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_第1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_第2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_第3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_第4页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 语文教学靠的是琢磨                     访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                      

2、           记者刘杰   黄耀红        中等个儿, 头发花白, 带一副近视镜。朴素、儒雅、谦恭。年过花甲而精神矍砾。-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于永正, 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享有盛誉的于永正, 名字在各种语文教学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于永正。于永正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思考?他所走过的路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选 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们走进了于永正的家。 &

3、#160;     记者以下简称“ 记” :于老师, 上世纪年代,人民教育曾有一篇题为徐州有个于永正的报道文章, 就从那时起, 人们谈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几乎都会提到“ 于永正”这个名字。今天见到您, 很亲切, 也很有感慨。我觉得, 作为一个在小学语文课堂坚守了四十多年的名师与长者,您是深刻的思想者, 更是优秀的实践者。您觉得, 您的语文教学思想有怎样的个性品格?      于永正以下简称“ 于”:教了近几十年的小学语文, 积淀了五句话,叫“ 重情趣,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迁移, 重习惯” , 简称“

4、 五重” 。提出“ 五重教学”是年的事。“ 五重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字归纳, 这里面融注了我语文教学的体验与思考, 我刚踏进小学教育, 当时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 后来人们发现,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 于是提出一个口号, 叫“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教育发展到今天, 我们又认识到, 还有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精神, 确实,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话, 就是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 要把学生培养成“ 人”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确实太少, 而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在“

5、五重教学” 中, 我把“ 重情趣”放在第一位。所谓“ 情” , 包括对学生有情, 对语文教学有情, 对课堂有情。我年轻的时候, 过分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 上课时, 竭力使设计成为“ 艺术” , 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并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 艺术” , 并不“ 配合默契”地去共同创造这份“ 艺术” “ 艺术”在哪里我非常茫然。现在我明白了, 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课堂上, 我的责任是组织教学, 是引导, 是点拨, 是鼓舞, 是激励。有人说, 老师走进课堂之前, 要准备一百顶“ 高帽子” , 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我对学生的“ 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

6、生的, 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耐心与鼓励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是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传递给学生的我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 这个问题很难, 你居然能思考出来, 了不起” “ 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 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 不简单”我常常反话正说“ 刚才我说过, 万一第四遍没读好, 还有第五遍, 第五遍果然读好了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课文的经验。”我清楚地知道, 在儿童的世界里, 伟大不是大海, 而是溪流。所谓“ 趣” , 就是课要上得有趣味, 让学生愿意学, 乐此不疲。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 有趣” , 带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演示才算“ 有趣” , 这样

7、理解就浅了。首先要钻研好教材, 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 读呀, 想呀, 想呀, 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 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 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 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一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个程度, 即使不写教案, 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如果再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多一点幽默, 就能把课上得有情有趣。“ 情趣”有了, 接下来就要“ 重感悟” 。我觉得, 重感悟的根本就是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就是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体会。语言文字要靠悟。悟什么悟其情, 悟其理, 悟其法。怎样悟?一个字“读”。情要在读中悟, 理

8、要在读中悟, 法也要在读中悟。我的语文课必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有感情, 学生能读好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 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第二件事就是品读赏读, 抓住在课文里起关键作用的语句, 特别精彩的句段, 或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 等等。这一环节最见老师的功力最能看出老师把握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老师本人的素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 但不一定是课课背诵。“ 微观探究”最重要的要抓住“ 要害” , 不可面面俱到。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 都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 一个结论, 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 一个人” 。因此,

9、我常说的一句话是“ 告诉” 只能使学生得到“ 兔子” , 而得不到“ 猎枪” 。接下来谈谈“重积累” 。首先是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要求教师要重视读和背, 重视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爱读书, 我把读课外书当作每天的作业布置下去, 并三天两头查读书笔记, 通过“ 强制手段”把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 重积累” , 还包括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我带的两轮实验班, 每个班都和一所农村小学的对等班级结为“ 友谊班” , 我指导他们定期通信, 每年还到对方的学校、家庭做客一次, 搞一次活动, 或看飞机或钻坦克, 或看解放军操练、射击, 或共同爬山、垂钓, 让城里的孩子了解农村, 农

10、村的孩子了解城市。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才能学好语文。最后说“ 重迁移”与“ 重习惯”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 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掌握了就要运用。读的迁移是指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而在由读到写的迁移中, 要重视读写结合, 重视写的训练, 努力让学生写出灵性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我提出的“ 重习惯”包括两点, 一是学习习惯, 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运用语言文字, 说到底是一种习惯, 习惯成自然。        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众多刊物上, 诸如

