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_第1页
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_第2页
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_第3页
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_第4页
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1 概述         智能电网是当前国际国内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热点。根据智能电网研究框架体系,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抓住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配用电”环节即为电网的用户端,包括建筑楼宇、工矿企业、基础设施等。用户端消耗着整个电网80%的电能,用户端智能化用电管理对用户可靠、安全、节约用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智能仪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等设备,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良性互动。用户端急需解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先进的表计,智能楼宇、

2、智能电器、增值服务、客户用电管理系统、需求侧管理等课题。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和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正是针对以上课题而研发的用户端能源管理分析系统。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系统在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水、气、煤、油、热(冷)量等集中采集与分析,通过对用户端所有能耗进行细分和统计,以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向管理人员或决策层展示各类能源的使用消耗情况,便于找出高耗能点或不合理的耗能习惯,有效节约能源,为用户进一步节能改造或设备升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 参照标准    DL/T 698

3、60;                                                 

4、60;                                                 电能信

5、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GB/T2887-2011                                           

6、60;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T2

7、5329-2010                                                

8、60;                                      企业节能规划编制通则   GB/T13234-2009     &#

9、160;                                                 &#

10、160;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5587-2008            &#

11、160;                                                 &#

12、16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6422-2009                   &#

13、160;                                                 &#

14、160;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   GB/T2588-2000                       

15、60;                                                 

16、6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17、;                                                  

1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9761-2009                                

19、60;                                                 

20、60;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15316-2009                                   &

21、#160;                                                 &

22、#160;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23331-2009                                         

23、6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24、GB/T13471-2008                                               

25、0;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

26、160; 住建部2008【114号】文   DGJ08-2068-2012                                         &#

27、160;                                          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 系统的网络结构   

28、         系统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设计组网方式,采用分层分布式设计。              根据项目规模的大小,可以灵活选择通讯介质和组网方式。            当系统设备比较集中时,通讯介质可选用屏蔽双绞线和五类八芯屏蔽电缆;   

29、;         当系统设备比较分散时,可采用光纤作为通讯介质,组网方式可采用光纤环网或者光纤星型以太网网,在通讯模块数量比较少、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还可以采用无线通讯设备来组网,完成非常分散  电能管理系统的电能采集。 4 Acrel-5000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软件         能源管理与能耗分析软件通过对各种能源(电、水、天然气、蒸汽、压缩空气、工业氮气、油、煤等)实时采集、动态监测、能耗分析、成本核算、

30、绩效考核和报表发布等功能,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精细化,促进节能降耗。                                概要显示当月、当年用能情况,并与往年同期用能进行对比,掌握用能趋势。        

31、; 实时动态监测企业当前用电功率。通过设置每日用能的计划值,实现用能的定额         管理,并与实际用能进行对比,对可能出现的用能突增进行预警。将各类用能折         算为标准煤,全局掌握企业用能情况。                   通过用能

32、趋势图,快速定位用能负荷高峰,并逐级定位高峰能耗的组成,为移        峰填谷找到依据。                   系统提供C/S和B/S两种访问模式,C/S访问模式客户端响应速度快,充分发挥        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减轻服务器的压力。C/S访问模式不需

33、要安装客户端,任何        地方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即可访问服务器,做到了真正的跨网络、跨平台访问。                                系统可根据企业实际用能情况,灵活配置用能类型、

34、用能结构、用能设备、用         能区域、监测参量等基本信息,对系统上线后发生的用能回路、用能设备的增加         亦只需进行配置即可。系统可以接入单个或多个企业的用能情况,进行集中管理。                    系统将归属

35、同一集团、同一区域的企业的GPS坐标标注在电子地图上,鼠标停           靠在坐标上可显示该企业的能耗概况,双击图标后可显示企业用能的详细情况,           方便集团公司对下属分公司、门店进行集中管控。               &

36、#160;    通过与电能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可将电能管理中的数据引入到能耗系统中进          行分析,包括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功率、功率因素、谐波等。                  将各类能源监测数据(水、电、气)接入到一套能耗监测系统中,改变原来多        头管理的局面,清晰的掌握企业能耗的构成,避免能耗改造过程中降低某一类能耗        的同时增加了其他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