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方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的有限性二、选择与资源配置(一) 选择的含义选择是指如何和根据什么原则把你拥有和能够有效支配的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二)选择的内容1、What is to be produced?(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How is to be produced?(如何生产,用什么方法生产?)(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效率最高?)效率3、Who does get the output?(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由谁享

2、用,社会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公平(三)选择的原则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即选择资源最优配置的方案。三、资源利用1、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2、一国的生产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一直在增长,如何使产量不断增长?(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3、一国的货币购买力和储蓄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如何,对经济产生了 什么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广义地说,西方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条件下的行为选择。2、狭义地说,西方经济学研究如何选择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如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

3、用,如何分配社会产品。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Microeconomics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价格机制将稀缺的资源在各种用途上进行有效配置。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树木)(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2、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

4、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微观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的问题。研究对象 整个经济 (森林)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用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经济变量的总量指标)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中心理论不同、研究

5、方法不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研究目的相同(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在理论上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都采用实证分析为主的方法,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描述经济中的事实和行为,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客观性)(二)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主观性)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政府采取扩张

6、的财政政策会使失业率下降,但会促使价格上涨。失业问题远比通货膨胀问题重要,因此,能使失业率下降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好的。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经济变量的两种类型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由外部因素决定可以影响内生变量的变量 存量与流量存量 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 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二、边际分析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边际分析实际上是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即运用边际数量分析经

7、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三、均衡分析均衡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量恰好相等,则该物体处于均衡状态。(物理学定义)均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系统最终达到一种态势,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改变,这种态势将一直保持下去或者重复出现。(经济学定义)局部均衡分析 研究范围只局限于某一市场或某一经济单位的某种商品或某种经济活动,假定与其他市场与经济活动互不影响。一般均衡分析 将整个经济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从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价格、供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前提出发,考虑它们同时达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8、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不考虑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静止的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活动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即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动态分析考虑时间变化,并将经济现象的变化看作一个连续过程。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 需求与供给一、需求的基本理论 (一)需求的含义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购买欲望 有购买能力 (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需求量与其呈反方向

9、变动)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互补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商品(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替代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商品的需求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化)4、消费者的偏好(商品的需求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化)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和收入的预期(商品的需求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化)6、政府的消费政策(鼓励政策:降息、提供消费信贷、提供补贴等会刺激需求)(限制政策:提息、征收消费税等会抑制需求)7、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商品的需求量与人口数量呈同方向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需求构成(三)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1、需求表根据商品价格与需求量

10、的关系列成的表称为需求表。2、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绘成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即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3、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用D表示需求,a,b,c,d,n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则需求函数为: D=f(P)(四)需求定理1、含义需求定理是反映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2、内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3、理解需求定理应注意的问题(1)需求定理存在的前提其它条件不变(2)需求定理的例外吉芬商品(低档的生活必需品)炫耀性商品(奢侈品)投机性商品(黄金、证券等)(五)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当影响

11、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时,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因)所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果)。从A移至B移至C移至D,表示需求量增加。从E移至D移至C移至B,表示需求量减少。2、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因)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果)。从D0移至D1,表示需求的增加。(向右移动) 从D0移至D2,表示需求的减少。(向左移动) 二、供给的基本理论 (一)供给的含义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作为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出售欲望 有供应能力 (二)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生产者的目标(影响厂商

12、的供给愿望)2、商品本身的价格(供给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动)3、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另一种互补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商品(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另一种替代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4、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量与其呈反方向变动)5、生产技术的变动(供给量与其呈同方向变动)6、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7、政府的政策(鼓励政策:降息、减税、提供补贴等会刺激供给)(限制政策:提息、增税等会抑制供给)(三)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函数1、供给表根据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列成的表称为供给表。2、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绘成的曲线称为供给曲线,即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 3、供给函数表示影响供

13、给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用S表示供给,a,b,c,d,n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 S=f(P)(四)供给定理1、含义供给定理是反映商品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2、内容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3、理解供给定理应注意的问题(1)供给定理存在的前提其它条件不变(2)供给定理的例外土地、文物等商品(供给量固定,供给曲线为垂直线)黄金、证券等投机性商品(不规则变化)劳动商品(开始阶段随着工资的上涨劳动的供给会增加,但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五)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当影响供给

14、的其它因素不变时,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因)所引起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果)。从A移至B移至C移至D,表示供给量增加。从E移至D移至C移至B,表示供给量减少。2、供给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因)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果)。当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由S0S2,表示供给增加。当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由S0S1,表示供给减少。第二节 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一、均衡价格及其形成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

