀血之证。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攻下。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排石汤加减。     桃仁9克 红花6克 穿山甲9克 生大黄9克 芒硝15克 柴胡9克 郁金9克 枳壳15克 木香9克 茵陈12克 黄芩9克 虎杖根9克 金钱草30克 甘草6克随症加减:腹胀痛甚者,加延胡索、川?子各9克,以理气止痛;发热者,加金银花9克、连翘9克、蒲公英30克,以加强清热之功。   &

9、#160; 4:脓毒壅滞症状: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日久,脓毒壅滞肝胆,气机受阻,故脘腹、胁肋绞痛拒按、持续不止、腹部胀满;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邪热脓毒炽盛,故壮热寒战、汗出;邪热脓毒迫使胆汁外溢,则见黄疸;邪热脓毒扰乱心神,则谵语神昏;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可有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是为湿热脓毒壅滞之征。 治则:清热透脓,化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10、。     黄芩9克 黄连6克 黄柏9克 茵陈9克 栀子9克 大黄6克 穿山甲15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砂12克 郁金9克 蒲公英30克 金银花9克 甘草6克随症加减:汗出脉细者,加太子参30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以益气敛汗复脉;神昏谵语者,急用安宫牛黄龙1粒吞服,以芳香开窍。     【中成药】     1:胆宁片  每次5片,每日3次。     2:金胆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11、;    3:消炎利胆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4:熊胆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      【简便方】     1:虎杖根15克、黄芩9克、木香6克、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金钱草30克、海金砂12克、郁金9克、茵陈、栀子、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其它疗法】 

12、    针灸疗法:取穴肝俞、胆俞、日月、支沟、阳陵泉或胆囊穴(奇穴),用泻法。     食疗: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绞痛者:     (1)鸡内金(不落水者)5枚,拭净,新瓦上焙脆,研极细末,用脱脂奶(制法:牛奶烧沸,稍凉去上浮衣)送服,每日1次,饭后用。     (2)田螺100克,去泥、洗净,加清水,武火烧开后,文火炖15分钟,饮汁。    

13、 (3)绿豆150克,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煮烂,后入蛋清1只,入调味少许。每日1次。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者:     (4)茭白250克,洗净切丝,玉米须100克,洗净,煮汤,饮用,每日一剂。     (5)乌雌鸡1只,去肠杂,入生鸡肫皮30克,白萝卜250克,加水,共煮至烂。去鸡肫皮,分顿、分日,少量多餐用。     (6)泥鳅250克,黄豆100克。先将泥鳅去腮和内脏,洗净,和黄豆同入锅中,清炖至烂,分顿服食。 &#

14、160;   其他治疗:内窥镜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1:注意劳逸结合,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防止急性发作。     2:急性发作者,应予禁食,病情好转后逐步增加流质、半流质及清淡食物。     3:慢性患者,饮食要清淡,严格限制动物脂肪胆固醇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香菇、木耳,以吸附肠道内的胆汁酸,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减轻炎症。每日需保证1500毫升的饮水量,以防止结石的形

15、成。禁食辛辣、油煎食品,肥胖者应节食,降低体重。     4:胆囊炎、胆石症一般预后良好。中医处方1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16、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7、,日服2次。 【出处】翁 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

18、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景祺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银昌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气郁湿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方名】胆石通消糖浆。 【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出处】冷和平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