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_第1页
B-8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_第2页
B-8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_第3页
B-8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_第4页
B-8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泰州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支撑研究 进入工业化后期,新型城镇化成为推进泰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途径,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的金融服务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为适应泰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展城镇化融资需求分析和金融服务研究,探讨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途径与手段,对加快推动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型城镇化是泰州发展的根本之策城镇化是指由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将分散居住在农村功能区域的农业人口转为集中聚集在非农功能区的非农人口,进而推动传统乡村社会转为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不仅表现为城镇数目的增多、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的

2、增加,还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包括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此导致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人的变化。(一)城镇化面临数量提高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泰州市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40.5%快速提高到2012年的57.9%,年平均提高1.58个百分点。从泰州城镇化的相关数据看:经济快速实现非农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3.9:52.6:33.4调整为2012年的7.1:53.1:39.8;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493元,连续10多年保持高增长,城乡人均收入差

3、距由2009年的2.34:1降为2012年的2.13: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为35.9%、33.1%;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02年的39.5:34.8:25.7调整为2012年的20.5:41.9:37.6;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高,2013年1季度 210.25万人农村总劳动力中,转移劳动力151.89万人,转移比重达72.24%;农业种养殖在农民收入中占比已大幅度降低,2011年700户农村住户收入调查情况显示,在人均12765元现金收入中,第一产业的经营收入仅为2915元,占比22.84%,农民直接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比已不足1/4。这些数据表明泰州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就业快速实现了非

4、农化,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快,但也存在严重的半城市化现象,大量非农就业人口及其负担人口因为户口未能进入城市滞留农村,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当城市化率达到50%时,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就会凸显,当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时,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就会取代人口转移型城市化,成为城市化的主流。中国城镇化的一个特点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据学者计算,全国52.57%的城市化中完全意义上的市民不足38%。泰州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从整体来看,泰州目前已经进入了结构转换型和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数量提高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此阶段,保持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内涵品质不断

5、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但经济增长趋缓也会带来城镇化发展速度的趋缓,人口城市化率增加速度将放缓。同时,结构转换型城镇化所产生对人口转移的吸纳效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的就地城镇化转型,形成对人口转移型城镇化的替代。(二)新型城镇化将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方针,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泰州的转型升级,既要有高端增量要素的投入,又要有大量传统存量要

6、素的改造升级。从以往城镇化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指导原则来看,新型城镇化将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由半城市化向全面的城市化转变,核心是解决农民市民化;三是由粗放型向内涵型城镇化转型,由过去高增长、高排放、高消耗粗放型发展模式转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模式;四是由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和地区间的不均衡向大中小城市及乡村协调发展转变。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泰州新阶段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新型增长动力。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基础,产城一体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集中力量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7、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推进特色产业集群,以城镇化要求建设生态园区,在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新型社会服务。以民生工程建设为抓手,完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发展手段,打造城乡居民需求的新型社会服务行业,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服务功能。以新型社区、新型社会组织和新型社会管理为基本要素,构建交往方式社会化、社会联系网络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民构成多元化、社会阶层包容,互助互信的橄榄型和谐社会。新型友好环境。以科学规划为手段,推进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

8、化和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以生态城市建设为抓手,控制污染总量,打造绿色生态的城乡网络化空间、居住生产环境,城乡联动共同塑造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节约、环境保护有效、人与自然关系友好、绿色低碳的环境。(三)新型城镇化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各类资源参与的系统工程泰州的新型城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创新,既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更要确立市场主导的机制,常规模式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要探索新的城镇体系:以区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打造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坚持以地级中心城市、县级

9、副中心城市区为核心,强化产业与城市功能区的协调融合发展;在全市重点建设10个小城市(每个市(区)重点建设2-3个小城市),推动一般城镇提档升级,集约发展;以市2115工程为抓手,因势利导产业、人口在空间上转移集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转变,促进城镇化不断深化发展。 城市建设包罗万象,既有海量的水、电、气、道路交通、邮电通讯、绿化环保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众多的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绿化环保、水电煤气供应等生活设施,还包括无所不在的社会治安、城市文明以及法律政治等方面的软件设施,需要全社会各个层级、各类资源的投入,需要信息、商务、物流等服务支持,更离不开巨量的资金参与。地级市成立以来,城市建设快速发