15、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P0为均衡价格Q0为均衡数量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Q2Q1,即供给需求.Q2-Q1部分是剩余部份.这样,市场价格必须下降,直至达到P0,达到均衡。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给量为Q2,需求量为Q1 。Q2<Q1,即供给<需求.Q1-Q2 部分是不足部份.这样,P上升直至达到均衡。1、均衡价格是指由于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它们像剪刀的两边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3、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它的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通过供求双方的竞争自发地形成的。

16、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三)供求定理 1、供求定理的含义供求定理是反映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影响的理论。2、供求定理的内容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需求定理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 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因) (果)供给定理商品本身价格

17、的变化 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化 (因) (果)供求定理需求供给的变化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因) (果)三、价格机制及价格政策 (一)价格机制及其对经济的调节1、价格机制的含义价格机制是指价格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使之达到市场均衡的机理与功能,阐述了市场经济中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及其内在规律。2、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各经济单位(厂商和居民户)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存在市场,市场竞争的完全性3、价格调节经济的作用传递情况 提供一种刺激 决定谁可以得到多少产品4、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通过刺激与抑制的双重作用(二)价格机制的缺陷由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充分会使其作用受到限制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带有自

18、发性和盲目性,因而其破坏性不可避免价格机制调节的后果不一定合理(如农业、生活必需品)(三)价格政策(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1、支持价格(价格地板)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工资、农产品等)。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大于需求,Q2-Q1部分为剩余部分,为了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就要收购过剩产品,用于储备、出口、援外等。支持价格的利与弊利: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弊:增加政府财政支出2、限制价格(价格天花板)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物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给小于需求,Q1-Q2部分是供给不足部分,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会实行配给制,市场上会出现抢购现象

19、和黑市交易。 限制价格的利与弊利:有利于社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弊: 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导致产品长期短缺现象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造成严重的浪费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的败坏(寻租、走后门等)3、税收对价格的影响税收会导致供给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均衡价格发生变化税收负担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生产者获得较少受益,消费者付出较高价格)需求曲线的倾斜程度决定了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三节 弹性理论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动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定义)一、需求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price elasticity o

20、f demand)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表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1°需求完全无弹性 Ed=0 即无论价格怎样变化,需求量不变。(需求曲线为一条垂直线)(丧葬用品、急救药品)2°需求完全有弹性 Ed 即价格即定,需求量无限。 (需求曲线为一条平行线) 3°单位需求弹性 Ed=1 即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 变动幅度相等。 (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 4°需求缺乏弹性 0Ed1 即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比较陡峭的曲线)(生活必需品)5°需求富有

21、弹性 1Ed 即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比较平缓的曲线) (非生活必需品或奢侈品)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消费者的需求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呈反方向变化) 2°商品本身的可替代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呈同方向变化)3°商品本身用途的范围 (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呈同方向变化)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呈同方向变化)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需求价格弹性与其呈同方向变化)注意: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由上述因素综合决定的。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不同。(二)需求收入弹

22、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表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1°需求收入无弹性 Em=0 无论收入怎样变化,需求量不变。(丧葬用品、急救药品、食盐)2°需求收入缺乏弹性 Em1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收入变动幅度(生活必需品)3°需求收入单位弹性 Em=1 需求量变动幅度与收入变动幅度相等。(衣服)4°需求收入富有弹性 Em1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收入变动幅度(优等品、奢侈品) 5°需求收入负弹性 Em<0 需求量与收入反方向变动(低档、劣质生活用品)3、恩

23、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即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反映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生活水平及富裕程度。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恩格尔定理【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动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三)需求交叉弹性1、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交叉弹性= x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y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2、需求交

24、叉弹性的分类Exy0 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动,说明X商品和Y商品为替代关系。 Exy0 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说明X商品和Y商品为互补关系。 Exy=0 独立无关的商品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没有影响。(茶叶与食盐)二、供给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表明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其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1°供给完全无弹性 Es=0 即无论价格怎样变化,供给量不变。 (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土地、文物)2°供给完全有弹性 Es 即价格即定,供

25、给量无限。 (供给曲线为一条平行线) 3°供给单位弹性 Es=1 即供给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等。 (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的对角线) 4°供给缺乏弹性 0Es1 即供给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 (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比较陡峭的曲线) (重工业产品)5°供给富有弹性 1Es 即供给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 (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比较平缓的曲线) (轻工业产品)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 (供给价格弹性与其呈同方向变化) 2°生产的难易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与其呈反方向变化)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与

26、其呈同方向变化)4°生产成本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与其呈反方向变化)重工业产品弹性较小 轻工业产品弹性较大 农产品弹性较小三、弹性理论的简单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总收益TR = P * Q 价格×销售量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结论: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由于价格下降或上升的幅度小于所引起的需求量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因此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结论: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由于价格下降或上升的幅度大于所引起的需求量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因此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同方向

