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_互动百科_第1页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_互动百科_第2页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_互动百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_互动百科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2、160;   本词条由xigua_00创建,已被浏览1386次,共有4位协作者编辑了1个版本。最新协作者:Thinker,天边月色,蚊子,xigua_00。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目录    1 内容    2 配图    3 所属分类    1 内容    2 配图   

3、; 3 所属分类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 内容    【概述】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SA)是由一组病因不同的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贫血。特点是骨髓中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且铁剂治疗无效。 【病因及分类】 病因可分遗传性及后天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者又分为性联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者大部分呈原因不明的特发性,但亦可继发于药物、毒素或由其它疾病所诱发。

4、不论遗传或获得性患儿均以对吡哆醇(维生素B6)治疗反应的效果而进一步定为效应性或无效性,其中以遗传性者对维生素B6反应较佳。 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分类 一、遗传性 1.性联遗传 (1)ALA合成酶缺乏 (2)粪卟啉原氧化酶或血红素合成酶缺乏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获得性 1.特发性 2.继发性 (1)继发于药物或毒素: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嗪酰胺),抗肿瘤药物(氮芥、硫唑嘌呤类),以及氯霉素、铅、乙醇等 (2)继发于其它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以及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感染、内分泌或卟啉代谢性障碍等 【发病机制】 正常人骨

5、髓的幼红细胞胞浆内可见少量铁存在,用铁染色时可见3060的幼红细胞中有细小的铁粒,但数量仅12粒,最多不超过5粒。而本病的幼红细胞则不但含粗大的铁粒,数量多且质呈现病态。 本病简要的发病机制如下:在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缺乏或生化过程中产生障碍时,即可导致幼红细胞内非血红素铁的过量蓄积,产生病态性铁粒幼红细胞。血红素合成途径的第一步是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形成-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acid,ALA);其最后一步为铁和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这两个关键性的步骤都在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假如ALA合成酶产生缺陷或吡哆醇(即维生素B6)在酸作用下合成5-磷酸吡哆醛的辅酶化

6、过程中发生故障,即可使原卟啉不能充分合成,铁与原卟啉不能结合,使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铁超负荷,堆积形成"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在光镜下可见铁粒在幼红细胞核的周围呈环状或至少1/3环形。在电镜下此种异常的线粒体变形、肿胀、破裂,铁以尘状或斑状沉积于线粒体的内嵴,失去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超微结构。这种铁是三价铁的磷酸盐,而三价铁是不能与卟啉环结合为血红素的。正常幼红细胞的线粒体是环绕核的,故病态线粒体的铁粒在显微镜下亦为环形。这种形态异常细胞在功能上亦不正常,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均受抑制。由于铁沉积,也抑制了中幼红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以致出现红细胞无效造血现象。 【临床症

7、状】 遗传性或获得性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所见均相似。病程发展多缓慢呈良性过程,常以贫血征来就诊。有皮肤粘膜不同程度的苍白或轻度黄疸,半数有脾或肝肿大但较轻,故有时不能触及。出血表现仅偶见。在遗传性病例中多为家庭中的长儿首先发病。性联隐性遗传者多为男性发病而由女性传递,由于传递者均无严重贫血;故临床上甚少女性严重患者。而特发性者,男女均可发病。继发性患者除有本症的特点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或有应用药物的病史。 【实验室所见】 其特征性所见有: (1)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多在70100g/L(710g/dl),偶亦可见低至30g/L(3g/dl)。遗传性所致者成熟红细胞多呈典型的、数量不等的低

8、色素小细胞。获得性者则可同时见到正色素正常红细胞或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反而减低,或增高不明显。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在获得性病人中可有抑制情况。 (2)骨髓片中可见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中幼红细胞为主,亦可有巨幼样变(对叶酸有反应者可见巨幼红细胞改变)。用普鲁士蓝染色出现病理性铁粒幼红细胞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可达40。 (3)血清铁含量增高,可达35.8mol/L(200g/dl);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可达90以上;血清总铁结合力和/或不饱和铁结合力降低。 血中未结合的胆红素轻度升高。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在遗传性者多减低,说明为ALA合成酶或粪卟啉原氧化酶缺

9、陷。不论遗传或特发获得性病例中,当血红素合成酶或铁螯合酶有缺陷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均可增加。 【诊断及鉴别诊断】 这种病儿多半由于贫血及周围血检查有异常而经骨髓检查确诊,而体检发现则不多。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细胞系增生,骨髓涂片用铁染色后出现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含量增高,铁饱和度大于正常。 诊断一般并无困难,误诊和漏诊多由于未作骨髓铁染色检查所致。 患儿若近期有服药史或正在服药中,则应详问其药物名称、用量及其原发病,如服用易并发本病的药物或制剂,于停用后,症状大多可较快消失,试行停药亦可作为本病继发于药物或毒物的反证诊断。

10、 诊断时并应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铅中毒性贫血或感染性贫血等鉴别。 【治疗说明】 遗传性及获得性的患儿,都应首先试用大量维生素B6治疗,不论早期效果如何亦均应较长期服用。约半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一般每日剂量为50200mg,对此药有反应良好者称为吡哆醇效应性贫血(Pyridoxin-responsive anemia),此类病儿和维生素B6缺乏症所致的贫血不同,前者并不具有典型的皮炎、舌炎及痉挛等维生素B6缺乏症的征象。北京儿童医院1981年曾报告一例典型的维生素B6效应性病儿:5岁女孩,内蒙古人,因贫血及肝脾肿大住院,血清铁增加,骨髓中明显红细胞系统增生,惜当时未作铁染色。开始在对症

11、治疗中加用维生素B6而好转,但停用维生素B6二月后复发,再用又有效,而再次停药一个半月后贫血又明显加重,遂补做骨髓片铁染色,可见大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而确诊。后一直使用维生素B6,每日3060mg,稳定后改用每月用药7天维持。随访观察4年余,血红蛋白保持在100120g/L(1012g/dl),症状消失,含铁粒幼红细胞大半消失。19831986年浙江医大附属儿童医院报道了婴幼儿病例4例,均用吡哆醇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对维生素B6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磷酸吡哆醛或色氨酸。亦可试用叶酸、维生素B12、肝浸膏、丙酸睾丸酮、免疫抑制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偶获疗效。如已出现

12、粒细胞发育不良的情况亦可试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重度贫血者(Hb60g/L)可输浓集的红细胞。体内如有过量的铁贮积,可用去铁敏(Deferrioxamine)等,个别病人可以换部分血。继发性病例则主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或停用有关的药物。 【预后说明】 本病的预后依其病因、病情轻重及对吡哆醇(维生素B6)治疗的反应而异。不论何种病因,对维生素B6的反应很重要。约有710的获得性特发性病人可有发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趋向,最终转化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但过程急缓不一。 大多数获得性特发性病人呈慢性无痛苦性过程。但如出现下列情况,常提示预后不良:如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难以治疗的巨幼红细胞增多;获得性血红蛋白H的出现;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