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帧格式1.1 下行帧格式LTE中的下行帧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图1.1 下行帧格式 1个无线帧包含10个子帧、20个时隙,每个下行时隙又分为若干个OFDM符号,根据CP的长度不同,包含的OFDM符号的数量也不同。当使用常规CP时,一个下行时隙包含7个OFDM符号;当使用扩展CP时,一个下行时隙包含6个OFDM符号。(本系列只涉及常规CP以及帧格式1的情况,其它模式类似,在后面的描述里面将不再提及。)1.2 多天线资源栅格由于LTE引入了多天线技术,每根天线上传输的资源栅格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由于它们对应的天线端口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的资源栅格也会不一样,这主要表现在不同
2、的参考信号的分布上,下图为多天线端口情况下的资源栅格示意图1.2: 图1.2 两个空间层资源栅格 上图红色方块为参考信号所处位置,而灰色的方块为空信号。参考信号是为了让用户对信号质量进行测量以及信道估计所用,因此对于多天线端口的情况,在某一天线端口上存在参考信号的话,那么对应的另外的天线端口相应的位置就不能够传任何信号,以避免对参考信号造成干扰。 以上的帧格式对于所有的带宽情况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源块数不一样,下表1.1列出了不同带宽下的资源块数:表1.1 不同带宽下的资源块数 带宽MHz1.435101520资源块数615255075100
3、; 1.3 上行帧格式 FDD LTE的上行帧结构在时隙以上层面完全和下行相同,而在时隙内结构也基本和下行相同,区别在于一个时隙包含7个DFT-S-OFDM块,而非OFDM符号,这是因为上行采用的是SC-FDMA技术造成,为什么这里说是DFT-S-OFDM块呢?因为上行在做资源映射之前,做了一次DFT,相当于把时域的信号先扩展到所分配的频域资源上,再做IFFT,从而变换到时域(要深刻了解这个过程还是需要另外看点OFDMA,DFT-SFDM的知
4、识),经过这两个过程后,实际上开始的一个时域上的符号,已经映射到所分配的所有频域资源上了,而在时域上被压缩了,这看起来就像一个单载波的信号,所以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符号了,它包含了多个符号的信息。由于在同一时刻来说只有一个符号了,那么也就不存因为多载波而造成PAPR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个图【2】(从安捷伦的讲座截取的)。图1.3 OFDMA与SC-FDMA资源映射比较从上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它们的区别,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来说,用户分配了4个子载波,对于OFDMA来说,每一调制信号符号占用一个子载波的频带,而在时域上占用一个OFDMA符号的长度,而对于SC-FDMA来说,它的最初的调制信号符号占
5、用了4个子载波的频带,但是在时域上压缩为OFDMA符号的四分之一。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为什么上行选择SC-FDMA,LTE不采用OFDM做上行,而采用SC-FDMA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峰均比,一般的解释是SC-FDMA最后发送的时域上的数据而不是频域上的数据,因此PAPR会很低,但是为什么时域上的数据的PAPR就低呢?其实它等同于单载波,PAPR当然低,而关键的区别在于OFDM每个子载波上的相位是随机的,能量是固定的,而SC-FDMA的所谓的子载波上相位是有规律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在叠加之后,其实相当于串行发送。首先,SC-FDMA调制后信号是时域信号
6、,本身这个时域信号就是QAM调制信号(PAPR很低,都归一化在1附近了),经过M点的DFT后,变换至频域上,然后映射至N点FFT大小的M点上,其中映射方式可以集中式或者分散式的。然后再经过N点的IFFT再变换至时域上。其中对于分散式映射,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相当于DFT之前时域信号的重复(N/M,假设能整除),所以其PAPR也会很低;对于集中式映射,相当于在频域上边带添0,这样IFFT之后的时域信号相当于对DFT之前时域信号进行插值,由于原来的时域信号的PAPR低,所以插值之后时域信号的PAPR依然很低。最直观还是图1.3所示。) 由于上行采用的
7、是SC-FDMA技术,因此为了保持上行的单载波特性,在物理信道的设置,参考信号的分布都有很大的不同,下图以一个时隙的上行资源块为例:图1.4 上行资源块格式 1.4 上下行资源块映射与调度(待续)1.3 同步与小区搜索 LTE小区搜索过程 UE使用小区搜索过程识别并获得小区下行同步,从而可以读取小区广播信息。此过程在初始接入和切换中都会用到。 为了简化小区搜索过程,同步信道总是占用可用频谱的中间63个子载波。不论小区分配了多少带宽,UE只需处理这63个子载波。
