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兽医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后练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单个个体肉眼看不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试列举吕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杰出贡献?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论;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发明巴氏消毒法;制造了禽霍乱、炭疽、狂犬减毒疫苗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是:1.用试验证明酒、醋的酿造和变质都是由活的微生物引起的。2.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解决了酿酒工业变质问题。还建立了消毒、灭菌学说。3.对鸡霍乱、炭疽、狂犬病等的病原的进行了研究,证明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4.制造了有名的炭疽杆菌和狂犬病疫苗。1881年巴斯德应用高温培养法获得
2、了减毒株,制备了炭疸菌苗。他又将狂犬病毒在兔体内经连续传代获得了减毒株,制备了狂犬疫苗。科赫: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创造了细菌的分离培养,从而能获得纯种细菌,为菌苗的制备创造了条件/2、分离出了炭疽杆菌、结核菌等多种病原菌。科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项目一 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型微生物。2、细胞壁:位于
3、细菌细胞膜的外层,是一层无色透明、折光性强、坚韧而有弹性的膜。3、肽聚糖或黏肽:又称黏肽或糖肽,是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物质,也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物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聚糖链支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复杂的聚合物。3、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外膜的最外层,脂多糖(LPS)由类脂A 、核心多糖、侧链多糖构成。4、磷壁酸:又称垣酸,是一种有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并带有一些氨基酸或糖。大约有30个或更多的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5、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和细胞浆外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半通透性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载体
4、蛋白、酶)组成。6、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由于化学固定而引起的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不是细胞的固有结构。7、质粒:是游离在核体以外的小型环状双股DNA分子。质粒基因组约为核体的1,含细菌生命非必需基因。 8、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向细胞壁外围分泌一层黏性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其主要成分是多糖或多肽。9、鞭毛:是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而弯曲 的丝状物。10菌毛:某些菌体(主要为G-菌)上着生有一种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纤毛)。11、芽孢: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芽胞杆菌属、梭菌属 ),在一定条件下(如营养不足) ,细胞浓缩脱水,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
5、眠体(无代谢活动,不能分裂繁殖)。末形成芽孢的细菌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12、细菌L型:在一定条件下(青霉素、溶菌酶等),除去或缺损细菌的细胞壁,但不损害细菌的生命,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的细菌称为是L型细菌。13、生长因子: 是某些细菌在生长中所必需,但自身却不能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如烟酸、胆碱、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14、培养基:是根据细菌的营养需求,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15、纯培养:将一个菌落的细菌移植到新鲜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的过程,称为纯培养。 长出的细菌群为纯培养物。作用: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及鉴定。 16、菌落:单
6、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独立的细菌群体。 17、菌苔:当多个菌落连接在一起时,即形成菌苔。18、侵袭力-指病原微生物突破动物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并广为扩散的能力。19、凡是能引起动物疾病的细菌,被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20、败血症:当病原菌从局部大量进入血流,并在血流和各个组织器官中生长繁殖产生病理变化的全身传染称为败血症。21、带菌者:病原菌存在于某动物体内,并随时由动物机体散布到自然界,但病原菌对该动物不呈现毒害作用,这种状态叫做带菌现象。而该动物体即为带菌者。22.内毒素:特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细菌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7、。23.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环境中的毒性蛋白质。24.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可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25、条件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如:大肠杆菌。腐生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本身不致病,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进入机体后呈现毒害作用。如:肉毒梭菌。26、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毒力是菌株个体的特征,同一种病原菌,因菌株的不同,其毒力大小也不相同。不同菌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
8、病性愈强。27、最小致死量(Minimal lethal dose, MLD)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8、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29、最小感染量(Minimal infectious dose,MID)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如实验动物, 鸡胚,细胞培养等)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30、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ous dose,ID50)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 31、隐性传染:入侵的病原毒力较弱,数量不多,且动物
9、体有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侵入的病原只能进行有限的繁殖,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只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32、显性传染:入侵的病原毒力强,数量多,且动物体的抵抗力不能有效地限制病原繁殖和损害,出现比较严重病理变化,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33、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给予合适的培养条件,定时取样检测活菌数,可以发现它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在细菌群体中表现为曲线的升降变化。如若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便可绘出细菌在人工培养时的“生长曲线”。34、细菌素: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蛋白性质的抗菌物质。35、感染:感染是指病原菌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值。
10、二、填空题1、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um)。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2、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核体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3、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后者具有传递作用。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5、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多糖、蛋白质构成。6、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是由聚糖链支架、四胎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7、培养基按其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6种。8、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老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
11、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对数期。9、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7.2-7.4,最适温度为37.10、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PH值、适宜的温度、合适的渗透压、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11、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的二分裂繁殖,即裂殖。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时20-30min,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18-20h。1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运动性。14、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光能自养菌、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15、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及途径有密切关系。16、细
