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粗骨料检测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制作普通混凝土用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的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坚固性、卵石中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含量、碱活性的检测。 2 编制依据 1.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2.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3.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 TB/T2922.5-20023 采用的仪器设备 各检测项目序号如下表所示:检测项目名称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压碎指标序号
2、12345678检测项目名称针片状含量岩石抗压强度坚固性卵石中有机物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含量碱活性序号9101112131415各检测项目采用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检测项目规范要求采用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采用仪器设备名称1、2、4、5、7、9、11、12、15试验筛试验方孔筛一套,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内径均为300mm)试验筛1、2、4、5、6、7、9、11、12、13、14、15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称量2Kg,感量2g称量5Kg,感量1g称量5Kg,感量5g天平1、3、4、5、9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称
3、量20Kg,感量20g称量50Kg,感量50g称量100Kg,感量100g案秤1、2、3、4、6、7、11、15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烘箱2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广口瓶3容量筒见试验备注容量筒8、10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荷载1000KN压力试验机8压碎指标值测定仪/压碎指标值测定仪9针状规准仪片状规准仪/针状规准仪片状规准仪10游标卡尺/游标卡尺11三脚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mm,高为150mm,采用孔径不大于2.5mm的网和铜丝制成。检验40-80mm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150mm的网篮三脚网篮12量筒100mL、250mL、1000mL量筒13、1
4、4三角瓶、容量瓶300mL、5000mL 三角瓶、容量瓶4 分类与规格 4.1 分类 a)卵石; b)碎石。 4.2 类别 按卵石、碎石技术要求分为I类、类、类。 5 技术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C30C30C45C501针片状颗粒总含量10%8%5%按GB/T 14685检验2含泥量1.0%1.0%0.5%按GB/T 14685检验3泥块含量0.2%按GB/T 14685检验4岩石抗压强度母岩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按GB/T 14685检验5吸水率1%(干湿交替或冻融环境)2%(其它环境)按GB/T 14685检验6紧密空隙率40%按GB/T 14685检验7坚固性8%
5、(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GB/T 14685检验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按GB/T 14685检验9Cl-含量0.02%按GB/T 14685检验10有机物含量(卵石)浅于标准色按GB/T 14685检验注: 同料源的粗骨料,其含泥量、泥块含量按进场不同粒径分别检验的方法,其余检验项目采用不同粒径混合后检验的方法。5.2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序号检验项目检 验 批 要 求1颗粒级配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平行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
6、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但不少于一次。2压碎指标值3针片状颗粒总含量4含泥量5泥块含量6岩石抗压强度7吸水率8紧密空隙率9坚固性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11Cl-含量12有机物含量(卵石)13碱活性5.3粗骨料的颗粒级配级配情况公称粒径(mm)累积筛余,按质量(%)筛孔边长尺寸(mm)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连续级配51095100801000150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80010052595100901003070050531.5951
7、0090100709015450505409510070903065050单粒 级1020951008510001501631.595100851000100204095100801000100注:1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2 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5.4压碎指标值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30岩石种类沉积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喷出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喷出的火成岩碎石162030101213卵石1612注:1 沉积岩(水成岩)包括
8、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2 压碎指标值不符合规定时,应通过试验,建立岩石抗压强度与压碎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确认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小于1.5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6 试验方法6.1 试样 取样方法 .1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
9、8份,组成一组样品。.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试样数量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表8 单项试验取样数量kg序号试验项目不同最大粒径(mm)下的最少取样量9.516.019.026.531.537.563.075.01颗粒级配9.516.019.025.031.537.563.080.02含泥量8.08.024.024.040.040.080.080.03泥块含量8.08.024.024.040.040.080.080
10、.04针片状颗粒含量1.24.08.012.020.040.040.040.05有机物含量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和数量取样6硫酸盐和硫化物含量7坚固性8岩石抗压强度随机选取完整石块或钻取试验用样品9压碎指标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和数量取样10表观密度8.08.08.08.012.016.024.024.011堆积密度40.040.040.040.080.080.0120.0120.012吸水率2.04.08.012.020.040.040.040.013碱集料反应20.020.020.020.020.020.020.020.0 试样处理 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
11、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堆积密度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6.2 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25。 试验用筛:应满足GB/T 6003.1、GB/T 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mm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6.3 颗粒级配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孔径为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
12、5 mm、31.5 mm、37.5mm、53.0mm、63.0mm、75.0mm及9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 d)摇筛机; e)搪瓷盘、毛刷等。 试验步骤 .1 按6.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9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9 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1.93.23.85.06.37.512.616.0 .2 称取按表9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人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3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
13、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o.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o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4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结果计算与评定 .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 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
14、样的颗粒级配。6.4 表观密度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变化温度不应超过2 6.4.1 液体比重天平法 6.4.1.1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台秤:称量5kg,感量5g;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能将吊篮放在水中称量; c)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由孔径为1mm2mm的筛网或钻有2mm3mm孔洞的耐锈蚀金属板制成; d)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e)盛水容器:有溢流孔; f)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6.4.1.2 试验步骤 a)按6.1规定取样,并
