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和SAS的选择_第1页
SATA和SAS的选择_第2页
SATA和SAS的选择_第3页
SATA和SAS的选择_第4页
SATA和SAS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兼容:SATA和SAS的选择              SATA和SAS兼容性分析更新时间:03年10月13日IT    在过去的20年中,并行(Paralle)总线接口在存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但随着CPU时钟频率和内存带宽的不断提升,两种主要的并行总线接口技术ATA和SCSI逐渐显现出不足来。尽管ATA和SCSI均是并行总线接口,但是它们之间却不兼容。无论是接口引脚,连接的数据线还是相应支持的软件均不相同。  

2、;  IT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并行的总线接口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窘境。一方面,随着硬盘制造技术的成熟,ATA硬盘的单位价格逐渐降低,目前一个100G的硬盘也只不过千元不到的价格;但是另一方面,ATA的技术潜力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在当今的中大型企业中,ATA现有的传输速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对于SCSI而言,尽管在传输速率和容错性的技术上有着优势,但是它昂贵的价格使得用户望而却步。    对于ATA和SCSI技术,它们还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由于采用并行总行接口,传输数据和信号的总线是复用的,因此传输速率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要提高传输的速率,那么

3、传输的数据和信号往往会产生干扰,从而导致错误。SAS 和SATA的诞生    在这种情况下,串行(Serial)总行接口技术就应运而生。串行总线接口技术并不是并行技术的改进,而是一种完全崭新的总线架构。同ATA和SCSI相对应的是SATA(Serial ATA)和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两种技术,它们克服了原先并行总线接口技术中的不足。    串行总线接口以它串行的数据发送方式得名。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线和信号线独立使用,并且传输的时钟频率保持独立,因此同以往的并行总线接口技术相比,串行总线的传输速率是并

4、行的30倍。     SATA的出现扩展了原先的ATA技术,并且业界指定第一代SATA标准的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5G bps。随着SATA标准的不断完善,传输的速率会不断提高。业界估计,到2004年底,SATA硬盘基本上会取代原先的ATA硬盘,成为桌面PC,入门级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系统底主要存储介质。      SAS技术可能读者不太熟悉,它是并行SCSI的改进技术,采用了串行的传输方式。SAS并不针对当今的主流市场,而是定位于高端的服务器市场。在系统中,每一个端口可以最多可以连接16256个外部设备,并且SAS采取

5、直接的点到点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的速率高达3Gbps。SAS的接口也做了较大的改进,它同时提供了3.5英寸和2.5英寸的接口,因此能够适合不同服务器环境的需求。     更重要的一点是,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这一特性给了整个系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适用范围,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承受能力,选择SAS和SATA进行组合。多层次兼容·物理层    SAS连接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

6、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     在SAS和SATA这样的关系下,业界已经着手研究一种基于SAS的通用接口,在这种接口下,SAS和SATA可以完全兼容。·协议层    SAS 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

7、SATA和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兼容的优势    SAS 和SATA之间兼容性给普通用户,系统构建者和系统管理员带来诸多的好处。    对于系统构建者,在以往ATA和SCSI存储设备的选择上会考虑再三,因为不同的选择结果,会导致整个系统不同的架构。随着SATA和SAS的出现,系统构建者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两者的兼容特性,SATA可以方便升级到SAS。这大大节省了以往ATA升级到SCSI的费用。    对于系统管理员,SAS和SATA的兼容性降低了原先的工作量。以往在安装硬盘时,ATA和SCSI的不同接

8、口标准,需要对每块ATA和SCSI做相应的配置;而且一旦硬盘从系统中移除,管理员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而SAS和SATA由于接口统一并且兼容,管理员并不要对每块硬盘做相应的配置。     获益最大的也许是我们普通用户,SAS和SATA的兼容节省了硬盘升级的费用,并且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余地。即使今后进行升级,只需购买SAS硬盘即可,整个系统无需改变。总结    今年的1月20日,SCSI协会(STA)和Serial ATA II工作组达成合作,并且制定了SAS和SATA兼容标准。从目前的市场而言,SATA的产品逐渐增多,取代AT

