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安全防灾减灾大作业_第1页
华科安全防灾减灾大作业_第2页
华科安全防灾减灾大作业_第3页
华科安全防灾减灾大作业_第4页
华科安全防灾减灾大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姓名:#学号:U201#班级:土木#一、荷载取值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F1=0.3KN/m2新浇砼标准值: F2=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 F3=1.1KN/m3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 F4=2.5KN/m2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F5=2.0KN/m2楼板按200 mm厚算荷载标准值:F1=0.3+24×0.2+1.1+2.5=8.7KN荷载标准值:F2=(0.3+24×0.2+1.1)×1.2+1.4×(2.5+2.0)=13.74KN二、模板设计说明:模板采用竹胶板,50×100方木、扣件式钢管支撑,另外此

2、次设计挑选墙模和板模为代表进行验算。2.1墙模板墙模板采用规格1.22×2.44×12厚竹胶板,50×100方木做竖楞,48×3.5 mm架子管做横楞,使用直径14mm间距400×400 mm的对拉螺栓和钢管支撑用以固定。2.1.1墙体模板计算荷载计算1)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地下车库层高4m侧压力为F1=0.22ct012v1/2 F2=Hc取两者最小值;F1=0.22×24×5×1.0×1.15×3=52.58 KN/m2F2=24×4=96 KN/m2取F=52.58

3、KN/m2设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取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 4 KN/m2。 由,两项荷载组合,得模板承受的水平荷载值为q=1.2×+1.4×=1.2×52.58+1.4×4=68.34 KN/m2(用于验算模板及支撑的强度)2) 模板及次龙骨的设计及计算计算简化模型:次龙骨选用50×100 mm,间距200 mm,按受力方向垂直木纹方向,其截面性能为:E=10000N/mm2,=87 N/mm2,I=416cm,w=83cm2主龙骨间距取为600 mm,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次龙骨承受的荷载为q托=qL模=68.34×

4、;0.30=20.5 KN/m次龙骨截面最大弯矩为Mmax=0.1 q托L模2=0.1×20.5×0.62=0.74 KN·m=M/W=0.74×106/83×103=8.91 N/mm2<=87 N/mm2次龙骨的强度满足要求3)主龙骨的设计及验算主龙骨选用48×3.5×2钢管,间距为600 mm,双根布置,穿墙螺栓间距取600 mm,主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主龙骨的截面性能为:=215 N/mm2I=2×12.19×104cm,w=2×15.08×103cm2主龙骨的强度验算次

5、龙骨传给主龙骨的集中荷载为p主= q托L次=20.5×0.6=12.3 KN主龙骨截面最大弯矩为Mmax=0.604 p主L次=0.604×12.3×0.6=4.46 KN·m=M/W=4.46×106/2×15.08×103=147.88 N/mm2<=215 N/mm2满足要求2.1.2构造措施1. 墙模板安装前,应先在基础或地面上弹出墙的中线及边线,按位置线安装门窗洞口模板,下木砖或预埋件,根据边线先立一侧模板,待钢筋绑扎完毕后验收后,再立另一侧模板。面板板与板之间的拼缝宜用双面胶条密封。2. 模板安装:墙模板面

6、板宜预先与内龙骨(50×100mm方木)钉成大块模板,内龙骨竖向布置,外龙骨用钢管布置,48×3.5mm钢管与内龙骨垂直设置,用“3”形卡及穿墙螺栓固定。内、外龙骨间距应经过计算确定,当采用12厚胶合板时,内龙骨间距不宜大于300mm。墙体外侧模板(如外墙、电梯井、楼梯间等部位)下口宜包住下层混凝土100200mm,以保证接槎平整、防止错台。3. 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胀模,应用对拉螺栓固定两侧模板。对拉螺栓宜用14mmHPB235钢筋制作,其纵横向间距400×400 mm。2.2板模板计算2.2.1计算简化模型新浇筑的混凝土均匀作用在胶合板上,单位宽度的面板可以视