27、变动: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有关概念消费者具有独立的收入来源,能够独立作出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需要而消费一定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经济行为,其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欲望人们对物品稀缺性的感觉和由此引起的渴望获得满足的愿望。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可能得到无限的满足: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能够提供的产品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效用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性质:中性概念,本身并不包含伦理道德因素由人的心理感受决定,带有主观性,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不同商品的效用可以互相代替第一节 基

28、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一、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的基本观点任何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效用,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词(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可以加总求和。二、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变动趋势1、总效用(TU) 消费者从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TUn=U1+U2+U3+Un2、边际效用(MU)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即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具有的效用。MUTUn-TUn-1(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即每增加

29、一单位同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 A、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B、边际效用递减是因为商品或劳务增加的数量是按顺序用于其重要性相继减少的各个用途上。 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

30、的结论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一)消费者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定;理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三)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PxQx+ PyQy= M(约束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最后一单位消费中得到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价格。当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支出,而且,当消费者花费每一元钱所得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总效用达到最大。X商品的边际效

31、用大于Y商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会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Y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X商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会增加Y商品的购买量,减少X商品的购买量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的基本观点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二、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一)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表、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表是指这样一个消费组合表,它表明消费者所购买的某两种商品和劳务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总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In

32、difference Curve)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2、无差异曲线的性质及特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越大。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远不可能相交。、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称为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负值。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商品的增加,人们愿意放弃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二)消费可能线

33、(预算线、价格线、支出线)1、消费可能线的含义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PX ·QX+ Py ·QY =M 2、消费可能线的移动A、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可能线将整体平行移动收入增加 消费可能线右移收入减少 消费可能线左移B、消费者收入不变,商品价格发生变化, 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变化,消费可能线平行移动。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消费可能线向左或向右旋转三、序数效用论的结论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无差异曲线表明消费者在喜好程度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满足程度,对消费者来讲,这

34、一满足程度越大越好,即无差异曲线离远点越远越好。消费可能线表明在消费者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一定条件下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约束,对消费者来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点只能在消费可能线上或线内。如果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画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在此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四、消费者均衡的变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反映的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35、2、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 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反映的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影响)(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五、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评价(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缺陷消费者行为理论完全是一种主观分析,甚至带有主观唯心论的色彩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几个假设前提不现实,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结论也不完全正确。(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消费就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不需要政府干预消费者的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荒谬的,违反科学的。(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可供借鉴之处重视消费者的

36、心理因素,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边际效用分析法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收入的分配 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选择 资源的利用 时间的分配第四章 厂商行为理论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分析有关概念厂商一切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的独立的经济单位或经济组织厂商行为厂商的生产经营行为(投入产出行为)厂商行为的目的利润最大化第一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土地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劳动 生产中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务,即脑力和 体力的消耗资本 生产中使用的资金和实物企业家才能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二)生产函数表示

37、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其组合状况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称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以一定的技术水平为前提)。Q=f(L,K)(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三)技术系数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一)总产量(TP)总产量是指生产要素既定的情况下生产的全部产量。(二)平均产量(AP)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量。(三)边际产量(MP)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即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在资本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TP、AP、MP都是先增

38、后减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 AP递增 MP>AP相交后 AP递减 MP<AP相交时 AP最大 MP=APMP=0时 TP最大MP<0时 TP减少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指在其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某一要素时,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该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收益是递减的。注意: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这一规律研究的是在技术系数可变的条件下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对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

39、、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四、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量区域I区域 平均产量递增区域 TP、AP均增加,AP达到最大,MP>AP,说明劳动投入量不足,必须增加投入II区域 边际产量递减区域 AP递减, MP递减但>0, TP递增且达到最大,说明增加劳动投入量仍能使TP增加进而达到最大值III区域 产量绝对减少区域 MP<0,TP、AP均递减,说明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是不合理的(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量II区域为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量区域这个区域有两个界限L2 AP最大,即劳动生产率最高 L3 TP最大第二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 (技术

40、系数不变,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一、规模报酬的含义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与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运动的状态。若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生产要素增加幅度,规模报酬递增。若产量增加的幅度等于生产要素增加幅度,规模报酬不变。若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生产要素增加幅度,规模报酬递减。二、决定规模收益的因素(一)决定规模收益的内在因素1、内在经济性因素(内在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其自身原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规模扩大时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规模扩大时可以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规模扩大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规模扩大时可以对副产品综合利用规模扩大时可以改善市场条件2

