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_第1页
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_第2页
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氨氮去除影响因素探讨             摘要结合生产性试验运行中的温度、溶解氧、水力负荷、氨氮浓度等因素,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 预处理 氨氮   0 前言     氮是微污染水处理中的主要去除对象,它在原水中以有机氮、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供水中残余的氨会使配水管网中的硝化菌生长,而硝化菌和氨放出的

2、有机物会造成嗅味问题1;出厂水中的氨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氯,而且由氯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可能对人体有三致作用;亚硝酸盐在水及食物中与二级胺、酰胺或类似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直接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1。根据我国2000年建设部I类水司水质标准,饮用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允许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 mg/L。欧共体水质标准中,氨氮的指导值为0.05 mg/L最大允许值是0.5mg/L。     去除水中氮的方法很多,其中生物法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淮河(蚌埠段)饮用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生产性试验中,生物滤池对原水中氨氮去除率曝气时达70-90,不曝气或

3、曝气不正常时在50-70之间;在巢湖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试验中,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和70.4,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和99:在邯郸滏阳河水生物处理中试研究中1,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变化范围为75-99,平均去除率为92.46%。其它的相关报道也表明,生物氧化的氨氮去除率几乎都在80%以上。本文是在上海某水厂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生产运行中的一些客观因素,探讨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1 试验简介     本试验以某水厂为基地,规模为5000 m3/d,工艺为用生物

4、陶粒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该滤池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项目 设计参数 项目 设计参数   处理水量(m3/d) 5000 曝气方式 底部设微孔扩散装置连续曝气   滤速(m/h) 5.5 反冲洗方式 单气冲2-3min,再单水冲5min   填料高度(m) 2 冲洗周期(d) 5-7   空床停留时间(min) 22 气水比 0.7:1-1:1      2 试验条件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    

5、; 2.1 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活性越大, 但从表2中我们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反而是冬季的平均去除率(37.55)高于夏季的平均去除率 (8.37%)。对于这样的结果,可以在相关的试验中得到证实:在取水口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试研究中就得出,水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生物陶粒技术改善城子水厂水质的研究也表明1,生物陶粒滤池在低温(014)时对氨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少试验研究也都指出1-2,温度变化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其原因在于51:决定氨氮去除效果的亚硝化杆菌(Nitr

6、osomonas)和亚硝化球菌(Ni- trosococcus)均适合在240范围内生长,硝化杆菌(Nitrobacter)也适合在540条件下生长。由此可见,由于本试验的原水水温均在5以上,因此温度并不会导致本试验中氨氮去除率偏低。     2.2 溶解氧     理论上可以算出,每氧化1 mgNH3-N为N02- -N,需要消耗3.34 mg的溶解氧,每氧化1 mg N02-N为N03-N需要1.14mg溶解氧。所以, 溶解氧对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认为1,只要维持反应器出水溶解氧不低

7、于34 mg/L,就可以保持较高的氨氮去除效率。而本试验中的原水溶解氧比较高(均在5 mg/L 以上),出水溶解氧也完全高于34 mg/l因此溶解氧是充足的,不会影响氨氮的去除。     2.3 水力负荷     有研究指出1,在一定范围内水力负荷对氨氮的去除率没有什么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硝化细菌的硝化能力较强,世代时间长,一旦形成稳定的硝化状态后,进入生物陶粒滤池的氨氮在短时间内被硝化细菌吸附、分解和氧化。根据实际运行的结果,有试验推荐2,6),采用空床停留时间20-30min,即水力负荷46 m3/(m2

8、3;h)作为设计参数,效果最佳。本试验设计和运行的停留时间(22 min)也在此范围内,可见水力负荷并不能成为影响因素。     2.4 原水的氨氮浓度     据统计,黄浦江上游的大桥泵站取水口1995年的氨氮平均值为1.17mg/L,1996年为1.63mg/l 最高浓度达到3mg/l而试验期间的原水水质较往年好,氨氮的平均值在冬季仅为0.35-1.1mg/L,而夏季加上雨水充足,浓度更加低,平均值只有0.16 mg/l低进水浓度必然导致低反应速率,且使硝化和亚硝化杆菌的营养不足,加上这类细菌生长缓慢, 挂膜的

9、成熟期长,最终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另有研究也指出,原水氨氮含量太低日寸,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物,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速度缓慢,难以培养起生物膜,处理效果较差。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小,冬季原水的氨氮浓度 (0.351.1 mg/L)高于夏季(0.050.28 mg/L), 因而虽然存在温度低等不利条件,冬季氨氮的去除率仍高于夏季,这表明原水的氨氮浓度低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2.5 原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去除水中的氮,实质上就是水中氮的转化过程。在生物脱氮的

10、过程中,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个阶段。在氨化过程中,水中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硝化过程中,首先在亚硝化杆菌的作用下,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在硝化杆菌作用下,亚硝酸盐氮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盐氮。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氮被彻底去除了。     由于本试验中只把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列为常测指标,因此我们并不能了解到氮在水中的全部转化过程。有可能是原水中有机氮含量较高,且有机氮降解速度大于氨氮的降解速度,造成了氨氮去除率低的表面现象。试验中还发现,当氨氮浓度很低时, 本试验的后续滤池中常会出现氨氮浓度

11、升高的现象,也印证了有可能是氨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使得氨氮去除率看起来偏低。由表2还可以看出,不论在什么季节,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都比氨氮高得多, 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硝化作用并不是进行得不好, 而是氨化作用部分掩盖了氨氮的去除效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过几个月的稳定运行且生物膜也成熟后,冬季去除率仍不高的原因。      2.6 气水比     本试验中,生物陶粒滤池的设计气水比为0.7:1 - 1:1,这也是许多资料中推荐的气水比。但由于未买到合适的鼓风机,加上气量不可调节,在刚开始的挂膜阶段,气水比就达到2:1。硝化细菌本来就生长缓慢,受水力冲刷后的恢复期又长,尤其是在其未完全成熟时就受到强烈的冲击,使之不能有效附着在滤料表面,造成连续运行2个月后才形成生物膜,影响厂氨氮的去除率。有试验证明,当充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过多的氧会使微生物自身氧化,生物膜量减少,去除率反而下降。这是夏季氨氮去除率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