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一轮复习自主课导学案(编号: GSYLSW040 )班级 , 小组名: , 姓名 课 题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学案4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编制人王正庆编制时间12.15使用时间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数量的变化()。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学习任务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是种群_的数量特征。(2)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

2、中各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种群中_个体很多,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种群正处于_时期。衰退型:_个体较少,而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想一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等。(2)数学公式:_。(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型。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自然

3、界的_是有限的。(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4)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即环境最大容纳量)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动动脑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学法指导1、 学生先阅读课本完成“学习任务”部分。2、 按学案和一本内容联系教材对基础知识梳理。3、 学生小组讨论重点完成一本P230232; “抓重点”、“学方法”部分。4、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指导和强调。课堂训练题组一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1(2011·海南卷,

4、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2011·盐城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

5、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3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4(2010·山东理综,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

6、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5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问题质疑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展示课导学案(编号: GSYLSW040)班级: , 小组名: , 姓名 课 题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学案4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编制人王正庆编制时间12.15使用时间上一课时共性问题解决要点记录 学习任务探究点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分析完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思维拓展1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

7、趋势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2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比较类型图示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型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衰退型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减小探究示例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听课记录:探究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取样调查法完成样

8、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填空,并加以理解:1样方法(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_的种群密度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调查等(这些生物运动能力_,活动范围_)。(3)方法步骤准备:观察地形,注意安全确定调查对象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_2标志重捕法(1)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_分布)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

9、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_、活动范围_的动物。(3)计算公式探究示例2(2011·南京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探究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完成“J”型曲线、“S”型曲线对比表: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条件理想状态:(1)食物、空间条件充裕(2)_(3)没有敌害、疾病现实状态:(1)食物、空间_(2)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增长速率增长率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

10、续增长Nt_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探究示例3(201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听课记录:实验探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_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

11、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_曲线。2.实验流程思维拓展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探究示例4(2011·海南卷,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

12、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拓展性训练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探究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试管号培养液体积

13、(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8(2011·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

14、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题组三综合题9(2010·东城区质检)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10(2011·江苏卷,2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

15、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知识建构与反思(或新问题质疑)自主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专题学案4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自主学案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1)个体数最基本(2)植物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想一想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

16、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2该种群个体总数3.迁入或迁出4.(1)年龄期(2)幼年老年增大适中稳定幼年中老年减小想一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根源是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多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二、1.(1)合理假设数学检验或修正2.(1)食物和空间没有敌害(2)NtN0t3.(1)资源和空间(2)趋于稳定(3)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动动脑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课堂训练1A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

17、极冰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ACD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

18、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识图析图种群年龄组成图型解读(1)曲线图图解析图: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2)统计图图解: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

19、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3)柱形图图解析图: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3B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故B项叙述错误。B到C变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增加,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自然状态下,空间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4C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故该图示

20、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因此B错;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故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日捕获量最大,因此D错。方法技巧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5.D图示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该种群密度将会下降,种群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能量降低,环境阻力下降。6B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

21、重捕法。展示学案参考答案探究点一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探究示例1D中全部“牛”及中全部“鱼”包含有许多种牛或鱼,超出“同种生物个体总和”的范畴,因而不属于一个种群。为单位空间中的“同种个体总和”,应属一个种群。中决定种群密度的应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思路导引全面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题干所给的全部“牛”、“鱼”、“三化螟”是不是超出单位空间的“同种个体总和”?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什么?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什么?探究点二1(1)平均值(2)植物弱小(3)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之和/样方数2(1)重新充分混合(2)强大(3)初次捕获标记再次捕获探究示例2D调

22、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一般而言,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探究点三气候适宜有限淘汰的个体数环境容纳量Not探究示例3D该图表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约为500只;图中b点对应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说明环境阻力在不断增大。实验探究1(1)成分、空间、pH、温度(2)“J”型“S”型探究示例4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以及线粒体等细胞器,

23、因此具有相应的核基因和质基因;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早期营养物质及其他生活条件充足,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废物的积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缓;碳源是酵母菌生活的必需条件,碳源不足或生存空间受限时会使酵母菌的K值降低。构建知识网络空间特征种群密度“J”“S”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拓展性训练7ACD由表格数据信息可知:、的区别在于培养液体积不同,所以C正确;、的区别在于酵母菌起始数量不同,所以D正确;由于实验刚开始四个试管营养条件均充足,故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8AB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