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宣讲_第1页
消防基础知识宣讲_第2页
消防基础知识宣讲_第3页
消防基础知识宣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11.15火灾是上海惨痛的教训,这次火灾事故是由装修工违规电焊引发的火灾。但是我们是否有想过,就在这个淡蓝尼龙网的背后,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居民住房的装修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易燃材料呢?如果说是一些非易燃性的材料,这场火灾抑或可以避免。但当火灾发生以后,为何一些居民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呢,又或者是火灾发生以后,只是往楼顶跑呢?据了解,在这场火灾中遇难的大部分人都是躲在房子里面不出来,或往上跑的人;而在大火被扑灭之后,消防人员却惊奇的发现楼道的墙丝毫未损,但是逝者当时为什么就不往下逃生呢?而事后,我们得知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一对老夫妇在互相的帮扶之下从十几楼逃了出来,避免了这场飞

2、来横祸,而比他们还年轻好多的人又为何置原地而不动呢这一切都让我们匪夷所思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安全意识差,毋容置疑。大凡从这场火灾中获生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安全常识,懂得一些自救方面的知识。上海,这么一个让人倾心的城市,城市居民安全素质都如此的差,其他地方人的安全素质又该怎么样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些东西总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忽视了自己的安全。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灾难,这个世界或许会有点平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灾难,全民或许会无忧无虑不管如何,要这个世界没有灾难,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广大人民普及安全教育知识,使人们或多或少的掌握一点安全常识,这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事故的

3、发生以及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课程要点: 1.燃烧的本质和条件2.燃烧类型3.防火灭火机理4.火灾的发展与变化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1、燃烧的概念 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光几种情况: 通电的电炉和灯泡:有放热、发光,无化学反应 生石灰遇水:化学反应、放热,无发光现象都不是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着火源引起燃烧或引发火灾。 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必要条件: 可燃物 氧化剂 温度(引火源) 注意点:燃烧三角形无焰燃烧燃烧四面体有焰燃烧上

4、上 海海 消消 防防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1)可燃物概念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分类: 按其化学组成:无机可燃物、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形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是燃烧的首要条件,是内因是燃烧的首要条件,是内因。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楼梯通道是生命的通道,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始终保持通道的畅通;家中阳台不可当成杂物间,否则,如遇燃放烟花爆竹或楼上扔下的烟头等飞来的火种,阳台就成为火灾蔓延的媒介。居民住宅区不得违章搭建,防止侵占消防车通道。一、燃烧

5、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2)氧化剂(助燃物)概念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 如:氧气、氯气和能够提供氧气的含氧化合物等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 空气中含空气中含 O221%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3)温度(引火源)概念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分类:直接火源 间接火源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3)温度(引火源) 直接火源: 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 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

6、、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雷击: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黄岛油库火灾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装修得当,电气规范装修得当,电气规范。室内的装修材料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根据家中使用的电器总功率选择好电源导线的型号、截面和电源漏电保护开关。无论是明线还是暗线,都要穿套管加以保护,并请持证电工操作,不可私自乱拉乱接导线。如果家中安装了防盗窗,最好在防盗窗上开一个小门,以便紧急情况下逃生。 木龙骨木龙骨电线未穿管电线未穿管 2008年11月14日6时13分许,上海

7、市徐汇区上海商学院宿舍楼一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跳下身亡。火灾原因:火灾原因:602寝室违规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电气电气如何安全用电?如何安全用电?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火灾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火灾 陈陈 瑞,女瑞,女,19,19岁,四川人;岁,四川人; 刘雯雯,女刘雯雯,女,21,21岁,江苏徐州人;岁,江苏徐州人; 王佳燕,女王佳燕,女,20,20岁,上海闵行人;岁,上海闵行人; 张燕苹,女张燕苹,女,20,20岁,上海崇明人。岁,上海崇明人。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3)温度(引火源) 间接火源: 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

8、热等 自燃起火: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4)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4)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如车用汽油在-38以下、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

