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高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下载1 (还有2哦)课题:§ 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 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一一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具使用:常规
2、教学教学过程:一、听课要求1. 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作业要认真,按时完成,优秀的学生往往是能自学的;2. 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听课时要做笔记,笔记本要大。记录教师例、练习、课本重点难点,不懂就问;3. 每周一测,每天都有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要求每个月装订一次。二、温故知新,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的对象整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 个新的概念(宣布课题)三、新课教学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
3、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 总体。2. 在本书,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3. 集合的正例和反例(1) 2, 3, 4, (2, 3) , (3, 4) ,三角形,x 2, 3x+2,5y3-x, x2+y2, 51, 52, 53,,100, 2, 4, 6, 8, 1 , 2,(1, 2) , 1 , 2(2) “好心的人” “著名的数学家”这类对象一般不能构成数学意 义上的集合,因为找不到用以判别每一具体对象是否属于集合的明确标 准。1 , 1, 2由于出现重复元素,也不是集合的正确表示。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
4、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 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5.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C 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例如:1CZ, 2.5 Z, 0CN;6.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
5、)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如:1 , 2, 3, 4, 5, x2, 3x+2, 5y3-x , x2+y2,;(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如:x|x-3>2 , (x,y)|y=x2+1, 直角三角形,;7. 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8.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除0数集用符号*或+表示,比如正整数集,记作 N*或N;非零整数集记 作Z*;9.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x,y)|y=x 2+3x+2与y|y=x 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
6、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注意: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 R 也是错误的。10.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11. 韦恩图表示集合12. 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13. 课堂练习14. 由实数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 2 个元素;15. 求数集1 , x, x2-x中的元素x应满足的条件;由互异性知,得16. 表示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x|x=2n,n N*,是无限集;17. 用描述法表示不超过30的非负偶数的集合是18. 用列举法表示19. 用列举法
7、表示20. 已知集合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集合;a=0时,2x+1=0,得,集合为 a 0 时,=4-4a=0,得 a=1,集合为-1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围;a=0 时,2x+1=0,得a 0 时,=4-4a<0,得 a>1a的取值围是a>1或a=0;(8)问集合A与B相等吗?集合A与C相等吗?其中A=R A与C是两个不同的集合;(9)写出方程2x2+2x-1=0的解集,并化简(10)写出不等式2x2+3x-1>2(x+1)(x-1)的解集,并化简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节课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几何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
8、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五、作业布置1、 读书部分:课本1.12、 课后思考:3、 书面作业:习题1.1 ,课时训练1.14、 提高容:当集合S N*,且满足命题“如果xCS,则8-x CS”时,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 S;(2)试写出元素个数为2的S的全部。(3)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S总共有多少个?解. x, 8-x都是自然数, 1&X&7。可组成S的元素仅限于自然数1, 2 ,,7;(1) ; S 中只有一个元素,. x=8-x ,即 x=4; S=4(2) S=1, 7
9、; 2, 6; 3, 5(3) 3个元素的集合有1 , 4, 7, 2, 4, 6, 3, 4, 5;4个元素的集合有1 , 2, 6, 7 , 1 , 3, 5, 7 , 2, 3, 5, 6;5 个元素的集合有1 , 2, 4, 6, 7, 1 , 3, 4, 5, 7, 2, 3, 4, 5, 6;6个元素的集合有1 , 2, 3, 5, 6, 7;7个元素的集合有1 , 2, 3, 4, 5, 6, 7;满足已知命题的集合 S共有15个。六、教学反馈(附加)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的研究方法有人比做数学是扎根在土地的大树,大树的主干是数字和基本图形,它分出 的支干是数学的各个分支,后来有人说
10、,数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其他学科, 它 已高高在上,在遥遥的宇宙之颠,俯瞰、指点着事问的任何一个学科。这当然是 对数学的赞誉,也从侧面反映数学的重要性,但数学家却不认为数学高高在上之 说,第一种观点是对的,第二种观点是错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第一种观点指 出数学这棵大树之所以根繁叶茂,是因为它来源于实践,是建立在现实需要的基 础之上的。而第二种提法却将数学与哲学相提并论。数学是应用学科,因此它的学习和要求就有其特别的地方。数学的处理方法也有其不同。科学的处理方法与数学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 有一移走两个对角方块的棋盘,它只剩下62个方块。现在我们取31多米诺骨牌, 每一
