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_第1页
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_第2页
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_第3页
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_第4页
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品质文档2022年迎接省级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孙吴县第二中学全体师生热闹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将我校工作开展状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状况 孙吴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1977建校,校内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楼面积8,200平方米,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数为1945人,教职工113人,其中高级老师33人,一级老师75人。专任老师79人,学历达标率100%,均能胜任循环教学。17周岁人口总数为559人,初级中等训练完成率为97%。学校阶段毛入学率为118.2%,学校毕业率为100%,学校有运动场1个,足球场

2、1个,篮球场4个,9个乒乓球台及爬梯等一套健身器材。学校现有13个专用教室,电子备课室1个,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室2个,现代化仪器室和试验室3个,卫生保健室、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音体美活动室各1个,部分办公室配备了电脑,近期还配备一批学生桌椅,训练教学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二、工作措施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狠抓校内建设,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内环境干净有序,文化氛围深厚,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教职工爱岗敬业实干,教学成果稳步攀升,学校声誉日益提高。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学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目标制校和

3、量化管理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工作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前进展。我校在工作中主要实行了以下措施: (一)端正训练思想,更新训练观念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行动的指南,我们依据本校的实际,根据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构建“德育为先、训练为主、质量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实行“重基础、重力量、重共性、求实效、求创新、求进展”的训练教学原则,坚持面对全体学生,育人为本,以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进展为前提,以培育学生实践力量和合作意识为重点,以学生主动、活泼学习为动力,最终达到“会做人、会求知、能创新、身体健、有特长”的育人目标。 学校还建立了适应

4、素养训练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了党、政、工、团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勤奋务实、廉洁高效、群策群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乐观性、主动性、制造性,使学校的进展和学生的进展成为学校的核心工作。 (二)建设创新领导班子,建立高素养老师队伍 我校现有校级领导6个,校长兼书记1人,专职副书记1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均具有本科学历。在校长的带领和要求下,全部班子成员不仅能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阅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常常深化教学一线,乐观引领全体老师探究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新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班子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坚持学

5、习,民主管理,每一项学校制度及方案的推出,都先经校代会的审议,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团结协作,作风民主,是一支素养高、力量强、作风正的领导队伍。 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下设三处、一室、一委,即教务处、政治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这支队伍成员均为本科学历,分教4个学科,均为一线骨干老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国家级优秀老师1人。省、市、县级骨干老师3人,各处室分工详细明确,职责到位,是一支有号召力、战斗力的年青骨干队伍。 学校制定了老师评价方案年度考核方案职称评定方案考核管理制度、备课、听课、教科研活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老师队伍,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了广阔职工的工作乐观性。 学校依据

6、师德师风“八不准”,中学校老师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开展师德之星,教科研之星的评比及名师工程,老师基本功名优大赛、老师忌语争论等活动,并建立师德违纪一票拒绝制,以德、勤、绩、能等方面对老师进行全面考核。在老师中形成人人争先、争优的局面,开展树榜样、学典型的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和训练人。因此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老师,如国家级优秀老师及市级拔尖人才孙淑丽,市级优秀班主任裴玉丽、杜春玲,优秀共产党员姜晶秋,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文芳,市师德训练十佳标兵杨凤兰,县域经济学科带头人郑喜章、曲琳、王芸等。 学校将老师培训纳入正轨,培育老师的学习自觉性,制定孙吴二中老师连续

7、训练方案、校本培训方案等制度,鼓舞老师乐观参与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学校先后已有2人参与并完成省级骨干老师培训,8人参与并完成了市级骨干老师培训;32人参与并完成了县级骨干老师培训;6人完成校长培训;全部老师均取得一般话过关证书和信息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校内通过举办观看老师礼仪录像片、微机专题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科培训,座谈会、沟通会、公开课、观摩课、集体备课、老师演讲、年轻老师见习班主任等形式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近年来,我校先后支配10名老师参与省级课改培训,19名老师参与市级课改培训,其余老师全部参与县级培训,实现校内、校外、多渠道、多角度、多学科、多内容的全员培训。 (三)夯实德育训练基

8、础,创设文明和谐环境 人们常说“美德如财宝,让人享用一生”所谓“欲成才,先成人”因此,道德素养对人的健康进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健全德育机构,明确德育理念。我校健全了一支以党支部为核心,工会、政治处、团支部及政治老师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详细负责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情、理”渗透,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思想训练收到应有的成效。 2.营造育人环境,讲求德育实效。学校坚持每周一上午进行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训练,以校内板报、班级墙报、走廊文化、校内广播“中华魂”读书活动等为宣扬阵地加强品德训练;利用校外训

9、练基地如:日军侵华罪证陈设馆、胜山要塞、烈士陵园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训练、民族精神训练、时代精神训练;法制课堂、交通实践、“十六周岁宣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训练;军训、拉练、长跑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训练;报警电话、防火演练、地震学问、生活平安常识训练等活动进行自护、自救、逃命学问和生命训练;“爱卫日”、“环境日”、“水日”、“植树节”、“无烟日”、“国防日”、“禁毒日”、“排队日”等对学生进行专项学问训练,让学生在健康文明的环境中增长学问、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名礼守法。 我们还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加强学校心理讨论,探究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班级的德育训练内容,如初一

10、以养成训练为主,初二以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训练为主,初三以人生观训练为主并辐射更多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德育训练内容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贯彻养成训练,注意生命体验。依据县教委下发的关于“生活化德育、生命训练”的德育要求,我校从仪表、仪态、打招呼、接电话、致歉致谢语、物品摆放等生活习惯的微小抓起,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关爱他人、悦纳自己、敬重生命、学会感恩是新时期中学生不行缺少的训练内容,为此我校还与哈市十七中的共同研发科研课题生命体验如:记住身边的人;记住关心过你的人;记住对你最重要的人等这种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远比简洁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老师自身的“换位思索”