12、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17、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18、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19、传染发生的条件包括毒力与数量、入侵门户、易感动物和外界环境条件。20、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部位和机体的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21、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甲醛处理制备。2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荚膜等。23、抗毒素可有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四简答题:1、简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是贴近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膜:保护菌体,维持菌体形态。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可保护菌体在低
13、渗环境中不破裂。与细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有关。与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原性、对药物的敏感性、染色特性有关。胞浆膜是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半通透性薄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细胞膜是一个通透性屏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和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2. 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侧链、交联桥 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侧链构成疏松二 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
14、 重520%磷壁酸 有无 外膜 无 有 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 (1)与染色有关:G+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G+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糖苷键。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
15、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G-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4、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1) 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 (2) 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
16、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质粒。 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5、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1)形态鉴定:球形菌.杆菌和螺形菌。(2)结构鉴定:细胞壁,如用革兰氏染色法。(3)特殊结构鉴定:荚膜.芽胞.鞭毛和菌毛。 6、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分4个时期: (1)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长曲线平缓稳定,一般为14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
17、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2)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此期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 (3)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和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成。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 7、简述
18、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缘.无机盐和生长因子。(2)适宜的酸碱度。 (3)合适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气(依据是否需要氧)。8、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答:热原质:即细菌菌体的脂多糖,污染有这种物质的制剂注入人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生产生物制品或制剂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毒素和侵袭性的酶:毒素是病原菌合成的对人体和动物有毒性的物质.也有部分细菌能产生具有侵袭作用的酶,这些物质都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色素:细菌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维生素:细菌合成的维生素除供给
19、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只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9、 选择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0.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
20、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血管内凝血(DIC)。(2)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具有粘附作用懂的细菌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等。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11、 简述内外毒素的定义及其主要区别. 外毒素内毒素定义主要
21、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种类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G+菌及部分G-菌 G-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 差、60-80 30分钟破坏 好、160 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但无中和作用,12、 哪些因素构成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
22、、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 毒素可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外毒素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内毒素对组织细胞选择性不强,不痛格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13、 试述最小致死量和半数致死量的含义。最小致死量(Minimal lethal dose, MLD)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14、 从传染的发生考虑如何防治传染病?
23、36简述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步骤、结果及临床意义. 原理:等电点学说,通透性学说,化学学说步骤:初染:结晶紫1min,水洗.媒染:碘液1min,水洗.脱色:95%乙醇0.5min,水洗.复染:稀复红0.5min,水洗,镜检.结果:G+菌染成紫色,G-菌染成红色 意义:鉴别细菌,指导临床用药,与致病性有关. 项目二 病毒一、名词解释 病毒 :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壳粒: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
24、。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刺突: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核衣壳:核酸和壳体合称为核衣壳。包涵体: 病毒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增殖后形成的折光性强的结构。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9.噬菌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 10.干扰素: 是正常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下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
25、,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这种低分子糖蛋白称为干扰素。11.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二.填空 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专性寄生。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4.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5.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ssDNA、daDNA、ssRNA和daRNA四种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立体对称型.螺
26、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宿主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进入(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D)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E)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27、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E) 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D) 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 6、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um C.只含一种核酸 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生素不敏感7、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