9、在7时,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在这种条件下,虽有充足的氧气和明火,但仍不能发生燃烧。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厨房重地,用火厨房重地,用火要紧要紧。使用带安全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灶具,不用时一定要关闭气源。使用煤气、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做到点火后不离人。煤气灶旁切勿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和木柴、纸盒等可燃物。液化气瓶要远离火源、热源,钢瓶严禁卧放,严禁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检查线路,经常检查线路,经常及时及时。经常检查燃气胶管是否老化、燃气是否泄漏,如有条件,最好配备可燃气体报警器,瓶装液化气胶管不能随意用其他塑料管代替。家中的电源线不能有破损,要及时检查线路,更换老化

10、电线。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4)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虽然燃烧的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如汽油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2、燃烧的基本条件 (4)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达到这一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反应,否则,燃烧便不会发生。 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醇(2.24%)为0.215mJ。上上 海海

11、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烟花爆竹,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文明燃放。烟花爆竹既是一种娱乐品,又是一种危险品。市民在购买、燃放时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要到有销售许可证的正规商店购买贴有有效防伪标志的烟花爆竹,在允许燃放的时间和区域内按说明书安全文明燃放。不要让未成年人单独燃放烟花爆竹。不要购买大量烟花存放家中。 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拉丁酒吧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人受伤。火灾原因:火灾原因: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酿成火灾二、燃烧类型 闪 燃 一闪即灭燃烧 着 火 持续不断燃烧 自 燃 受热或本身反应燃烧 爆 炸 物理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 (爆燃/爆炸/爆轰)上上 海海 消消

12、 防防二、燃烧类型(一)闪燃 概念及发生原因概念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融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原因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一闪就灭了。但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一)闪燃 闪点概念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

13、,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一)闪燃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一)闪燃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1、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的高低分为以下三项: 低闪点液体:闪点-18; 中闪点液体:-18 闪点23; 高闪点液体: 23 闪点61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二)着火 着火概念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

14、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既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着火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如用火柴去点柴草、汽油、液化石油气等,就会引起它们着火。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二)着火 燃点 燃点是指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又称着火点。 可燃物的温度没有达到燃点时是不会着火的,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二)着火 燃点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二)着火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闪点总是低于其燃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与闪点差值很小,评

15、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的差值达30 ,这类液体一般不易发生闪燃,故也不宜用闪点去衡量它们的火灾危险性。 固体的闪点一般都比较高,因此,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三)自燃 自燃与自燃点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靠自身发热或外来热源引发的自行燃烧现象。如黄磷,自燃点30。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分为:受热自燃、本身自燃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四)爆炸 爆炸概念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

16、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 重要特征:压力突变 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二、燃烧类型(四)爆炸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 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分级的标准: 一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如乙炔、甲烷、氢气、乙烯、乙烷等 二级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发生炉煤气等。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一)、燃烧产物的含义(一)、燃烧产物的含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成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1)然啥

17、生成的气体,一般指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2)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从这种过程放出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势表现,形成热气的对流与辐射。热量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3)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其粒径一般在0.0110m。这种含碳物质中的大多数物质是在火灾中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4)燃烧产物的数量、组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1)单质燃烧产物。一般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其产物为构

18、成该单质的元素的氧化物,如碳、氢、硫等。(2)化合物燃烧产物。在空气中然啥除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外,还会生成未完全燃烧产物,高分子化合物会热裂解,并进一步燃烧,其中一氧化碳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3)木材燃烧产物。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材受热之后发生裂解,生成不完全燃烧产物,在200左右开始,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甲酸、乙酸、一氧化碳及各种可燃气体等。(4)合成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物。在受热时也伴有热裂解,会产生许多有毒或有刺激气体,如氯化氢、氮氧化物、氰化氢等。 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三)、几种典型的然山产物及其毒性。(三)、几种典型的然山产物及其毒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

19、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二氧化碳,它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在有些火场中浓度可达15%。它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症。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四)、烟雾1、烟雾的含义烟雾是物

20、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这种气状物是物质在燃烧或热解作用下所形成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其粒径常常介于10-710-5m。火灾中产生的烟雾所含成分很多,大致有:由燃烧着的可燃物产生的炽热蒸气和气体(如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没有燃烧的分解物和凝固物;大量的空气,它被火焰加热并潜入到正在上升着的热气团里。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四)、烟雾2、物质的发烟能力物质的发烟能力,是指单位可燃物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所产生烟雾的数量(体积),即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潜入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物总量。可燃物的种类不同,烟雾的发生量不一样,其成分亦不相同。例如,1kg木材燃烧其烟雾的发生量约