10、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在局部领域超前,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但因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泰州城镇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差距明显,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降低城镇化门槛,通过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来提升城镇生活品质,通过绿色发展完善城乡生态功能,满足居民更高的城市生活质量要求,实现人与城市、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新型城镇化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开花,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打稳扎,注重实效:人口城镇化:主要依赖于产业与社会城镇化发展带动,依托于经济社会资源的空间集聚;产业城镇化:主要依赖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规模发展、集聚发展;社会城镇化:公共服

11、务体系建全,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空间集聚:资源要素依托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载体向城镇集中集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这一系统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通过城乡村一体的基础设施均等公共服务,助推广城乡大居民的现代化。二、泰州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金融是城镇化发展的血脉。广义的金融支持不但包括政府的财政资金,还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市场、保险行业、信托投资、风险投资资金等专业化金融组织的支持,以及大量的民间融资、外资直接投资等参与。金融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各类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提供金融,促进其有效集聚、降低该过程的交易成本、扩大聚集的经济效应,同时为产业

12、结构转换和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据分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作用: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GDP就增加2.4元。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强调金融体系动员、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本的能力,核心是推动人口迁移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服务功能完善、资源空间集中,从而实现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发展。(一)主要特点在泰州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类资本通过不同的投资渠道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人口转移的主要动力。其中,商业银行成为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金融工

13、具,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持续的高速度增长,支撑着社会资金的通畅流动;政策性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成为大型项目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骨干支撑;政府融资平台和政府基金在城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泰州股市、债市、风险投资基金、信托资金等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近年来的稳步发展仍是重点企业和基础建设项目发展的有力推手;外资直接投资与民间投资也成为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保险业的发展则有效的规避了社会风险,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1、银行信贷推动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商业银行体系成为服务城镇化的主力军,泰州现有23家商业银行机构和38家小额贷款公司是服务经济社会和城镇化

14、建设最主要的金融力量。近十年的金融数据表明,金融资产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与GDP呈现同步线性增长,分别由2002年的488.61亿元和287.59亿元增长到2013年上半年的3481.02亿元和2333.47亿元,推动城镇化率由40.5%提高到57.9%。按可比口径行业贷款数据,2013年6月,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765.21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了446.41亿元、增长140.02%,房地产业贷款余额113.49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了57.70亿元、增长103.42%,建筑业贷款余额141.39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了87.71亿元、增长163.39%,批

15、发零售业贷款余额192.24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了124.33亿元、增长183.08%,住宿餐饮业贷款余额16.83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了9.71亿元、增长136.3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金融业为全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金融资金同时也成为城镇建设、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与城市建设相关的贷款资金在银行贷款余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加上个人房地产贷款,2013年1季度贷款余额比重高达36.59%。其中,房地产企业贷款比重由10.01%上升到11.59%,加上个人住房贷款,与房地产相关贷款则高达27.67%,说明房地产已经成为近十年来泰州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城

16、市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一支主要力量;其它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相关贷款由10.31%下降到7.07%,公共服务贷款由5.22%下降到1.84%,建筑业贷款比重由5.15%上升到6.38%。这表明服务城镇建设的重点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转向了房地产和城市功能区,由城市硬件设施转向了公共服务等软件设施,社会保障服务与民生建设逐渐成为城镇化发展服务的重点。同时,这也反映了地方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和土地财政,使地方经济结构产生扭曲,给深度城镇化加大成本压力,给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约束。表1 金融贷款结构与城镇化建设关系表根据金融数据整理年份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

17、009 2010 2011 2012 2013.6贷款余额合计725.62 759.70 914.93 638.91 803.05 1117.52 1485.10 1748.95 1917.15 2039.53 农业贷款比重3.673.73.6111.429.247.440.570.811.11.41工业贷款比重46.6846.2446.7550.2947.8139.8331.9133.7633.633.59制造业贷款比重43.0142.5443.1438.8738.5732.3931.3332.9532.4932.18建筑业比重5.155.584.685.354.94.84.925.286.

