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参考_第1页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参考_第2页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参考_第3页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参考_第4页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一、 填空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和_。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和_,分别对_和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4.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和_。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二、 单项选择题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 B )。A.收入 B.利率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2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

2、指数的传导是通过( B )变量。A.利率 B.消费C.投资 D.收入3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 A )业务范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准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A.负债 B.资产C.表外 D.中介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D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C.抑制通货膨胀 D.抵御经济波动5在经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 C )模式。A.双松 B.双紧C.一松一紧 D.一松一中性三、 多项选择题1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 ABD )决定。A.基础货币增量 B.货币结构比率变动量C.贷款结构比率变动量 D.存款准备率变

3、动量E.再贴现率变动量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 DE )两段。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C.传导时滞 D.操作时滞E.市场时滞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 ABC )。A.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B.货币购买力指数C.货币贬值率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E.国际收支概况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BCD )。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 B.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E.作用过程相同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 ACD )三个方面。A.资金来源的约束 B.资金用途的约束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 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E.政府行政

4、能力的约束四、 判断且改错1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水平。( )2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货币供应量层次中的M2作为中介指标。( )3操作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4货币政策的扩张总是由贷款总量的高增长来实现的,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扩张,而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并不受负债量的约束。( )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里,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 )五、 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

5、义。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六、 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工具变量2利率弹性、收入弹性、储蓄、投资3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4内部时滞、外部时滞5挤出效应二、 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D 5.C三、 多项选择题1.ABD 2.DE 3.ABC 4.BCD 5.ACD四、 判断且改错1.错。应改为: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6、,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而不应是利率水平。2.错。应改为:M1的数量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而M2则主要体现着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若侧重于稳定物价的最终目标,则应选择M1作为中介指标。3.错。应改为: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属于决策时滞。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4.对。5.错。应改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经济按照市场自身的法则运转而自发保持均衡状态,这样的经济体制与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货币政策相排斥。五、 简答题1.货币政策的变量由哪些层次构成?它们分别体现着哪些层次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变

7、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及工具变量。其中,目标变量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中介变量是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主要有利率与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是指操纵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改变的变量,相当于中央银行常使用的操作目标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的五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试图同时实现这五个目标的可能性不大。基本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由于基本政策目标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处理好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因此,在政策侧重点的选择问题上,主要也是考虑这两个基本政策目标的配

8、合。2.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工具变量是具有计量意义的货币供给变量,货币当局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其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并非完全能够直接控制,还需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作为政策工具。就一般而论,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必须与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主要政策工具与不同的工具变量的关系表现在:(1)法定存款准备率与实际存款准备率。实际存款准备率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项内容之和对商业银行银行全部存款的比例,而其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又非为中央银行所能控制。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只能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并能够自主调整的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

9、与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与再贴现率有关的是资产方项目,如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项目。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会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从而起到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规模。因此,再贴现率工具是调控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的票据量和获得的贷款量、进而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一个比率变量。(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卖国债(或外汇)的行为,显然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操作,或者说,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的操作。并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

10、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直接操纵基础货币变量、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的政策工具。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和再贴现率工具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较大的弹性和较弱的时滞性。3.试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宏观经济学早期的政策有效性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比较,并据以确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及决定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及经济增长这三项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尽管仍以货币对产出影响与否为基础,但侧重点却由传统的与财政政策的比较转向抗波动效应的分析,并由此形成

11、了形形色色的产出波动理论。由此可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点,就在于所采取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能否起到抵御经济波动的政策效应。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角度研究,作为以货币为工具的货币政策,其对抵御经济波动的效应主要取决于这样一个基本条件:货币能够系统地影响产出,即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联系。这个基本条件都能够在实证检验中得到大致的判断。 产出的增长要受到来自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然而,货币投资和物资积累的对应关系又不是绝对的。由于经济过程中存在社会购买力的“漏出”现象,使相应价值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此时,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可以刺激需求,以满足资金匮

12、乏者的投资欲望,使沉淀商品充分运转、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在运动中使价值增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能够对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和沉淀的商品资源产生“返归”效应而影响产出。4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于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它们共同作用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的要求。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配合问题,首先要求理清这两类政策的关系。首先,共性问题。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这两类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二是这两类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三是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其次,区别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

1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二是作用过程不同;三是政策工具不同。由于共性和区别均存在,于是,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配合模式:(1)“双紧”政策;(2)“双松”政策;(3)“紧财政、松货币”政策;(4)“松财政、紧货币”政策。这四种配合模式,对于政策的作用方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我们可以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合机制来讨论不同政策配合模式的效应问题:(1)财政政策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两条渠道,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

14、利率对投资的弱弹性和价格水平的内生性,决定了比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较弱的、间接的;(2)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变量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要通过社会购买力和国民收入的共同作用。才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国民收入的内生性,决定了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滞后的;(3)“双紧”或“双松”政策的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一致的,各中介变量均能按两类政策的共同机制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发生作用。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的作用力度强,变量间的摩擦力小,一旦调整政策,很快能产生效应,并带有较强的惯性;(4)“一松一紧”的政策,其特点是财政政策与

15、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变量间产生出相互抗衡的摩擦力。然而,由于投资支出这类共同变量的变动方向不明确。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两类政策往往只能分别对自身能够直接影响的变量产生效应,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功能损耗较大、作用力度较弱,但政策效应比较稳定,且不带有很大惯性。六、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指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的全过程,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

16、滞和决策时滞。外部时滞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又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从我国的情况看,信贷规模控制是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其主要是通过调控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来实现的。就银行体系总体而言,贷款是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资产业务,各项存款和流通中现金(M2)则是银行体系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增长率是货币政策主要的工具变量,而M2增长率则是主要的中介目标。因此,控制贷款总量,将直接作用于中介变量M2,但传导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一判断,我们可以从贷款总量与M2的增长关系分析中,得到验证:信贷总量与M2增长关系分析图(

17、) 根据19972004年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的银行概览表中“国内信贷”和“货币与准货币”项下数据推算。右图的贷款总量增长率曲线右移一个单位(相当于对M2的影响滞后一年计算)。(a)(b)【117】 图117(a)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长率与当年的贷款总量增长率变动关系,图117(b)则反映了19862003年间M2增长率与上年的贷款总量增长率变动关系。从图中两条曲线的走向可直观地看出:图117(b)图的贷款总量和M2这两个变量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明显比左图接近,反映贷款总量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滞后效应。对此,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来证明之。贷款总量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检验表(1

18、986年2003年)被解释变 量解 释变 量相关系数(R)自由度(n2)相关系数临界值()a1a1M2M2t +1贷款总量增长率 (L)0.5490.65716150.58970.60550.70840.7246【118】 据表118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R( M2,L )l11 ,0.01,表明贷款总量与当年M2的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不显著,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R( M2t+1,L )l10 ,0.01,表明贷款总量增长率与次年M2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这正证明了我们在上面所作的结论:控制信贷规模这项政策工具主要作用于货币形态的金融资

19、产总量M2,并且,信贷总量对M2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时滞约为一年。因此,仅由工具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效果分析,其间就存在着大致一年的滞后期。2.利用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指标,检验中央银行2004年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谈谈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2005年度货币政策的走势。2004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价高位平稳回落;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万亿元,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中

20、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促进商业银行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机制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2004年,金融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贷款适度增长,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200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5.3 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26万亿元,比2003 年少增4824 亿元,比2002 年多增4173 亿元。基础货币余额5.9 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金融机构存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