15、缩分至略大于表10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 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0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小于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2.03.04.06.06.0 b)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液面至少高出试样表面50mm。浸水24h后,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mm50mm。 c)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d)
16、提起吊篮,将试样倒人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5g。 e)称出吊篮在同样温度得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由溢流孔控制。.3 结果计算与评定 a)表观密度按式(1)计算,精确至10kgm3: (1)式中: - 表观密度,kg/m3; Go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l -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 G2 - 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 - 1000 kg/m3。 b)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
17、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4.2 广口瓶法 本方法不宜用于测定最大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 6.4.2.1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2kg,感量1 g; c)广口瓶:1000mL,磨口,带玻璃片;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玻璃片、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6.4.2.2 试验步骤 a)按6.1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表15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
18、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d)将瓶中试样倒人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 2。 6.4.2.3 结果计算与评定
19、a)表观密度按式(1)计算,精确至10kg/m3: (1) 式中: - 表观密度,kg/m3; Go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 - 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G2 - 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 1000kg/m3。 b)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 6.5 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6.5.1 仪器设备 a)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b)磅秤:称量50kg或100kg,感量50g; c)容量筒:容量
20、筒规格见表14; d)垫棒:直径16mm,长600mm的圆钢; e)直尺,小铲等。表11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最大粒径,mm容量筒容积,L容量筒规格内径,mm净高,mm壁厚,mm9.5,16.0,19.0,26.510208294231.5,37.520294294353.0,63.0,75.03036029446.5.2 试验步骤6.5.2.1 按6.1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两份备用。6.5.2.2 松散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
21、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人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6.5.2.3 紧密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为三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6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试样装填完毕,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用钢尺沿筒口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用适合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g。 6.5.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5.
22、3.1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式(2)计算,精确至10kg/m3 (2) 式中: - 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 - 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 - 容量筒质量,g; V - 容量筒的容积,L。 6.5.3.2 空隙率按式(11)计算,精确至1: (3) 式中: - 空隙率,; - 按式(10)计算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 按式(9)计算的表观密度,kg/m3。 6.5.3.3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 6.5.4 容量筒的校准方法 将温度为(20
23、177;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0g。容量筒容积按式(12)计算,精确至1mL: (4) 式中:V - 容量筒容积,mL; Gl - 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G2 - 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g。6.6 含泥量 6.6.1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kg,感量1 g; c)方孔筛:孔径为75m及1.18mm的筛各一只; 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e)搪瓷盘,毛刷等。 6.6.2 试验步骤 6.6.2.1 按6.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
24、大于表12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3h以上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表12 含泥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2.02.06.06.010.010.020.020.06.6.2.2 称取按表10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放人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
25、浑水缓缓倒人1.18mm及75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m筛上面),滤去小于75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m颗粒流失。6.6.2.3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6.6.2.4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人搪瓷盘中,置于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6.6.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6.3.1 含泥量按
26、式(1)计算,精确至0.1: (5) 式中:Qa 含泥量,; Gl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G2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6.6.3.2 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7 泥块含量 6.7.1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孔径为2.36mm及4.75mm筛各一只, 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e)搪瓷盘,毛刷等。 6.7.2 试验步骤 6.7.2.1 按6.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0规定的数量,放在烘箱中于(105±5
27、)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6.7.2.2 称取按表10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人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6.7.2.3 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 6.7.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7.3.1 泥块含量按式(2)计算,精确至0.1: (6) 式中:Qb 泥块含量,; G1
28、4.75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 G2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2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8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取重量约等于规定要求的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试验步骤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共重(m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m2)。结果评定A 含水率v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vwc=(m1-m2)/(m2-m3)Î100式中:m1一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m2一烘
29、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g) m3一容器重量(g)B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注:碎石或卵石含水率简易测定法可采用“炒干法”。6.9 吸水率6.9.1 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l0kg,感量1g; c)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d)容器、搪瓷盘、毛巾、刷子等。6.9.2 试验步骤 按6.3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13规定的数量。洗刷干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3 试样数量石子最大粒径,mm9.50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2.02.