8、0; UE通过获取三个物理信号完成小区搜索。这三个信号是P-SCH信号、S-SCH信号和下行参考信号(导频)。 一个同步信道由一个P-SCH信号和一个S-SCH信号组成。同步信道每个帧发送两次。 规范定义了3个P-SCH信号,使用长度为62的频域Zadoff-Chu序列。每个P-SCH信号与物理层小区标识组内的一个物理层小区标识对应。S-SCH信号有168种组合,与168个物理层小区标识组对应。故在获得了P-SCH和S-SCH信号后UE可以确定当前小区标识。 下行参考信号用于
9、更精确的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 完成小区搜索后UE可获得时间/频率同步,小区ID识别,CP长度检测。同步与小区搜索2.3 参考信号【完整内容,请点击这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就是常说的“导频”信号,是由发射端提供给接收端用于信道估计或信道探测的一种已知信号。2.3.1 下行参考信号下行参考信号有以下目的。(1)下行信道质量测量。(2)下行信道估计,用于UE端的相干检测和解调。下行参考信号由已知的参考信号构成,下行参考信号是以RE为单位的,即一个参考信号占用一个RE。这些
10、参考信号可分为两列:第1参考信号和第2参考信号。第1参考信号位于每个0.5ms时隙的第1个OFDM符号,第2参考信号位于每个时隙的倒数第3个OFDM符号。第1参考信号位于第1个OFDM符号有助于下行控制信号被尽早解调。在频域上,每6个子载波插入一个参考信号,这个数值是在信道估计性能和RS开销之间求取平衡的结果,RS过疏则信道估计性能无法接受;RS过密则会造成RS开销过大。每6个子载波插入一个RS既能在典型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获得良好的信道估计性能,又能将RS控制在较低水平。RS的时域密度也是根据相同的原理确定的,每个时隙插入两行RS既可以在典型的运动速度下获得满意的信道估计性能,RS的开销又不
11、是很大。在参考信号的设置上的考虑主要是基于对高速移动性的支持,有兴趣大家可以参考【3】这本书里面的推算。另外,第0参考信号和第1参考信号在频域上是交错放置的。而且,下行参考信号的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正交性,以有效地支持多天线并行传输(最多需支持4个并行流),实际上通过在时域上错开放置第2与第3参考信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 &
12、#160; 图2.3.1-1 天线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下图是摘自3GPP 36.211,不过它那个图有点问题,在单天线的时候,其实它也假设是同时存在天线端口0,1的,因此,对应到天线端口1的资源粒子是空着的,不能使用。这有个好处就是不会对其它系统配置,比如说另外同时存在的支持两天线端口的系统的参考信号造成干扰,因此单天线端口的图应该画成如下: 图单天线端口资源栅格图虽然图画的有点问题,不过在协议里面有明确说明,在天线端口0的情况下,它必须假设同时存在天线端口0,1。那么在实现的时候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完整内容,请点击这里】2.4 下行公共
13、控制信道【点击查看全文】这一节主要介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简绍它的处理流程以及资源映射方式。结合协议定义,分析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考量的因素。下行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指示用多少个OFDM 符号来传输PDCCH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用来反馈上行HARQ接收结果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相应PDSCH信息以及其它的控制信息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来传输MIB信息的物理广播信道在介绍这些信道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相关知识-资源粒子组(REG),单一REG有时又称为mini-CCE,前面三种物理信道都是按照REG的资源单位来做资源映射的。其二就是下行
14、的处理过程。 【购买请点击】第三章 LTE MAC协议解读3.1 序言 刚刚开始学习LTE的一段时间,曾经写过一个幻灯片在我们组内分享,后来发到了网站,承蒙大家厚爱到处传阅,如果现在在google上搜索一下,还是能看到很多网站上都有。但是现在自己仔细看看原来的幻灯片,发现有很多地方说得过于模糊,还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误,内心感到惶恐,趁这个机会,重新整理一下对MAC的理解,结合MAC协议(3GPP 36.321)与自己在MAC层工作的经验,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希望能够纠正谬误,开启讨论之门。3.2 概述 36.