9、A势在必行;SAS产品也会在2004年上半年推向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SATA和SAS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全文完PATA最后的绝唱SATA硬盘值得买吗?出处:PConline责任编辑:gengchao03-11-5 16:34 作者:闷闷 前言:硬盘作为个人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大小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敏感话题。然而,硬盘性能和其他的一些功能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个人电脑的速度越来越快,硬盘已经明显成为了PC提速的瓶颈。现在是我们把硬盘速度放到和处理器同等高度看待的时候了。PATA(Parallel ATA,并行ATA)硬盘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表现,但是在硬盘持续提速的道路上,PATA已经失去

10、了再继续冲刺的能力。在理论上,SATA(Serial ATA,串行ATA)是很好的继任者。象迈拓,希捷,西部数据这样的主流硬盘厂商也已经推出了多款SATA硬盘。目前已经有很多主板厂商也已经开始生产支持Serial ATA硬盘的主板。在SATA和PATA新旧交替的时刻,我们认为有十分有必要将两者进行对比测试,以提供目前最为理智的购买参考。SATA多出的一点性能真的能值回票价吗?第一代SATA硬盘的传输带宽能达到150MB/s,而明年即将推出第二代SATA硬盘会将传输带宽提升到300MB/s。消费者是立刻购买还是应该持币观望呢,在今天的评测中,会有你期待的答案。什么是SATA?SATA是硬盘的下一

11、次革命,相对于PATA硬盘,SATA在技术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SATA由 Serial ATA Working Group首先发起,由80多家公司参与开发,这其中包括了Intel, Seagate, Maxtor, Dell这样的大牌厂商。SATA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rchitecture(串行高阶硬盘架构)的简写,从名称中可以反映出SATA数据传输的方式。和传统PATA的多通道传输不同,SATA的数据在一个通道内完成。你可能会纳闷单数据通道的SATA怎么会比PATA速度更快呢?SATA的单数据通道并没有象PATA那样限制速度频率。SATA传输线的传输速度

12、比PATA要快了近30倍。在希捷的官方网站上,我们找到了对SATA技术很好的阐述:“PATA必须在数据线中一次传输16个信号,如果信号没有及时到达或是发生延迟,错误数据就会产生。因此比特流传输的速度必须减缓以纠正错误。而SATA一次只传输一个比特的数据,此时比特流的传递速度要快得多。这就好比是运球游戏,每次运一个球要比一次运16个球容易的多。”很明显,每次运一个球好比传输一个比特的数据,球更容易控制(不会有球掉落),这样球运送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与PATA相比,就好像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次运16个球只能前进25码,而一次运一个球可以前进1500码。对于PATA提升速度的唯一方法是增加每次传输数据的

13、数量,你的硬盘数据线因此会加入更多的线缆,更多的针数与硬盘连线。同时你还需要更大功率的电源支持。这种提速方式低效而成本高昂。SATA作为一种全新的传输介面规范,带来的则是大幅度的性能提升,目前它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50MB/s,明年会增长到300MB/s,而第三代产品会发展到惊人的600MB/s。SATA另一个进步在于它的数据连线,它的体积更小,散热也更好,与硬盘的连接相当方便。与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这对于笔记本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同时独有的CRC技术让数据传输也更为安全。测试系统:下面是我们今天测试采用的硬件平台:处理器- Intel Pentinum 4 3.0Ghz 800M

14、Hz FSB, Supports Hyper-Threading主板- Gigabyte GA-8PENXP (Intel 865PE)内存- Kingston 双通道 400MHz DDR 硬盘- 120GB Seagate Serial ATA- 120GB Seagate Parallel ATA- 120GB Maxor Serial ATA- 160GB Seagate Serial ATA - 160GB Seagate Parallel ATA 显卡- Gigabyte MayaII R9800 Pro 128MB 电源- Antec 300W 电源机箱- Lian Li PC-

15、6085 铝质机箱软件-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1- ATI Display Drivers v7.88- Intel Application Accelerator v2.3- Intel Chipset Software V4.10 Build 1012 - Futuremark 3DMark03- MadOnion PC Mark- SiSoft Sandra 2002 Professional- HDTach- Winbench 99测试结果:Winbench 99 & SiSoft Sandra Pro 03 在Winbench 99的磁盘测试中