30、04.04.04.06.06.08.06.9.2.1 取试样一份置于盛水的容器中,水面应高出试样表面约5mm,浸泡24h后,从水中取出,烘干的湿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擦干,即成为饱和面干试样,立即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6.9.2.2 将饱和面干试样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lg。6.9.3 计算结果及评定6.9.3.1 吸水率按式(7)计算,精确至0.1 (7)式中:W - 吸水率,; G1 - 饱和面干试样的质量,g; G2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B3.2 吸水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
31、.10 压碎指标值6.10.1 仪器设备 a)压力试验机:量程300kN,示值相对误差2; b)天平:称量10kg,感量1g; c)受压试模(压碎值测定仪,见图3); d)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36mm、9.50mm及19.0mm的筛各一只; e)垫棒:10mm,长500mm圆钢。 图3 压碎值测定仪6.10.2 试验步骤6.10.2.1 按6.1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mm及小于9.50mm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当试样中粒径在9.50mm19.0mm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19.0mm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9.50mm19.0mm之间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
32、值试验。6.10.2.2 称取试样3000g,精确至1g。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置于底盘上)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当圆模装不下3000g试样时,以装至距圆模上口10mm为准。 6.10.2.3 把装有试样的模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并稳荷5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1g。 6.10.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0.3.1 压碎指标值按式(8)计算,精确至0.1;
33、 (8) 式中:Qe - 压碎指标值,; C1 - 试样的质量,g; G2 -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6.10.3.2 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11 针片状颗粒含量 6.11.1 仪器设备 a)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见图1和图2); 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孔径为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及37.5mm的筛各一个;图1 针状规准仪 图2 片状规准仪(3mm钢板做基板) 6.11.2 试验步骤 6.11.2.1 按6.1条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
34、14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表14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0.31.02.03.05.010.010.010.0 6.11.2.2 称取按表10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然后按表12规定的粒级按6.3条规定进行筛分。表15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mm石子粒级片状规准仪相对应孔宽2.85.17.09.111.613.8针状规准仪相对应间距17.130.642.054.669.682.86.11.2.3 按表11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
35、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 6.11.2.4 石子粒径大于37.6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3 大于37.5mm颗粒针、片状颗粒含量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卡尺卡口设定宽度mm石子粒级检验片状颗粒的卡尺卡口设定宽度18.123.227.633.0检验针状颗粒的卡尺卡口设定宽度108.6139.2165.6198.06.11.3 结果计算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式(9)计算,精确至1%: (9)式中:Qc - 针、片状颗粒含量,%;Gl - 试样的质量,g;G2 - 试样中所含针
36、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12 岩石抗压强度6.12.1 仪器设备 a)压力试验机:量程1000kN;示值相对误差2; b)钻石机或锯石机; c)岩石磨光机; d)游标卡尺和角尺。 6.12.2 试件 a)立方体试件尺寸:50mm×50mm×50mm; b)圆柱体试件尺寸:50mm×50mm; c)试件与压力机压头接触的两个面要磨光并保持平行,6个试件为一组。对有明显层理的岩石,应制作二组,一组保持层理与受力方向平行,另一组保持层理与受力方面垂直,分别测试。 6.12.3 试验步骤 6.12.3.1 用游标卡尺测定试件尺寸,精确至0.1m
37、m,并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取顶面和底面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将试件浸没于水中浸泡48h。 6.12.3.2 从水中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加荷速度为0.5 MPa/s 1 MPa/s。 6.12.4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2.4.1 试件抗压强度按式(10)计算,精确至0.1MPa: (10)式中:R - 抗压强度,MPa; F - 破坏荷载,N; A - 试件的截面积,mm2。6.12.4.2 岩石抗压强度取6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给出最小值,精确至1MPa。6.12.4.3 对存在明显层理的岩石,应分别给出受力方向平行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与
38、受力方向垂直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 注:仲裁检验时,以50mm×50mm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准。6.13 坚固性 6.13.1 试剂和材料 a)10氯化钡溶液; b)硫酸钠溶液:在1L水中(水温30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50g,或结晶硫酸钠(Na2SO4·H20)7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即为试验溶液,其密度应为1.1511.174gcm3。 6.13.2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kg,感量1g; c)三脚网篮:用金属丝制成,网篮直径
39、为100mm,高为150mm,网的孔径2mm3mm; d)方孔筛:同; e)容器: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f)密度计; g)玻璃棒、搪瓷盘、毛刷等。 6.13.3 试验步骤 6.13.3.1 按6.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可满足表16规定的数量,用水淋洗干净,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按6.3条规定进行筛分后备用。表16 坚固性试验所需的试样数量石子粒级,mm4.759.509.5019.019.037.537.563.063.075.0试样量,g50010001500300030006.13.3.2 按表13规定数量
40、称取的试样,精确至1g,将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的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网篮浸入溶液时,应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网篮底面应距离容器底面约30mm,网篮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0mm,液面至少高于试样表面30mm,溶液温度应保持在2025。6.13.3.3 浸泡20h后,把装试样的网篮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共循环5次。6.13.3.4 最后一次循环后,用清洁的温水淋洗
