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编制: 审核:批准:宜春四通测绘勘测有限公司2011年06月09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2第三章 监测内容.3第四章 监测点的布设.3第五章 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4第六章 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9第七章 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11第八章 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2第九章 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第十章 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第十一章 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4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宜春步步高广场拟建建筑由主楼、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地下室3层,深度约13米,地下室
2、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4000m2,地上建筑由2栋主楼(紧邻沿河路,单栋平面尺寸约20×45m,层数28层,建筑高约90米)和多层裙楼(层数7层,建筑高约34米)组成;位于袁河南岸,紧邻沿河路,周围为繁华的商业街,其北面为沿河路,东面为东风路,南面为中山路,西面为重桂路,各路段管线密布,交通繁忙,周边建筑物分布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场地基坑北侧11米处为沿河路,宽约7米,上下班车流量拥挤;东侧8米为东风路与秀江大桥,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东边36米处,东北角为3栋6层居民楼,之间为6层新华书店(基础形式不详),东南角为11层青龙大厦,属桩基基础;南侧10米
3、为中山路,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25米处,为12层商业建筑,属桩基基础;西侧5米为重桂路,宽约9米,车流量较少,但距基坑红线西边约14米处,为一排5栋2-6层居民楼,年代较老,基础类型属于条形基础,埋深约2米,西北角为1栋4层建筑(基础形式不详)和2栋6层居民楼,属桩基基础。第二章 监测方案编写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宜春步步高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审修改打印版),2011.4;2、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2011.4;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GB12897-9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江西省建设厅深基坑工程管理规程(试行)赣建字20042号第三章 监测内容3.1监测目的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3.2监测对象 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本工程基坑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本监测工程按照一级基坑进行监测。考虑到监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3.3监测内容1
5、、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第四章 监测点的布设综前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4.1周围建筑物沉降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房角、柱基上;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并用膨胀螺丝顶入墙内作为观测标志。共计布设沉降监测点13个(BM1、BM2、BM13),详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监测点遭到破坏,解决方法是: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
6、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中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2、监测基准点布设监测基准点布设在步行街内,距基坑约100米稳定的区域,共计布设基准点3个(J1、J2、J3)。4.2基坑坡顶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1、监测点布设在基坑顶侧面布置棱镜反射片,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共用,间距约为15m,共布设17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详见图G1、G2、G17。2、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在房顶,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如图,步步高广场监测点布置图),其中A2和A4为基准点,A1、A3为强制观测墩工作点;A3位于青龙大厦4楼,根据青龙大厦的建筑特点和
7、最近监测的结果显示,A3点相对稳定,可兼做基准点。4.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分别在重桂路南北中3栋居民楼布设观测点G18、G19和A1,其中南北两栋6层楼房用反射片布设(G18、G19),中间一栋4层楼顶建立观测墩(A1),即作为工作点也作为房屋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点。 第五章 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测量仪器的精度、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的方法是决定建筑物安全监测可靠性的主要指标。5.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实施,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连续3次测量的稳定结果作为零周期的初始值;其它周期往返测与初始值比较。基点联测:每周期观测
8、时,监测点直接与基准点联测,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并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观测路线详见图5.1。图5.1 水准观测路线图以上观测确保做到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2、监测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相对垂直位移变形量的测量中误差为±0.98mm,取2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则该方法能监测±1.96mm以上监测点的,这种监测的精度显然能满足周围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目的。若沉降量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3、观测仪器表5-1沉降监测使用仪器清单设备名称设备
9、型号仪器精度使用部位电子水准仪DiNi 030.3毫米周边建筑物与道路沉降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4、数据处理方法水准沉降观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观测基准起始点J1相对高程为+100.0000m,观测数据处理,采用严密平差。5.2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与精度监测点监测:监测点的水平与垂直位移的监测,仪器架设强制观测墩,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角度按方向法与基线边联测,水平角、竖直角和距离分别测量4个测回。距离取4个测回的平均值,计算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测量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法实施。基坑坡顶水平
