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2、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
3、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
4、题被称为( )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课程实施 ) 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
5、是( )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
6、经验法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27、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
7、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 )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32、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
8、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编写方式 B教
9、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38、1944年出版的( )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
10、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 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
11、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 A 课程结构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4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48、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 ) A 选修课程 B 学校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49、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文件 D 课程标准50、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 A 引导者 B 组织者 C 领导者 D 实践者51、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教育主管部门
12、52、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设计53、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54、 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A 活动课程 B 校本课程 C 综合实践课程 D 选修课程55、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 课程设计5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表 D 学校环境57、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杜威 D 斯
13、塔弗尔比姆5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5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6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6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14、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64、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 D 课程6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
15、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7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74、课程实施计
16、划的展开过程是(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75、在1988年改革之前,( )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罗斯7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7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7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17、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7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80、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81、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8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8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项目84、教育史上,
18、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 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86、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8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活动课程 B 社会课程
19、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8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8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9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9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以上都不对9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
20、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9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9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95 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活动 B 教学 C 科研 D 教育96、课业及进程是指( ) A 课表 B 课程 C 教程 D 学期97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A 以智育为主 B
21、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98、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9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 班级 C 小组 D 团委100、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101、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
22、的课程称为(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102、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10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 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 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 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104、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105、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A 活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隐形课程 D 综合课程106、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
23、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10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108、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 )为代表的课程范式。A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109、课程的( )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110、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 )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A 学
24、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二、多项选择题1、依据任务,课程可分为(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多元课程 E 能力课程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结构 B 社会发展 C 教育部门的政策 D 学生的身心发展 E 课程理论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社会的研究 C 对课程的研究 D 对学科的研究 E 对科学的研究4、活动课程( )A 又称为经验课程 B 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D 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课程的主导
25、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B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C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D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 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有效性原则 C 迁移性原则 D 生理适应性原则 E 实时性原则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 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 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 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 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
26、要因素 E 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C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D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E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C 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 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
27、易见效E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输出评价 D 过程评价 E 成果评价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 E 学科课程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14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
28、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29、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 A 趣味性 B 逻辑性 C 简约性 D 系统性2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
30、是易造成( )A 学生被动学习 B 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 忽略个体知识 D 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 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 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 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 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 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 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 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 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 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7、隐形课程具有( )的特点 A 计划性 B 内隐性 C 随机性 D 不确定性
31、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A 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C 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 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 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 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C 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 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 课程的开放无度 B 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C 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 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32、当课程被
32、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33、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往往是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C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D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 E课程内容强调以间接经验为主34、当课程被认为是活动时,其特点在于(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B强调以活动方式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活动C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
33、为中介实施课程D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E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35、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 )A思维领域 B身心发长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36、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A课程是标准 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 E课程是知识37、课程的一般结构在今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趋向与统一 B趋向与多元化 C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D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 E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38、根据国内外有关经验,建立在学生自主
34、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 )A练习题 B主题 C任务 D评价标准 E大学大纲39、制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E )A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B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 C评价标准应该量化 D评价标准应该有唯一的标准 E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40、能否选择好学习经验,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实验。泰勤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指定了几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A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B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C学习经验所期望的放应,是在有关学生力
35、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D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E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41、泰勤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共有以下几个步骤( )A确立评价目标 B确定评价情境 C设计评价手段 D利用评价结果 E采取果断措施三、判断题1、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2、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提法更具有时代性。( )3、教科书和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科书是教材的一种形式。( )4、在教育实践中,潜在课程的具体形式并不存在。( )5、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6、综合实践课程既体现了学科
36、课程的优点,也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优点。( )7、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中,教师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评价效果。( )8、质性评价很难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应用,因为质性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能量化。( )9、多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 )10、课程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外部人员参与与否并不会影响改革效果。( )11、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2、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著名论争,结果是主要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 )13、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
37、程的出现和成熟。( )14、“三育”是体、美、劳。( )15、课程结构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16、当课程被认为是知识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17、就国内情况看,人们普遍接受的主要还是课程是知识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课程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则更为合理一些,更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 )18、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19、哲学对课程的影响大概有两个层次:一是哲学本位论的层次,二是方法论层次。( )20、在我国小学课程的
38、传统中,学生的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1、关于课程目标的垂直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根据布卢姆的思想,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22、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 )2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典型的科学主义的课程观。( )24、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
39、学的科学课程。( )25、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26、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周安排和课时分配。( )2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就是拓展型课程。( )28、学校情境中只有以无意方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才是隐性课程。( )29、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是核心课程。( )30、综合课程论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流行,占优势的课程论。( )3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2、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33、从1999年开始,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40、校课程三级管理、开发体制。( )34、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课程研究比教学研究更为重要。( )3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泰勒。( )3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3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38、广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学科。( )39、课程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但是不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40、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4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本文部
41、分基本部分构成。( )4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3、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4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5、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大。( )46、从课程的任务来看,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7、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了研究型的课程内容。( )48、拓展型课程把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49、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
42、,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50、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51、二级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县、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变动。( )52、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54、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而设立的课程,不受国家和地方的制约。( )55、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57、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
43、)58、从国家或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教育目的是具体的。( )59、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科学的分类为依据。( )60、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科的授课时数和 周学时等。( )61、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 )62、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是推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64、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65、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
44、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 )6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67、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6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 )69、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课程。( )7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 )7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72、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7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 )74、CIPP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创立的。( )75、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
45、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6、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77、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78、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79、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80、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儿童。( )81、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82、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文件。( )83、教科书的使用对象是教师。( )84、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课程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投标法规在电商行业的应用
- 城市更新项目报价模板
- 城市绿化养护招投标守则
- 数字化与绿色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专题政策研究报告2024
- 水上乐园建设项目预审表
- 本溪市燃气管道维修质量
- 培训机构参观管理规定
- 智能家居招投标合同样本模板
- 建筑工程烟囱施工合同样本
- 城市商业综合体书店门面租赁合同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档案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 场内运输机械检查验收表
- 不锈钢加工检验标准
-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疾病学基础》课程标准-康复
- 泰国投资指导手册
-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计划表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专项练习(含答案)
- 打印机知识课件
-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 qc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