7、为梁,次龙骨作为梁支点按三跨连续考虑,梁宽取200 mm。2.2.2计算过程(1)板面验算,板厚按200 mm算:则最大弯矩:Mmax=0.1 qLL12最大挠度:Umax=0.667 qLL14/(100EI)其中线荷载设计值:q1=F2×0.2=10.94×0.2=2.19KN/m按面板的抗弯承载力要求:Mmax=0.1 qLL12=fww=1/6fwbh20.1×2.19×L12=1/6fwbh2L1=(1/6×30×200×202)/(0.1×2.84)0.5=1780.2按面板的刚度要求,最大变形值为模板

8、结构的1/250Umax=0.667 q1L4/(100EI)= L1/250L1=(100×104×4.16×104)/(2.19×0.677×250)1/3=482.4 mm施工次龙骨间距取200 mm<L1 ,满足要求。 (2)立柱验算:立杆布置按满堂架子间距1000 mm×1000 mm计算,高度为4 m,中间纵横设有水平支撑,下部设扫地杆,计算计算简化模型为受压杆件;模板下传荷载:F2=13.74×1=13.74KN=13.74×103Nx=l+2h0/i=180+2×30/1.58=15

9、2 查表=0.301A=4.89cm2=489mm2=N/A=(13.74×103)/(0.301×489)=93N/mm2<f=205N/mm2立杆满足要求。2.2.3构造措施1.楼板模板支架搭设楼板模板支架搭设要点同梁模板支架搭设,立杆间距为1000×800mm,扫地杆距底板面250mm,纵横向水平拉杆步距为1800mm,顶部水平杆距地下室顶板距离不应大于300mm,并与梁模板支架统一布置。为加快模板周转,模板下立杆可部分采用“早拆柱头”。使模板拆除时,带有“早拆柱头”的立杆仍保持不动,继续支撑混凝土,从而减小新浇混凝土的支撑跨度,使拆模时间大大提前。

10、“早拆柱头”应根据楼板跨度设置,跨度4m以内,可在跨中设一排;6m以内设两排;8m以内设三排,即可将新浇混凝土的支撑跨度减小至2m以内,从而使新浇混凝土要求的拆模强度从100%或75%减小到50%。2.模板安装(1)采用竹胶合板作楼板模板,一般采用整张铺设、局部小块拼补的方法,模板接缝应设置在龙骨上。大龙骨常采用方木或48×3.5双钢管,其跨度取决于支架立杆间距;小龙骨一般采用50×100方木(立放),其间距300400为宜(当采用12厚胶合板时宜取300),其跨度由大龙骨间距决定。(2)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当不能满足拼缝要求时,应用胶布贴缝,以免漏浆。三、成品保护措施

11、1. 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柱、墙、梁、板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2.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穿墙螺栓通过模板时,应尽量避免在模板上钻孔;3. 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应认真涂刷脱模剂,不得漏涂,涂刷后如被雨淋,应补刷脱模剂。4. 模板支好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砂浆、木屑等杂物。5. 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6. 准在吊模、水平拉杆上搭设跳板,以保证模板牢固稳定不变形。浇筑混凝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匀下料及振捣。7. 不得在模板平台上行车和堆放大量材料和重物。8. 在模板上进行钢筋、铁件等焊接工作时,必须用石棉板或薄钢板隔离。四、安全控制措施1.

12、 安装模板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挂好安全带。2. 模板安装应按顺序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在未固定前,严禁利用拉杆上下人。3. 模板安装应在牢固的脚手架上进行,如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柱、模板联结稳固,不得架空搁置,以防掉下伤人。4. 登高作业时,模板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在脚手架或操作台上堆放模板时,应按规定码放平稳,防止脱落并不得超载。5. 安装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或脚手架,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安装梁模板及梁、柱接头模板的支撑架或操作平台必须支搭牢固。6. 地下室外墙支模,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固情况,遇有裂缝或土方险情时,应先排除险情,方准进行作业。基槽上口1m以内,不得堆放模板、支撑件等。7. 安装墙、柱模板时,应随时支撑固定。在模板的紧固件、连接件、支承件未安装完毕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8. 墙、柱模板的支撑必须牢固,确保整体稳定。高度在4m以上的柱模,应四面设支撑。水平拉杆避免钉在脚手架或脚手板等不稳定的部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