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溶液和胶体_第1页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_第2页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_第3页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1.1 分分 散散 系系1. 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分散质(相相)和分散剂和分散剂(介质介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分散在另一种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被分散的物质称分散质分散质(或称分散相或称分散相),把分散质分散开来的物质称把分散质分散开来的物质称分散剂分散剂(或称分散介质或称分散介质)。 分分散散系系 分子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粒子平均直径d1nm) 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系(d约为约为1100nm) 粗分散系粗分散系(d100nm) 2. 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的分类类型类型粒

2、子直粒子直径径nm分散系分散系名称名称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分子、离分子、离子分散系子分散系100乳状液、乳状液、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扩散慢,不能透过滤不稳定,扩散慢,不能透过滤纸及半透膜,无光散射纸及半透膜,无光散射分散质分散质分散剂分散剂实例实例固固液液气气固固液液气气固固液液气气液液液液液液固固固固固固气气气气气气糖水、溶胶、油漆、泥浆糖水、溶胶、油漆、泥浆豆浆、牛奶、石油、白酒豆浆、牛奶、石油、白酒汽水、肥皂泡沫汽水、肥皂泡沫矿石、合金、有色玻璃矿石、合金、有色玻璃珍珠、硅胶、肌肉、毛发珍珠、硅胶、肌肉、毛发泡沫塑料、海绵、木炭泡沫塑料、海绵、木炭烟、灰尘烟、灰尘云、雾云、雾煤气、空气、混合

3、气煤气、空气、混合气3. 分散度和比表面分散度和比表面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它的分散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它的分散度就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就不同。度就不同,分散系的性质就不同。分散系的分散度常用比表面来衡量。分散系的分散度常用比表面来衡量。(单位体积分散质的总表面积)(单位体积分散质的总表面积)VSS 0s0 分散质的比表面积,单位是分散质的比表面积,单位是 m-1S 分散质的总表面积,单位是分散质的总表面积,单位是 m2V 分散质的总体积,单位是分散质的总体积,单位是 m3 例如:一个例如:一个1 cm3的立方体:其表面积为的立方体:其表面积为6 cm2,比表面积,比表面积为为6

4、102 m-1,若将其分成边长为,若将其分成边长为10-7cm的小立方体,共的小立方体,共有有1021个,则其总面积为个,则其总面积为6107cm2,比表积为,比表积为6109 m-1。由此可见,其表面积增加了由此可见,其表面积增加了107倍。倍。 而胶体的粒子大小处在而胶体的粒子大小处在10-910-7 m,所以,所以溶胶粒子的溶胶粒子的比表面积非常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溶胶具有某些特比表面积非常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溶胶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质。殊的性质。 lllS66320(l 越小,越小,S0 越大,表明系统的分散度越高)越大,表明系统的分散度越高)1.2 溶液的浓度溶液溶液: 凡两种以上的

5、物质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凡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叫做溶液。散体系,叫做溶液。 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液体溶液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液体溶液溶解过程溶解过程: 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过程 溶剂化过程溶剂化过程溶液的形成伴随随能量、体积、颜色的变化。溶液的形成伴随随能量、体积、颜色的变化。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1.物质的量及单位物质的量及单位 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及其它粒: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及其它粒 如:如: n(H)、)、 n(O2)、)、n(1/2 N2)n(H2SO4)、)、 n(N2+

6、3H2 ) 等。等。关系关系n(NaOH)=2n (1/2NaOH)=1/2n (2NaOH)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表示系统中所含基本单元的数量,表示系统中所含基本单元的数量, 用符号用符号“n” 表示,单位为表示,单位为“mol”,叫做,叫做“摩尔摩尔”。摩尔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 基本单元与基本单元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的原子数(6.021023)相等。相等。 6.021023称为称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molmolgMgmnBBB【例】【例】1molH2SO4与与2mol(1/2 H2SO4 )的基本

