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社会成本文献综述_第1页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文献综述_第2页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文献综述_第3页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文献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献综述国有企业一直处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不仅要承担经济功能,更需要注重相关社会功能,即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中的角色更为突出,近年来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横向比较、具体内容以及存在的不足四个方面展开文献综述。1.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国内部分学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有些学者强调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认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作为国家代表公众利益参与经济和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而存在,公有制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和一般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社会责任外,还有

2、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社会责任(黄速建和余菁,2006;许金柜,2012;高慧,2012)。闫敬(2007)认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中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对国家和国家以外受其行为影响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及其环境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总和。李伟阳和肖红军(2008)从履责内容、方式和动力3个维度对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争议进行了剖析。不难看出,这些界定都强调了国有企业应该代表国家或政府行使社会责任。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是随着企业的行为,特别是公司是否负有责任的其他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而发生的(Kim Kercher,2007)。O'Shea M and Krajs

3、ic V(2013)则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应关注客户及社区关键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2.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横向比较部分学者将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横向比较(罗斌、刘前锋,2000),认为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企业由于过多地承担了本应由社会和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因而陷入经营困境。然而市场经济发达的那些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根据产品和服务以及承受能力来决定承担的范围。仲大军(2006),张炳雷(2008),张春敏和刘文纪(2007)以及徐传谌和邹俊(2011)则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私有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

4、以及公共政策目标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要比私有企业高得多。对国有企业来说,社会责任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强制的、法定的。乔明哲、刘福成(2006)则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国企和垄断性国企进行横向比较,提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竞争性国企的主要社会责任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经济利益取向的道德责任行为,垄断国企应尽力承担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此类划分类似于国外学者,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三个维度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伦理责任(Mark S .Schwartz and Archie B.Carroll,2003)。此外还有学者为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方程模型,从而衡量、比较企业各

5、个组成部分的特点(Gopal KKanj,2010;吴照云和刘灵,2008;孙志梅和刘淑华,2012)。3.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国内学者剪继志(2006),闫敬(2007),俞雪霞(2013)等直接列举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主动纳税、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积极支持社会公益、福利和慈善事业。部分学者则强调国有企业除了履行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外,还需担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收益最大化(刘建平,2008;徐传谌和刘凌波,2010)。沈志渔、刘兴国、周小虎(2008)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区分为基本责任和延伸责任。国有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是一

6、种强制性责任,是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延伸责任属于指导性社会责任。刘庆雪和何仲坚(2005)也指出,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应承担着社会责任。陈清(2005)则分析了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成绩及缺失,并对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李曙光(2009)着重论述了国有企业的三大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地上缴红利、国有企业应保证社会与市场交易信用链条完整,着力解决法外特权问题以及国有企业应在保就业、保增长、保权益方面承担中坚的社会责任。4.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及完善当前中国还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国有企业对于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存在比较模糊的认

7、识,导致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黄友湘(2009)指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在改制和重组中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袁素芳(2007)、罗斌和刘前锋(2000)、剪继志(2006)则强调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认为其生产经营除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之外,更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邓婷婷(2012)和徐红珠(2012)认为国有企业应该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进行公众监督。从以上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包括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横向比较、具体内容以及存在的不足,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集

8、中在国有企业本身进行研究。本文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政府企业员工三个维度,探讨三者如何有机结合,做到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觉履行、员工人人有责,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承担社会的运作效率。参考文献(1) 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pp:6876。(2) 许金柜:论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3)高慧:试论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企业研究,2012年第16期,pp:125138。(4)闫敬: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研究,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李伟阳、肖红军: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经济管

9、理,2008年第2期,pp:2836。(6)罗斌、刘前锋:谈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3期,pp:3843。(7)仲大军: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经营者,2006年第4期,pp:4751。(8)张炳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沉淀成本的分析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5期,pp:7582。(9)张春敏、刘文纪:从国有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前沿,2007年第12期,pp:167174。(10)徐传谌、邹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11年第10期,pp:108113。(11)乔明哲、刘福成:基于性质与功能的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华东经济管

10、理,2010年第3期,pp:8690。(12)吴照云、刘灵: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模型和制度共生,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pp:1321。(13)孙志梅、刘淑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新会计,2012年第3期,pp:4552。 (14)剪继志: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法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5)俞雪霞: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困境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16)刘建平:关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7)徐传谌、刘凌波:我国国有企业特殊社会责任研究,经济管理,2010年第10期,pp:

11、8693。(18)沈志渔、刘兴国、周小虎: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第9期,pp:141149。(19)刘庆雪,何仲坚:论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能力关系,企业经济,2005年第4期,pp:4754。(20)陈清: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5年第3期,pp:3441。 (21)邓婷婷: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22)徐红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23)黄友湘: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当代经济,2009年第

12、10期,pp:105113。(24)袁素芳:国有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包钢科技,2007年第4期,pp:5562。(25)李锐、赵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5期,pp:6371。(26)Kim Kercher,2007,“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mpact of globalisation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Bond University,pp:412(27)OShea,M,Alonso,AD,Krajsic,V.,2013“Facilities managemen

13、t and development for tourism,hospitality and event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28)Mark SSchwartz and Archie BCarroll,2003,“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Three-Domain Approach”,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pp:503530(29)Gopal KKanji,2010,“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 global economy”,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Volume 21, Issue 2(30)Keith F. Snider,Barton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