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宝库_第1页
世界石油宝库_第2页
世界石油宝库_第3页
世界石油宝库_第4页
世界石油宝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石油宝库”教学设计 广东省顺德一中德胜学校/李志军教材分析“世界石油宝库”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西亚”的内容,西亚是世界区域中一个典型、重要的地区,而“世界石油宝库”则是本节内容的重中之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内容的编写上,教材紧紧抓住人地关系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图、表等素材、信息,而文字阐述较少,使教材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为此,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有关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探究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有关资料,得出合理结论,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和生

2、产;2、了解西亚石油输出的主要地区及其路线;3、掌握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图的基本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初步形成坚持正义、热爱和平的人生态度;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地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分布;了解西亚石油输出的地区和路线。难点利用资料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地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法分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

3、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本节课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通过“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总结引申”等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营造宽松和谐、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通过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得出结论、提出问题等环节,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索的“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特个性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2、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地图、视频、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

4、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开放性强,教学时间较难控制。为此,在探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各教学环节时间的管理,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学习过程、方法的指导,同时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内容,也要注意围绕本节教学的中心来展开,以节约时间,凸现主题,使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学法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西亚的自然、人文知识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而其好奇心、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5、力又较强,因此可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对各种地理图像、文字资料等信息的获取、归纳和处理,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2、学会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3、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5分钟)播放视频:“美伊战争”片段教师引导:这是2003年3月20日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场景片段。众所周知,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它摧毁设施,破坏家园

6、,也夺去了不少无辜的生命。为此,我们拒绝战争,呼唤和平。但是,美国为什么要出兵攻打伊拉克?学生回答:因为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杀伤性武器、反恐 教师引导:对!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想控制伊拉克、乃至西亚的石油资源,以降低本国通过进口石油发展经济的成本。对此,西欧国家和日本也不例外。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西欧、美国、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石油呢?西亚为什么能大量出口石油?利用重大事件创设一种反常态的教学情境,以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环节二:角色分组合作探究(10分钟)探究任务: 西亚人为什么能大量出口石

7、油?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如何保护自身利益?西欧人美国人 为什么要进口石油?从哪里进口?请设计其主要的运输路线。日本人角色分组、合作探究:1、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与管理;2、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以大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比赛;3、各小组成员带着本组的问题,先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1-5”进行自主思考,然后进行合作探究,形成集体意见,并选代表做好发言准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构建团队文化,丰富情感体验,积极地进行意义建构,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获得的探究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环节三:小组汇报交流提高(

8、20分钟)分组汇报: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同任务的两个小组可相互补充。教学预案如下:西亚人我们能大量出口石油是因为我们的石油不仅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而且埋藏浅、离海近、开采成本很低。同时,我们的人口少,工业不发达,石油消费量不大,开采石油输出可增加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如你们西欧、美国和日本的石油就很多都是从我们这里买过去的。我们的石油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波斯湾沿岸一带,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就是我们主要的产油国。在贸易中,你们总想压低我们的油价,为此我们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保护我们各自和共同的石油利益。西欧人我们西欧各国工农业经济发达,大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对石油的

9、需求量大,而国内石油资源相对贫乏,供应不足,需要进口,其进口地区有西亚、非洲等。经过我们反复思考,我们设计出两条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路线,一条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另一条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人我们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我们的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化农业,其机械化程度高。我们的工业也高度发达,部门齐全,集中和垄断程度很高。因此,尽管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很大,国内石油仍然不能满足需要,需要进口,其进口地区或国家有

10、中东、拉美、加拿大和非洲等。其中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另一条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美国。日本人我们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尤其是我们的工业十分发达,是一个工业大国,为此我们对石油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我们国内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石油99.7依靠进口,其进口地区有西亚、亚太和非洲等地区。经过思考,我们认为从西亚进口石油比较合理的路线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提问答疑: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各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提问。教学预案如下:问题1:请问

11、西亚人,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卖一点少一点,那么你们西亚国家的经济在将来怎么办?答:我们正在抓紧发展我们的牧业、农业、水果业、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以改变我们单一的经济结构。问题2:请问西欧人和美国人,你们运输石油时,为何不全部经过距离更近的苏伊士运河?答:因为我们的有些油轮为上百万吨的巨轮,而苏伊士运河为人工运河,一般只能通过几十万吨的巨轮,所以我们的油轮不全部经过距离更近的苏伊士运河,而要绕道好望角。问题3:请问日本人,你们面对石油需求量很大的现状,是怎样为工业发展寻找“新血源”的?答:我们在大量进口石油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发水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或新能