7、单元和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单元数是否相同?质量是否也相同?摩尔质量比基本单元数是否相同?质量是否也相同?摩尔质量比是多少?是多少?2.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VncBB 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注明物质的基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也必须注明物质的基本单元本单元 。例如例如c (KMnO4)0.10 molL-1与与c (1/5KMnO4)0.10 molL-1的两种溶液,它们浓度数的两种溶液,它们浓度数值虽然相同,但是它们所表示值虽然相同,但是它们所表示1 L溶液中所含溶液中所含KMnO4的的质量是不同的,分别为质量是不同的,分别为15.8g与与3.16g。 浓度的常用单位为浓度的常用单位为mo

8、lL-1 溶液中溶液中 溶质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nB 除以除以溶液溶液的体积的体积v:2. 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 ABBmnb 单位为单位为molkg-1它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物理量。它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物理量。 溶液中溶液中 溶质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nB除以除以溶剂溶剂的质量的质量mA 【例】:【例】:250克溶液中含有克溶液中含有40克克NaCl,计算此溶,计算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液的质量摩尔浓度。解:解: 水的质量水的质量250-40 = 210(克)(克) b(NaCl) = 40/(58.5210) 1000 = 3.26 mol/kg4. 摩尔分数摩尔分数 nnxB

9、B 混合系统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混合系统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ni 与混合物与混合物(或或 溶液溶液)总物质的量总物质的量n之比之比单位为单位为 1对于双组分的溶液系统对于双组分的溶液系统 对于多组分的溶液系统对于多组分的溶液系统 BABBnnnxBAAAnnnxxAxB1 xi1 【例】:将【例】:将10克克NaOH溶于溶于90克水中,求此溶液的克水中,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浓度。解:解: nNaOH =10/40 = 0.25 (mol) nH2O = 90/18 = 5(mol) XNaOH = 0.25 /(0.25+5) = 0.048 【例】:在【例】:在100ml

10、水中溶解水中溶解17.1g蔗糖蔗糖(C12H22O11),溶液溶液的密度为的密度为1.0638g/ml,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浓度。摩尔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浓度。解:解:M蔗糖蔗糖342(g/mol) n蔗糖蔗糖=17.1/342=0.05(mol) V = (100+17.1)/1.0638 = 110.0 (ml)=0.11(L) (1) c(蔗糖蔗糖) = 0.05/0.11 = 0.454 (mol/L) (2) b(蔗糖蔗糖) = 0.05/0.1 = 0.5 (mol/kg) (3) n水水 100/18.02 = 5.55 (m

11、ol) X(蔗糖蔗糖) = 0.05/(0.05+5.55) = 0.00895.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mmwBB 混合系统中,某组分混合系统中,某组分B质量质量mB与混合物总质与混合物总质 量量m之比之比单位为单位为 16.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1).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BBBBBBBBBBMwmMmmMmVMmVnc/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 mnmnVncBBBB/ 若该系统是一个两组分系统,且若该系统是一个两组分系统,且B组分的含量较组分的含量较少,则少,则m近似等于溶剂的质量近似等于溶剂的质量mA,

12、上式可近似成为,上式可近似成为 BBBBbmnmncA若该溶液是稀的水溶液,则若该溶液是稀的水溶液,则 cBbB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物质的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解的结果,溶质和溶剂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性质变化分为两类: 第一类性质变化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如溶液的颜色,密度,导电性等。 依数性(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稀溶液的通性)只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即单位体积内溶质独立质点数目)有关,而与溶质本溶质本身无关身无关的性质。 第二类性质变化仅与溶质的量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如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1. 系统和相系统和相 常常把研究要对象称为常

13、常把研究要对象称为系统系统。 体系中具有相同的组成,相同物理性质和相同体系中具有相同的组成,相同物理性质和相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相,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界面。 相的特点相的特点 (1)任何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任何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 (2)一个相并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如食盐溶液一个相并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如食盐溶液(NaCl和和H2O)。 (3)单相体系单相体系 如饱和食盐水、糖水等。如饱和食盐水、糖水等。特点特点 溶质与溶剂已成一体,组分间没有界面溶质与溶剂已成一体,组分间没有界面 (4)多相体系多相体系 如不溶于水的盐溶液