15、321里面主要描述的是MAC的架构与处于MAC层的功能实体,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现,而且由于LTE取消了向以前的协议专门提供的专用信道,所有的用户数据都使用共享信道,因此对MAC的在资源以及业务调度的功能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不同设备供应商可以大显神通的地方了;而协议本身主要描述的是接受端的行为,因此在基站端可以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3.2.1 MAC架构 MAC协议层在LTE协议栈的位置如下所示:图3.1 MAC层在LTE协议栈的位置MAC实体在UE以及eNB上都存在的,它们主要处理如下传输信道:· 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
16、,BCH); · 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 呼叫信道(Paging Channel,PCH); · 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 UL-SCH); · 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 其实这些信道只是概念上的,因为传输信道的管理上不像逻辑信道那样设立专门的逻辑信道号,它只是从功能是进行了描述,因此实现上是否真正存在这样的传输信道,这在于个厂商自己。对于MAC层与物理层之间的处理,自然可以设置专门的通道,也可以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标
17、识来处理,当然这也是信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下图3.1与3.2分别为层二的上下行功能框架图:图3.1 层二下行功能框架图图3.1 层二上行功能框架图3.2.2 服务3.2.2.1 提供给上层的服务MAC层给上层(RLC层,也可以泛指MAC层以上的协议层)提供的服务有:· 数据传输,这里面隐含了对上层数据处理,比如优先级处理,逻辑信道数据的复用; · 无线资源分配与管理,包括MCS的选择,数据在物理层传输格式的选择,以及无线资源的使用管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MAC层掌握了所有物理层资源的信息。 3.2.2.2 期待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物理层向MA
18、C层提供以下服务:· 数据传输,MAC层通过传输信道访问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传输信道的特征通过传输格式进行定义,它指示物理层如何处理相应的传输信道,例如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等; · HARQ 反馈信令(HARQ ACK/NACK); · 调度请求信令(SR); · 测量(比如信道质量CQI,与编码矩阵PMI等) 3.2.3 MAC层功能 MAC层的各个子功能实体提供以下的功能:· 实现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 · 复用从一条或多条逻辑信道下来的数据(MAC
19、 SDUs)到传输块,并通过传输信道发给到物理层; · 把从传输信道传送上来的传输块解复用成MAC SDU,并通过相应的逻辑信道,上交给RLC层; · 调度信息的报告,UE向eNODEB请求传输资源等; · 基于HARQ机制的错误纠正功能; · 通过动态调度的方式,处理不同用户的优先级;以及对同一用户的不同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处理,这里主要在UE端实现; · 传输格式的选择,通过物理层上报的测量信息,用户能力等,选择相应的传输格式,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 以上功能与上下行以及MAC实体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表3.1 MAC 功能与链路方向的关联
20、MAC 功能 UE eNB 下行 上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X X X X X X复用 X X X X解复用 X X X &
21、#160; X HARQ X X X X X X传输格式的选择 X X X 不同用户间优先级处理 X X X 同一用户不同逻辑信道优先级处理 X X
22、X 逻辑信道优先级设置 X X 调度信息报告 X X 3.2.4 信道结构 在描述与MAC相关的信道前,这里先对信道做一些简单的解释,信道可以认为是不同协议层之间的业务接入点(SAP),是下一层向它的上层提供的服务。LTE沿用了UMTS里面的三种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 传输信道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 逻辑信道是M
23、AC层和RLC层之间的,它们的含义是:· 逻辑信道,传输什么内容,比如广播信道(BCCH),也就是说用来传广播消息的; · 传输信道,怎样传,比如说下行共享信道DL-SCH,也就是业务甚至一些控制消息都是通过共享空中资源来传输的,它会指定MCS,空间复用等等方式,也就说是告诉物理层如何去传这些信息; · 物理信道,信号在空中传输的承载,比如PBCH,也就是在实际的物理位置上采用特地的调制编码方式来传输广播消息了。 进一步解释,逻辑信道按照消息的类别不同,将业务和信令消息进行分类,获得相应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这种信道的定义只是逻
