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检查指导书_第1页
线路检查指导书_第2页
线路检查指导书_第3页
线路检查指导书_第4页
线路检查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线路设备检查(一)线路设备静态检查1.作业条件1.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根据检查长度确定。2.人员要求2.1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为班长及以上人员,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2.2人员配置防护人员2人,作业人员不少于1人;夜间作业不少于3人/组。3.作业料具轨距尺、钢卷尺、直尺、弦线、石笔、线路检查记录本、曲线正矢检查记录本、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配合要求不需要其他专业配合。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

2、.1.1检查工具侵限,造成碰撞事故。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通过列车时避让距离不够,列车坠物伤人。5.2.2遇浓雾天气,人员违章上线检查。6.防护要求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联络不畅根据现场情况增设中转防护)。7.作业程序7.1 作业准备:备齐量具,检查记录本。上道前检查人核准轨距尺,正反水平误差不大于±1mm。7.2 防护设置:驻站联络员车站登记,与工地防护员按规定做好通话及记录。7.3 基本作业7.3.1检查轨距、水平,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检查并记录。检查顺序为本人行进方向,同时检查零配件缺损、道床病害、枕木状态并记录。7.3

3、.2目测高低和方向:在检查轨距、水平的同时,每隔100-150m目测高低、方向。不良地段用弦绳检查。高低用10m弦、轨向用40m弦检查,按规定进行检查、记录数据。7.3.3检查曲线正矢:检查范国内有曲线时,在检查完轨距、水平后,用20m弦按既有桩点号每5m检查、记录一次数据,并与各点的计划正矢相对应。7.4整理作业:超限勾划:凡检查记录中,所检查项目检查值超过临时补修或保养偏差管理值,应在检查记录薄相应位置进行勾划,并及时消灭。7.5开通:车站销记,撤除防护。8.质量标准:8.1检查误差不超过±1mm。8.2检查位置准确,项目齐全,不漏项。9.其他:避免恶劣天气上道检查。10.作业流

4、程(作业准备)-(防护设置)-(基本作业)-(整理作业)-(开通)(二)线路设备动态添乘检查1.作业条件1.1不受天窗限制1.2作业时间根据添乘车次、添乘长度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符合添乘要求人员。2.2人员配置添乘人员1人及以上。3.作业料具检查记录本,必要时应携带视频记录设备、添乘仪。4.配合要求不需要配合。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进站上车与车站工作人员发生矛盾,造成路风事件。5.1.2添乘过程中影响司机正常操作,不遵守驾驶室规定。5.1.3检测仪器未正确安置,造成数据不准。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上下机车时滑倒,造成人员

5、伤害。5.2.2在机车上随意乱碰机车部件触电,造成人员伤害。6.作业程序6.1作业准备:出示证件,询问、记录司机姓名、机车型号、车次,安设仪器。6.2瞭望检查:6.2.1集中精力瞭望和观测仪器。6.2.2做好记录:区间、里程、问题、涉及人员、简要原因。6.2.3危机行车安全或严重问题立即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6.2.4遇突发事件,及时传递信息,协助乘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处理问题。6.3信息反馈:6.3.1添乘后将问题通知调度。6.3.2调度做好记录并通知相关单位,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调查、整改。6.3.3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调查、整改后,向调度详细反馈信息,形成闭环;存在考核将考核意见上报

6、。6.4跟踪整改:6.4.1添乘人员要进行闭环跟踪,对有异议的要现场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作汇报。6.4.2违反相关考核办法,提出考核意见。7.质量标准:路局及各段考核办法。8.其他:掌握添乘车次时刻及检查项目。9.作业流程 (作业准备)-(瞭望检查)-(信息反馈)-(跟踪整改)(三)单开道岔检查1.作业条件1.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根据检查长度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检查人员由不低于班长及工长指定的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2.2人员配置防