11、骨牌恰好能覆盖住2个方块。要问:是否将这31多米诺骨牌摆得使它们覆 盖住棋盘上的62个方块?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处理方法:(1)科学的处理方法科学家将试图通过试验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试过几十种摆法后会发现都失败 了。最终,科学家相信有足够的证据说棋盘不能被覆盖。当然科学家也不得 不承认有这种前景:某天这个理论可能被推翻。(2)数学的处理方法数学家试图通过逻辑论证来解答这个问题, 这种论证将推导出无可怀疑的正 确的并且永远不会引起争论的结论。论证如下: 棋盘上被移去的两个角都是白色的。于是现在有32个黑方块而只有30个白方块。 每块多米诺骨牌覆盖2个相邻的方块,而相邻方块的颜色总是不同的, 即1块黑
12、色和一块白色。 于是,不管如何摆骨牌,最先放在棋盘上的 30多米诺骨牌必定覆盖30 个白色方块和30个黑色方块。 结果,总是留给你一多米诺骨牌和 2个剩下的黑色方块。但是,请记住每多米诺骨牌覆盖 2个相邻的方块,而相邻方块的颜色是不同的, 可是这2个剩下的方块颜色是相同的,所以它们不可能被剩下的1多米诺骨牌覆 盖。 于是覆盖这棋盘肯定不可能的。板书设计课题:§ 1.2子集、全集、补集教材分析:通过阐明子集、补集概念是生活中的部分、剩下(其余)概念在集合中反映,使 学生明白数学中抽象定义使以其实际问题为背景的;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集合的包含、
13、相等关系的意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理解补集的概念;(4) 了解全集的意义;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具使用:常规教育教学过程:七、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昨天我们学习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试填以下空白:(1) 0 N; (2) Q; (3) -1.5 R2、集合是整体概念在数学中的反映,整体相对的是部分,将它引申到集合便是下面学习的子集(宣布课题)八、新课教学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A=1 ,2, 3, B=1, 2, 3, 4集合A是集合B的一部分,我们说集合 B包含集合A;2、如果集合
14、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的元素,我们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说集合B 包含集合A;这时,我们说,A是B的子集,相对于生活中的“部分”的概念;3、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 B时,记作 AB使4、(1)填写下列关系(1) N Z,N Q,Q R,R N(2)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3) 1 ,21 , 3, 5(4) 2x|x>-1(4)注意:对任意集合 A,;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不能说:“子集是原集合的部分”,包含于不同于部分概念,这是因为包含于允许 两集合相等;5、从(4) (5)可知,A是B的子集,不排除A是B本身,若要排除这种情况,则需引进真 子集概念
15、;如果,并且,我们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AB;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6、用韦恩图表示子集的关系;7、课堂练习(1)写出集合a, 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化简集合 A=x|x-3>2,B=x|x5,并表示 A B的关系;8、为了应用上方便,我们引进空集、全集和补集的概念(1)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2)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表示;(3)生活中常见到“剩下”概念,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补集的概念;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 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 S中子集A
16、的补集,记 作 CsA;CA=x|x S,且 x A9、表示全体无理数的集合GQ10、 课堂练习(1) S=1, 2, 3, 4, 5, 6, A=1, 3, 5,求 CsA;(2) U=三角形, A=直角三角形,求CA;(3) 设全集U=Z求CUN;(4) 设全集 U=R 求 CuR; CU ;(5)设全集 U=R 求 Cu (QQ ; Cu (CUN); Cu (CUZ);(6)已知A=菱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求A、B C之间的关系:(7)求符合条件a Pa, b, c的集合P的个数;(8)设 A=x|x>1,B=x|x>a ,且,则 a 的取值围是 1;(9)集
17、合 P=x|x 2+x-6=0,Q=x|mx-1=0,且,求实数 m的取值集合;0, 九、归纳小结,强化思想今天学习的两各概念是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和“剩下”两各概念引申来的,但又有区别,此外,同学们还要注意记法;十、作业布置5、 读书部分:6、 课后思考:7、 书面作业:习题1.2 ,课时训练1.2的(1) (2)8、 提高容:十一、教学反馈课题:§ 1.3交集、并集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弄清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符号之间的
18、区别与联系; 关键是要能达到会正确表示一 些简单集合的目标;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十二、温故知新,引入课题生活中我们已有公共部分和合并的概念,将它引申到集合中,就是下面要学习的交集(宣布课题)十三、新课教学1. 由所有属于集合 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的交集,记作 An Bo 即 An B=x| SA,且 xC B2. 韦恩图表示(分五种情况显示)说明:交集的意义:An B=x| £ A且xC B,即An B是所有 A B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因此,An B中的元素既有集合 A的属性,又有集合 B的属性。3. 由所有属于集合 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19、,叫做 A、B的并集,记作 AU Bo 即 AU B=x|x A,或 xC B4. 韦恩图表示(分五种情况显示)说明:并集的意义:AU B=x|x CA,或xCB,即AU B是所有A、B中的元素组成的集 合,因此,AU B中的元素至少具有集合 A或集合B的属性之一。5. 例题分析:例题 1、2、3、4、5、6、7、8在求交集时,应先识别集合的元素属性及围,并化简集合,对于数集可以借助于数轴直观,以形助数得出交集。6. 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7. 课堂练习(1)设 A=奇数、B=偶数,贝U