41、、内在不经济性因素(内在不经济)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其自身原因所引起的收益的减少。规模过大会导致管理效率降低规模过大 管理机构庞大复杂 管理费用增加、效率降低规模过大会造成资源供给困难规模过大 原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成本增加规模过大会造成产品销售困难规模过大 增加流通费用、资金周转困难、销售不畅(二)决定规模收益的外在因素1、外在经济性因素(外在经济)指行业规模扩大后使个别企业产量和收益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后个别企业可在原料基地、交通运输、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得到便利。2、外在不经济因素(外在不经济)指行业规模扩大后导致个别企业成本增加、收益减少。行业规模扩大后竞争更加

42、激烈,个别企业会在扩大市场销售、获取廉价原料等方面付出代价,也会面临交通运输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三、企业规模的界限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适度规模就是指当生产要素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时,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决定适度规模的因素: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重工业适度规模大(投资大、设备复杂、先进)、轻工业适度规模小(投资小、设备简单)市场条件: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适度规模大、市场需求量小、产品标准化程度低适度规模小自然资源状况(油田、煤矿)能源、交通运输条件、政府的政策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 (技术系数可变,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变化)一、等产量曲线和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一)等产

43、量曲线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该曲线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两种不同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组合所能够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无差异的。(生产的无差异曲线)、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是因为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二)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等成本线表示相等的成本可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最大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是用等产量分析法研

44、究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限制条件)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适组合等产量线:无数个生产要素组合达到相同的产量,只有一组是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生产一定产量的最小成本点)等成本线:无数个生产要素组合成本相同,只有一组是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成本一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点)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和在一个图上,那么每一条等产量线都与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在这两条线的切点上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的条件:购买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后一元的成本支出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第五章 厂商行为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第一节 成本分析一、有关成本的概念成本生产费用,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支出。(Cost)(一)机会成

45、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企业选择投资方向的约束条件)当机会成本实际收益,表明投资方向不合理,应调整;当机会成本实际收益,表明投资方向合理,应坚持(二)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成本1、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和租用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工人工资等)2、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所拥有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的价格。(非支出性成本)(自有土地的租金、自有资本的利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3、经济成本厂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项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经济成本

46、=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三)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1、固定成本(FC)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即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2、可变成本(VC)在一定范围内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即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原材料及燃料的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等)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TC=FC+VC)(四)短期成本、长期成本1、短期与长期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规模不可以扩大或缩小)(只能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的数量等生产要素,不能调整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这类要素)

47、 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规模可以扩大或缩小)2、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区别: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短期成本不可以,长期成本可以)、是否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短期有,长期没有)二、短期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的分类1、短期总成本(STC)短期总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发生的成本总额,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STC=SFC+SVC2、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3、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生产一定产量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平均固定成本(SAFC)平均每单位产品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SAVC)平均每单位

48、产品耗费的可变成本。(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1、STC、FC、VC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FC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VC与产量呈同方向变动,不成正比起初:VC的增加率产量增加率(要素作用未充分发挥,成本增幅大)中间:VC的增加率产量增加率(要素作用充分发挥,成本增幅递减)最后:VC的增加率产量增加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成本增幅大)曲线从原点开始,向右上方倾斜,陡峭平坦陡峭STC变动规律与VC相同,曲线斜率与VC相同,但不是从原点出发,而是从FC出发2、SAC、AFC、AVC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AFC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开始减少的幅度大,以后越来越小,曲线

49、向右下方倾斜,先陡峭后平坦,逐渐接近横轴AVC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生产要素效率逐渐发挥),然后会增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SAC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以后受AVC的影响会增加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初期比AVC陡一些,以后与AVC相似)3、SAC、SMC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SMC主要受AVC的影响,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以后会增加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SMC与SAC的关系当SMCSAC时, SAC下降当SMC=SAC时, SAC最小当SMCSAC时, SAC上升三、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是指生产者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扩大企业规模条件下

50、的成本。注意: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区别 长期成本不是从时间长短来分析的 长期成本不能脱离短期成本而存在(二)长期成本的分类1、长期总成本(LTC):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长期成本线上每一点都与短期成本相切,长期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2、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中平均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LAC曲线上任一点都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即LAC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族的包络线。3、长期边际成本(LMC):长期中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对于特定产量Q1,短期总成本STC1与长期总成本LTC相切于Q1点,这两条曲线的切线斜率相同,即在确定点处,短期边际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线相交。第二节 收益分析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及其变动(一)收益的概念(Revenue)收益是指生产者销售商品得到的收入,即单位商品的售价与销售量的乘积。(二)收益的分类、总收益(TR)厂商出售一定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