7、护2名、检查人员不少于1名。3.检查料具轨距尺、支距尺、检查小锤、弦线、直尺、石笔、道岔检查记录本、塞尺、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配合要求电务(视现场情况确定)。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未按规定设置防护。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检查转辙部位时,要防止尖轨突然扳动、挤伤手脚。5.2.2有来车时应未按有关规定及时下道避车。邻线有来车时未停止工作,造成人身伤害事故。6.防护要求设置驻站防护1名,工地防护1名。7.作业程序7.1确定道岔直、曲标准股。在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左侧为标准股,导曲线以外股为标准股。标准股较高时记为“+”号,反之为“一”号。7.2目视

8、道岔方向和高低。站在道岔外约30-50m左右处,面向道岔,先看道岔方向,后看道岔前后高低,必要时可用弦线测量。如有超限或其他危及行车安全处所,应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7.3按顺序检查道岔的轨距、水平:用轨距尺在规定的部位逐处检查,先检查轨距,后检查水平。将各部位几何尺寸误差值记录在检查记录簿轨距、水平栏内。在道岔检查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其他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以及钢轨、尖轨、辙叉、夹板伤损情况。如有超限或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应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7.4检查支距:可由两人协作配合。在规定的支距检查点上,用支距尺检查支距值,填写在检查记录簿导曲线支距栏中。如有超限,还应填写在

9、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7.5检查道岔爬行:用方尺在基本轨前接头处检查两接头的相错量,用方尺在尖轨尖端或尖轨跟端检查尖轨的直角相错量,并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记事栏内。如有相错量超过20mm,还应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内。7.6检查连接曲线正矢。用10 m弦线(另安排两人拉弦线)和直钢尺,在外股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连接曲线正矢。如有超限,应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7.7检查道岔各主要部位的有关尺寸,包括尖轨的动程和开程、尖轨尖及竖切部分的密贴情况、尖轨跟端间隔铁尺寸、辙叉前后开口尺寸等,并由此分析轨距、方向等超限原因。8.质量标准8.1检查项目和部位必须完整,无遗漏,检查位置必须准确,要将超限处所

10、查出来,记录准确无误。在轨距递减、递增变化点检查部位,按规定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0mm。支距检查部位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0 mm。8.2检查数据结果正确。轨距、水平、高低、方向、支距、正矢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8.3检查顺序规范、合理,位置正确。8.4对超限处所的范围判定正确。8.5准确判断各种病害产生原因、作业位置、工作项目、工作量。9.作业流程(准备作业)-(确定标准股)-(目视方向、高低)-(按顺序检查)-(检查支距)-(检查爬行)-(离缝、三道缝、警冲标)-(附带曲线正矢)(四)集中巡检1.作业条件1.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

11、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视工作量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巡检作业负责人不低于班长,作业人员经段级单位培训并考试合格。巡道作业可由责任心强的职工担任。2.2人员配置集中巡检防护人员2人,作业人员不少于2人。巡道应不少于2人。3.作业料具轨距尺、支距尺、检查小锤、弦线、直尺、石笔、各项检查记录本、塞尺、铁丝、夹钳、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配合要求无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检查不仔细,未及时查处安全隐患。5.1.2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危机人身安全。5.1.3工具侵限,危机行车安

12、全。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下道不及时,危及自身安全。5.2.2不服从作业负责人安排,盲目作业。5.2.3 雾季雾天瞭望不良。5.2.4 限界狭小、高道床、窄路肩地段人员滑倒跌伤。6.防护要求(巡道作业可不设防护)6.1线路区间作业集中巡检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巡道沿路肩检查,须上线检查时,1人防护、1人上线。7.作业程序7.1核对量具。检查道尺能否调头。7.2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记录。7.3查看线路几何尺寸外其他情况并进行记录。7.4对检查数据按要求进行下一步处理。7.5对沿线封闭网进行修补。8.质量标准检查认真,读数准确。(五)轨检仪检查1.作业条件1.1 V160