12、源。学习评价:根据各组实际表现,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最后评选出合作探究学习的优胜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分享彼此思想的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学习中得以提高。而教师作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探究真理,以使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得以形成。同时,通过学习评价,对探究过程进行及时反馈与强化,以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再次体会探究的乐趣,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环节四:归纳总结引申迁移(5分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述问题,并得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见板书设计:世界石油宝库1、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

13、位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2、西亚石油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3、西亚石油的输出 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主要路线: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引申迁移:先显示2005年8月珠三角“油荒”的场景,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珠三角会出现“油荒”?我们应如何避免“油荒”?(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在课外收集资料进行回答。)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

14、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引申迁移,以关注身边生活,拓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后记。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情绪体验出发,通过“问题情境探究交流总结引申”等教学环节,构建出一种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材处理方面,能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转变教材使用价值观和课程资源观,对教材进行挖掘、补充、取舍和整合,从而提炼出有生活气息和探究价值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围绕探究问题,积极利用各种资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相互交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知识的主

15、动建构者,其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以改变,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得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本堂课的教学时间较难控制,为此在探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各教学环节时间的管理,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学习过程、方法的指导,同时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内容,也要注意围绕本节教学的中心来展开,以节约时间,凸现主题。附:补充资料l 全体阅读资料1:中东石油及其出口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一千多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七百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5. 4%。中东的石油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

16、.5%,销售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中东地区的石油不仅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而且埋藏浅、开采成本很低,每桶仅为24美元。此外,中东各国的油田离海近,运输也很方便。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目前欧洲进口石油中的60%、日本进口石油中的80% 以上都来自中东。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进口,年进口原油近5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的近1/3,其进口地区或国家有中东、拉美、加拿大和非洲等。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的40%,因此在1974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美国经济遭受到沉重打击。

17、随后虽然美国不断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2001年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仍占到美国全部石油消费量的28.6%。据美国有关机构的估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需求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获取石油一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l 美国人阅读资料2:美国的经济概况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始于1776年,建国后的100年间有了迅速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很大利益,经济急剧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自然资源美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不论是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

18、础。其中,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工业美国工业高度发达,部门齐全,集中和垄断程度很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汽车、钢铁和建筑业被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60年代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高分子合成和宇航工业崛起。8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美国工业分布不平衡,大体上集中在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和西

19、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全国的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这里,而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美国新兴的工业基地。农业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程度高,是典型的现代化农业。从40年代开始, 美国农业已实现机械化, 普遍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战后以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目前农业机械已经饱和, 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 生物学、遗传学、化学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生产组织形成了地区专业化、经营专业化和农工商联合体。美国现有可耕地约1.52亿公顷, 牧场5.6亿公顷,其

20、农业人口逐年下降, 现只有600余万人, 但美国的农作物产量却在增加,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并大量出口,其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l 日本人阅读资料3:日本的经济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万多美元,居世界前列。资源日本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磷矿石100。在

21、能源消费方面,日本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石油占了一半以上,而国内石油不足,主要依赖进口,其中由中东地区流入日本的原油占日本原油进口总量的90%,其余则从亚太和非洲地区进口。在能源开发方面,核能开发较早,截至2003年11月,拥有52所核能发电站,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574.2万千瓦;此外正在建设的有5所,准备建设的有6所,总计发电装机容量为5935万千瓦。同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千瓦时,现正在开发之中。工业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比例和世界排名稳居世界前列。日本的工业部门主要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

22、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日本工业发展迅速,其中录像机占世界市场的85,居世界第1位;小汽车占世界市场的22,居世界第1位;船舶占世界市场的42,居世界第1位;钢铁占世界市场的26,居世界第2位。 农业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凭着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小型农机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在农业构成中,主要农作物有大米、小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花卉等。截至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487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9%。2002年农业从业人口为266万人,在总劳力6666万人中约占4.0%,其农业产值约为516.7亿美

23、元,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约占1.1%。l 西欧人阅读资料4:德国、法国的经济概况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资源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工业工业是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汽车工业、 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

24、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农业德国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 法国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位。资源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主要依靠进口。铁矿蕴藏量约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97年关闭最后一矿场,煤储量已近枯竭,石油资源也很贫乏,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目前,法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之一,其中原油进口中:38%来自欧洲北海地区,28%来自中东地区,21%来自非洲地区。农牧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法国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2001年农业产值约585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用工人数约占总劳力的3.4%。工业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造船、机械、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l 西亚人阅读资料5:伊拉克的经济概况 在2005年10月25日全民公决中通过的宪法规定: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