28、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8.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D) 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 9.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C)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 1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 叙述是(E)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29、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11.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E)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 五、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特点? 1、形体极其微小;2、没有细胞构造;3只含一种核酸;4、复制形式增值;5、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2、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 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 (1) 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
30、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 (2) 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每个壳粒含有数个多肽。 (3) 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 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
31、,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 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 (4)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 3、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
32、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4、 试述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 答:病毒的增殖分为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四个阶段:吸附敏感的宿主细胞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这过程包含静电吸附及特异性受体吸附两种;动物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并脱壳的过程,可发生在胞浆
33、膜、内吞小体及核膜;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蛋白质及DNA或RNA的合成等;无囊膜病毒 无囊膜的20面体病毒产生的壳粒可自我组装,形成衣壳,进而包装核酸形成核衣壳。有囊膜病毒 有囊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有细胞膜出芽及外吐(胞吐)两种形式。 大多数无囊膜的病毒蓄积在胞浆或核内,使细胞完全裂解释放出病毒颗粒。 5、 认识各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对生产实践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答:(一)温 度 保存病毒方法: 1.快速低温冷冻 2.冷冻干燥 (二)pH 值大多数病毒在pH为68保存,pH为5.0以下和9.0以上,多数病毒会被灭活。 (三)辐射射线和X射线以及非电离辐射紫外线,都对病毒
34、呈现灭活作用 (四)超声波和光动力作用 (五)脂溶剂 乙醚、氯仿、丙酮对有囊膜病毒有灭活作用 (六)甘油和抗生素 6、 何为包涵体?认识它有何意义?是某些病毒感染后,在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特殊“斑块”。意义:包涵体是某些病毒对敏感机体或敏感细胞造成的病理学反应。这种反应有一定的种属特性,由病毒引起的包涵体具有其特定的形态、构造和特性,故可用作鉴定相应病毒的一种手段。7、 何为噬菌体?其形态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有何用途?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
35、称为噬菌体。(1)形态结构:噬菌体很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大小以纳米(nm)为计量单位.噬菌体一般呈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三种形态.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尾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头部衣壳内存有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核酸即DNA或RNA.尾部有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的尾丝(吸附器官),它与噬菌体吸附有关. (2) 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可抑制相应噬菌体吸附宿主细菌,但对于已吸附的噬菌体或已进入到细菌内的噬菌体则不起作用,噬菌体仍能复制增殖. (3) 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
36、,一般经75 30min或更久才失去活性,对紫外线敏感.应用:(1)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良好实验系统,噬菌体基因数目少,结构简单,培养方便,生长迅速,变异和遗传易于控制和辨认,适于做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2)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种和型的特异性,故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上对于追查传染源和判定传播途径都有重要意义.(3)可用于检测标本中未知细菌;某些局部感染可用噬菌体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还可以利用溶原性细菌的诱导现象和抗噬菌体现象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致癌物的检测. 8. 何为病毒的血凝性?认识它有何意义? 许多病毒表面有血凝素,能与鸡、豚鼠、人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
37、合,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意义:鉴定病毒和测定抗体。9、 培养病毒常用什么方法? 答:(一)动物的接种法 可用该动物的敏感病毒接种,如怀疑伪狂犬病料接种兔子;口蹄疫病料接种乳鼠;猪瘟病毒的猪兔交互免疫实验等。 (二)鸡胚的接种法 目前常用鸡胚分离的病毒有正黏病毒、副黏病毒、痘病毒等。常用的途径有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等。 (三)组织培养法 原指动物或植物组织小块的体外培养。此名称现已用以泛指体外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培养。组织培养是分离和培养病毒以及进行病毒学试验研究的简便而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10、 何谓干扰现象?干扰素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答:(一)干扰现象 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
38、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二)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11、 简述病毒的致病因素和机制,如何预防?项目三 真菌一、名词解释1、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 菌丝体:菌丝顶端延长,旁侧分支,互相交错成团时,称为菌丝体。3、 营养菌丝:具有摄取营养物质功能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4、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5、气生菌丝 :从基质长出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6、
39、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称之为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出芽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为新个体。7有隔菌丝:是由横隔膜将管状结构的菌丝分隔成一串多细胞样的丝状体。大多数致病性真菌的菌丝为有隔菌丝。8、无隔菌丝:是一种无横隔长管状的单细胞结构,内含多个核。二、填空题1.根据细胞核的融合与否,真菌的孢子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2.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种。3.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稳定形态。4.霉菌的基本结构由菌丝和孢子构成。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5.霉菌为单细胞真菌,其结构可分为菌丝和孢子两部分。6.霉菌的菌丝因结构不同而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三、选择题 1.真菌细胞不具有的结
40、构或成分是( E)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素;2. 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A. 是真菌的休眠状态; B.抵抗力不如细菌芽胞强; C.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D.大部分真菌既能形成有性孢子,又能形成无性孢子; E.大分生孢子是鉴定半知菌类的重要依据; 4. 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C ) A. 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 B.抗吞噬; C.进行繁殖; D.引起炎症反应; E.引起变态反应; 5. 霉菌的培养特性是( A) A 形成菌丝和孢子 B 只形成菌丝 C 只形成孢子 6. 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C) A. 对干燥、阳光和紫
41、外线有较强的抵抗力; B.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C.耐热,601小时不能被杀死; D.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均不敏感; E.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可抑制真菌生长 7. 霉菌菌落的颜色是由( A)决定的 A 菌丝决定 B 孢子决定 C 菌丝和孢子共同决定 4、 问答题 1. 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最常用的培养基是沙保琼脂培养基,其成分简单,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浅部病原性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2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致病性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天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湿度和氧。真菌的菌落分为三类: (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
