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1.gif)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2.gif)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3.gif)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4.gif)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61cf8921-2dd5-45db-9552-86717123314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股东怠于清算的责任摘要: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法院究竟是判决股东承担怠于清算的侵权责任,还是判决股东承担清算责任,在实践中并没有一致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必要严格限定揭开公司面纱原理判决公司股东承担对被吊销公司的清算责任和偿债连带责任的范围。针对公司股东恶意逃避清算责任、逃避公司债务的行为,应当设立特别清算程序。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特别清算;吊销执照修订后的公司法颁布实施后,公司法第20条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被认为这是我国公司法确立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开端,是公司法人否认理论在公司法中的一般规定,为公司纠纷案件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提供了一件有力的武器
2、。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学者认为:在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应当进行清算的情形下,股东长期怠于履行清算职责,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的,在现行法律没有就此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债权人亦存在援引该条款请求股东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可能。再如,在公司进入清算程序后,股东在存在或有负债的情形下,没有尽到对或有负债的债权人通知和保护义务,
3、不当行使剩余财产分配权,导致在清算程序结束后债权人利益受损的,也同样存在第20条第3款被适用的可能。在上述例证中,债权人请求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均无须去否认公司法人格。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法院究竟是判决股东承担怠于清算的侵权责任,还是判决股东承担清算责任,在实践中并没有一致的做法。在江都亚通物资流通公司诉扬州纺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金鼎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一案中,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不清算导致原告的债权损失150万元、利益损失50万元。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认为:两被告作为鼎盛公司的股东,在鼎盛公司出现解散事由之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对鼎盛公司进行清算,导致公司的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
4、灭失,致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的,应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八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判决对债权人承担怠于履行义务所导致的侵权民事责任。这是法院运用揭开公司面纱原理,判决公司股东承担对被吊销公司的清算责任和偿债连带责任。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出版社)与被告河南卓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诚公司)、孙震、季江宁、伍洲婷、李江南、王洁公司清算赔偿纠纷一案中,海淀区法院认为,人大出版社以新洋华公司股东怠于履行清算义务为由,要求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依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作为公
5、司债权人,在公司出现解散事由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情况下,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现人大出版社并未就此提起清算程序,且新洋华公司已向本院申请对公司进行清算,故在此情况下,人大出版社作为公司债权人,直接要求股东承担怠于清算的民事责任,起诉条件不成就,本院不予受理。股东怠于清算究竟应当如何承担责任?有学者认为: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的情况可能在清算过程中被发现,也可能在公司清算过程中出现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比如在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清算注销过程中仍以公司名义为清算以外的经营活动),但不管怎样,清算义务主体在公司解散后未履行清算义务的行为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对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因此
6、,不能简单地对清算义务主体不实施清算或者清算不当的行为都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来追究清算义务主体的责任。笔者认为,有必要严格限定揭开公司面纱原理判决公司股东承担对被吊销公司的清算责任和偿债连带责任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解散的企业法人所涉民事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17条规定:清算义务人与清算法人财产混同的,债权人可以清算义务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清算义务人应当对清算法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最高法院有必要用司法解释对法院直接判决股东承担怠于清算的侵权责任的具体情形作出明确规定,防止各地法院同案异判情形的发生。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原理,必须符合法定要件,分别是“滥用股东地位和
7、有限责任”、“逃债”、“严重损坏债权人权益”,三大要件的举证责任应由原告承担。同时,为了防范法官滥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有必要对其适用加以一定限制。从公司诉讼实践来看,控制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情况层出不穷,但最主要的情形是股权资本显著不足、股东与公司人格之间的高度混同、股东操纵下公司拒不清算等。司法解释有必要对符合揭开公司面纱的具体情形作一概括和列举。有学者认为应当审慎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可以对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否定公司法人资格的案件进行专属管辖,由债务人公司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由高级人民法院作为二审法院,以收统一裁判效果之效,同时防止个别法官和执行官滥用