16、,高端项目由SATA全面胜出,其中迈拓的SATA 120GB成绩最好,比垫底的希捷PATA 120GB硬盘高出了近65%的性能。在商用项目中,希捷的SATA 160GB反超迈拓成为第一,但是希捷的PATA 160GB也迎头赶上,成绩超过了另外两款SATA硬盘。在SiSoft Sandra Pro 03的磁盘测试中,迈拓SATA 120GB的表现最为出色,两款PATA硬盘在SATA面前全面落败,但希捷PATA 160GB的表现仍可圈可点,它仅落后希捷SATA 120GB不到1%。HD Tach 在HD Tach的随机读取时间测试中,迈拓SATA 120GB花费的时间最多,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17、,希捷SATA 160GB所用的时间最少,作为一块PATA硬盘,希捷 PATA 160GB的表现逼近了同门的SATA产品。在读取速度测试中,迈拓SATA 120GB显示了强劲的实力,在三个子项目中全面获得了第一。在平均速度和最高速度测试中,希捷 PATA 160GB位列第二,战胜了另外两款SATA产品。而最小速度测试中,各款产品间的差距相当巨大,迈拓SATA 120GB的成绩是PATA硬盘的35倍。希捷SATA 120GB的表现依然不佳,它似乎并不能体现SATA硬盘应有的实力。PC Mark & 3DMark03 Pro在PC MARK测试中,迈拓SATA 120GB仍然领先,另外两款

18、SATA硬盘也甩掉了希捷 PATA 160GB的纠缠。3DMark03 Pro测试中,希捷 SATA 160GB夺得了第一,但是希捷 PATA 160GB突然发力,令人吃惊的拿下了第二名,将另外两款SATA硬盘甩在了身后。希捷 PATA 120GB依然垫底。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SATA的确具有领先的性能,不过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Seagate PATA 160G依然拥有值得自豪的性能,但这可能是PATA最后的绝唱了总结:现在SATA硬盘已经有问鼎主流的势头,但它的价格在传统PATA面前并没有优势,在今天的测试中,SATA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性能优势。在一片的肯定声中,SATA硬盘还有一个不

19、容忽视的缺点,在Windows XP中SATA硬盘需要安装附加的驱动程序,这让人颇为不快,如果你没有准备软驱的话,SATA硬盘的安装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或许你可以通过可启动的闪存盘来解决问题)。SATA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可以确信,它将是未来主流桌面硬盘发展的方向。而相对老旧的PATA硬盘,依然可以凭借着还算不错的性能和对主板的最大限度的兼容来获得相当大的生存空间,最重要的一点是:PATA硬盘比同容量的SATA硬盘要便宜150元左右!这省下来的150大元,可以用在把显卡提升一个档次,或者可以为你的电脑加多128MB的内存,综合算起来可是要比组建SATA平台要有性价比多了。串行”天下  

20、;   接口技术近期飞速发展,不久就会完全进入     “串行”天下      长风     接口技术诞生已经很久,尽管每种技术都在不断推出新版本,但是,在根本上的改变并不很多。而就在最近,一场“串行”之雨将至无论是ATA还是SCSI都要迫不及待地向串行发展。分析人士认为,并不是某几个厂商推崇的原因,串行技术本身就会为用户带来极大的好处。本期我们就向读者介绍一下串行接口技术。     SCSI和A

21、TA(也叫做EIDE)硬盘产品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至少它们作为并行设备接口是这样。这两种技术正在让位给串行连接的技术。事实上,业内人士在半年多以前就认为,这两种并行接口生命的终结就要到来了。近日,笔者在采访Adaptec中国业务发展经理吴刚时,他就明确表示,2005年SATA会完全代替ATA,2006年SAS会代SCSI,到那时接口技术就是“串行”的天下。     串行ATA(SATA)的推广组织,串行ATA工作组,为ATA技术制定了1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10年里,SATA的传输速度将由目前的150Mbps提高到600Mbps。   

22、;  SATA是一项得到业界认可的标准。用于桌面系统和服务器的SATA硬盘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Maxtor、Seagate和Western Digital公司都推出了SATA硬盘。此外,主要系统制造商(例如,Dell、Gateway、HP和LSI Logic)也加入到开发SATA产品的行列中,已经开始发送产品。     SCSI同业协会(STA)是向厂商推广SCSI技术的行业协会。通过与“T10”(SCSI技术)委员会的合作,该组织将SCSI由80年代中期的5Mbps传输速率发展到最后的第七代产品Ultra320