42、落形式,形态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显微镜下可见有圆形或卵圆形菌,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如隐球菌的菌落。 (2)类酵母性菌落:也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外观形状似酵母型菌落,但由菌落向下有假菌丝生长,伸入培养基。假菌丝是单细胞真菌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而形成。如念珠菌的菌落。 (3)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体构成。部分菌丝向空中生长,另一部分伸入培养基中。 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2. 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真菌孢子 细菌芽胞 对热抵抗力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抵抗力强,煮沸产生数目
43、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 形成部位 胞内或胞外 胞内 作用 重要的繁殖方式 不是繁殖方式,是对营养缺乏的一种反应 3. 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与细菌有何不同?4. 酵母菌和霉菌是何种细胞类型的微生物?他们与细菌有何不同?5. 霉菌是由哪些形态结构组成?6. 真菌的繁殖有何特点?孢子在繁殖中起什么作用?项目四 其他微生物简答题:1、 什么叫螺旋体?比较重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哪些?螺旋体是一类菌体弯曲呈螺旋状、细长、柔软、能活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比较重要的致病性螺旋体有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和蛇形螺旋体属。2、 支原体的形态构造特点是什么,其致病性有何特点?3、
44、简述衣原体及立克次氏体主要生物学特性。4、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特点是什么?项目五 消毒与灭菌1. 名词解释1.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2. 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 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4. 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5. 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6. 巴氏消毒法: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
45、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7. 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灭菌的方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灭菌方法。8. 化学消毒法:是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结构,破获微生物的酶系统和改变微生物的细胞膜的通透性。2.干热灭菌法包括烧灼法,热空气灭菌法,焚烧法。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乳品和酒类。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减弱7.普通
46、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法。9、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龙胆紫。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漂白粉和氯。 14.生石灰可用于和排泄物和地面的消毒。 15.酚类消毒剂包括石炭酸和来苏儿。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C) A.紫外线杀菌与波
47、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D)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m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D)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 3. 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
48、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A) A. 间歇灭菌法B.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紫外线照射法 6. 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E) 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E.煮沸法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E)A. 能干扰DNA合成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E)A. 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
49、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破坏细菌细胞膜E.以上均正确 11. 紫外线杀菌原理是(C)A.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DNA构型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C)A.加热5630min 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汽灭菌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B)A. 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E.以上都不是 17. 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A) A.玻璃器皿 B.移液器头 C.滤菌器 D.手术刀.剪 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
50、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 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A. 灭菌 B.防腐 C.无菌操作 D.消毒 E.无菌 20. 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B) A.0.010.05% B.0.050.1% C.15% D.10% E.2% 4. 问答题 1. 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 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
51、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 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 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 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
52、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 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1)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 (2) 高压蒸汽灭菌法:
53、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1.05kg/cm2,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 (3) 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 试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通过与菌体蛋白结合或使蛋白质脱水.导致细菌因蛋白质变性或凝固而死亡.(2)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通过改变或破坏胞内酶活性基团功能,使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菌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
54、(3) 损伤细菌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使细菌死亡.有的化学消毒剂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容物外流,而细菌外的液体进入细菌,导致细菌破裂.4、 试述消毒、防腐、灭菌和无菌的概念及其在兽医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5、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6、 简述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实践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石灰氮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信息论与信息编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安徽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医饮食保健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淮北师范大学《医学细胞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做账实操-保险公司的账务处理分录
- 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工程热力及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Textentroducton(纺织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大学《文化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工业废水处理工(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医院CT机房装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 2024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
- 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正式版)
- 煤矿技术员必须会的知识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2024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面
- 北京市2024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
- 一年级口算题100以内比大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