18、426.38服务业贷款比重35.2634.5535.3822.3722.8528.3233.5430.4328.3427.89传统服务业比重20.8420.9119.8613.4512.6212.4312.5813.0312.6612.34现代服务业比重15.1413.6313.871514.6320.7119.2516.1714.9615.45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10.0110.559.8512.5610.19.810.719.9911.0311.59城市基础设施比重10.3111.1412.8311.2711.9311.449.268.787.477.08公共服务比重5.224.33.873

19、.033.122.991.961.681.91.84个人贷款比重9.239.939.5810.5715.1919.6229.0529.7330.5430.72房地产+个人贷款比重19.2420.4819.4323.1325.2929.4239.7639.7241.5742.31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来源于银行信贷支撑的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成为泰州城市设施建设、园区发展、土地开发等资金的重要渠道,2013年2季度余额达到166.39亿元。从政府投融资平台近三年的融资季度数据看,总体呈收缩趋势。受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紧缩、中央政府清理地方债务规模因素及美国货币政策收缩预期

20、等的影响,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恐难以继续提升,而且还可能呈下降趋势。融资结构方面,2013年2季度数据显示: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为最主要融资主体,占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额的93.52%;中长期投资性项目融资占比达86.68%,流动性贷款占比10.45%;市本级融资占比40.93%,县级市融资占比55.00%;各开发区、园区融资平台贷款占比30.87%,城投公司占比26.02%,交通建设平台类公司13.21%,国有资产管理公司7.27%,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3.92%,其他类政府性平台16.58%。由此可见,贷款结构整体比较合理,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但资金使用以中长期投资为主。在地方政府债务调控紧缩、土地开

21、发资源紧张的环境下,开拓资金源的难度加大,新型城镇建设资金来源趋于紧张,有待于中央政府由上而下推动财税制度、缩减政府经营性投资、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扶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细则等制度性政策出台,通过制度性改革释放发展动力。3、社会融资助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随着市场机制的深化,投资格局逐步多元化,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提高。一是土地融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二是产业资本利用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相互间投融资,民间投资持续升温,成为三次产业投资的主力军,推动产业集聚与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发展。民间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投资比重不断提高,如2012年,在项目投资中民间投资900.69亿元,占项

22、目投资的73.8%;三是外商投资成为地方增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12年外商实际投资14.50亿美元,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9个,全市外资企业成为二三产业重要的增长点;四是民间非正规金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城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此外,外部投资基金也在积极参与泰州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4、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针对新型城镇化,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应用贷款工具、模式创新支持城镇建设。尤其是今年以来,部分金融机构将城镇化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陆续出台专项信贷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如建总行制定下发了城镇化建设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对城镇化项目贷款的定义、原则、借款主体、适

23、用范围、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等进行了细化;工行省分行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市场营销工作的通知,要求分支机构积极向城镇化建设项目予以倾斜,等等。建行、工行与农行泰州分行均已制定出指导性支持措施,各家县级支行积极落实这些政策,其它各银行也在积极探索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信贷服务新举措。(二)存在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金融需求是首要的和基础的需求。介于各种城镇化建设资金散于各领域各部门,难于精确统计,这里仅从金融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1、全市城镇化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与现有金融供给的水平存在矛盾一是从制度层面看,政策性金融受平台主体约束,县域以下城镇建设资金得不到政策性银行的支持。现行金融体系中,城镇基础设施建