14、;水与油组成如不溶于水的盐溶液;水与油组成的体系及的体系及 憎液溶胶等。憎液溶胶等。特点特点 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并具有明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并具有明显的界面。显的界面。 (5)分散相(分散质)分散相(分散质)(6)分散剂(分散介质)连续相)分散剂(分散介质)连续相(7)分散系分散质)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分散剂 例如:(1)油和水构成的系统,只有一个态-液态, 但包含两个相两个相。(2)冰、水、水蒸气的化学组成相同,三者之间的转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却发生了相的变化。 态态: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化称为相变 相变达到平衡时称为相平衡 相平衡与温度、压力之

15、间的关系图称为相图相图相相与与态态的的区区别别气体只有一个气相。气体只有一个气相。 液体则按其互溶程度可以是一相、两相或三相共液体则按其互溶程度可以是一相、两相或三相共存。存。 除除“固溶体固溶体”外,外,系统中有多少种固体物质,就有系统中有多少种固体物质,就有多少相。多少相。 例:盐水溶液-单相系统单相系统盐水溶液 + 上空的空气和水蒸气两相系统两相系统盐水溶液 + 上空的空气和水蒸气 + 加盐,直到有盐析出三相系统三相系统 1、T-P相图相图 黄子卿黄子卿 1900-1982 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精确测定了水的三

16、相点 (1934年年) 一、一、 水的相图水的相图 相图:相图: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组成等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的图形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的图形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图上有: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图上有:三个单相区:在三个单相区:在气、液、固三个气、液、固三个单相区内,温度单相区内,温度和压力独立地有和压力独立地有限度地变化不会限度地变化不会引起相的改变。引起相的改变。2. 相图分析相图分析区域区域 f 说明说明 AOB区区 1 ( g ) 2(T、P) COA区区 1 ( l ) 2(T、P) COB区区 1 ( s ) 2(T、P

17、) OA线线 2 (g+l ) 1(T或或P) 沸点曲线沸点曲线 OC线线 2 (s+l ) 1(T或或P) 熔点曲线熔点曲线 OA线线 2 (g+s ) 1(T或或P) 升华曲线升华曲线 OD线线 过冷水与蒸气过冷水与蒸气 平衡线平衡线(BA延长线延长线) O点点 3 (g+l +s ) 0(T =0.0098 三相点三相点(tripe point) P =0.6106kPa) 不是冰点不是冰点 A点点 临界点临界点(critical point) T374,P218atm,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 H2O的三相点温度为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 K,压力为,压力为609 Pa。需要注意三相点

18、和冰点的区别需要注意三相点和冰点的区别O点点 是三相点(是三相点(triple point),气),气-液液-固三相共存,固三相共存,。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体系自定。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体系自定。03f;f = K-+2=1-3+2=0 三相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不能加以改变,如H2O的三相点273.16 K , 610.62 Pa .TpO点 是水的三相点,气-液-固三相共存。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体系自定(H2O的三相点三相点温度为0.0098,压力为压力为611 Pa)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水的冰点(ice point)是指被101.325kPa下空气所饱和了的水(已不是

19、单组分系统)与冰呈平衡的温度,即0 。系统所受压力系统所受压力(101.325kPa)是空气和水蒸气的总压力。)是空气和水蒸气的总压力。 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0.01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1)因外压增加,使凝固点下降(2)因水中溶有空气,使凝固点下降3. 水的相图的应用水的相图的应用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原理:通过升华从冻结的样品中去原理:通过升华从冻结的样品中去 除水分或溶剂。除水分或溶剂。应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应用: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优点:优点:A.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B.可保留样品的化学结构、可保留样品的化学结构、 营养成分、生物活性营养成分、生物活性; C.产品的复水

20、性和速溶性好产品的复水性和速溶性好; D.脱水彻底,利于长时间保脱水彻底,利于长时间保 存和运输。存和运输。生化用冷冻干燥仪生化用冷冻干燥仪设备设备: 冷冻干燥设备冷冻干燥设备医用冷冻干燥仪医用冷冻干燥仪食品用冷冻干燥仪食品用冷冻干燥仪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 *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 (SCF) 处于临界温度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和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以上的流体。 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高扩散系数、低粘度、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高扩散系数、低粘度、溶解能力强溶解能力强(与密度有关、可调节与密度有关、可调节)。 * 常见常见SCF