24、辑上人为的定义。传输信道对应的是空中接口上不同信号的基带处理方式,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来描述信道的特性参数,构成了传输信道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信号的信道编码、选择的交织方式(交织周期、块内块间交织方式等)、CRC冗余校验的选择以及块的分段等过程的不同,而定义了不同类别的传输信道;物理信道,就是在特定的频域与时域乃至于码域上采用特地的调制编码等方式发送数据的通道,物理信道就是空中接口的承载媒体,根据它所承载的上层信息的不同定义了不同类的物理信道。 跟MAC层相关的信道有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比如传输信道是物理层提供给MAC的服务,MAC可以利用传输信道向物理层发
25、送与接收数据,而逻辑信道是MAC层向RLC层提供的服务,RLC可以使用这些逻辑信道想MAC层发送与接收数据。3.2.4.1 传输信道 MAC使用的传输信道如下表所示:表3.2 跟上下行相关的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名 缩写下行上行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 BCH X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下行共享信道 DL-SCH X Paging Channel
26、 呼叫信道 PCH X Uplink Shared Channel 上行共享信道 UL-SCH X Random Access Channel 随机接入信道 RACH X 这些传输信道的用途与处理方式如下:· BCH(广播信道),下行,固定的,预定义传输格式的,例如具有固定大小,固定发送周期,调制编码方式等等;除了MIB消息再专属的物理信道上传输外,其它的
27、广播消息(SIB)都是在物理共享信道上传输的,不再像UMTS那样留有专门的物理信道用于传输广播消息;· PCH(呼叫信道),下行,支持UE的非连续接收达到省电的目的;映射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与BCH类似;· DL-SCH/UL-SCH,可以传输业务数据已经系统控制信息;· RACH(随机接入信道),上行,用于指定传输随机接入前导,发射功率等等信息。由上可知,除了指定特定的资源用于系统广播消息、上行的接入信息以及上下行信道控制信息外,其他的资源对所有用户来说都是共享的,进行统一调度。如果我们对比UMTS与LTE的传输信道,就会发现LTE的传输信道要少,例如针对业务数
28、据,不再有专用传输信道与专用控制信道,通通并入了共享信道;这样的传输信道安排,已经跟WiMAX对资源管理的方式非常相似。由于业务资源都是共享的,那么MAC的调度就要做到兼顾业务优先级,无线资源高效使用以及公平性,这对MAC的设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可以说不同设备商的基站性能跟MAC层的调度非常相关。3.2.4.2 逻辑信道 MAC提供的逻辑信道如下表3.3所示:表3.3 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名 缩写 控制信道业务信道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 BCCH
29、160; X Paging Control Channel 呼叫控制信道 PCCH X Common Control Channel 通用控制信道 CCCH X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 DCCH X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专
30、用数据信道 DTCH X 这些逻辑信道的用途与处理方式如下:· BCCH(广播控制信道),下行信道,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例如系统带宽,天线个数以及各种信道的配置参数等等; · PCCH(呼叫控制信道),下行信道,用于传输呼叫信息(被叫号码等等)以及系统信息改变时的通知;这个信道用于系统不知道这个UE所在的小区位置时的呼叫,另外,当系统知道UE的具体位置时,可以使用共享信道来呼叫,但是对于系统信息改变还是必须使用PCCH,因为那时它呼叫的是小区内的所有UE; · CCCH(通用控制信道),上/下行信道,用于
31、传递UE与系统之间的控制信息,当UE还没有RRC连接时,使用这个控制信道来传递控制信息,例如传输接入时,由于还没有RRC连接,RRC连接请求消息就是发在这个逻辑信道上的。因此没有RRC连接的UE都可以使用这个信道; · DCCH(专用控制信道),上/下行信道,点对点的双向信道,用于传递UE与系统之间的专用控制信息,因此UE必须建立了RRC连接; · DTCH(专用数据信道),上/下行信道,点对点的双向信道,用于传递用户数据。 当MAC通过PDCCH物理信道指示无线资源的使用的时候,MAC会根据逻辑信道的类型把相应的RNTI映射到PDCCH,这样用户通过匹配不同的RNTI可以
32、获取到相应的逻辑信道的数据· C-RNTI, Temporary C-RNTI and 半静态调度C-RNTI 用于DCCH 与 DTCH; · P-RNTI 用于 PCCH; · RA-RNTI 用于在DL-SCH上接收随机接入相应; · Temporary C-RNTI 用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接收CCCH; · SI-RNTI 用于BCCH。 如下图所示: 图3.3
33、 RNTI 与逻辑信道映射关系3.2.4.3 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 MAC实体负责把上行的逻辑信道映射到相应的上行传输信道,映射关系如图3.4与表3.4所示:图3.4 上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映射下行映射:图3.5 下行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映射3.3 MAC格式(协议数据单元,格式与参数)3.3.1 概述MAC PDU是八位对齐的比特流,最高位第一行的最左边比特,最低位在最后一行的最右边的比特;MAC SDU也是八位对齐的比特流,而MAC PDU里面的参数也是按照相同的顺序,高位在左边,低位在右边的顺序。3.3.2 MAC PDU(DL-SCH和UL-SCH