13、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根据检查长度确定。2.人员要求2.1岗位要求2.1.1由工班长或胜任人员担任。负责当日作业任务布置、工作协调,全面负责作业安全及质量。2.2人员配置2.2.1防护人员:防护人员2-4人。2.2.2作业人员不少于2人。3.作业料具轨道检查仪及相关配件工具、道尺、辙叉磨耗仪、钢轨侧磨仪、检查锤、一米平直尺,塞尺、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安全风险构成4.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4.1.1违章作业造成检查数据不准确,仪器损坏。4.1.2

14、未按规定设置防护,防护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碰撞事故。4.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4.2.1作业人员摔伤、碰伤。4.2.2人员下道不及时、防护失职,造成作业人员机车车辆伤害事故。5.防护要求5.1线路区间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两端防护2人(中间联络防护根据实际设置)。5.2站内、道岔区段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5.3线路封锁时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6.作业程序6.1作业准备6.1.1设备检查:检查前由班长布置当天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地点及要求,组装轨道检查仪,校正标准值,检查轨检仪是否正常,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确认防护已设好。6.1.2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

15、工地设置移动停车手信号防护并用通讯设备(对讲机)联络,防护设好后方可作业;上下道床时,应踩稳踏牢,防止摔倒。6.1.3作业中本线下道避车应距列车不小于800m下道,邻线下道避车应距列车不小于500m下道,人员距钢轨头部外侧2m以外避车,仪器在路肩上放置平稳,严禁放置在两线间和石碴边坡及以上;天窗点内检查时邻线来车时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6.1.4检查人员携带工具下道后,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物或绳索伤人,并不得到邻线及两线间避车。6.2检查线路6.2.1线路检测、检查内容:轨道几何尺寸、钢轨(掉块、低塌、侧磨等)、轨枕、联接零件、防爬设备、无缝线路观测、道床、路基、道口

16、、标志、外观等11项,并做好记录。6.2.2道岔检测、检查内容:轨道几何尺寸、钢轨(岔心、尖轨状态,顶铁与尖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岔枕、联接零件、轨道加强设备、无缝道岔观测、道床、标志等8项,并做好记录。6.2.3严格执行作业要领:仪器上下道要做到轻抬轻放,仪器上道在静止状态下,按F1键对方向高低传感器进行标零校正,按3-5km/h速度匀速向前推进,复线地段应面迎列车方向检查,认真观察显示屏,确认仪器是否正常工作。6.2.4注意测量轮是否与钢轨接触,推行过程中禁止回拉仪器,以免造成数据混乱,发现仪器故障应停止作业。6.2.5检查的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应在24小时内,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及

17、其他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2日内下发到相关线路工区,对消灭情况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备案,并准备一式三份检测报告(线路设备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线路设备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道岔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道岔超经常保养病害通知单、曲线正矢检查报告、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其中线路车间一份,交线路工区一份,并自存电子文档。6.2.6为避免里程误差,每个公里标处进行里程修正,每4公里左右新建一个文件名。6.2.7天窗点内邻线来车时,按暂停键停止推行加强瞭望;天窗点外邻线、本线来车时按暂停键及时下道做好标记,再上道时检查检测轮是否接触到钢轨,仪器是否恢复原位,确认无误后取消暂停。6.2.8由1人配合负责对上次

18、设备检查问题情况进行核对,将核对信息反馈到车间和工区,车间主任对重复信息考核。6.2.9直线测量方法:以上、下行的外股为基准股,双轮梁放置在面应来车方向的外股进行测量。6.2.10曲线测量方法:曲线起终点现场打点定位,推行仪器前进进行测量时,以双轮梁放置在曲线的上股为基准轨进行测量;如果下一个是反向曲线,应在曲线前20米的直线上,将仪器双轮梁换到另一条钢轨上,并在钢轨上做个记号将仪器抬起旋转180度,保证前后两次仪器的位置尽量在同一点,按面板上的上下键改变推行测量的左右轨;按“暂停”键,显示测量数据后,继续推行测量。6.2.11道岔测量方法:在进入道岔时按面板上的“岔起”键,继续推行;按“暂停