11、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 于永正课堂教学艺术赏析”之类的文章时可见。于老师, 如果要您总结自己四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与感悟, 您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教学艺术或艺术追求?        于: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叫李维康, 人称“ 没派” 。大家知道, 京剧有很多流派。光旦角就有梅、程、尚、荀、张等流派。“ 没派”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派, 他兼收并蓄, 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 各派都学。集名派优点于一身。谈到我的教学,我自己觉得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的教学风格, 我是个见贤思齐的人, 不管是谁, 优点我都学, 因此, 在教学上, 我也是“

12、 没派” 。我觉得, 千万不要把教学艺术仅仅理解为处理教材的艺术、讲解的艺术。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比如说幽默我是比较幽默的, 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宽容、喜爱, 没有宽广的胸怀, 没有开朗的性格, 缺少机智, 不善谈吐, 知识面不广,能幽默起来吗教学风格、教学艺术都是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基础的, 包括艺术修养、美学修养。所以, 一个老师的爱好要广泛, 要善良, 要有好奇心。目前, 小语界流派纷呈, 提法也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 宗”即学习语文的规律。学语文的规律古人早已把握住了, 即“ 熟读、精思、博览、多作” 。朱作仁教授说得更浅显“ 大量读写, 读写结合。”学生有了

13、学习兴趣, 养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 就是最大的成功。有些课, 感动的可能只是老师本人和听课的人。我们不要夸大老师的讲解作用, 也不要夸大课堂教学的作用, 不要光练嘴巴功夫, 更要练“ 读功”和“ 写功” , 教给方法, 培养能力, 激发兴趣, 真正做到得益于课外。从这个角度看, 我崇尚真实、朴实、扎实的教风。        记:您上过的语文课是否留下过一些教学遗憾您觉得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否也存在缺陷您怎样看待这些遗憾或缺陷?       于:几十年来, 我在教学方

14、面不知说了多少“ 我不该” , 几乎每节课都留下“ 我不该”的遗憾。看法、体会和我差不多的人肯定不少, 不然为什么会有“ 教学一门遗憾的艺术”之说呢?遗憾, 意味着反省, 意味着认识的升华, 意味着进步和提高。每个遗憾都是通往成功的里程碑。有一次, 我到张家港实验小学上新型玻璃。由于受草书的影响, 对于“ 玻”字右边这个“ 皮”字, 我一直都是先写竖撇。刚板书完课题, 马上有位学生说, “ 皮”字应该先写横钩。我表示谢意后, 立即把“ 玻”字重写了一遍。虽然“ 知过必改”是一种美德,但这次错误毕竟是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出现的, 所以多少觉得脸面不好瞧。课后, 我查了汉字笔顺规范一书, 证明学生说

15、得对, 我后悔不该事先没有查资料便贸然行事。从此,我备课的时候, 一定把所有的生字以及在黑板上板书的字的笔顺全搞清楚。整体上说, 教学年来, 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对学习语文的规律认识得太晚了, 对教育的思考太少了。如果年前就认识到学习语文的规律, 那么我一定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 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我一定重视古诗文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我一定从低年级起, 就让学生练习写话,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写他们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感我一定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好钢笔字、毛笔字, 让他们认真描红、仿影、临帖如果我早一点认识到“ 尊重” 的含义, 我会

16、更自觉地善待学生, 绝不会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罚站, 非得让学生顺从自己不可, 班级里的重大事情绝        不会一个人说了算, 绝不会一气之下, 就把某一个小组长、甚至班长宣布免职。幸亏现在认识了, 还不算太晚, 因为我的前面还有一段路。有“ 幸亏” , 就有“ 我不该”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只不过, 有心的人会使“ 我不该” 出现得少些, 并使因业已出现的“ 我不该”所带来的遗憾向“ 我幸亏”转化得快些。如果每个教师能够在一堂课后认真思考, 多说几个“ 我不该” , 在发现问题后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及时记录下来,

17、 那么在第二次、第三次教这节课时, 就会有新的实践, 新的收获, 就会使课堂教学日趋完美。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反省, 吸取教训, 才能使认识不断升华, 进而使教师不断进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于老师, 任何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来, 您的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从哪里获益最哪些事件或经历给您的启发最大?        于:我认为艺术对我的影响很大。艺术对一个人的成才极为重要,德国哲