21、为30m ,而而合成高分子物质(如塑料)的烟雾发生量约200 m。此外物质的发烟量还受空气的供给量、燃烧时的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四)、烟雾3、烟雾的密度及流动规律烟雾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烟雾的质量(kgm);烟雾的密度一般比空气密度大,因而比空气重;烟雾具有流动特性,门、窗、走道、风道、梯井、孔洞等是烟气流动的主要途径。烟雾的流动规律(包括方向、途径、速度等),除了受烟雾本是的流动性(如高温烟气的升腾性)影响外,还与周围温度、气象条件、通风和空调系统气流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烟气的扩散流速在水平方向大约为0.50.8ms;在垂直方向大约为35 ms

22、,比人在火场中的行动速度要快些。所以,在火场安全疏散和战斗行动中要予以充分注意。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三、燃烧产物(四)、烟雾4、烟雾的特征及其对灭火工作的影响烟雾,是人们看得见的燃烧产物。1、有利方面(1)烟雾在一定条件下对燃烧油阻燃作用实验证明,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体积比)时,一般可燃物九不能发生燃烧了。(2)为火情侦查提供参考依据2、不利方面(1)烟雾影响视线(2)高温烟雾会引起人员烫伤(3)烟雾有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的危险(4)烟雾的热流动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灾发展、蔓延的危险。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一、气态物质的燃烧一、气态物

23、质的燃烧(一)气态物质燃烧过程1、气体性质气体具有高度的流动扩散性。2、气态物质的燃烧过程可燃气体的燃烧,必须经过与氧化剂的接触、混合的物理过程和着火(或爆炸)的剧烈氧化反应阶段。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一、气态物质的燃烧一、气态物质的燃烧(二)气态物质的燃烧形式根据气态物质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不同,可分为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类形式。1、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2、动力燃烧又称预混燃烧或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一、气态物质的燃烧

24、一、气态物质的燃烧(三)气体燃烧速度物质的燃烧速度,又称燃烧率。1、扩散燃烧速度2、动力燃烧速度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二、液态物质的燃烧二、液态物质的燃烧(一)液态物质的燃烧过程液体与气体一样具有流动性,但液体的燃烧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的蒸气在燃烧。其燃烧规律和特性与可燃气体基本相似,即包括边蒸发扩散、边氧化燃烧的扩散燃烧和称其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的动力燃烧两种形式。1、液体的挥发性(1)蒸气压(2)蒸发热(3)饱和蒸气浓度2、液态物质的燃烧过程一切液体都能在任何温度下蒸发并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扩散,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点火源即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因而液体的燃烧主要是以气

25、相形式进行有焰燃烧。 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二、液态物质的燃烧二、液态物质的燃烧(二)液态物质燃烧形式1、蒸发式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液体受热后边蒸发,边进行蒸气与空气的扩散混合,呈现有火焰的气相燃烧形式。2、动力燃烧燃烧性液体的蒸气、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为动力燃烧。3、沸溢式和喷溅式燃烧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等沸程宽、具有一定黏度并含有乳化水的混合液体,持续燃烧产生的热量在液体中的传播会形成热播,有引起液体沸溢和喷溅的危险。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三、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三、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一)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

26、1、固体物质的结构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几何形状,没有流动性,不可压缩。2、固态物质的燃烧过程(1)固体受热升华,产生可燃蒸气。如萘、樟脑等,为简单的物理相变过程。(2)固体受热先熔化成液体,再由液体吸热蒸发产生可燃蒸气,一般没有化学变化。如石蜡、磷、硫磺、纳、钾等。(3)固体物质受热分馏,将固体混合物中低沸点成为先蒸发出来成为可燃蒸气。如木材受热,其所含甲醇、木焦油等成分分馏蒸发形成可燃蒸气,遇火源燃烧,其余再分解、蒸发。(4)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固体有机物受热软化,再进一步分解产生可燃蒸气。如聚氨酯、涤纶等。有的固体只呈现有火焰的气相燃烧阶段,如碱金属、硫、磷、石蜡、萘等;有的不能产生会发成