19、”键,显示测量数据后,继续推行测量;出道岔时再按“岔终”键,继续推行。6.3 检查方式6.3.1 线路检查时采用轨道检查仪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即轨道几何尺寸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检查,其它检查项目人工检查。6.3.2 站场轨道几何尺寸原则上使用轨道检查仪进行检查,不能使用仪器时用道尺进行检查。对停留车辆的站线,由保养工区与车站联系,待排空股道后,用轨道检查仪或道尺进行检查,检查记录必须完整,无漏检区段;编组场安装有缓行器等无法使用轨道检查仪的区段,使用道尺进行检查。6.3.4道岔采取手工检查。6.3.5检修工区每天检查后,立即导出数据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6.3.6线路检查完毕,人员机具撤

20、出限界以外后,撤除防护。6.4 下道后续工作6.4.1仪器下道关闭电源,进行充电,分拆轨道检查仪,并对仪器进行日常保养,使用完毕后应擦拭测量轮上的污物,保持轨检仪的整洁。6.4.2每天线路检查完毕后,到就近的线路工区插入U盘导出原始数据,再将U盘插入电脑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完成检测数据转储及设备病害的分析工作,并且每天详细填写线路检查组台账。6.4.3检控工区要有线路检查记录薄、道岔检查记录薄、曲线正矢检查记录薄、日及月度计划、月度设备质量分析报告,工区综合记录及工作日志薄。6.4.4线路工区保存(线路设备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线路设备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道岔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道岔超

21、经常保养病害通知单、曲线正矢检查报告、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及其它由线路工区承担的检查任务的检查资料,保存期为2年。6.4.5线路车间和检查组保存(线路设备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线路设备超经常保养项目通知单、道岔超临时补修病害通知单、道岔超经常保养病害通知单、曲线正矢检查报告、轨道结构缺陷检查记录)及其它检查资料,保存期为2年。7.质量标准7.1机具应由专业小组或专业人员负责检修、保养及使用。7.2机具性能及各部件符合要求,运行状态良好。7.3数据处理结果准确、真实、及时,无差错。7.4检测数据与实际地点相符,误差前后不大于5m。8.其他8.1在保养维护过程中应并避免撞击和敲打,注意防水,强磁

22、和高温;无论上下道,设备搁放时不得碰撞纵梁侧面的旋转编码器,不得坐在仪器上休息。8.2操作时(包括检测和检修调试)压按键盘要力度合适,注意保护液晶屏幕。在工作中随时注意数据的稳定性,与数据过大突变应下道检查仪器。检测过程中为防止非正常情况下断电,建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每十分钟左右按“确定”键保存以检测的数据。8.3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操作要仔细确认,检测数据应经常备份,系统应经常检查病毒。8.4装拆和检修仪器一律在无电状态进行。8.5不充电时将充电器和电力供应线分离。8.6长期不用应拆除电源,远离高温潮湿,避免阳光直射。9.作业流程(设置防护)-(上道检查)-(作业完毕导出数据)-(对仪器进行保养)

23、-(电脑分析数据)-(下发给车间、工区)-(做好数据存储)-(填写当日工作日志)(六)钢轨探伤1.作业条件1.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由工班长或可胜任人员担当;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2.2人员配置防护人员2-4人/组,作业人员不少于2人。3.作业料具钢轨探伤仪及相关配件工具、扳手、手工检查锤、钢卷尺、钢直尺、反光镜、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配合要求车务

24、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在探伤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及时回放,对仪器报警未认真分析判断,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2探伤作业未控制推行速度,作业超速、重新上道无回退,伤损漏检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3探伤人员未认真执行钢轨探伤作业标准,手工检查方法不正确,检查范围不足,正常情况下用手工检查代替仪器检查,伤损漏检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4重伤设备未立即通知线路工区按规定处理,重设备处理不及时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5仪器设置不正确、灵敏度不符合要求、数据保存不正确、检查数据未及时上传,现场漏检的伤损不能及时发现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6列车接近时未及时下道,造成碰撞机具