11、、“关心”等体验活动,更是提高了老师对德育训练的熟悉,激发了老师探求德育训练途径的乐观性。 4.开展德育活动,创设育人格局。如:风筝赛、棋类竞赛、“五四”、“一二、九”、“清明节”、“植树节”“校内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主题班会,团会争取做到课课有专题,堂堂有效果。共建单位、社区联谊、关工委、家长学校等组织的共同协作,使我校构建了“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育人的立体格局。 (五)以课改教研为中心,走科研兴校之路 老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打造素养高、教学力量、科研力量强的老师队伍,则是学校工作的关键。我校提出老

12、师专业成长的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进展自我,在引领下完善自我。详细思路是:“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提高”即:以老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使老师训练观得到转变,老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最终达到老师课堂力量的提高,老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力量的提高。 1.转变思想,树立学习观念。观念是活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确立新的训练观念,是教学的先导,是课程改革能否胜利的关键。针对老师起步阶段熟悉不足、热忱不高、习惯于老一套的状况,我校花大力气组织老师学习有关理论,聘请进修校专业人员来校举办专业专题讲座,使老师的观念从根本上有所转变,使老师在接受新的训练理念的基础上,将

13、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为解决好老师的熟悉问题,学校还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使老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近几年我们不断选派各科骨干老师参与省、市、县培训,回校必举办学问讲座,来宣扬新观念、解读新课标、提倡新方法。 2.开展教研活动,创设研讨氛围。我校特别重视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开展的以“教学反思、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结对帮扶、观看录像、专题讲座、听课、评课、公开课、沟通研讨多种活动,大大丰富了教研内容,也有效地关心老师将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理念学问和教材的考核,促进老师学习的乐观性,真正达到“以考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研

14、,以研促改”的目标。XX至今年我校涌现出一大批课改骨干老师,他们的教研成果公开课获国家级优质课8人次,省级26人次,市级32人次;讨论性论文获国家级奖24篇,省级29篇,市级16篇;在参与全国性数、理、化、英、作文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国家级奖157人,省级107人,市级85人,老师获指导老师奖国家级86人,省级41人,市级3人。 3.接受现代思想、转变训练观念。在学校经费紧急的状况下,不惜重金派40余人参与国家、省、市级培训学习,其中数、语、外、地、政、物、化学科老师20余人先后到洋思中学、佳木斯友好中学、哈市箫红中学、哈市十七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与十七中结成友好学校。哈市

15、十七中校长也亲率学科骨干及教科研主任到我校传经送宝:生命体验、英语口语培训、班主任培训、省样板课等,不仅让老师们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使全校老师对新的训练思想的熟悉有较大提升。构建“学习活动化、活动生命化”的乐学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进展、创新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已渐渐成为全体老师的努力方向。 4.加强课改攻关,研发校本教材。依据课改精神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目标,学校成立了以业务骨干老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以校情动身,结合当地状况,乐观建设有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健康学问教程、校本广播体操、

16、老师心语、中学生学习方法、老师论文集、学生作文集都是由我校老师自主研发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校本教材。由学校校长、教育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试验课题攻关组,就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其中市级课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径和学校思品课实践活动教学讨论已先后于XX年和11年结题。课题讨论取得了可喜成果。学校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国家级课题已结题。心理健康与保健、英语口语评价国家级课题尚未结题。 5.多方乐观努力,做好“控辍”工作。“控辍”工作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确保学生入学率,毕业率,掌握学生流失率,始终是我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我们实行的详细措施有: 首先制定“控辍”实施方案。提高熟悉

17、,增加"控辍"工作的责任感;强化训练内部管理,逐级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广阔老师,特殊是班主任要未雨绸缪,对有流失迹象的学生做到早发觉、早家访、早做思想工作,防止消失新的流失生;对在"控辍保学"工作中不协作、不得力的老师,学校实行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挂钩的处理方法。 其次召开"控辍"专题会议。学校邀请训练局领导针对“控辍”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仔细部署了"控辍"工作任务,召开家长会宣扬、学习义务训练法、未成年爱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学问,让家长明确送子女

18、上学的义务和应担当的法律责任。与家长签订了义务训练合同,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约束家长,从而使“控辍”工作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收到极好的效果。 第三解决"控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学校乐观寻求社会各界及有识人士的慷慨解囊,乐观争取他们对我校特困学生的捐助,解决特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关心他们返校就读。 第四加大“辍学”生动员复学工作力度。流淌生和留守生是我校辍学率较高的群体,加强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我校成立由学校领导、政治处、班主任组成的"辍学生动员复学领导小组",加大"控辍保学"和流失生动员返校工作力度。建立了流淌生和留守生

19、档案及谈话记录,准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防患于未然,确保了学生的就学率。同时建立流失生层层责任追究制和赏罚机制,对直接造成流失生的老师实行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一票拒绝制,并记入老师工作档案。 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大大推动了"控辍保学"工作的进程。目前,全校辍学率掌握在1.7%以下。 (六)注意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校内建设方面,我校通过进行植树、栽花、种草、修甬道、建车棚,对旧教学楼全面修理,力求实现校内环境美;通过建设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廊道文化,让每面墙都说话,力求实现校内文化浓;通过警民共建、法制校长、社区联建,依托社会力气,力求实现校内周边稳;通过“五老、十员”、家长学校、关工委、实现全员参加,力求达到学校教者广。我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国防训练先进单位”、“省级法治化管理示范校”、“省级科研课题先进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