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效理论_第1页
中药药效理论_第2页
中药药效理论_第3页
中药药效理论_第4页
中药药效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药效理论第一页,共16页。一、概念主要内容二、四气五味三、升降浮沉四、归经五、毒性1第二页,共16页。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中医基础理是我国历代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总结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出来的。药性药性是指药物的药效和性能,是药物性质与是指药物的药效和性能,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功能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药性理论主要是指药物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主要是指药物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主要包括中药的规律的理论。主要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五味、升降升降浮沉浮沉、归经归经、毒性毒性等。等。一、概念一、概念2第三页

2、,共16页。五味五味二、四气五味二、四气五味寒凉热四气四气3第四页,共16页。寒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黄 芩 、板蓝根凉温阳温里、散寒、助阳、通络等作用附 子 、干姜热四气4第五页,共16页。5 寒性或凉性药物减轻或消除热证 热性或温性药物减轻或消除寒症 用药规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比如: 石膏、知母对口渴等热证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说明这些药物具有寒凉之性。 附子、干姜对四肢厥逆等寒症有散寒助阳的作用,表明这种药物具有温热之性。临床应用第六页,共16页。辛散能散发散解表麻黄、薄荷能行活血行气川芎、木香甘缓能补滋补和中人参、熟地、麦冬等能和调和药物甘草、大枣能缓缓急止痛芍药、甘草解毒缓

3、解毒性蜂蜜、甘草酸收能收收敛肺气、固表止汗五味子、五倍子能固固精止遗金撄子、覆盆子能涩涩肠止泻五味子、煨诃子苦坚能泻清热泻火、通便黄连、大黄能降降逆止呕,降气平喘半夏、杏仁能燥燥湿苍术能坚泻火存阴(坚阴)黄柏、知母咸软能下泻下通便芒硝能润润燥软坚能软软坚散结牡蛎、海藻五味6第七页,共16页。气同味异气同味异麻黄辛温散寒解表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杏仁苦温降气止咳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气异味同气异味同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解表散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泻火举例7第八页,共16页。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上、下、表、里)作用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

4、而言的。升浮阳 上行向外升阳、发表、散寒、祛风、催吐、开窍等作用沉降阴 下行向内清热、泻下、利水、渗湿、潜阳、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消积导滞、重镇安神等作用8第九页,共16页。病位在上眼目红肿、口舌生疮升浮在表外感表证、皮肤湿疹在下腹水、尿闭、肢蹄浮肿沉降在里里实便秘、肚腹冷痛病势向上呕吐、呃逆、咳嗽气喘沉降向表自汗、盗汗、风疹初起向下泻痢、脱肛、子宫脱等升浮向里表证传里、热邪内陷 一般临床用药,与病位相对应,与病势相对立。9临床应用第十页,共16页。 病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宜沉降。如风寒表证当用升浮发散之麻黄,不能用沉降泻下之大黄。 病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肠燥便秘,宜用润燥滑肠之

5、火麻仁、杏仁,不能用升浮发散之紫苏。 病势向上、向外,宜沉降不宜升浮。如肝阳上亢,宜用平肝潜阳之代赭石,不能用升发助火之桂枝。 病势向下、向内,宜升浮不宜沉降。如久泻脱肛,宜用升阳益气之黄芪、升麻,不能用泻下沉降之大黄、芒硝。10举例第十一页,共16页。四、归经四、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产生明显治疗作用的脏腑经络即是这种药物的归经。寒性药物清热作用补虚药物滋补作用黄 连清心火党参补脾龙胆草 清肝热牛膝补肝黄 芩清肺热蛤蚧补肺杜仲补肾11第十二页,共16页。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归脾、肺经归心、胃经归肝、肾经

6、举例12第十三页,共16页。五、毒性五、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畜体可能产生的毒害作用。 而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远非如此,概括起来有四点:“毒”为药物的总称;“毒”指药物的偏性;“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13第十四页,共16页。毒的分级v无毒无毒:是指药物服用后很少出现副作用,使用安全,:是指药物服用后很少出现副作用,使用安全,一般不会毒害人畜的。一般不会毒害人畜的。 v小毒小毒:是指药物有一定毒性,治疗量与中毒量虽然:是指药物有一定毒性,治疗量与中毒量虽然差距较大,但剂量过大也可发生毒副作用。差距较大,但剂量过大也可发生毒副作用。v有毒有毒:也称常毒,是指药物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也称常毒,是指药物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过量也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毒量比较接近,过量也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 v大毒大毒:是指药物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是指药物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超量用药可致严重毒性反应且易于中毒致死。超量用药可致严重毒性反应且易于中毒致死。v剧毒剧毒:是指药物毒性强烈,临床上多供外用,或:是指药物毒性强烈,临床上多供外用,或极小量入丸散内服,可能致死量在极小量入丸散内服,可能致死量在1 1克以下。克以下。14第十五页,共16页。举例无毒:枸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