27、分,只有无火焰的非均相燃烧,如铁、硅、焦炭、木炭等。大多数固体的燃烧都经历上述这两个过程,如木材、煤、高聚物等。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三、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三、固体物质的燃烧过程(二)固态物质燃烧形式1、蒸发燃烧可熔化的可燃性固体受热升华或熔化后蒸发,产生可燃性气体进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称为蒸发燃烧。2、表面燃烧可燃物受热不发生热分解和相变,可燃物质在被加热的表面上吸附氧,从表面开始呈余烬的燃烧状态叫表面燃烧(也叫无火焰的非均相燃烧)。3、分解式燃烧固体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叫分解式燃烧。4、阴燃物质无火焰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这种燃烧

28、看不见火苗,要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不易被发现。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四、可燃粉尘的爆炸四、可燃粉尘的爆炸(一)粉尘的分类和特征凡颗粒极微小,遇点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粉尘。其中游浮在空气中的称为悬浮粉尘,具有爆炸危险;堆积在物体表面上的称为沉积粉尘,具有火灾危险性。粉尘的平均粒径规定在176m范围内,小于1m的称为烟尘。1、粉尘的分类粉尘按照火灾危险程度,通常分为三类。(1)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木粉、小麦粉、硫粉、茶粉、硬橡胶粉等。这类粉尘需要的点火能量很小,火焰蔓延很快。(2)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木屑、皮革屑、丝虫胶等。这类粉尘需要较大的

29、点火能量,火焰蔓延较慢。(3)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无烟煤粉等。这类粉尘燃烧速度小,且不易蔓延。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四、可燃粉尘的爆炸四、可燃粉尘的爆炸(二)粉尘爆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1、粉尘爆炸的主要原因(1)分散度大,悬浮粉尘和空气中氧气空间的界面大,氧气供给充足,氧化速度快,着火温度比该物质呈块状时明显降低。(2)悬浮粉尘分散度大,必然引起导热性差,热容减少,易引起体系的局部升温、积热不散和热分解与氧化加剧,以致引起爆炸。同时,分散度大使发生燃烧的活化中心周围反应加速,释放出很大的热量,促使爆炸蔓延。 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四、可燃粉

30、尘的爆炸四、可燃粉尘的爆炸(二)粉尘爆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2、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要具有爆炸性(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粉尘的最小点燃能量一般为10mj至数百毫焦,相当于气体点燃能量的100倍左右。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四、可燃粉尘的爆炸四、可燃粉尘的爆炸(三)粉尘爆炸的危险及其预防1、粉尘爆炸的危害性(1)能呈现跳跃式和爆炸连续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破坏性。(2)粉尘爆炸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3)能产生有毒气体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四、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四、可燃粉尘的爆炸四、可燃粉尘的爆炸(三)粉尘爆炸的危险

31、及其预防2、粉尘爆炸的预防(1)控制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2)控制室内湿度;(3)改善设备、控制火源;(4)控制爆炸的范围;(5)控制温度和含氧浓度。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五、防火灭火机理防火灭火机理一、火灾的定义和类别一、火灾的定义和类别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GB5907)第一部分规定: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一)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的规定,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即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即可燃液体及可熔化 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C类火

32、灾:气体火灾,及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即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带点设备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F类火灾:炊具内油脂火灾。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五、防火灭火机理防火灭火机理一、火灾的定义和类别一、火灾的定义和类别(二)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把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五、防火灭火机理防火灭火机理二、防火基本原理二、防火基本原理(一)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二)控制和消除点火源(三)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四)防止火势扩散蔓延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五、防火灭火机理防火灭火机理

33、三、灭火基本方法三、灭火基本方法(一)冷却灭火(二)窒息灭火(三)隔离灭火(四)化学抑制灭火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五、防火灭火机理防火灭火机理四、灭火剂四、灭火剂(一)水灭火剂水灭火剂包括各种天然和加工后的水,如河水、自来水等。(二)泡沫灭火剂(三)干粉灭火剂(四)二氧化碳灭火剂(五)卤代烷灭火剂(六)其它灭火剂(七)灭火剂的选择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清水灭火器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灭火器的适用对象及使用温度范围灭火器的适用对象及使用温度范围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上上 海海 消消 防防第六节第六节 火灾的发展与变化火灾的发展与变化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