24、设的融资渠道单一。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业务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只有国开行一家,而其定位是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政策性项目,主要业务方向也不是城市建设;而一般城市商业银行因自身资本金少,不具备成为市政建设融资主体的实力,农村商业银行受政策限制无法向公共设施提供贷款;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提供融资需要担保抵押、一定的自有资本金比例等,承贷主体抵押担保和资本金均难满足这些条件,众多商业银行受到资本金比例约束,对小城镇的建设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从金融市场层面看,金融市场主体竞争不足,是一个相对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贷款都趋向于向那些贷款风险小、时间短、投资收益高的企业、行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对城镇

25、化建设承贷主体的支持兴趣不大。四大国有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大规模裁并县以下分支机构,除农行外,其它三家撤并了10%30%的基层服务网点,县以下的小城镇撤并力度更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服务鞭长莫及。2、金融机构现有信贷产品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匹配度不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项目大多为公益性项目,普遍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且投入量大、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等特点,城镇化建设的融资周期往往在10年以上,与金融机构追求盈利性的特点不相符合,与以吸收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为主的资金来源期限也不匹配。金融机构尚缺乏能够适应要求、满足需求的信贷产品,主要还是基于园区土地抵押、重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模

26、经营、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房建设与土地置换贷款支持等,在城镇一级以支持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为主,同时还受到银行产业贷款政策导向性和长期贷款占比、单笔贷款占比等信贷约束,支持手段与方式单一,尚有待扶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具体、更匹配的指导政策出台。3、融资主体政府色彩浓厚,贷后管理存在难度从承贷主体来看,泰州城镇化建设项目一般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平台主体进行实施操作,因而其经营行为受控于政府的决策干预,银行资金往往被政府纳入统一调度支配,难以专项使用接受监督;从还款来源来看,这部分贷款基本以政府的未来土地出让金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还款来源,并且需要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还款金额、还款时点等受不确定因

27、素影响较大。4、资金供应结构失衡,对银行信贷资金依赖程度过高数据显示,至2013年上半年,泰州市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给中,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支持约为839.88亿元;通过政府融资平台间接支持约为166.39亿元,比重较大;直接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泰州目前全市仅有9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只有70余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有53亿元,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均显不足。三、泰州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估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障碍,资金需求规模估算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完整和不易获得,这种估算只能是粗略的。(关于泰州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数据详见表2。)表2 泰州城镇化相关数据情况表数据根

28、据江苏省、泰州市统计年鉴整理(一)市域人口与城化水平目标估算泰州2012年户籍人口为506.35万人,户籍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稳定状态,近十多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11%左右。2012年底常住人口达462.98万人, 20102012年保持每年0.5万人口的增长。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判断,可以预见在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期间,户籍人口不会有大的增长变化,常住人口则可能因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吸引部分外来人口和部分本地外出打工人员回流而出现明显的增长。按照经验法估算市域总人口:近期 2015年总人口466/508万人(常驻人口/户籍人口),中期 2020

29、 年总人口472 /515 万人 ,远期 2030 年城镇人口490/520 万人 。城镇化水平:近期 2015年达 61.5%,中期 2020 年达 66.5% ,远期 2030 年达73.0%。市域城镇人口:近期 2015年为280万人,中期 2020 年为312万人 ,远期 2030 年为352万人 。按不同的增长速度对泰州经济发展作如下估计:GDP在2015年将接近4000亿元(20132015年期间增长速度为1112%),2020年将达6000亿元(20162020年期间增长速度为910%),2030年突破10000亿元(20202030年期间增长速度为8%左右)。同时,随着信息技术

30、的普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创新和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带动,城镇化内涵将不断丰富,城镇化成本也会随之提升。(泰州城镇化水平估算详情见表3,泰州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见表4)表3 泰州城镇化人口与GDP变化速度估计预测表年份单位201520202030GDP亿元4000600010000GDP增长率%·年111291078户籍人口万人508515520常住人口万人466472490城镇人口万人280312352农村人口万人186160.0138人口城镇化率%61.566.573城镇化增长速度%·年1.10.90.5-0.6表4 泰州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城镇等级规模等级城镇名称城市(镇)