23、(它可以以320Mbps的速度传送数据)。     STA也宣布了并行I/O的终结。下一代SCSI技术将是串行的,并且在5月份,T10委员会提出了正式规范,寻求得到国际上的批准。按照目前的日程表,串行SCSI(SAS)产品将在明年这个时候开始发货。     SATA和串行SCSI规范目前是第一版规范。当我们发展到SATA II和SAS 2.0规范时,情况将变得更加有趣,因为两个推广组织到那时要求它们的规范取得一致,在两种规范之间提供系统级的兼容性。这预示着我们可以期待命令级和接口级的兼容性。我们

24、有可能在一个机柜中安装两种设备的想法同样让人兴奋。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SATA硬盘作为我们的高端RAID设备的热备份,或者在价格发生变化时用一类硬盘去更换另一类硬盘。     当然,另一种可能性是,SATA硬盘将侵入一般被认为是SCSI领地的企业领域。以往的情况是,ATA与SCSI定位于相对独立的领域,但是, SATA发展以后,如果SCSI没有立即退出市场,那么就存在许多“重合领域”,在此领域内两种技术都能够满足需求,而SATA就会表现出价格甚至是性能上的优势。     ATA和SCSI问世很长

25、时间了(拿SCSI来说,几乎20年了),因此这些革命性的变化不应当让我们感到吃惊,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两种技术几乎在同时发生变化。所有这一切对于IT存储购买者来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对于硬盘产品来说,今后几年更会是生机勃勃的年代。 掀起“串行”风暴      王洋     串行技术近来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SATA。那么究竟SATA有什么特性能够掀起“串行”的风暴呢?     速度     并行ATA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最高的数据

26、传输速度达到了ATA/133所能提供的133MBps。并行传输各个针脚传输的数据是并发的,如果速度提高,数据流量加大,必将造成互扰增加、校验的难度增大,导致数据的传输错误。串行传输只有两对数据线,这样无论如何提高传输速率,信号的干扰不会加大,数据的准确度保持良好。SATA1.0就能达到150MBps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这比目前ATA/133提供的最大峰值传输速度高。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在SATA的发展蓝图中,第三代则会达到600MBps,这个研发的过程一直持续10年之久,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一种设计模式。另外,SATA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模式,每个存储设备直接与主机上面的一个串行接口连接,串行

27、交换的数据各自独立,享有自己的带宽,这样,不论硬盘数量如何增加,其原有的带宽能够保持不变,速度也就不受影响了。     扩展性     使用传统并行ATA接口的硬盘,由于其接口复杂,针脚较多,给设计带来很大困难,所以硬盘的体积较大,一般为3.5英寸。SATA标准中,理想状态下只需要四支针脚就能够完成所有工作。它的这种简单的结构给设计带来很大方便,所以硬盘的整体体积能达到2.5英寸,单位体积的存储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SATA的协议为点对点,硬盘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速度的降低,各硬盘独享自己的带宽。所以硬盘的连接

28、数量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最多能达到128个设备,而并行ATA单通道只能挂接两个设备。SATA纤细的线缆长度能达到1米长,比并行ATA足足长了半米有余,极大方便了机箱内的空间使用。     可用性     并行ATA采用硬盘串联的方式连接,如果其中的一个硬盘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的数据传输。串行采用的点对点模式让每个硬盘控制器各自独立,一个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硬盘的工作。由于SATA能够实现热插拔,大大提高了可用性,能够实现应用的不间断,提高效率。随着IDE硬盘连接数量的增加,RAID的应用将完全可以从SCSI下移到

29、IDE上,方便低端市场应用。     性价比     SATA在同样的空间中增大了存储设备的数量,实现了以前IDE硬盘不能实现的功能并提高了速度,给客户直接带来了设备扩展费用的节省。SATA的架构相对简单,提供商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必采用更高的集成技术,相应的费用能够降低,产品价格也自然会低。采用了SATA技术还可以兼容旧的并行ATA设备。     并行、串行技术之比较     SATA和SCSI    &

30、#160;许多人将SATA与SCSI相比较,我们也经常会看到“SATA是否可以代替SCSI?”这样的问题。这里有必要澄清,SCSI和SATA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应该将SCSI和IDE比较,将SATA和并行ATA比较。在SCSI中也可以实现串行,这就是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不过SATA大规模应用后会让人有感觉它和SCSI有竞争之处,其实通过他们的不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SATA主要定位于单机用户使用;SCSI主要为网络应用。而SAS是未来的SCSI发展的趋势,就象SATA即将代替并行ATA一样,SAS代替SCSI的日子也不会遥远。 包容有道SAS环境中的SATA设备张

