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_第1页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_第2页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_第3页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_第4页
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例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展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在理论中,有些老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展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的挖掘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整合,使得习题功能弱化,教材意图不能凸显。事实上,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大有文章可做。一、 拓展延伸,使习题内涵更加丰富教材的习题有时看似比较简单或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内容,但实际是可以进展拓展的。老师可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的需要进展拓展,使习题内涵丰富起来。

2、例1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学生已经认识了五边形,并且根据五边形有5条边的经历,容易知道只要用5根小棒。实际教学也确实如此,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用5根小棒的。一般情况下,这道习题也就处理完毕了。但学生理解题目中“至少的意思吗?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找出答案“用5根小棒吗?我认为不然。这道题的主要功能就是丰富学生对五边形的认识,突出五边形的本质内涵,拓展外延。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操作:你能搭一个再大一点的五边形吗?你搭的这个五边形用了几根小棒?这一后继活动能使学生对五边形的认识更加深化,学生在活动中能感悟到五边形有大有小,边有长有短,五边

3、形不全是正五边形,还有不规那么的五边形,等等。这样处理,习题的内涵就更充分地得到了挖掘。例2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整理与复习: 在括号里填写出两个分母都小于12的异分母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11/12这是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逆向考虑,可以将11/12写成两个分母都是12的分数,再将这两个分数化简,如11/12 = 3/12 + 8/12 = 1/4 + 2/3。这是教材的最根本要求。在此根底上,老师可以对此进展拓展: 填写出两个分母都大于12的最简分数。启发学生进一步考虑,和的分母比加数的分母小,11/12一定是约分之后得到的,可以将11/12变成22/24或33/36

4、等,然后按同样的思路去解答。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写出三个分母都小于12的最简分数。这样的拓展延伸,使得习题教学不再停留在就题讲题的层面上,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拓展自己的认知构造,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二、 组合比照,使习题发挥构造功能教材习题的编排是逐条独立呈现的,但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络。老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习题的前后联络,使习题发挥一定的构造功能。例3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统计:第1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而第2题可以在第1题的根底上提出问题: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求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引导学生尝试用这两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5、体验到,由于这三条丝带的长度的数值大了一些,用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显得更简便一些。这样教学,有效地沟通了习题之间的联络,有利于学生认知构造的重组和提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例4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找规律:3.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4.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学生解决第3题没有什么障碍,但第4题是有关间隔现象的一种变式,学生容易受前一题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展比照:这两题有什么地方一样?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假如解决问题有困难,可以画图看一看,它们的

6、规律是否一样?这样处理就可以丰富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构造更加完善。三、 改装取舍,使习题意图更加凸显例5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第3题的要求是让学生写出并读出分数,第6题是让学生估计分数并比较大小。但我们认为教材安排估计分数的习题分量明显不够,并且像第6题这种粗略的估计显得太“突然。为此,我们先将第3题中的第三个长方形纸条中空白部分的分隔线去掉,让学生估一估红色部分大约是纸条的几分之几,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又能帮助学生开展数感。第6题改装如下:先估一估?科学天地?栏目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再在空白处设计一个?艺术园地?栏目,要求大约占黑板报版面

7、的1/4。这样,学生从第3题的精细估计,再到这里的粗略估计,就显得自然一些了。同时,让学生设计一个大约占黑板报版面1/4的?艺术园地?,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的时机,使学生内在的思维过程得以显现,教材意图更加得到凸显。例6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7. 先找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 3/4 2/5 4/7 2 7/2 9/4 13/63 1/2 1/10 1/12 4 3 9 15教材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题组练习,稳固求倒数的方法,形成技能,并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数的倒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用下面工作表的形式呈现:先观察每组数据的特点,再求出它们的倒数,把你们的发现

8、写下来。工作表对原有习题的内容进展了整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倒数特点的认识。这样呈现,目的明确,要求详细,操作方便。学生在个人独立考虑的根底上,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四、 灵敏呈现,使习题功能增值教材习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有的可以直接呈现,有的可以逐步呈现,有的需要设计一定的情境呈现,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敏选择呈现的方式,使习题功能增值。例7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

9、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

10、,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材中呈现的表格先替学生列举出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再让学生依样列举出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假如直接呈现原题,老师势必要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中的内容,再解决习题中的问题,学生就只能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从而削弱了问题的挑战性。我在教学时,先不直接呈现问题和表格,而是引导学生考虑:1路车和2路车第一次在什么时间同时发车,你有方法知道吗?启发学生运用列举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考虑后,

11、再呈现教材习题中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表格中完成列举。这样,就不是直接让学活力械地进展模拟式的列举,而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学习才能为目的,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例8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12、,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老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拟。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我将教材静态呈现的形式改为动态呈现,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如第一幅图,要求学生用一个大圆片和一个小圆片摆出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学生摆出了以以下图形。接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