31、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个)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2020年2030年中心城市100万人120万人泰州中心城区10013011二级中心城市30-50万人40-60兴化城区、泰兴城区、靖江城区12014033小城市5-10万人8-15万人黄桥、虹桥、新桥、斜桥、溱潼、白米、戴南、安丰、永安4050812一般镇2万人左右3万人左右略55603540合 计3153804754(二)城镇化成本估算由前面的新型城镇化概念可知,广义的城镇化成本包括整个社会涉及城市发展的投资成本(即城镇化的广义经济成本),具体可以分为城镇就业(就业岗位投入)成本、生活消费成本、城镇居住成本、城镇用地成本

32、、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公共服务设施成本等,城镇新增人口的城市化成本也可以从这几项成本累计中估算出来。基于市场的复杂性和数据的获得较难,这里对生活消费成本不做估算,仅对其他几项城镇化成本(即狭义的经济成本)包括的内容作简单的粗略估算,以便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供一份大致的参考。其中,城镇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以政府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辅。1、城镇化的广义经济成本城镇化的广义经济成本包括区域为提高城镇化水平而投入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这里仅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所有的城镇化资金需求(纯农业的投资占比较小,这里忽略其影响)。2002年2012年泰州城市化率从

33、40.5%上升到57.9%,增加了1.58%,而这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共为8015.5亿,这意味着城镇化平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伴随着463.3亿元的投资成本,而其中 2010年2012年期间,城镇化平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投资成本上升为1100亿元,并以每年220亿左右的速度递增。随着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功能的完善,未来十几年,城镇化资金需求还会有所增长,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会因经济增长的趋缓而放缓,社会投资的比重也会因此而逐步降低。这里以简单的每年递增200亿元的规模估算, 则2015年、2020年、2030年需要的社会投资(R0)总额分别为2000亿元、3000亿元、5000亿元。根据

34、以上宏观数据,对个人城镇化成本(C0)作如下估计: C0=K/N (1)(1)式中C0指区域个人城镇化成本, K指区域新增资本量(这里忽略城镇劳动力资本随着资本深化而增加的增量,即假定单位劳动力占用的资本量不变,用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值代替),则N为年新增城镇人口。按照近3年来泰州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新增城镇人口平均数计算得K=252.92亿元, N=5.49万人,则C0=46万/人(这里因只以固定资产投资代替社会总资本需求,存在低估情况;因忽略城镇深化的资本需求,又可能存在高估情况)。2、城镇化的狭义经济成本城镇化的狭义经济成本主要包括就业成本和城市设施投资成本。城镇整体的就业成本是指为所

35、有城镇就业人口提供工作岗位而需要的产业资本,包括各企业多年积累的产业资本,城镇个人的就业岗位投资成本是指城镇为提供一个基本劳动岗位所需的产业投入资本;城市设施投资成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城市用地投资成本,城市基础设施成本,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成本,城市住宅投资成本。1)城镇就业投资成本(C1)计算城镇化的平均就业投资成本(存量资本)的公式为:C1=G/ n /I (2)(2)式中G指泰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n规模工业企业劳动就业的人员数,l工业企业相对全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系数。以2011年工业数据计算,G=1409.54亿元,n =47.01万人 ,I =1.71,C1=17.53万元/人,

36、按泰州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0%计算,城镇人口人均产业投入成本为10.40万元/人。2012年城镇就业人口为156.76万人,2015年、2020年、2030年城镇就业人口分别按165万人、180万人、205万人估计,则2015年、2020年、2030年社会就业投入成本即就业占用的产业固定资本(R1 =C1*N1)分别为2856亿元、3116亿元、3549亿元。城镇新增人口的就业岗位资金总需求: Y1=C1*N (3)Y1为新增城镇化人口的就业岗位总成本,若每年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计算,新增城镇就业岗位(N )3万人,则Y1=52.6亿元。2)城镇用地投资成本(C2)城镇用地投资成本是城市用地规模