31、广彬2003-8-12 14:25:39      SAS兼容SATA的能力非常重要,系统集成商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大容量/高性价比的SATA硬盘与高性能/高可用性的SAS硬盘之间自由选择。不过,串行互连技术促进存储接口融合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实现起来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SAS对SATA的支持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来讨论,其中双端口格外值得我们关注。 STP铺路 OOB识别 SAS定义了3个协议:串行SCSI协议(Serial SCSI Protocol,SSP),全双工,让SCSI运行在增强的SATA物理层上;串行ATA隧道协议(S

32、erial ATA Tunneled Protocol,STP),为SATA增加多目标寻址和多发起者访问,以适应SAS环境的需要;串行管理协议(Serial Management Protocol,SMP),用于发现和管理扩展器(Expander)。 扩展器把SATA的点对点连接扩展至SAS的多发起者/多目标,然而SATA协议仅支持单发起者/单目标,STP的任务就是让发起者能够通过扩展器访问SATA目标。STP在发起者与最远的、也就是连接SATA设备的扩展器端口(STP目标端口)之间建立起一条通路(隧道),传输标准的SATA 1.0帧,因此在SATA设备看来,自己连接的就是SATA主机适配器。

33、如果发起者端口识别出与其直接相连的是一台SATA设备,则只使用SATA协议通信。 发起者端口怎么知道自己连接的是SATA设备或SAS设备呢?在连接初始化时,发起者送出OOB(Out of band)慢速脉冲信号,检测目标对COMSAS脉冲的响应情况如果目标也返回COMSAS脉冲,就是SAS设备,反之即为SATA设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SAS协议中发起者和目标是对等的,外围设备(如硬盘)也可以作为发起者,主动送出COMSAS脉冲,向目标(主机适配器)表明自己的身份。以硬盘为例,能否生成COMSAS脉冲即辨别SAS与SATA的依据。 STP发起者端口经过OOB协商确认与自己相连的是SATA设备后

34、即进入SATA模式,严格遵循SATA主机适配器的行为规范。STP并不关心SATA FIS(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帧信息结构)的内容,SATA命令排队可以在FIS中传输前提当然是STP发起者端口和SATA设备必须支持命令排队功能。不过,SATA 中的其他扩展功能不是被STP排除在外,就是以另外的方式实现。 传输完成后由SAS主机适配器或扩展器决定是否用STP断开与SATA设备的连接,以后需要时再重新连接。整个过程中该SATA设备始终以为自己通过正常的流控机制直接连在某个SATA主机适配器上,实际情况却是SAS主机适配器进行了SATA“翻译”工作。在Windows

35、操作系统中,这个SAS主机适配器将与使用Miniport驱动程序的SATA主机适配器一样被归类为SCSI控制器。 背侧添丁 双口防患 从时间上看,SAS连接器(包括设备端插头及背板和内部线缆插座)的设计方案要滞后于线缆第二端口的安放位置似乎比并联数据线更费思量。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SFF-8482内部附属连接器规范将原本分离的SATA端口和电源插头相连,SAS第二端口位于连接处的背侧(插座则是对侧,见题图)。第二端口比这块跨接区域略宽,但也只有SATA端口(也即SAS第一端口)的2/3,因此其7个接脚及间距均明显变窄(见图)。与SAS插头的“铁板一块”相对应,SAS插座也“全线贯通

36、”(SATA插座在SAS第二端口的位置有一突起),这样既可以保证SATA设备插入SAS插座,又能避免误将SAS设备插入SATA插座。   由于单端口的带宽(3.0Gb/s,甚至1.5Gb/s)已经能够满足硬盘的要求,SAS硬盘增加第二端口并不是为了支持宽链接(2-wide),而是通过给它们赋予不同的SAS地址(WWN),让双端口分属两个(冗余的)域以防系统出现单点故障,从而提高可用性。 包容有道SAS环境中的SATA设备张广彬2003-8-12 14:25:39      在SAS环境中,SATA设备同样有高可用性需求,即允