10、与垂直位移的监测点布置,见图5.2.图5.2 监测点布置基准点监测:基准点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其中,A2、A3、A4为基准点,A1、A3为工作点,采用全站仪自动观测6个测回,而且每期都必须观测。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见图5.3.图5.3 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重桂路典型民房的水平位移与倾斜监测在典型民房上布设3个(G18、G19和A1)监测点,其中,A1兼全站仪的工作点,测量其水平位移,从而推算其建筑物的倾斜量。观测精度与要求: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2的规定执行表5-2水平角观测限差项目TCA2003两次照准读数互差4半测回归零差5一测回内2C互差
11、9归零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4三角形最大闭合差2.5测角中误差0.7垂直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3的规定执行表5-3水平角观测限差项目TCA2003测回数4两次照准读数差1.5垂直角测回差2指标差较差3点位精度与控制值按表5-4、5-5执行。表5-4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设计控制值(mm)30306060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53.06.0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表5-5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竖向位移报警值20(35)2040(3560)40(6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12、0.30.51.5注: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2. 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2、观测仪器表5-6 水平与垂直位移观测仪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测角精度测距精度使用部位全站仪TCA20030.51+1ppm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3、边长观测1)边长观测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或同精度等级的测距仪进行观测。测前、测后测定仪器常数。2)边长观测按国家中短程测距规范一等精度要求执行;同一时段各测回中数
13、较差±1.0mm,往返测时段差。3)每条边在一个光段内的观测始末,要测定干温、湿温和气压。温度估读到0.2,气压估读到0.1毫巴。温度计应置于伞下,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并注意抽风速度及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4)每条测距边观测两个光段。对向观测时,可以同午(如2个上午或2个下午);同向观测时,必须异午。每个光段观测3测回,一测回的观测是照准反射镜一次,测读四次。不同测回应重新照准。4、数据处理方法(1)、采用全站仪测量水平与竖向位移的监测系统,采用假设三维直角坐标系,与水准仪高程系统不相关联,坐标轴线与基坑边线保持大概的平行与垂直关系。(2)、对外业采集的数据,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14、即在观测过程中,实时地计算各测站的各项精度指标,对于超限的测站,应及时地进行重测、补测;之后进行数据的后处理,首先对已传输到计算机中的合格的外业数据,按最小二乘原则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计算本周期的水平位移、高程和内业精度评定;接着,根据本周期的观测数据和以往各周期的观测数据,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量以及累计位移量,并计算其变形速度和绘制时间变形曲线图;最后,根据各周期的相对位移量和累计位移量,进行变形分析和变形的预测预报工作,变形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各监测点的变形是否为显著性变形,变形的预测预报,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变形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变形模型,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形量。
15、第六章 监测频率和监测次数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将建筑物和道路的沉降监测点布设完毕并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进行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并进行位移初始数据的观测。观测周期的确定按照地质勘察报告以及现场观察等情况,作出观测频率。变形观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以变形速率及时进行观测。建筑物变形出现异常时,加密监测,随时测量。分析其基础垂直位移变形过程线,作为评判本楼基础稳定性的依据。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
16、照表6-1。按照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要求,基坑观测周期为:基坑开挖起,至基坑回填后并不再抽取地下水为止。现初步预计观测40次。表6-1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类别施工进程基坑设计开挖深度5m510m1015m15m一级开挖深度(m)51次/1d1次/2d1次2d1次/2d5101次/1d1次/1d1次/1d102次/1d2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d1次/1d2次/1d2次/1d7141次/3d1次/2d1次/1d1次/1d14281次/5d1次/3d1次/2d1次/1d281次/7d1次/5d1次/3d1次/3d5101次/1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
17、/2d1次/2d7141次/3d1次/3d14281次/7d1次/5d281次/10d1次/10d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
18、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第七章 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根据以上相关规范、设计报告及本基坑的具体情况,基坑的位移变形容许值、报警值列于表7-1和表7-2。表7-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一级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墙(坡)顶水平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30350.3%0.4%510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25300.2%0.3%232墙(坡)顶竖向位移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20400.3%0.4%35钢板桩、