8、揭开面纱制度。这种观点值得斟酌。在公司非自行决定终止的情形下,与大陆的吊销营业执照制度不同,中国台湾地区公司法采用的是公司解散制度,公司解散分为两种情形,行政解散和司法解散。台湾地区公司法第10条规定:公司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中央主管机关得依职权或据地方主管机关报请或利害关系人之申请,命令解散之:“一、公司设立登记后六个月尚未开始营业或开始营业后自行停止营业六个月以上者。但有正当理由者,得申请延展。二、公司设立或变更登记后六个月尚未办妥营利事业登记者。但有正当理由者,不在此限。公司有违反法令或章程之行为,足以影响正常经营者,主管机关得订定期限命其改正;不于期限内改正者,公司负责人各处新台币六千元
9、以上三万元以下罚锾,并再次定期命其改正;期满仍未改正者,中央主管机关得依职权或据地方主管机关报请命令解散之。但其违反法令或章程情节重大者,中央主管机关得依职权或据地方主管机关报请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径行命令解散之。”台湾地区公司法第11条规定:“公司之经营,有显著困难或重大损害时,法院得据股东之声请,于征询中央主管机关及目的事业中央主管机关意见,并通知公司提出答辩后,裁定解散。前项声请,在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继续六个月以上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百分之十以上股份之股东提出之。”台湾地区的司法解散制度与大陆的公司僵局制度非常类似。大陆公司法第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
10、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该条赋予一定比例的股东解散公司诉权,但对被告主体、诉讼程序、善后事宜未予明确,给司法适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该条规定仍有待完善。如“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和“重大损失”的判断标准不明,缺乏操件性、弹性过大,容易引发滥诉和法官过度适用自由裁量权,同时未明确解散公司之诉的被告主体,被告主体是公司还是公司的董事或其他股东在具体诉讼中存在争议。与大陆公司法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法律地位存在争议不同,台湾地区公司法对于解散中公司的法律地位规定地非常明确,值得借鉴。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4条规定:“解散之
11、公司,除因合并、破产而解散者外,应行清算。”第25条规定:“解散之公司,于清算范围内,视为尚未解散。”第26条规定:“前条解散之公司在清算时期中,得为了结现务及便利清算之目的,暂时经营业务。”而大陆地区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之后,就公司本身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言,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公司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消灭说。这种观点的立法基础就是公司营业执照的双重效力。既然公司持有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权的凭证”,那么吊销公司营业执照就理应使公司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同时归于消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对此予以了多次强调。第二种观点是公司经营资格消灭说。被吊销营业
12、执照后,公司的法人资格仍然存在,但是,不得从事经营,只能进行清算。这一观点的提出旨在解决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主体资格问题。这种观点正是人们对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尴尬现象进行反思的结果,具有较为普遍的代表性,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吊销公司营业执照,作为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将产生公司成为清算法人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实践中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公司往往不经正当清算程序而解散,无部门组织清算,股东不管,甚至借机私分和转移公司财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就我国现实而言,由于我国清算制度的不完善,吊销营业执照后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公司清算是依法清理公司债权债务并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终
13、结公司所有法律关系的行为。由于公司清算是公司解散的前提,因此,公司清算对保障债权人利益意义重大。我国现行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清算程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普通清算程序,其存在种种缺陷:(1)清算主体制度存在缺陷。公司解散随之引发清算程序,首要问题就是清算人或清算机构的确定。这不仅事关由谁主持清算,更关系到不实清算或清算不能时由谁承担不能清算的责任。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规定公司在强制解散的情况下一律强制清算,并且将组织强制清算的责任强加于”有关主管机关”,否定了该种情形下股东或股东
14、大会仍可以自行组织清算的可能。(2)司法实践中清算执行效果不明显。从实践来看,强制解散公司的判决生效后股东主动清算以及能全部执行完毕的案件几乎没有,部分执行的也仅限于对公司一些遗留财产进行了处理,绝大部分案件是以终止执行结案。债权人的利益从司法实效来看得到有效保护的微乎其微。(3)违法清算责任不清。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清算人的民事责任,即“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清算中违法行为的处理,关系到清算程序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债权人追究清算人赔偿责任却比较困难,其中如何确定债权人损失并由谁的财产赔偿是一个难题。对清算义务人不依法进行清算,导致公司解散长期无人清算,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清算过程中,清算主体不按法律规定程序进行清算,或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虚伪记载,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等行为很难进行追究。针对公司股东恶意逃避清算责任、逃避公司债务的行为,应当设立特别清算程序。特别清算应为股东或者债权人提起的特别清算之诉所引起,由法院判令公司相关清算主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公司的清算,如不能或者拒不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合同签订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 2025年广州房地产交易合同居间操作流程
- 2025年数字视频切换台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合作经营居间投资协议书
- 2025年专业知识产权顾问合同范本
- 2025年债权转让合同协议示范
- 2025年信息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年合同
- 2025年农村耕地流转合同样本
- 2025年住宿生权益协议
- 2025年传统村落保护搬迁安置协议
- 耳鼻喉培训学习课件
- 中医护理中药封包课件
- 《项脊轩志》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 《制作馒头》课件
- 美发学徒助理职业规划书
- 中建抗浮锚杆专项施工方案范例
- 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职代会提案征集表
- 市场营销-OPPO手机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管理机制与创新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