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_第1页
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_第2页
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_第3页
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_第4页
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乡教师轮换交流 破解义务教育均衡的金钥匙 兰考县教育局副局长 李少伟兰考县是一个有着 21万中小学生的农村基础教育大县。全县目前共有中小 学校 420所,教师总数 9606 人,其中公办教师 7336人,代课教师 2270人。近 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学历结构、 职务结构、 年龄结构日渐趋于合理化, 教师高学历化、 年轻化趋势逐 步明显, 临代人员、 民办教师清理转制工作进展有序。 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 我 县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特别是农村学校 小学老教师多、 代课教师多、 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多, 在一定

2、程度上影响了基 础教育健康发展, 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 也制约了我县 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转变进程。一、我县农村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 缺编较严重。 全县现有中小学生 21万人, 按照 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 管理暂行规定(鄂政办发2001112号的要求,全县应配中小学教师 110 00余人, 而兰考县目前实际只有中小学教师 9606人, 城区学校师资已基本饱和, 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员达 20%,缺编问题十分突出。2、分布不平衡。 表现在城乡、乡镇校际之间师资分布不合理,靠近城区的 兴国镇、 浮屠镇、 木港镇等师资饱和甚至有超编现象, 而欠发达镇 (乡 师资

3、(如 后山、东源短缺、老化,镇(场所在地的学校师资比村小师资充裕年轻。 3、专业不对口。 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 短缺。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缺乏, 主要表现为个别小学校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 部分小学任用学历不达标的非专业 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部分学校学科教学中教师人数虽多, 但语文教师上数学, 政治教师教史地, 隔行教学、 非专业任教依然影响学校发展, 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3、队伍不稳定。 部分农村教师不安心在中小学执教,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 小学, 一心想调往城镇中小学或条件较好的学校。

4、目前,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有 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有调城的强烈要求, 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自 身素质较好, 在考试择优进城过程中有竞争力。 农村骨干教师进城, 他们在农村 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消失,往往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下降。5、 素质待提高。 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 不熟悉新课 改理论, 个别教师思想素质差, 业务能力不强, 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八九 十年代民转公的,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从学历水平看, 2008年全县 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 县城 78.01%、 农村 47.49%, 农村比县城低 31个百 分点;全县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

5、,县城 62.44%、农村 24.34%,农村比 县城低约 38个百分点。要解农村师资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 实行城乡教师定期轮换、 对口支教,是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并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二、实施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的作用推进城乡教师定期轮换、 对口支教, 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优化教师资 源配置、 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 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县从 2005年启动了城乡教师定期轮换流动 的试点工作, 教育局每年从县城选派优秀教师到乡镇的中小学任教, 明确规定了 学校对口支援、 教师下乡支教工作制度, 几年来全县共有 4

6、00多名骨干教师和师 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可以说,这一制度的实施面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实施的情况看, 这一制度对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师资水平的差距, 改善贫困地区 学校、 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结合我县 所进行的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分析,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的作用有三:一是唤起了农村学校大发展的希望。 城乡教师双向交流、 对口支教工作牵起 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多种力量, 共同支持、 关注农村学校的发展, 也形成了农村学 校发展新的氛围。 农村学校的领导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燃起了对学校 大发展的信心和希望。二是唤起了农村教师自我提高愿望。 农村学校普遍

7、反映支教老师的影响力巨 大。 因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唤起了农村教师的从教的责任感; 他们精湛的教学技 艺指明了农村教师业务上努力的方向; 他们频繁而耐心的指导坚定了农村教师自 我提高的信心。 城区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能力、 教学艺术令农村教师大开眼界, 耳目一新。 这些雪中送炭的指导和帮助, 不仅极大地转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 管理方式和运行状态, 而且很多农村教师们都表现出了虚心向城区教师学习、 苦 练教学基本功的强烈愿望, 形成了支教教师真带、 农村教师真学的浓厚氛围, 为 农村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唤起了学生求知求学的渴望。 支教老师丰厚的知识底蕴让学生感受到知 识的力量, 灵

8、活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尊重学生的教学模式为 学生赢回一份学习的自信。 学生们都普遍感到, 支教老师的到来, 不仅教会了知 识,而且教会了方法,让很多农村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未来。我县的城乡教师轮换交流制度尚处于起始阶段,各项政策和制度还欠完善, 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有些地方将教师交流与评职 晋级挂钩,导致乡村学校教师感到,“乡村学校是城市学校教师练手的地方”; 二是交流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左右,且不知道下批交流人员是否还接续进行。 因此, 笔者认为, 还应从制度重建的角度思考农村教师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必须 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 进一步健全

9、城乡师资互动制度, 逐步建立一套完善 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三、对开展城乡教师轮换交流的几点建议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1、要建立城区教师定期到农 村任教制度。 严格控制城区中小学教师编制, 严格落实城区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 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 才能晋升职务或高级职称的政策规定, 适当提高农村中小 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区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 2、 要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结对帮扶有两种形式:一是“镇镇结对”。即发达镇乡与 相邻欠发达镇乡结对。二是“校校结对”。积极开展名校、示范性学校与基础相 对薄弱学校的 “手拉手” 活动。 目前, 我县城区学校都和一所

10、边远山区学校结成 “友谊学校”,这些“友谊学校”互动交流频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优 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3、要建立干部挂职锻炼与跟班学习制度。积极 推行城区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 然后再择优任用。 要采取多种形式 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然后回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实行 “同工同酬” 政策,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现阶段实施教师定期交流 制最大的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 目前, 农村教 师工作生活条件差, 政治经济待遇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来 源单一,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广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

11、 教书 育人、默默耕耘,他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相比城区学校教师却少得可怜, 除工资以外, 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包班任教, 一个教师往往 担任几科教学, 负担较重, 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一些常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教 育现代化成为空谈,教师们的成就感得不到体现。所以“水往高处流”或“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严重, 整个教师队伍人心不稳。 因此,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各 项措施, 统一配置县内教育资源, 逐步统一各校福利的发放标准。 通过建立收入 平衡机制, 即抑制过高、 提高过低的教师收入, 最终实现城、 乡学校同级别教师 同工同酬,为实现教师干部流动创造条件。三是要开展多种途

12、径的智力支教活动。 在做好选派城区教师定期支教、 全职 支教的同时, 还要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 组织开展短期支教、 兼职支教等形式 多样、灵活有效的智力支教活动。智力支教活动包括“教学能手讲学团”、 “优 秀教研员辅训组” , 城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教或 “走教” 、 “联聘”,送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下乡等形式。同时,还应出台支教 教师津贴政策,给予支教教师在晋级、晋升上以政策倾斜。四是要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农村 教师培训机制。 因为提高农村教师自身素质才是解决农村教师问题和农村教育问 题的根本,他们才是农村“留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用 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实施 “ 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 和 “ 中学教师传帮带工 程 ” ,同时,做好教师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班主任培训、校 长培训等工作,将公用经费的 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对培训合格的学员给 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五要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 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 按照公 办教师“退一补一”原则,每年接受一批省资教生,招考一批紧缺学科教师,新 增教师主要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 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引导和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