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1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2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3页
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表达的主题是_。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稚子弄冰南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1古诗的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

2、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子“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孩童的_和诗人对孩童的_之情。3. 读古诗,再做习题。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_” 。(2) 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大儿子在_,二儿子在_,小儿子在_。一个“_”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4. 课内古诗练习。_夜绩麻,_。_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将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字词。(1

3、)绩麻:_(2)供:_3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用“”选出。A耘田( )B绩麻( )C在树下休息( )D学种瓜( )4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选出。A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繁忙生活。( )B孩童学习种瓜的情景。( )C大人忙忙碌碌种地,小孩玩耍的场面。( )5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儿童的_、_。6“村庄儿女各当家”指什么?()A.家里的儿子或女儿当家做主。B.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当家做主。C.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里的活。7诗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5. 按要求完成练习。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4、_。临行密密缝,_。谁言寸草心,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一首歌颂_的古诗。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拟人4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6. 默写古诗牧童并回答问题。(1)默写牧童_(2)作者是_代诗人_。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阅读回答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朗读时要读出感情。1这首词给我们描绘出什么形象?_2这首词借此又表现了什么主题?_7. 古诗词阅读。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题目的意思是_。3请把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你时带着_的情感来读着两句的

5、。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都表现了诗人_的感情。4请你穿越时空隧道,向南宋人民介绍一下21世纪新中国的幸福生活。_8.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相宜:_2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_3诗人抓住(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填序号)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D.冬季女子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9. 课外阅读。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安仁:县名。在湖

6、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1“两小童”可爱、稚气的行为是( )A.懒得划船,收好船桨,让船自由漂荡。B.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C.明明没有下雨,却撑着伞玩。2这首诗写出了“两小童”怎样的形象?_3诗人之所以会有诗中的发现,是因为他的心情是_的。4从整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像小童一样,有_,还可以体会到他对孩童的_。10. 阅读理解。所见_,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诗中“振”的意思是_;“意欲”的意思是_。3古诗第三、四句是_关系。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的孩

7、子形象。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忽然_。透过诗中的“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_11. 读古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的农村儿童形象。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三、四句的意思。_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_12.

8、 开心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震。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已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明_,诗人为何“涕泪”?_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4对这首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忽闻捷报后的喜悦之情。B.一个“满”字,表露出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现出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实写诗人归乡情景,是对“

9、喜欲狂”进一步抒写。13. 按要求完成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哪一个字贯串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_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_,_。”14.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材料一至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