37、增加所需的投资,主要是征地费用。计算城市用地投资成本的公式为:C2=Q2S (4)Q2指单位面积城镇用地的征地费用,按45万/亩计算,S指城镇人口人均用地面积, 按120M2计算。则个人城镇化用地投资成本为(C2= 675元/M2*120M2)8.1万元;年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计算,则城镇用地投资成本为40.5亿元;若每年城镇新增建成区按35平方公里,社会征地成本则为20.25亿元33.75亿元;若2015年、2020年、2030年征地费用按50万元/亩、60万元/亩、70万元/亩估算,年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计,则城镇用地投资成本(R2)分别为45亿元、54亿元、63亿元。3)城镇基础设施投资

38、成本(C3)a.有研究表明,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城镇综合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一般占GDP的3%8%左右。2011年泰州城镇基础设施为166亿元,占GDP的比重在6.86%左右,加上乡村的投入则达到7.57%(这说明泰州可能存在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按此比例推算,2012年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约189亿元,由于泰州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已经很大,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不会有大的变化,假定2030年前城市综合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占GDP的7%不变,城镇个人综合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C3=GDP*7%/L (5)L为城镇人口,L=268.98万人,GDP=2701

39、.72亿元,则2012年C3=0.7万元/人·年。预计 2015年、2020年、2030年城镇综合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R3)估算分别为280亿元、420亿元、700亿元,则每个城镇人口的综合基础设施投入成本(R30)分别为0.98万元/年、1.34万元/年、1.96万元/年(远期的城镇基础设施占比可能明显低于GDP 7%的比重,估算的投入成本偏高)。 b.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若按能源、给排水、道路交通、邮电、环境、防灾等基本投资作估算,目前大致为:按照“三通一平”整治标准,建设费用不低于3亿元/km2;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建设费用不低于4亿元/km2。泰州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

40、城市,基础设施应按照4亿元/km2标准建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按120m2计算。人均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C3=Q3S (6)(6)式中Q3为单位面积城镇用地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S为人均城镇用地。Q3=4亿元/ km2 =400元/ m2,S=120m2,则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约为C3=4.8万/人。如果每年新增城镇人口N=5万人,则需要资金24亿元。若2015年、2020年、2030年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按照4亿元/km2、 5亿元/km2、6亿元/km2估算,年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计,则基础设施投资成本(R31)分别为24亿元、30亿元、36亿元。c.按建成区增长面积估计个人城

41、镇化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R3= FQ3 /N (7)R3表示城镇新增建成区的基础设施投资,F表示建成区新增面积,F=7 KM2,Q3为单位面积城镇用地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 ,Q3=4亿元/KM2,N表示新增城镇人口,N=5万人, R2=F Q3,则R2=28亿元,C3= 5.6万元/人。若2015年、2020年、2030年新增建成区分别为7KM2、6 KM2、5KM2估算,则年度城镇用地投资成本(R32)分别为28亿元、30亿元、30亿元。 4)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成本(C4)“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包括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属于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是

42、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相对于工程性基础设施而言,其服务半径更广,更能发挥城市的积聚性。“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随着区域城市化水平上升不断增加,基于公益性的特质,其投入以财政支出为主。这几年,泰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结构已经向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倾斜,在占GDP17%20%的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接近地方财政支出的35%,按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口径计算,已经超过54%。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财政收支结构和政府资源分配将进一步向公共服务与民生工程倾斜,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支出还将有大幅增加。因此,根据近年来财政收支结构调整的情况,我们估计未来地方财政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将占到

43、总支出的40%左右,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占GDP的15%左右,预计2015年、2020年、2030年的公共服务支出成本(R4)分别为240亿元、360亿元、600亿元,按当期城镇人口计算,个人公共服务投入资金(R40)则分别为0.86万元/年、1.15万元/年、1.70万元/年。 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和统计数据估算,目前泰州“公共设施”建筑投资成本约为2.5万/人,新增城镇人口按每年5万人的估计,则“公共设施”建筑投资成本(R41)约为12.5亿元。5)城镇住宅投资成本(C5)城镇住宅投资成本是指城镇居民的住房建设投资。公式为:C5=Mp (8)M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p为单位住房面积平均造价。2012