25、。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进入桥梁或长大隧道,探伤前未主动和巡守人员、驻站联络员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列车接近时未及时下道,造成机车车辆伤害;大桥上探伤时未沿步行板走行易踩空造成人身伤害;5.2.2雨后、凝冻、结冰等天气未做好防滑措施,在隧道内或夜间作业时未备足照明灯具,在高路堤、高道床、窄路肩等下道困难地段不能提前下道避车,易摔伤造成人身伤害; 5.2.3施工地段探伤,不注意施工车辆的来往和线路上散放的机具、配件,造成绊脚和碰坏仪器。6.防护要求6.1区间线路作业设置“三位一体”防护: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两端防护2人(视距不足、联系困难地段增设中转防护联络员)。6.2站内

26、线路作业设置“两位一体防护”: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6.3线路封锁时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7.作业程序7.1探伤前7.1.1作业负责人应督促检查仪器状态,机具备品和台帐记录簿。对照作业卡片布置当天作业安排、作业要求,提出安全预警、薄弱地段预报。并将有关安排和要求填入探伤工作日志。7.1.2检查仪器各部是否正常,调节仪器灵敏度。灵敏度调节后须报请作业负责人确认。7.1.3安全值日应检查必备的防护用品,补充安全注意事项,了望条件差的地段另设专人防护,防护信号确认后,方能上道作业。7.1.4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7.2探伤中7.2.1每公里探伤时间:无缝线路不少于20

27、分钟,普通线路不少于30分钟。7.2.2每探伤2小时左右应轮换执机人员,双机作业两机间隔不得大于50米。复线区段应迎着来车方向探伤。7.2.3执机人员应严格执行“接头站、小腰慢、大腰均匀探”的作业要领。7.2.4探伤仪保持水量充足、水路畅通。随时注意探头与轨面的耦合和灵敏度修正,发现电压不足,应停止作业。7.2.5曲线、隧道、道口、桥梁和道岔等重点处所,应放慢仪器推进速度,加大水量,调整增益和探头位置(根据轨面状态调节探头位置),加强探伤。7.2.6对异型、高低、打塌、擦伤、掉块、焊补、道岔和探伤仪不能正常探伤等薄弱地段,必须采用仪器和手工结合检查。7.2.7钢轨小腰、曲线、坡道、道岔曲基本轨

28、和机车制动地段应重视对轨头核伤的探测。执行70°探头隔季调向。7.2.8复线地段后发70°探头偏斜角必须向内偏斜7.2.9对可疑波形和报警,认真分析,校对确认。发现伤损,作好记录,打上标记及时填写伤损钢轨通知书。对危及行车安全的重伤轨应做出妥善处理。7.2.10现存伤损钢轨,应复核记录,刷新标记,根据伤损发展情况填发伤损钢轨通知书。7.2.11辅机人员必须紧随仪器,细听报警,注意了望。7.2.12本线及邻线来车应停止作业;及时下道避车。7.3探伤后7.3.1关闭电源,放掉余水,保养仪器,及时充电。7.3.2 当天工作小结,次日工作预报。及时向探伤车间(工区)或工务调度汇报安

29、全、任务及伤损情况。7.3.3 转移或返回,仪器应推稳、放平、锁定,以防受损。7.3.4 使用数字探伤仪时,在当日工作结束后,将检查数据上报,用于回放。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复查。8.质量标准8.1普通钢轨接头探伤应严格执行“三看”要求:8.1.2一看波形显示,遇有波形及螺孔和轨端波形显示异常,应及时修正灵敏度,调整探头位置进行复探。二看探头位置,主要看前后37°探头过轨缝时的位置,确保第一孔裂纹的探测。三看接头状态,遇有轨面不良、坍碴、空吊板及大轨缝接头应仪器和手工结合检查。8.2重点注意轨端一米范围内的核伤探测。8.3异形接头探测应注意探测声程的调整和波形分析,焊接异型接头应建立检测台

