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试题廖纪凤_第1页
种群的特征试题廖纪凤_第2页
种群的特征试题廖纪凤_第3页
种群的特征试题廖纪凤_第4页
种群的特征试题廖纪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2014级高二上期期末复习)复习要求1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分析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4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自查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 (1)概念: 。(2)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想一想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1)概念: (2)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想一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 。(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种群数量增

2、长的“J”型曲线(1)条件: 。(2)数学公式: (3)特点: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条件: (2)概念: 。(3)K值:又称 ,在 的情况下, 。(4)特点: 。课堂深化探究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分析种群数量特征模型、理解种群数量特征:(2)析图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 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是 ,其次是 ,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 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

3、及分析(1)模式图图解析图种 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 B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C幼年少,老年多 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2)曲线图图解析图 (3)柱形图图解析图 (4)统计图图解: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析图:3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对象 统计方法 注意问题 特别提醒(1)城市人口的剧增

4、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模型比较项 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 前提条件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K值有无 曲线形成原因 联系2.K值与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最大增长速率) K值(环境容纳量) 3.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

5、物的K值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2)环境遭受破坏,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 。三实验探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 可以测定 。2 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3酵母菌计数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

6、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实验步骤(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 。 (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4)每天 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 以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结果分析时间/天123456平均数量/个(1)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增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 (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问题探讨(1)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为什么要将试管振荡几次?(2) 对

7、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怎样计数? (3) 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应训练1.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 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3.

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5.(2011·江苏卷)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

9、迁入有关C开放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实验探究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表一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表一: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

10、_天的增长率最大;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_。(5)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6)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上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7)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限时训练题组一种群数量特征及数量变化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 B C D

11、2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3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

12、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4下图是对某地种植的广东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5.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年后开始的题组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探究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

13、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

14、先于试管开始下降8.(2011·海南卷,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题组三综合题9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

15、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答两点)。(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10(2011·江苏卷,2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高考真题

16、体验 2.(2012 新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2012 新课标卷)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

17、,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 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

18、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4.(2012 安徽)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

19、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2012 海南)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6.(2012 浙江)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

20、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得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 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 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 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7.(2012 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8.(2012 海南)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

21、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只。9.(2012 广东)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 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促使其释放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