44、年泰州商品房平均售价已经超过6000元/M2,装修费用一般在1000元/M2左右,2012年泰州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35平方米。对农民城镇化住房需求按人均(M)30平方米计,均价(p)按7000元/M2,城镇化城市住宅投资成本为21万/人,总成本按30年分摊,每年分摊住房成本为0.7万元/人年。M=30M2,P=0.7万元/M2,C5=21万元/人,R50=Mp /N,N=30年,R50=0.7万元/人·年。若按新增城镇人口5万人计算,年城镇住宅成本(R5)为105亿元。若2015年、2020年、2030年住房价格(C5)分别按0.7万元/km2、 1.0万元/km2、1.1万元/km

45、2估算,年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计,新增城镇人口住房需求按人均(M)30平方米计,则住房成本(R5)分别为22亿元、27.5亿元、33亿元。6)农民城镇化“公共服务”成本(C6)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民工城市化成本测算有较大差异,从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如果不计入社会保障、住房成本,只考虑最起码的“公共服务”,据魏后凯、汤敏等人估算,平均每个农民工城市化成本约为10万元,即C6=10万元/人。按此简单的估计:假设城镇化增长率按照20132015年每年1.1%估计,每年将有55.5万农民进城,每年大概需要50亿55亿元资金; 按2015年2020年每年增长0.9%估计,每年将有4.55万农民进城,每年大概

46、需要45亿50亿元资金; 按20202025年每年增长0.6%、20252030年每年增长0.5%估计,每年将有34万农民进城,每年大概需要30亿40亿元资金。2030年之前将有80万90万农民现实市民化,共需一般公共服务投资800900亿元。这笔资金单靠地方政府或农民本身都无法解决,需要建立多元化成本分摊机制,中央、户籍所在地、所在城市和农民自身共同承担成本。城镇化的狭义经济成本具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和动态差异,特别是易受到土地和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影响。根据以上累加,目前泰州狭义的城镇化经济成本约为46.8万/人,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泰州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需要社会投资在47万元左右。在

47、直接的城镇化经济成本中,除了住房成本与就业成本相对较高,其余3项相差不大。如果考虑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的因素,未来城镇化成本将超过47万/人。在现有水平上,为实现每年45万人的城镇化,需要的社会投资总额在190亿元240亿元左右,其中,政府每年在城镇征地费用、基本的基础设施、公共建筑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大概在80亿元110亿元。(详情见表5)表5 泰州人口城镇化经济成本估算表项 目平均值/万元* 人构 成(%)平均值/万元*人构 成(%)社会总投资额(新增人口5万人)亿元城镇人均就业投资成本(C1)10.4022.210.3522.2252.6城镇用地投资成本(C2)8.1017.300.2717.

48、3140.5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本(C3)4.8010.250.1610.2624城市公共建筑设施投资成本(C4)2.505.340.085.3412.5城市住宅投资成本(C5)21.0044.850.7044.87105小 计46.80100.001.56100.00234.60农民城镇化公共服务成本(C6)10.000.3350注:C6为农民城镇化基本的公共服务成本,已分别计入城镇化经济成本中根据前面的测算,泰州2015年、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1.5%、66.5%、73%,新增城镇人口分别为12万人、44万人、80万人,则累计共需投入各类资金分别为4800亿元、1730

49、0亿元、58300亿元。根据历年投资比例和外地投资结构预测,其中,预计政府投入资金(占总投资的17%)分别为816亿元、 2940 亿元、9900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占总投资的4% )分别为192亿元、690亿元、2330 亿元,社会投资(占总投资的83%)分别为4000亿元、14360亿元、 48390亿元。总投入中,估计通过市场融通的资金规模(占总投入的50%)分别为2400亿元、8650亿元、29150亿元,估计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融通的资金规模(占总投资的30%)分别为1440亿元、5190 亿元、17490亿元。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无论是农民市民化成本还是城市水平提升的成本