41、试样,直至淋洗试样后的水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不出现白色浑浊为止,洗过的试样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称出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精确至0.1g。6.13.4 结果计算6.13.4.1 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5)计算,精确至0.1:Pi=(G1-G2)/G2*100,(11)式中:Pi - 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G1 - 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质量,g;G2 - 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g。6.13.4.2 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6)计算,精确至1: P= (12)式中: P - 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率,; -
42、分别为各粒级质量占试样(原试样中筛除了小于4.75mm颗粒)总质量的百分率,;P1、P2、P3、P4、P5 - 分别为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6.14 有机物含量6.14.1 试剂和材料 a)试剂:氢氧化钠、鞣酸、乙醇,蒸馏水; b)标准溶液:取2g鞣酸溶解于98mL浓度为10乙醇溶液中(无水乙醇10mL加蒸馏水90mL 即得所需的鞣酸溶液),然后取该溶液25mL注入975mL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g氢氧化钠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塞后剧烈摇动,静置24h即得标准溶液。6.14.2 仪器设备 a)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b)天平:称量1kg,感量
43、1g及称量100g,感量0.01g各一台; c)量筒:100mL及1000mL; d)方孔筛:孔径为19.0mm的筛一只; e)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等。6.14.3 试验步骤 6.14.3.1 按6.1规定取样,筛除大于19.0mm以上的颗粒,然后缩分至约1.0kg,风干后备用。 6.14.3.2 向1000mL容量筒中装入风干试样至600mL。刻度处,然后注入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至800mL刻度处,剧烈搅动后静置24h。 6.14.3.3 比较试样上部溶液和标准溶液的颜色,盛装标准溶液与盛装试样的容量筒大小应一致。 6.14.4 结果评定 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颜色时,则表示试样有
44、机物含量合格,若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应把试样连同上部溶液一起倒人烧杯中,放在6070的水浴中,加热2h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较,如浅于标准溶液,认为有机物含量合格;如深于标准溶液,则应配制成混凝土作进一步试验。即将一份原试样用3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质,再用清水淋洗干净,与另一份原试样分别按相同的配合比制成混凝土,测定28d的抗压强度。当原试样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淘洗试样制成的混凝土强度的95时,则认为有机物含量合格。6.15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6.15.1 试剂和材料 a)浓度为10氯化钡溶液(将5g氯化钡溶于50mL蒸馏水中); b)稀盐酸(将浓盐酸与同体积的蒸馏水混合); c)1硝酸
45、银溶液(将1g硝酸银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5mL10mL硝酸,存于棕色瓶中)。 d)中速滤纸。 6.15.2 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kg,感量为1g及称量100g,感量为0.001g各一台; c)高温炉:最高温度1000; d)方孔筛:孔径为75m的筛一只; e)烧杯:300mL; f)量筒:20mL及100mL; g)粉磨钵或破碎机; h)干燥器、瓷坩埚、搪瓷盘、毛刷等。 6.15.3 试验步骤 6.15.3.1 按6.1规定取样,筛除大于37.5mm的颗粒,然后缩分至约1.0kg。烘干或风干后粉磨,筛除大于75m的颗粒。
46、将小于75m的粉状试样再按四分法缩分至30g4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6.15.3.2 称取粉状试样1g,精确至0.001g。将粉状试样倒人300mL烧杯中,加入20mL30mL蒸馏水及10mL稀盐酸,然后放在电炉上加热至微沸,并保持微沸5min,使试样充分分解后取下,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10次12次。 6.15.3.3 加入蒸馏水调整滤液体积至200mL。,煮沸后,搅拌滴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钡溶液,并将溶液煮沸数分钟,取下静置至少4h(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mL),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至氯离子反应消失(用1硝酸银溶液
47、检验)。 6.15.3.4 将沉淀物及滤纸一并移人已恒量的瓷坩埚内,灰化后在800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质量,精确至0.001 g。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6.15.4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5.4.1 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以SO3计)按式计算,精确至0.1: (13)式中:Qd - 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C1 - 粉磨试样质量,gG2 - 灼烧后沉淀物的质量,g; 0.343 - 硫酸钡(BaSO4)换算成SO3的系数。 6.15.4.2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若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2时,须重新试验。采用修约比值法进行评定。 6.16 碱集料反应 6.16.1 快速碱硅酸反应 6.16.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硅质集料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潜在碱硅酸反应的危害性。 6.16.1.2 试剂和材料 a)氢氧化钠:分析纯; b)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c)氢氧化钠溶液:40gNaOH溶于900mL水中,然后加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024年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农研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 《知情保密原则》课件
- 《华为战略管理》课件
-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课件
-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卷)(解析卷)
- 康复口腔科护士的职业发展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综合题
- 202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综合题)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准备
- 《企业信息管理》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 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
- pe管电熔施工方案
- 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前病原学送检制度
- 英文介绍中国饺子-PPT
-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模板
- 互联网+护理服务ppt
- 面包加工技术 菠萝包的制作
- 电机轴承磨损影响运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