18、学家尼采说过“ 不懂音乐, 人生是一个错误。”我热爱艺术, 爱好广泛, 在课余时间喜欢拉京胡、唱京戏、练书法、研丹青、弄诗文, 而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京剧艺术了。如果我身上有一点灵性, 比别人多一点悟性, 我想, 与我学京胡、唱京剧、热爱艺术有很大关系。把教学工作做好是一种创造, 上的一堂课也是创造,我的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教育。我的家乡是“ 京剧之乡”胶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的父老乡亲都懂京剧, 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极大地影响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 我师从张敬斋老师学习拉京胡, 唱京戏, 在张老师的栽培下, 我学会了唱戏拉胡琴。上中学时, 学校里有一批喜欢

19、京剧的老师和同学, 大家常聚在一起谈戏、唱戏, 有时还到广播室里唱, 我大嗓小嗓都有, 这期间学了不少唱段。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以戏为伴, 以琴为伴、每学一段京剧唱腔, 每唱一遍哪怕是很熟悉的唱段, 都是一次感情上的洗礼,都会增加一次感情上的积淀。博大精深的京剧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审美情趣, 提高了文学艺术素养, 发展了思维, 启迪了智慧。感谢小学的张敬斋老师教会我唱戏拉胡琴, 引我走进艺术殿堂。现在, 我要求我的学生学习乐器, 电子琴、钢琴、手风琴等, 目的是开发智力, 健全人格, 锻炼身体。席勒说, 最终而言, 有道德的人不是国家工具造就的。只有打开艺术之泉,通过艺术之

20、泉的灌溉, 才能养育出有道德的人。通过创造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和艺术品, 人的情感就会结晶成美好的形式, 这一美好的形式进一步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使之成为一种有道德的行为。再者, 搞教学研究还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有一个“ 教学沙龙” , 经常碰碰头, 聊聊天, 内容全都是语文教学,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互相讨教, 共同切磋, 协调合作。有时谈教学体会, 有时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剖析、探讨, 有时把对教学的独特感知和把握说出来。我们在相互交往中增长见识。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大家提出问题, 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 思维容易撞击出火花, 启发灵感。记得上

21、世纪阳年代时, 有一次, 我们讨论这样的问题每课生字是不是都要教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拿着卡片让学生认读结果是不需要每个字都教。有一次, 在上海,我让学生挑选不会的字读, 有个男生说都会了, 连“ 棺” 都认识, 一问才知道, 语文书一发下来他就读了一遍, 所有的字都会认了。所以, 生字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不要浪费学生的时间。还记得有一年毕业考试, 作文考一封信, 并要求学生写信封。统计成绩时, 发现全市有所小学的作文成绩最好, 书信的格式没有错的, 而其他学校正确率只有左右。一问才知道, 他们班有个学生曾写信给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 结果收信地址、寄信地址全写反了, 语文老师打开一看, 觉得很惭愧

22、于是专门教学生写信封。当时我们的教学沙龙就讨论学生为什么学作文夕现在的作文很多是脱离学生实际的, 我以为, 一切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为社会实际需要服务。于是我以“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 为课题进行了作文教改实验。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 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还有一点, 书是养人的。古人说“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 医愚” 的前提是“ 善读” 。所谓“ 善读” , 就是吸收书中的养分, 融入自己的机体。我从小接受的是“ 学以致用”的教育。读师范二年级时, 我读了一本苏联小说天职, 深受鼓舞, 书中有

23、一句“ 宁肯让生命燃烧, 也不能让它冒烟” , 这话一直成了我的座右铭。星期六晚上, 我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读书, 星期天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练琴。为了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 时刻准备着” 。我最喜欢的书还是论语孟子三字经水浒三国演义, 及唐诗宋词等古典名著。如果我身上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 是与这些古典名著的影响分不开的。读书越多, 思考越多, 我的认识提高就越快。认识每提高一步, 我的实践便多了一份理智, 多了一份自觉, 多了一份自律, 因而也就多了一份高尚。读书为了学做人, 也为了做好工作。论语使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给教师的建议使我拥有了投身教育实践的指南,教育诗使我拥有了一份

24、从事教育的乐观心情。同时也感 谢各种教育报刊, 它们是我一天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读书并不多, 读书速度也比较慢, 但我肯思考。在认识上每有所得, 便喜不自禁, 并努力付诸实践, 让理念转化为行为, 转化为“ 生产力” 。我们这个时代“ 叫嚷和埋怨”的确太多, 缺少的是行动。        记:在中国, 小学语文男教师可能要少于女教师。据我所知, 一些男教师认为, 当小学教师的地位似乎不高, 而一些在教学上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老师, 一旦遇上某种机遇, 又改行了。您作为一名男性教师代表, 究竟怎样看待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岗位或者