30、帐。8.4绝缘、高低、打塌接头探测时应加大水量,确保探头与轨面耦合良好,发现绝缘接头的尼龙片明显高出轨面或接头高差严重时,应用0°探头复核,同时必须将仪器调向复查。8.5擦伤、掉块接头影响37°探测或70°探头有回波显示,要认真分析,校对复核,作好记录,打上标记。8.6灰坑、水鹤等处,注意变形螺孔及螺孔裂纹回波的鉴别,注意轨腰、轨底部位异常波形的分析。8.7复线地段应加强对迎端轨第一孔裂纹的探测。9.作业流程(班前交底)(检查探伤设备)(设置防护)(探伤作业)(仪器保养充电)(填发伤损钢轨通知书)(探伤数据保存、传输)(班后小结)。(七)焊缝探伤1.作业条件1.1

31、 V160km/h的线路区段可在天窗点外作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来车时要及时下道。1.2 160km/hV200km/h的线路区段必须纳入天窗点内作业。1.3作业时间根据作业量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由工班长或胜任人员担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2.2人员配置防护人员2-4人/组,作业人员不少于4人。 3.作业机具钢轨焊缝探伤仪及相关配件工具、扳手、手工检查锤、钢卷尺、钢直尺、塞尺、反光镜、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4.配合要求车务段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在焊缝探伤检查过程中对焊缝伤情判断有误或不准确造成焊缝

32、折断风险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 进入桥梁或长大隧道,探伤前未主动和巡守人员、驻站联络员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造成机车车辆伤害;大桥上探伤时未沿步行板走行踩空,造成人身伤害;5.2.2 雨后、凝冻、结冰等天气未做好防滑措施,高道床地段未提前下道避车,摔伤造成人身伤害; 5.2.3 钢轨焊缝铲渣、除锈作业时未戴防护镜,伤害眼睛;5.2.4 遇雨、雾、凝冻等恶劣天气时,未停止探伤作业,人员因视线问题摔伤造成人身伤害;5.2.5 施工地段探伤,不注意施工车辆的来往和线路上散放的机具、配件,绊脚和碰坏仪器造成人身伤害。6.1线路区间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两端防护2人(中间联络

33、防护根据实际设置)。6.2站内、道岔区段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6.3线路封锁时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7.作业程序7.1轨头、轨脚轨头应使用K1双斜探头作K型串列式探伤,防止大平面缺陷漏检。轨头、轨脚用K2.5单斜探头采用锯齿形扫查方式(图7-2),根据缺陷存在的部位、钢轨受力状态和始波占宽影响必须运用偏14°角的二次波探测轨头两侧上方缺陷;用偏角扫查方式加强对轨脚边沿和变坡点下方缺陷的探测(图7-3)。为防轨头近表面缺陷漏检,在焊后质量检验中,应增加轨头两侧向轨头上方的扫查。7.2轨底三角区轨底三角区采用K1-K2双探头探测(见图7-4)为保证对轨底三角区

34、全面扫查,应将探头置于轨底面的第四挡,顶住焊筋呈30°转动,并逐步后移收小角度至探头离焊缝中心60mm左右,再将探头与轨腰平行继续后移,后移的距离应大于200mm。7.3轨腰部分7.3.1用K1斜探头在钢轨顶面对轨腰投影范围内探伤时,探头后移距离不小于250mm。7.3.2用直探头在焊缝钢轨顶面处作纵向、横向移动扫查。7.3.3用带定位扫查装置的K0.8-K1双探头在钢轨顶面进行V形串列式扫查和K形扫查。7.3.4上述各部位的探测一般应按先轨脚、三角区、后轨头、轨腰的顺序进行,以防漏查。8.质量标准8.1探伤前必须进行探伤灵敏度测定(按6.3条或6.4规定执行),对仪器面板上各旋钮开关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源)和探头线、接插件作认真检查。8.2在判伤灵敏度基础上提高2-6dB作为扫查灵敏度,对焊缝进行全断面扫查。8.3如果探测面过于粗糙,灵敏度提高2-6dB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