34、,除了透明MAC和随机接入响应)MAC PDU具有一个头部,零个或多个SDU,零个或多个控制单元,可能还有填充位。MAC头部与MACSDU都是可变长度的。一个MAC PDU头部,MAC PDU头部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子头部(subheader),每一个对应一个SDU、控制信息单元(control element)或者填充位。一个普通MAC PDU子头部由六个域(R/R/E/LCID/F/L)组成,但是对于最后一个子头部、固定长度的MAC控制信息单元以及填充位对应的子头部,它们只包含四个域(R/R/E/LCID)图3.3.2-1: R/R/E/LCID/F/L MAC 子头部
35、图3.3.2-2: R/R/E/LCID MAC 子头部MAC PDU子头部的顺序跟MAC SDU,MAC控制信息单元以及填充部分出现的顺序是相应的。MAC控制信息单元处于任何MAC SDU的前面。填充部分一般放在MAC PDU的最后面,不过如果只有一个字节或者两个字节的填充部分时,它就放在MAC PDU的最前面。填充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任何值,因为接收方会直接忽略掉这里面的内容。对于一个UE,每次一个传输块只能携带一个MAC PDU,当然它也告诉我们,如果有两个传输块时,可以携带两个PDU(这就是当使用空间复用的传输方式时)。 图3.3.2-3: 具有头部、控制信息单元、SDUs以及填
36、充部分的MAC PDU例子MAC头部是可变长的,它包含以下参数:· LCID:用于指示逻辑信道、控制消息类型或者填充域;· L:指示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除了最后一个子头以及固定长度的控制消息对应的字头,每一个子头都有一个L域,它的长度由F域指示;· F:如果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大于128byte,那么设置F=1,否则设为0,通过F的值,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应的L值的大小了,也就是知道这个内容(MAC SDU或者控制消息单元的长度了);· E:指示MAC 头部是否有多个域,当E=1时,意味着接下来存在另外一组R/R/E/LCID 域,如果是0,那么接
37、下来就是payload了;· R: 预留比特位,设为“0” 3.3.3 控制信息单元 由于MAC存在多个控制信息单元,这里为了节约篇幅,只对几个重要的控制信息单元进行说明。1.1.1.1 缓冲状态报告控制信息单元(BSR)这个控制信息单元,对于上行调度是至关重要的,作为eNB分配给UE资源的一个凭据,UE有多少数据要发送就是通过它来告诉eNB的,BSR有两种:· 短BSR和截断BSR格式:一个LCG ID(逻辑信道标识)域以及对应的缓冲区大小域,eNB收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对应的UE的这个上行逻辑信道组
38、有多少业务数据要发送,由于eNB是对一个逻辑信道组分配资源,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资源可以被这个组的逻辑信道共享,每一个逻辑信道能够获得多少资源这就取决于UE的调度了,因此UE必须按照业务属性来分配资源,否则无法保证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如图所示; · 长BSR格式:四个缓冲区大小域,对应于LCG IDs #0 到#3,如图所示。 图3.3.3-1: 短BSR以及截断BSR MAC控制信息单元 图3.3.3-2: 长BSR控制信息单元BSR格式可以通过MAC PDU字头部中LCID域来指示,如下表所示:表3.3.3-1 UL-SCH的LCID值IndexLCI
39、D values00000CCCH00001-01010逻辑信道标识01011-11001预留11010功率预留报告(PHR)11011C-RNTI11100截断BSR11101短BSR11110长BSR11111填充LCG ID 域和缓冲区大小定义如下:· LCG ID: 逻辑信道组标识域指示了上报的缓冲区状态对于的逻辑信道组,它的长度为两个比特,也就意味着系统只设置了4个逻辑信道组;· 缓冲区大小:它指示了在构造了这个BSR控制信息单元之后的逻辑信道组内所有逻辑信道总的可以发送的数据量,数据量大小的单位是字节数。它应该包含在RLC层以及PDCP层可以传输的数据,这里的含
40、义是指应该包含从PDCP发送到RLC的业务数据部分以及由RLC产生的RLC控制信息部分,我们可以参考【3】和【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包含RLC以及MAC的头部信息所要占用的字节数,因此我们在给这个逻辑信道组分配资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点,这样就可以减少BSR的数量,从而也就节约了空口资源。这个域由六个比特位来指示,如表3.2所示,MAC层对不同的缓冲大小区间进行了量化,量化成为64个等级(可以用六比特表示),因此只需要传索引值而不是实际的大小,这样可以节约控制信息的长度。Table 6.1.3.1-1: BSR承载的缓冲区大小水平索引缓冲区大小 (BS) 值 字节索引缓
41、冲区大小 (BS) 值 字节0BS = 0321132 < BS <= 132610 < BS <= 10331326 < BS <= 1552210 < BS <= 12341552 < BS <= 1817312 < BS <= 14351817 < BS <= 2127414 < BS <= 17362127 < BS <= 2490517 < BS <= 19372490 < BS <= 2915619 < BS <= 22382915 <