21、:CO2 (Tc=31,Pc=7.3atm)H2O (Tc=374,Pc=218atm)、氨、甲醇、乙醇、乙、氨、甲醇、乙醇、乙烯烯. *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 (SC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应用:医药、生物、食品、石油化工、环保应用:医药、生物、食品、石油化工、环保. 特点:低温操作、安全无毒、高效特点:低温操作、安全无毒、高效 * 设备设备二、稀溶液的依数性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蒸气压:蒸气压:单位时间内由液面蒸发出的分子单位时间内由液面蒸发出的分子数和由气相回到液体内的分子数相等时,数和由气相回到液体内的分子数相等时,气、气、液两相处于平

22、衡状态,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液体上方的蒸气所这时液体上方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溶剂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具有的压力称为溶剂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简称蒸气压蒸气压。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蒸气压的大小表示液体分子向外逸出的趋势蒸气压的大小表示液体分子向外逸出的趋势 下图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实验说明下图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实验说明 溶液的蒸气压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纯水纯水 糖水糖水纯水纯水 糖水糖水实验测定25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p (H2O) = 3167.7 Pa 0.5 mol kg-1 糖水的蒸气压为: p (H2O

23、) = 3135.7 Pa 1.0 mol kg-1 糖水的蒸气压为: p (H2O) = 3107.7 Pa结论:结论: 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越大,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越大,蒸气压下降越多。蒸气压下降越多。 当纯溶剂中溶入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时,当纯溶剂中溶入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时,纯溶纯溶剂的部分表面被溶剂化的溶质所占据剂的部分表面被溶剂化的溶质所占据,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逸出溶液液面的分子数目就会相应减少,结果在达逸出溶液液面的分子数目就会相应减少,结果在达到平衡时,溶液表面蒸发的分子数和回到溶液表面到平衡时,溶液表面蒸发的分子数和回到溶液表面的分子数也较纯溶剂的少

24、,因而使溶液的蒸气压下的分子数也较纯溶剂的少,因而使溶液的蒸气压下降。降。蒸气压下降原因蒸气压下降原因p=p纯纯p液液 蒸汽压下降的原因:蒸汽压下降的原因:纯溶剂纯溶剂 多多溶液溶液少少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温度温度压压强强C1C2C2C1纯溶剂纯溶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温度压强压强纯溶剂纯溶剂C2p2p0b bK Kp pt 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 (1887年,法国物理学家)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的摩尔分数。A*xpp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p:溶液的蒸气压;纯溶剂的蒸气压 p;溶剂的摩尔分数xA。p:纯溶

25、剂蒸气压与稀溶液蒸气压之差。因此, 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B*B*B*BA)1 (1xppxpppxppxx结论:结论: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蒸气压的下降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蒸气压的下降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 比。比。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 设溶质的摩尔分数为xB: 沸点:沸点: 液体的沸点是指其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的温度。 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故溶液的沸点升高 。 tb* 为纯溶剂的沸点; tb 为溶液的沸点 tb = tb tb* Kb bBKb:溶剂沸点上升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摩尔 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

26、。 Kb:溶液的浓度bB = 1 molkg-1时的溶液沸点升高值。 2. 溶液的沸点上升溶液的沸点上升根本原因:蒸汽压下降根本原因:蒸汽压下降 p溶液溶液反渗透法净化水反渗透法净化水【例】海水在【例】海水在298K时的渗透压为时的渗透压为1479kPa,采用反渗,采用反渗透法制取纯水,试确定用透法制取纯水,试确定用1000cm3的海水通过只能使的海水通过只能使水透过的半透膜,提取水透过的半透膜,提取100cm3的纯水,所需要的最小的纯水,所需要的最小外加压力是多少外加压力是多少? 解:解: 随着反渗透的进行,海水中盐的浓度增大,当随着反渗透的进行,海水中盐的浓度增大,当得到得到100cm3纯