25、说这份事业        于:人各有志, 不能勉强。我选择了读师范,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当特级教师的雄心壮志。刚参加工作时班级管理不好, 很乱, 几次想改行。但一个学期下来, 一年下来, 尝出了甜头,不想改行了。放寒暑假, 竟然很想念学生,学生呢, 也想念我, 他们都盼着开学。一开学, 学生激动, 我也激动,像过节似的, 师生一起打扫卫生, 布置教室, 我们的教室总是很干净, 很温馨, 教室里的标语都是我写的, 黑板报也办得最好。我热爱生活, 热爱学生, 我只想把学生教好, 把班带好,学生高兴, 家长高兴, 我更高兴。我这个人

26、好像只能当小学老师, 干别的绝对弱智。所以我从来没想过改行。因为我融进了教育, 融进了学生之中,有了一些认识, 取得了一点成绩,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所以才逐渐地爱上教育事业。        记:回过头看, 您觉得一个中青年语文教师要获得专业上的长足进步, 哪些问题最为关健?        于:我想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 也许会给年轻的教师一些启发吧。我有“ 四个习惯” “ 一个爱好” “ 一个喜欢” 。“ 四个习惯”即读的习惯, 看和听的习惯, 观察和

27、思考的习惯, 操笔为文的习惯。“ 一个爱好” 是唱京戏。“ 一个喜欢”是喜欢走路。先说读的习惯, 我每天的报纸必读, 所订的刊物必读, 好书必读, 而且格守“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 读到精彩之处必记。更重要的是, 我能够学以致用, 博采众长。我曾带过一个总是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当我宣布他可以不做作业、做了也不给改时,这个学生竟然主动完成并请我批改。这是我跟马卡连柯学的。马卡连柯的著述中有一个这样的情节有一个爱偷东西的孩 子很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 马卡连柯连连摇头说“ 你呀, 改不了的, 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 后来, 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 怎么样还会有第三次的。

28、”但是, 再没有发生第三次。我采用相同的方法使这个学生改掉了拖拉作业的坏习惯, 直到小学毕业。我还学习马卡连柯, 给学生写纸条, 发挥了纸条的魔力,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我从教育刊物上读到让学生当“ 邮差” 的文章, 就常常让学生给家长当邮差, 只写优点, 不写缺点, 信封从不封口。我认为现在的青年教师最欠缺的恐怕就是读书学习了。书读多了, 一个人的气质、思想就会改变, 说起话来也是温文尔雅。没有读书就没有思考, 不读书的人干起工作就像推磨, 一圈一圈地走着重复的路, 干了一辈子, 干得满头大汗, 也没有什么长进。再说说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我从报刊文摘上摘抄下来的这样一句话“我看见水壶开了, 高

29、兴得像孩子似地叫起来,马歇尔也看到水壶开了, 却悄悄地坐下来, 造就了一部蒸汽机。”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 一个善于思考。应该崇拜思考, 古今中外, 哪一个成功者不是善于思考的人。可惜不少人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拿不出时间来思考, 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上徘徊, 最终一无所获。在这方面, 我有深切的体会。有人说我每次上课都有新意, 是不是我背后有个“ 智囊团” 在帮我出主意。“ 智囊团”没有, 我还没有那么大的身份。但我有的是思考。一节好课是思考的结晶。课上完了, 也不忘思考, 思考成功和失误。反思使失误也变成了财富。不但反思教

30、育、教学,也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思考可以不分场合, 不需要任何条件。睡前,醒后, 等车, 坐车, 散步, 在书房里静静地坐着, 都适宜思考。这叫“ 在宁静中寻找智慧” 。此外, 听课、听精彩的报告以及和志同道合者侃大山,也常常引发我的思考, 产生顿悟, 产生共鸣。我的好多理念, 好多“ 点子”是在听课、听别人谈话时产生的。“集思”必然“ 广益” 。这叫“ 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 教学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再谈谈操笔为文的习惯。我上初一时, 南开大学刚毕业的李晓旭老师给我批改一篇作文, 曾给我写了这样的评语“ 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从那以后,我就想当作家。我读遍了老舍的书,开始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 自己进修, 有空就到学校图书室去, 凡是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叶圣陶的书我都看, 边看还边做摘抄。从那时起, 我就做起了作家梦, 开始了爬格子生涯。我天天记日记, 坚持了好多年, 每年保存七八本。从年一直到年, 尽管已经存了一箱子的退稿, 我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直到年底, 我撰写的选材与命题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