20、 An Z=A, BAZ=B, An B=(2)设 A=奇数、B=偶数,贝U AU Z=Z, BUZ=Z, AU B=Z8. 关于交集有如下性质An b a, An b b, An a=a An = ,a n b=ba a9. 关于并集有如下性质A AU B, B AU B, AU A=A AU =A,AU B=BU A10. 若AA B=A,则A B,反之也成立若AU B=B,则A B,反之也成立若 xC (AA B),则 xC A且 xC B若 x e (au B),则 x e a,或 x e b11. 注意A B, An B =A, AU B=B这些关系的等价性。十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21、十五、作业布置9、 书面作业:习题1.3,课时训练1.310、 提高容:(1)已知 X=x|x 2+px+q=0, p2-4q>0,A=1,3,5,7,9,B=147,10,且,试求p、q;(2)集合 A=x|x 2+px-2=0,B=x|x 2-x+q=0,若 A B=-2 , 0, 1,求 p、q;(3) A=2, 3, a2+4a+2, B=0, 7, a2+4a-2 , 2-a,且 A B =3 , 7,求 B十六、教学反馈课题:§ 1.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教材分析: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2)掌握|ax+b|<
22、;c与|ax+b|>c型的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重点:|x|>a与|x|<a型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关键是绝对值意义的理解;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十七、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 .复习初中数学学过的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11)如果 a>b,那么 a+c>b+c(2)如果 a>b,c>0,那么 ac>bc(3)如果 a>b,c<0,那么 ac<bc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基础,我们学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若将不等式添上含有绝对值的符号,便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程(
23、宣布课题)新课教学1.|a|的意义是什么?在数量上,我们规定在几何上 ,我们规定|a|表示数a在数轴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距离;2.因此,满足|x|=2的x有两值,2和-2;3.在看相应白不等式|x|<2,与|x|>2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4.般地:对于 a>0|x|<a-a<x<a,|x|>ax>a 或 x<-a5.解不等式:(1)|x-3|<5解:由原不等式可得解得-2<x<8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x+1| 2解:由原不等式可得解得 x 2,或x -6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 3 |3x-2|9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24、解得:,得,或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4) |2x-3|<x+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5) |2x-3|>x+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5<x-3<5x|-2<x<8x+1 2,或 x+1 -2x| xx|十九、归纳小结,2,或 x -6x>4强化思想般地:对于a>0, |x|<a-a<x<a,|x|>a x>a 或 x<-a对于 |ax+b|<c 与 |ax+b|>c型的不等式,只要将 ax+b看作x就可以求解了作业布置习题1.4 ,课时训练1.4课题:§ 1.5 一元二次不等式教材分析:型
25、: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2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 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弄清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二十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问题1 :解方程2x-7=0 ;2 .问题2:解不等式2x-7>0 ;3 .问题3:作一次函数y=2x-7的图象,考虑函数图象与 x轴的交点坐标,并思考一元一次 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之间的联系;4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导出一
26、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目的是:复习、巩固初中的知识,业为接下来讨论二次不等式问题做铺垫;5 .问题4: 一元二次函数的求根公式6 .问题5:韦达定理7 .问题6:作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考虑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对称轴方程,是 否二次函数与x轴一定有交点,判断的标准是什么?8 .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9 .考虑x2-x-6 >0与x2-x-6<0的解集,说明: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以确定对应的一元二次方 程的解和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十二、新课教学1. 对于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
27、c>0(a>0)和ax2+bx+c<0(a>0)的解集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借助初中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讨论它的解集,二次项系数是正数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主要结论与三者之间的密切 联系如下:判别式 =b2-4ac>0 =0 <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Tt二次方程ax2+bx+c=0(a丰0)的根没有实数根元次 不 等 式 的 解 集ax2+bx+c>0(a>0)x|x<x 1,或x>x2x|x Wx1Rax2+bx+c<
28、;0(a>0)x|x 1 <x<x22. 如果a<0,可以先用不等式基本性质,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 ,将二次项系数改为“ +”号;3. 例题分析(1)解不等式:(x+4)(x-1)<0, x-4<x<1(2)解不等式:2x2-3x-2>0 , x|x< ,或 x>2(3)解不等式:-3x2+6x>2(4)解不等式:4x2-4x+1>0(5)解不等式:-x 2-x+2<0(6)解不等式:x2+mx-6m2<04. 不等式(2a-b)x+3a-4b<0 的解集为x|x< ,解不等式(a-4b)x+2a
29、-3b>0 ;解:,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 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为x| ,求bx2+ax+2<0的解集;解:a<0,原不等式的解集为6. 解不等式:解:,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二十三、作业布置11、 课后完成:优化 Pi3-强化训练1-6;12、 书面作业:习题 1.5-1、2、3、4,优化Pi3-强化训练7、8、9;13、 提高容:7. 复习(1)不等式组的解集问题(2)如果,则a、b满足;(3)如果,则a、b满足8. 继续研究不等式的解集:(1) (x+4)(x-1)<0 ; (2);9. 练习(1)解关于x的不等式(x-a)(x-b)>0(a<