42、; BS <= 3413722 < BS <= 26393413 < BS <= 3995826 < BS <= 31403995 < BS <= 4677931 < BS <= 36414677 < BS <= 54761036 < BS <= 42425476 < BS <= 64111142 < BS <= 49436411 < BS <= 75051249 < BS <= 57447505 < BS <= 87871357 < BS
43、 <= 67458787 < BS <= 102871467 < BS <= 784610287 < BS <= 120431578 < BS <= 914712043 < BS <= 140991691 < BS <= 1074814099 < BS <= 1650717107 < BS <= 1254916507 < BS <= 1932518125 < BS <= 1465019325 < BS <= 2262419146 < BS <=
44、1715122624 < BS <= 2648720171 < BS <= 2005226487 < BS <= 3100921200 < BS <= 2345331009 < BS <= 3630422234 < BS <= 2745436304 < BS <= 4250223274 < BS <= 3215542502 < BS <= 4975924321 < BS <= 3765649759 < BS <= 5825525376 < BS <=
45、4405758255 < BS <= 6820126440 < BS <= 5155868201 < BS <= 7984627515 < BS <= 6035979846 < BS <= 9347928603 < BS <= 7066093479 < BS <= 10943929706 < BS <= 82661109439 < BS <= 12812530826 < BS <= 96762128125 < BS <=< BS &
46、lt;=113263BS > 150000 3.3.3.1 MAC PDU RAR (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对于的PDU遵循MAC PDU的规则,只是里面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它可以包含多个随机接入响应除了BACKOFF对应的子头部外,每一个子头部对应于一个RAR消息,如果存在BACKOFF指示,那么它对应的子头部要放在第一个MAC子头部的位置上,并且只能出现一次。一个RAR的PDU其实可以不包含RAR消息,而只是包含一个BACKOFF指示信息,如图所示。一个MAC PDU 子头部由三个头部域组成(E/T/RAPID),如图图3.3.3-1 所示。但是对于BACKOFF 指示
47、的子头部包含五个域(E/T/R/R/BI)如图图3.3.3-2 所示。A MAC RAR 包含四个域R/Timing Advance Command/UL Grant/Temporary C-RNTI图最后也可能存在填充,这个是隐含的,跟通常的填充规则不同,通过传输块大小减去MAC头部大小以及RAR大小就可以推断出来。 图3.3.3-1: E/T/RAPID MAC 子头部 图3.3.3-2: E/T/R/R/BI MAC 字头部图3.3.3-3: MAC RAR 图3.3.3-4: 含有头部与多个RAR的MAC PDU的例子3.3.3.
48、2 RAR消息的MAC头部RAR消息对应的MAC头部是可变长度的,定义如下· E: 扩展域用于指示MAC头部还有其它域(例如其它RAR消息对于的子头部),如果E被置为“1”,也就是说随后至少还有一个(E/T/RAPID)域,否则,就指示随后是RAR消息或者填充部分,这里我们会发现对于RAR的填充部分它是紧随MAC头部的; · T: 类型域,用于指示这个MAC子头部包含的是随机接入ID(前导序列ID)还是BACKOFF指示,T置为“0”,也就是说这个子头部包含的是BI值,如果是“1”,就意味着在这个子头部出现的是随机接入前导ID
49、域; · R: 预留比特,置为"0" · BI: BACKOFF指示,通常是在小区过载的情况下,指示UE延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4比特位表示; · RAPID: 随机接入前导与指示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6比特位表示。 6.2.3 RAR消息内容MAC RAR消息大小是固定的,包含如下域:- R: 预留比特,置为“0”;- Timing Advance Command: The Timing Advance Command fi
50、eld indicates the index value TA (0, 1, 2 1282) used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timing adjustment that UE has to apply (see subclause 4.2.3 of 2). 11比特位表示;- UL Grant: The UpLink Grant field indicates the resources to be used on the uplink (see subclause 6.2 of 2). 20比特位表示;-
51、0; Temporary C-RNTI: The Temporary C-RNTI field indicates the temporary identity that is used by the UE during Random Access. The size of the Temporary C-RNTI field is 16 bits.3.4 MAC 过程3.4.1 随机接入过程3.4.1.1 概述 随机接入是蜂窝系统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它使终端与网络建立连接成为可能,诚如其名,这样的接入的发起以及采用的资源具有随机性,当