37、许两个主机适配器连接到一台SATA硬盘上,避免主机适配器成为单点故障源。与SAS的双端口不同,在任何时刻都只能由一个主机适配器独享此SATA硬盘的控制权(由系统软件检测哪个主机适配器处于“活动”状态)。这种通路切换机制由两端口到单端口的适配器(也称端口选择器)实现,SATA 工作组负责开发规范,工作草案已经递交T10网站供参考。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端口处于活动状态,在切换端口之前硬盘的所有行为都必须停止(队列中无请求)。端口选择器的设计取决于子系统厂商,可以两边分别是SAS(双端口)和SATA连接器,也有可能把端口选择器放在背板上,或者干脆将其集成到硬盘上配合统一的背板连接器使用。SATA 工作

38、组还有意将端口选择器用于静态负载均衡。不过,这样一来也对该SATA硬盘的工作周期(7×24)和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兼容SATA,SAS的物理层也提供了对时钟频谱扩展(Spread Spectrum Clocking,SSC)的支持。时钟频谱扩展通过将时钟发生器脉冲波的尖峰衰减为相对平滑的曲线来降低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SATA加入这项功能是为了满足PC对电磁辐射的严格要求;SAS所面向的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设备辐射标准没有那么苛刻,SAS设备并不需要它,但SAS系统却必须能接收来自SATA设备的时

39、钟频谱扩展信号。 发起者和目标 对SATA来说,发起者(initiator)必须是主机控制器,目标(target)只能是外围(存储)设备;SAS却灵活许多,外围设备同样能够成为发起者,主机控制器也可以当做目标。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SAS继承了SCSI对等(peer-to-peer)的传统,即发起者和目标地位平等,在建立连接和传输数据时没有主从之分。对等是SAS很容易地就能在单个物理链接上实现全双工的主要原因,但它的优点并不限于此。 SAS硬盘执行SCSI扩展拷贝命令时,(SSP)协议允许一块硬盘直接与其他硬盘建立连接,在没有主机参与的情况下发送SCSI命令并传输数据。 另一个对等的例子是R

40、AID卡。SAS允许两块(冗余的)RAID卡连接到同一SAS域中互相通信,这个通信路径将两块RAID卡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中一块RAID卡发生故障,另一块就会接替它的动作而不用担心数据损坏。 相比之下,SATA和PATA一样由主机起控制作用,外围设备只是被动地响应请求,即所谓“非对等”。也就是说,SATA协议没有允许两块主机适配器相互沟通或在两块硬盘间建立直接通信路径的机制。 SAS规范并没有限制SAS硬盘作为发起者与SATA硬盘通信的能力,然而实际设计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SAS硬盘要为此提供对STP和SATA发起者协议的支持,从而提高复杂性和成本。  菜鸟充电:SATA为什么比A

41、TA快出处:中国计算机报责任编辑:xcm03-9-18 10:00 作者:DIY 串行高级技术配件(SATA)是一项新兴的标准电子接口技术。SATA的性能有望超过前一代技术并行ATA,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而成本却只是SCSI或光纤通道等传统存储技术的一小部分。顾名思义,SATA只是一种串行链接接口标准,用来控制及传输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到客户端应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SATA用来把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设备连接到主板上,从而增强系统性能、提高效率、大幅降低开发成本。要了解SATA的优点,就需要深入地了解并行ATA。并行ATA是基于集成驱动器电路(IDE)接口标准的一项硬驱技术,用于传输及交换计算机主

42、板总线到磁盘存储设备间的数据。许多低端的网络连接存储(NAS)设备之所以采用并行ATA驱动器,是因为成本效益。另外,还因为众多的高带宽应用,譬如备份与恢复、视频监控、视频处理以及使用磁盘而不是磁带的近线存储。采用SATA的存储设备配置起来要比采用并行ATA简便得多,这归因于其较小的格式参数。SATA所用的电缆要比并行ATA更长、更细,后者采用又粗又短又容易断裂的电缆。另外,SATA采用7针数据连接器,而不是并行ATA的40针连接器。连接到磁盘驱动器的粗电缆装配起来比较困难,还会堵住气流、导致发热,这一切都会影响硬件系统的总体性能和稳定性。SATA铺设及安装起来简单多了,紧凑性为主板和磁盘驱动器腾出了多余的空间。SATA还采用低电压差分信号技术,这与低功耗和冷却的需求相一致。信号电压从并行ATA的5伏降低到了SATA的区区0.7伏。这不仅降低了磁盘驱动器的功耗,还缩小了开关控制器的尺寸。这项接口技术采用了8/10位编码方法,即把8位数据字节编码成10位字符进行传输。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