30、;b)(2)解下列不等式:10. 若4y2+4xy+x+6=0 ,对于实数y成立,求x的取值围;11. 若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2Vx<3,求不等式bx2-ax-1>0的解集;12.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2mx+9=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3,且,求m的取值围;2213. 已知不等式 mx+mx+n>0的解集为1<x<2,求m,n的值二十四、14、1、 2、 3、 4、 6;15、作业课后完成:习题1.5-7优化P14-随堂训练1、2、3、5;强化训练书面作业:习题1.5-5,6,8;优化P15-强化训练8、9;课题:§ 1.
31、6逻辑联结词(一)课题教材分析:(二)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或” “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构成;(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 “非”的含义;(3)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2.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三)课型课时计划:1. 课题类型:新授课;2. 教具使用:多
32、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3. 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2课时;(四)教学三点解析:1. 教学重点: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2. 教学难点:对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的含义的理解;3. 教学疑点:(五)教学过程设计1.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2. 真命题,假命题3. 例如: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如果是,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2>53是12 的约数0.5是整数3是12的约数吗?x>54. 再看下面的例子:10可以被2或5整除;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0.5是非整数5. 这里的“或” “且” “非”叫做什么呢?2. 新课教学(一)逻辑联结词1.
33、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这些词就叫做 逻辑联结词。2.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如3.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如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p, q, r, s,表示命题 故复合命题有三种形式:p或q; P且q;非p4. 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与集合的“交”“并” “补”的关系:例如:指出下列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若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平行线不平行。5. 练习:教材P261, 2(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6. “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显然,当p为真时,非p为假;
34、当p为假时,非p为真。例:如果p表示“ 2是10的约数”,则表示“ 2不是10的约数”为假7. “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p非p真假假真8. “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例:如果p表示“ 5是10的约数”,q表示“ 5是15的约数”,r表示“ 5是8的约数”,那么,p且q即“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为真(p、q为真);p且r即“5是10的约数且是8的约数”为假(r为假)所以得:当p、q为真时,p且q为真;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时,p且q为假。“p且q”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pqp且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9. “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例:如果p表示
35、“5是12的约数”q表示“5是15的约数”r表示“ 5是8的约数”,那么,p或q即“5是12的约数或是15的约数”为真(q为真);p或r即“5是12的约数或是8的约数”为假(p、r为假)所以得:当p、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或q为真;当p、q都为假时,p或q为假。10. “p且q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可以用下表表示:pqP或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11. 注:1。像上面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2由真值表得:“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 p的真假相反;“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为假;“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为真;3。真值表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
36、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容。如:p表示“圆周率兀是无理数” ,q表示“ ABC是直角三角形”,尽管p与q的容毫无关系,但并不妨碍我们利用真值表判断其命题p或q的真假。4。由教材P28介绍“或门电路” “与门电路”。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计算机的 “智能”装置是以数学逻辑为基础设计的。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q: 3>2q: 8是12的约数;q: 1 1,2q: 012. 例题分析: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题的真假:(1) p: 2+2=5;(2) p: 9是质数;(3) p: 1C1 , 2;(4) p: 0;13. 例题分析:判断