52、然接入成功也具有随机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发起随机接入的过程呢?随机的接入场景如下:· 基于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 RRC_IDLE状态下的初始接入;· 无线链路出错以后的初始接入;· RRC_CONNECTED状态下,当有上行数据传输时,例如在上行失步后“non-synchronised”,或者没有PUCCH资源用于发送调度请求消息,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除了通过随机接入的方式外,没有其它途径告诉eNB,UE存在上行数据需要发送· 基于非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 RRC_CONNECTED状态下,当下行有数据传输
53、时,这时上行失步“non-synchronised”,因为数据的传输除了接收外,还需要确认,如果上行失步的话,eNB无法保证能够收到UE的确认信息,因为这时下行还是同步的,因此可以通过下行消息告诉UE发起随机接入需要使用的资源,比如前导序列以及发送时机等,因为这些资源都是双方已知的,因此不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接入系统;· 切换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在切换的过程中,目标eNB可以通过服务eNB来告诉UE它可以使用的资源;是否基于竞争在于在当时终端能否监听到eNB传递的下行控制信道,以便获得特定的资源用于传输上行前导,当然这个判断是由eNB作出的,而不是UE自己来决定的。3.4.1.2
54、0; 随机接入过程初始化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由PDCCH order或者MAC子层自己来触发,如果UE收到一个发给它的PDCCH传输含有一个PDCCH order,那么它就会发起一个随机接入过程,PDCCH order或者是RRC消息会指示ra-PreambleIndex与ra-PRACH-MaskIndex信息以告诉UE它可以使用的前导序列以及发送机会。在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之前,下面的信息必须已经具备了:· 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PRACH资源以及准备好了,由prach-ConfigIndex指示; · 有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在MAC层有可能设置两组随机接入前导:G
55、roup B与Group A,分布用于指示发送的MSG3的大小,Group B的前导序列个数由下面的参数推导可得 · Group B前导序列个数 = numberOfRA-Preambles - sizeOfRA-PreamblesGroupA ·· 在SIB2里面定义的PRACH的无线资源里面会提供上面的两个参数,从上面可以知道如果Group A的前导序列跟总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相等,那么UE就知道不存在Group B的前导序列,Group A与Group B的前导序列编号如下: · 0 sizeOfRA-PreamblesGroupA 1以
56、及sizeOfRA-PreamblesGroupA numberOfRA-Preambles 1 · UE选择Group A还是选择Group B就看是否有这个需要以及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UE希望在发送MSG3里面携带VoIP的包,那么自然需要的资源就要大一些,那么当eNB收到UE发送的前导序列属于Group B时,它就会分配多一点资源给UE来发送MSG3 · 如果存在Group B的前导序列,那么由于Group B对于的MSG3消息比较大,因此必须满足一些额外的要求, messagePowerOffsetGroupB与messageSizeGroupA, 配置的UE发射功
57、率 PCMAX ,前导序列与MSG 3的功率偏移量,这些值跟当前的UE功率情况决定了最终选择GroupA还是B的前导序列 · 获得了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大小参数ra-ResponseWindowSize,UE会在这个窗口期监听eNB是否给它回了响应,这个响应有eNB分配给UE的资源用于发送MSG3的。因此这个窗口大小就是UE等待的时间了,如果没有收到响应,那么UE就认为它发的前导没有被eNB收到,那么就要开始后面的处理了; · 功率提升步长powerRampingStep.假如在前面发起的接入过程失败了,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大尝试次数,那么UE就会提升功率发送下一次前导以提供
58、发送成功的机会; · 可以尝试发送的次数preambleTransMax,一般超过这个次数就认为UE无法接入了,至少可以认为这次的接入是失败的,会报告给上层协议层; · eNB期待接收到的前导序列目标功率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这个值太高了,会造成干扰,太低了可能无法收到前导序列; · 前导序列格式对应的功率偏移量,我们知道有5种前导序列,每一种格式都对应一个基准选择发射功率; · MSG3 HARQ重传最大次数maxHARQ-Msg3Tx. · 竞争消除定时器mac-ContentionResol
59、utionTimer. 注: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随机接入过程,如果这个UE在处于一个随机接入过程,但是同时又收到新的随机接入的请求,这取决于UE的实现,是继续当前的过程,还是取消当前过程,然后根据新的请求发起一个新的过程初始随机接入 这里我们对这种最初需要使用的接入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个过程一般分成四步,如前一页图所示:图竞争随机接入过程步骤一、在发送上行接入前导序列之前,终端应该已经和系统下行同步好了,下行同步意味着UE获得了帧同步以及系统广播消息,但是上行并没有同步。通过前导序列,让eNB知道存在一个终端试图跟基站建立连接;根据确认的前导分