27、水时,最终海水的渗透压纯水时,最终海水的渗透压2和初始海和初始海水的渗透压水的渗透压1的比值为的比值为 222111c RTccRTc2211ccc1 = n mol1000cm3c2 n mol (1000 -100)cm3 211000109009cc210147916439kPa 因为渗透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减少,因为渗透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减少,解释下列现象解释下列现象(2) (2) 盐碱土为何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施盐碱土为何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施肥过量,农作物也会死亡,为何?肥过量,农作物也会死亡,为何?(3) (3) 腌过的咸菜不易晒干腌过的咸菜不易晒干(4) (4) 等渗溶液等渗溶液

28、(1) (1) 海水鱼为何不能在淡水中生存?海水鱼为何不能在淡水中生存?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蒸气压下降、沸点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与一定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与一定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就是稀溶液的依数这就是稀溶液的依数性定律。性定律。 应该指出,稀溶液的依数性定律不适用于浓溶液和电解应该指出,稀溶液的依数性定律不适用于浓溶液和电解质。质。 如果溶质是电解质,由于溶质分子电离产生更多的粒子,如果溶质是电解质,由于溶质分子电离产生更多的粒

29、子,增大了对溶液通性的影响,而且不同电解质其电离的粒子数增大了对溶液通性的影响,而且不同电解质其电离的粒子数(即离子数即离子数)不同,对溶液的通性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强电解质不同,对溶液的通性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强电解质较弱电解质影响大;分子中离子较多的电解质较含离子较少的较弱电解质影响大;分子中离子较多的电解质较含离子较少的电解质影响大。电解质影响大。 1.浓度: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2.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的计算公式: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的计算公式:p = K蒸蒸 b(B)Tb = Kb b(B)Tf = Kf b(B)

30、= cRT b(B) RT使用条件:使用条件:1、难挥发物质、难挥发物质2、非电解质、非电解质3、稀溶液、稀溶液本节小结:本节小结:11.00克非电解质溶于克非电解质溶于20.0克水中,测定冰克水中,测定冰点是点是-0.50,该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量是,该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量是( )()(Kf1.86) (A) 1.86 /( 0.500. 20) (B) 1.86/(0.5020.0) (C) 0.5020.0/1.86 (D) 1.86/( 0.500.020)D D自测题自测题2. 相同质量的蔗糖和葡萄糖分别溶解于相同相同质量的蔗糖和葡萄糖分别溶解于相同体积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渗透压(体积的

31、水中,所得溶液的渗透压( )蔗糖)蔗糖(C12H22O11)葡萄糖葡萄糖(C6H12O6) (A)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同两者相同 (D)不能判断不能判断B B NaCl和和HAc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三、强电解质溶液简介三、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vant Hoff因子 实验中发现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比同浓度非电解质的数值大得多,vant Hoff用一个因子表示两者的偏差,这因子称为vant Hoff因子或vant Hoff系数,用i 表示。电离理论 电解质溶于水,其质点数因电离而增加。所以,tf等依数性数值会增大。难挥发难挥发的的电解质电

32、解质溶液、或溶液、或浓浓溶液也有溶液也有依数性(更强!),但不能用前面公式计算!依数性(更强!),但不能用前面公式计算!bffppttttib Arrhenius电离学说 Ddbye和Hiickel的“离子氛”观点 Arrhenius电离学说电离学说 (1) 电解质在溶液中因溶剂的作用而离解为带正、负电荷的质点正、负离子,称为“电离”(ionization)。 (2) 溶液中电解质只是部分电离: 电解质分子 = 阳离子 + 阴离子 电离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100% 电解质分子总数电解质分子总数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 活度(活度(Activity, ) 1907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Lewis提出。他认为“非理想溶液”(实际溶液)不符合(实际溶液)不符合Raoult定律,定律,是由于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是由于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在认清这种作用之前,可以用实验数据对溶液的实际浓度(c、x、b)作修正。 活度活度:即被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