37、下列命题的真假:(1) 3>3(2) 3>2(3) 对一切实数以(3)为例:第一步:把命题写成“对一切实数或”是p或q形式第二步:其中p是“对一切实数 ”为真命题;q是“对一切实数 ”是假命题。第三步:因为p真q假,由真值表得:“对一切实数”是真命题。14. 说明: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步骤(1)把复合命题写成两个简单命题,并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2)判断简单命题的真假;(3)根据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15. 课堂练习: P28练习:1, 23.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容:(1)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真值表;(2)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4. 作业布置16、 读书部分
38、:17、 课后思考:18、 书面作业:教材 P29I, 2, 3, 419、 提高容:5. 板书设计:课题(三)例题:3.一、知识点1.(一)2.(二)4.(六)教学反馈课题:§ 1.7四种命题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四种命题的关系;(2)初步掌握反证法;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关系;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反证法的证明格式;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反证法的格式;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二十五、第一课时1 .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概念;(1 )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命题的条件,那
39、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2)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3)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逆否命题;2 .换一种表述:(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3 .互否paMiiii hhiii HinaiMiiaiiMii 1>! !« imjii iiBan hub11*( intu 1 Jiiiiuiiinaiiiiiii
40、iiLHUiiiaMiiiaHuiii »1iiihuhmiiiiiiaiiiI原命题:Ij;若p则q! miiii ini hub iiimii miBiimza m tium « imiii : nm hmb im m ai : nn miiiaiMiiiBH imiii itm bmibiikmi m mbi m mi nn n miiiimiiiaizMi »|i逆命题i(若q则p: miiiimiib mu rail iiaHBiiiiwB » > »« ,; , ,'MiiiaHH !naiBiii'
41、Mi mn vbi m » mi iit vi ivmiiii ikiiibi bvi «1否命题i若rp则r qjliHiiii miii imiiliHiilimii iiivii iinviiiiimiliia iiliMiiiiii*iiiiiAiiilliiHiiii HHiiiiimiiliMiii iraii iirailiimiiiiHi iliiH iiiiiMiiiniHiiiiFHiliiwiiiiaMiiidiTiiii iwiii iiMiiliiHiliimi iiimmiii nvniiimiliiHii iimij逆否命题iiiiii:若rq
42、则r ppiRlIII MIII IMIIIIHIIIIInll IIMI IIIMIIIInlllllM IIIIHillllli+illllil-lllll MIUI Mllllf-HIIIMII IIMII HlHlIlli-fllllH HUH IIIH>«lllll*'illllhMIIII H4llllflllll»-illl IMII IlHlIlliHlIIIMI llllsl llll»-lllllpllllll«4llllk!HIIIII-lllltHllll MIII IMIIIIMIIIIMII Illvli互否ht
43、viiill mill iwiiiaiHiilirwil llmi llimRlii(v«illiwillliv!iiiiir*iiiii«sriilli-willl miilimiiliwiil irwil limiliimBIliiiri Hliw-iiliiFkiiiir*iilliRillli-Milliviilliniill iwiii Iwiilirwilliiwi llliri lllirvSiliirAiiliHNilllfcHilliriviililwiill mill riwiiiaiwiiliirrii llrwi| j互逆;pamiii miii m
44、iiiinniinaii iimai iimBiiirriiiiiwiiiirHiiiiiriiriiiiiM'iilirHriiii miiirmiiriH-iii iravia iimifiiiraiiiiiim iiirviiiinsaiiiimriiiiir niiir viiiiniiiilmiii rmii iirai jiimiiiim iiim iiiirviiiiiniiiiinaiiiirhiiiinviiiitariiii miii miiHimiiirivii iinni|互逆MMIII IBB'lliaiMliaiMII HIMI 11 IWI I M
45、B 111 VM 11 I 111 I 111 11 HH 11 m I M-l 11 I 11IW 11 IM IIIIM ill IIIIlli M 111 M!l 11 I Ml 11 IMIII ISHI IM,IIIHH 11 , 111 Ml 11 M 111 ! H 111 11IMI 11 MHIII W Ml I IIIVIl|1逆 逆;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4 .例题分析: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负数的平方是正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若a=0,则ab=0;当c>0时,若a>b,则ac>bc;全等三角形一
46、定相似;末位数字是零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对顶角相等;过半径的端点不与半径垂直的直线,不是这个圆的切线;5 .四种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二十六、第二课时1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即:否定结论一推出矛盾一肯定结论2 .例题分析:用反证法证明(1)已知a和b均为正有理数,且 和 都是无理数,证明: +是无理数:(2)若,则且;二十七、
47、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节主要学习四种命题的关系和反证法证明命题;二十八、作业布置20、第一课时:习题1.7-421、第二课时:习题 1.7-5二十九、教学反馈课题:§ 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材分析: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i课时教学目的:(i)初步学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别;1 2)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重点: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教学难点: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三十、温故知新,引入课题2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1)不存在实数x,使的 且(2)对实数x,若,则解:(1)假命题,因为当x=3时,真,真,该命题为假命题;(2)真命题, 真,则假,