60、配相应的资源用于发送消息3(MSG3);步骤二、 eNB通过时隙调整确保上行同步,也就是发送time-advance消息实现;同时分配上行资源,这些内容就是由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携带;步骤三、在已经分配的资源上发送用户ID,以及相应的UL-SCH信息用于发送用户ID以及RRC连接请求之类的等基本信息,也就是所谓的消息3了(MSG3),具体内容跟用户所处的状态相关;步骤四、通过DL-SCH发送冲突解决消息到终端。 只有第一步是纯粹的物理层过层,后面三个步骤跟普通的数据传输过程没有区别,看MAC协议经常看到MSG3或者MSG4等等,因为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这些消息的
61、内容不是固定,有时候可能携带的是RRC连接请求,有时候可能会带一些控制消息甚至业务数据包,因此简称为消息3之类,其意思就是第三条消息。步骤一、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图3.4.1-2 随机接入资源 预留的资源带宽为6个RB,那么对于LTE支持的所有带宽都是可以满足的,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系统扩展,在物理层设计都会基于这样的考虑的,比如同步信道以及物理广播信道都是如此。考虑到在发送前导序列时,上行并没有同步,需要防止对其他非接入资源的干扰,因此前导的序列长度大约0.9ms,留下0.1ms作为保护时间,前导序列基于ZadoffChu (ZC),通过特定的移
62、位获得,这种序列有一些很好的特性,比如具有很好的自相关性,恒定幅度等,具体的前导序列设计与检测原理看本系列的物理信道设计部分,使用什么样的前导,终端通过广播消息获得,然后从某一范围的序列随机选取一前导序列。步骤二、 随机接入响应 当eNB检测到这个前导序列,则在DL-SCH上发送一个响应,包含:该序列索引号、时间调整信息、资源调度信息(也就是分配给该用户的上行资源)以及临时RNTI,用于接下来的交互过程中让UE监听相应的PDCCH信道所有发送前导序列的终端则使用一个预留给随机接入响应使用的ID(RA-RNTI )监听来L1/L2控制信道用于解码DL-SCH,
63、从而获得上面的的信息: RA-RNTI =1 + t_id + 10*f_id其中, t_id, 指定PRACH的第一个subframe索引号 (0 <= t_id < 10) f_id,在这个subframe里的PRACH索引,也就是频域位置索引,不过对于FDD系统来说,只有一个频域位置,因此f_id永远为零,但是对于T
64、DD就不一样了,由于本文不涉及TDD系统,因此不再延伸来讲。监听时间从发送前导后的三个子帧开始,并持续ra-ResponseWindowSize 个子帧数,该窗口大小通过读取系统广播消息(SIB2)获得,在前面有说明。这个值最大可设为10,因为大于10的话,有可能造成误解,因为在下一个无线帧里也有发生随机接入的机会,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这个窗口最大设为10,大家可以去查看36.331里面这个参数范围就知道,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随机接入响应监听示意图红色为发送RA的地方,绿色部分为UE最大可监听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范围,点格子是窗口之外的地方。 如果在同一时间,多个终端选择同一个前导,这些终端都可能获得这些信息,那么就会导致冲突,而冲突的解决消除需要在后面两个步骤里面来消除,接收响应的过程如下:1. 当终端成功接收RA响应,终端调节上行发送时间,保存从这个响应里面获得临时C-RNTI用于随后的通信,知道获得最终的C-RNTI,最后发送前导序列的功率信息; 2. 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技术升级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如何制定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咸宁市园林绿化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员工与公司协商终止的合同协议
- 2025【村路面硬化工程施工合同】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合同
- 2025【合同转让协议书】普通商品转让合同范本
- 2025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劳动合同
- 2025企业间借款的合同协议书
- 2025买卖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 2025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范本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中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风险清单(2023年)
- 数学教师实习日记16篇
- 财产保全申请登记表
- 家装施工验收手册(共13页)
- 《责任胜于能力》PPT课件.ppt
- 先后天八卦与风水罗盘131712904
- 中国地图标准版(可编辑颜色)
- (完整版)氨法炼锌项目建议书
- 英文形式发票样本
- 汽车吊吊装计算书(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