19、灌注桩、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10200.1%0.2%23表7-2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项 目监测对象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备注绝对值/mm倾斜1邻近建(构)筑物最大沉降1060-差异沉降-2/10000.1H/1000-注:1H 为建(构)筑物承重结构高度。2第1项累计值取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两者的小值。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3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
20、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 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5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当安全性为安全时,应按照方案进行监测;当安全性为危险时,应进行每天监测,并于当天提交监测成果,出具工程联系函书面通知甲方、施工方。并召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会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估计和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第八章 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第二天提供监测资料、简报及处理意见。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
21、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说明围护结构和建筑物等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第九章 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9.1 组织机构本监测项目将设置管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并设立“监测管理组”和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监测管理组负责监测工作进行日常安排,组织和协调管理。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负责整个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工作。9.2 协作考虑到本次监测
22、的工作量大,技术水平高,又必须十分熟悉基坑周边环境各种情况。我们明确承诺将与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紧密协作,共同圆满完成监测任务。9.3 主要工作人员简表参加本项目主要工作人员简表序号姓名学历专业职称职务项目职务1刘建平本科测绘高级工程师经理总指挥2欧阳平硕士测绘教授测绘教研室主任项目负责人3曹东辉本科测绘工程师技术负责人4邹璐本科测绘工程师质量负责人5张林波本科测绘工程师监测信息分析组组长6袁凯本科测绘工程师监测组组长第十章 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深基坑监测的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为有关方面提供监测数据与信息,保证基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监测技术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监
23、测工作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执行采纳技术标准规范的有效性以及监测工作的后勤保障五个方面来落实质量保证措施。10.1 组织机构在本监测项目将设置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详见第九章。技术负责人对全面的技术问题负责,质量负责人对涉及监测工作质量的人员,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等问题负责。10.2 人员素质考虑到本基坑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本项目部组织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一批监测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监测工作。(见主要技术人员一览表)。10.3 仪器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高精度的仪器,是不可能测量出精确的数据,那么很难保证基坑的安全。本次监测计划投入先进的设备,完全能满足各测试项目的要求,如
24、:Trimble DiNi 03数字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和徕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10.4 规范标准除按业主代表的书面文件外,本次监测工作中涉到的技术规范标准将是国家现行标准,质量负责人将随时检查技术规范的更新情况。第十一章 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1.1 监测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 全面负责项目部的总体规划,接受业主的任务委托;2 从宏观上组织实施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3 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处理;4 定期检查各部的工作状况,掌握监测工作的总体进度;11.2 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 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问题;2 组织监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技术问题的分析讨论;3 参加业主等有关方面组织的重要技术会议;4 掌握和了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5 签发监测报告及监测工作技术文件;11.3 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 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处理有关监测工作中的质量问题;2 负责监测人员素质、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的宏观质量控制工作;3 负责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质量管理工作;4 掌握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整改建议;5 督促各监测组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6 对监测工作及监测人员的质量状况做出评价,并向项目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 《马路上的红绿灯》教案设计
- 《液压与气动》教案
- 商品房销售客户体验优化
- 交通事故调解程序
- 岱岳区园艺作业外伤防护指南
- 福建林地生态旅游开发新机遇
- 旅游景点供电合同细则
- 住宅装修项目招投标归档
- 区块链技术法律顾问服务协议
- CJJ207-2013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加答案(易错题)
- DL-T1475-2015电力安全工器具配置与存放技术要求
- 漏检分析改善措施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00题-整除-有标准答案
-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32-2024考核试题及答案文档
- 办公室装修工程施工方案讲义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药学专业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中国农业银行贷后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