48、真,所以p或q:为真;3 .写出下面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他们的真假:(1)如果两圆外切,那么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逆命题:如果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那么两圆外切;真命题否命题:如果两圆不外切,那么圆心距不等于两圆半径之和;真命题.逆否命题:如果圆心距不等于两圆半径之和,那么两圆不外切;真命题(2)若,则逆命题:若,则;假命题.否命题:若,则;假命题.逆否命题:若,则;真命题.三十一、新课教学前面我们讨论了 “若 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有的命题为假,“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 q,记做;1 .如果已知,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
49、要条件;2 .如果已知,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要条件;3 .例题分析: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在三角形 ABC中,p: A>B; q: BC>AC(2) p: a=3; q: (a+2)(a-3)=0 ;(3) p: a>2; q: a>5;(4) p:; q:;4.思考: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 p:; q:;(2) p:; q:;(3) p:; q:;(4) p:; q:;三十二、归纳小结,强化思想学习本节容,四种命题的形式是基础,因为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和命题的四种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判断复合命题真假时,需要涉及复合命题真
50、假判别的方法;对于一些直接利用定义较难作出判断的命题的充要条件问题,可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作出判断。三十三、作业布置22、 书面作业:优化 P21-8、9; P23-10;23、 提高容:课后完成课本 P43-B组练习,星期四讲评;三十四、教学反馈课题:§ 2.1映射教材分析: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1课时教学目的:(1) 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象、原象的概念;(2)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三十五、温故知新,引入课题复习初中已经遇到过的对应:1.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 a,数轴上都
51、有惟一的点 P和它对应;2. 对于坐标平面任何一个点 A,都有惟一的有序实数对 (x,y)和它对应;3.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惟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4. 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惟一确定的座号与他对应;三十六、新课教学1. 我们已经知道,包含是反映了两集合的整体间的联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两集合元素与元素间的某种联系,两个集合之间,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特殊的对应就叫映射(板书课题) 。2. 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 A 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1)开平方;(2)求正弦(3)求平方;(4)乘以2;3. 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 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52、f,对于集合 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从集合 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 f : A B”4. 说明:(1)这两个集合 A、B,它们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 f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 以用汉字叙述;(2) “都有唯一”什么意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3)什么叫做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 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和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元素b叫做 a的象,a叫做b的原象;(4)集合A中
53、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5)不要求结合 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即 B中可能有些元素不是集合 A中的元素 的象;5. 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定义如下:一般地,设 A B是两个集合,f : A 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 对于集合A中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而且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一一映射;映射)?为什么?6. 例题分析:下列哪些对应是从集合 A到集合B的映射(1) A=1 , 2, 3, 4,B=3, 5, 7, 9; f: b=2a+1(2)(3)A=1, 2,A=-2 , -13, 4 , B=3, 4, 5, 6, 7, 8, 9; f: b=2a+1 ,0, 1,2, B=0, 1, 2, 3, 4; f : b=a2(4) A=-2 ,-1,0, 1,2,B= ; f:(5) A=3, 5, 7, 9,B=1, 2, 3, 4; f:7. 完成课本练习三十七、作业布置24、 书面作业:试卷后三题25、 提高容:优化P27-8课题:§ 2.2函数教材分析:课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至七单元(内容含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全部教案
- 城市规划学徒指导手册
- 油气勘探钻探施工合同
- 劳务派遣员工健康检查
- 汽车制造锅炉房施工合同
- 环保项目严禁参与虚假环保承诺
- 硫酸厂宿舍楼施工协议
- 科技园区研发创新车库改造协议
- 石油公司出纳人员聘用合同
- 室内运动场地坪施工协议
-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金融求职自我介绍
-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 天津市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英语试题
- 湘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完整版课件部编版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 《血气分析六步法》演示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