50、,都需要巨量资金投入,具体的资金需求估算见表6、表7。而现实中面对的,则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银行借贷困难以及债务到期的多重难关,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成为拓展新型城镇化金融服务的首要问题。表6 社会城镇化投资成本估算表 单位:亿元项 目2015年2020年2030年备注城镇就业占用的固定资产(R1)286031203550城镇化征地成本(R2)455463城镇化综合基础设施投资金额(R3)280560700占GDP 7%城镇化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金额(R4)320480800占GDP 8%城镇化社会投资总成本(R0)200030005000表7 人口城镇化资金需求估算表 单位:亿元项 目2

51、015年2020年2030年人口就业岗位投资成本(R11)5275100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成本(R21)455463人口城镇化政府基础设施投资(R31)243036人口城镇化政府公共设施建筑投资(R41)12.512.512.5人口城镇化住房投资资金(R51)135150165人口城镇化总成本(R02)268.5321.5376.5注:新增城镇人口按5万人/年估计。四、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金融支持城镇化面广量大,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一是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领域,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好、政府负债合理、产业支撑有力的城镇水、电、气、路桥基础设施和其他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二是土地和房地产开发

52、领域,包括住房方面的巨大需求,社会资金择优支持土地整理及储备、园区开发、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等;三是产业升级和集聚领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集群化(产业园区)、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四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餐饮、旅游、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及其他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等;五是个人信贷业务,除城市消费升级带来大量个性化金融需求外,据测算,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后人均收入约增加 3.1 倍,释放出大量的购房需求和消费需求。强大而持续的金融“血脉”,是托举新型城镇化“中国梦”的关键支撑。(一)制订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撑战略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城镇发展规划和发展目

53、标,制定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撑发展战略,明确金融支持的主要思路与方向、中长期融资目标,确定融资规模、融资原则、融资重点、还款计划等具体措施。一是推进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和信贷管理权限改革,制定配套的信贷政策,确定信贷支持的目标,出台相应的信贷操作办法,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二是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构建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动员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形成资金支持合力;三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贴息、奖励等办法,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项目,引导产业园区提档

54、升级,转型发展,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兴功能区;四是加大对小城镇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对其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促进资源、技术、信息和产品的输入输出,增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活力;五是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实行城乡一体,让农民享受均等公共服务,过上城市化生活;六是建立多元化的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加紧研究上级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产业和城镇化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争取各领域各个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成本合理分担。 (二)深化土地开发,提供基础资金一是深化城市土地开发。加大土地一级开发储备,在“提质扩容”上下工夫,完善市政、公共建筑等功

55、能配套设施,搞好综合配套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土地的综合价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土地有偿使用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渠道,为城镇建设创新融资渠道;二是提升农村土地流转收益。通过土地资本化、股权融资等手段支持农村建设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这既可以解决城市用地难的问题,又可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三是改革土地交易方式。探索将土地出让金收取方式改为出让与年租的混合制,即先一次性收取部分出让金,其余出让金在出让期限内按年收取,按年收取的出让金在出让期限内可以根据物价情况定期进行调整。这种新的方式可以使城市经营项目的部分土地出让金收

56、入长期化,从制度上解决“寅吃卯粮”的问题,提高公益性项目的现金流,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房门槛,还可以使地方政府获得一部分未来土地增值的收益;四是完善土地融资手段。城市土地储备以存量的国有土地为主,并按照人口城镇化进程适度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筹资、吸收民间资金,拓宽土地融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要严格监管,杜绝土地违规融资,虚估土地价格,土地超值抵押,抑制土地融资的盲目扩张。(三)发展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一是进一步引入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二是鼓励和发展一批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基层金融服务不足、金融饥渴问题。根据近年来撤乡并镇规模扩大、金融服务成本降低的实际,重新布局各大金融机构在乡镇的分支机构;以现有城乡商业银行为基础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新型股份制小银行,培育多元化基层金融机构,向各中小银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政府对贷款利率给予一定补贴,形成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政策导向;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