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程实践教学大纲(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课程编号:0806030140102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非独立开设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学时:32(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学分:1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原理A,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A,电力电子技术B,高频电路,电子测量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课平台选修课,着重介绍电子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电子电路的理论基础上,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掌握计算机仿真设计的基本操作,建立电子电路应用与设计的整
2、体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电子电路的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能力。要求掌握NI 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要求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和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电路和应用电路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三、考核方式及办法: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查方式和要求:1. 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一章实验时,提供一个电路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实验报告。2. 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一个电子电路综合应用电路设计,并在计算机上仿真通过。随机抽题,开卷形式。3. 平时实验操作和报告的成绩
3、占总成绩40%,独立完成设计的成绩占总成绩60%。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程实践教学安排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必开或选开实验类型分组人数1NI multisim 10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4必开计算机仿真12晶体管放大器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3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4波形发生器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5模拟乘法器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6集成定时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7门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8时序逻辑电路实验4必开计算机仿真1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 NI multisim 10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NI
4、 Multisim 10仿真软件是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的基础。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NI multisim 10系统,NI multisim 10的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元器件库、仪器仪表库的基本界面;NI Multisim 10的文件(File)、编辑(Edit)、创建子电路等基本操作;元器件的操作、电路图选项的设置、导线的操作、输入/输出端等电路创建的基础;数字多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仪表的基本操作;NI Multisim 10的电路分析菜单和分析方法。2 实践内容或原理重点掌握NI Multisim 10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重点是NI Mul
5、tisim 10的菜单、工具栏、元器件库、仪器仪表库、电路创建的操作方法。主要包含有:NI multisim 10的基本界面、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NI multisim 10的元器件库NI multisim 10的仪器仪表库NI multisim 10的基本操作a. 文件(File)基本操作b. 编辑(Edit)的基本操作c. 创建子电路(Place New Subcircuit)d. 在电路工作区内输入文字(PlaceText)e. 输入注释(PlaceComment)f. 编辑图纸标题栏(PlaceTitle Block)电路创建的基础a. 元器件的操作b. 电路图选项的设置c. 导线的
6、操作e. 输入/输出端仪器仪表的使用a. 仪器仪表的基本操作b. 数字多用表(Multimeter)c. 函数信号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d. 瓦特表(Wattmeter)e. 示波器(Oscilloscope)f. 波特图仪(Bode Plotter)g. 字信号发生器(Word Generator)h. 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i. 逻辑转换仪(Logic Converter)j. 失真分析仪(Distortion Analyzer)k. 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l. 网络分析仪(Network Analyzer)m. 电流/
7、电压(I/V)分析仪n. 测量探针和电流探针o. 电压表p. 电流表NI multisim 10的分析菜单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重点掌握NI Multisim 10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方法,这是进行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可以通过调用后面章节的12个电路介绍元器件、导线、输入/输出端点、电路图设置、仪器仪表等基本操作。有关元器件、仪器仪表、分析方法中的参数设置等问题可以在以后章节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8、NI multisim 10的基本界面、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的介绍和操作NI multisim 10的元器件库的介绍和操作NI multisim 10的仪器仪表库介绍和操作NI multisim 10的文件、编辑、子电路创建等基本操作元器件的操作、电路图选项的设置、导线的操作等电路创建的基础操作 数字多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NI multisim 10的分析菜单的介绍和操作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
9、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二晶体管放大器电路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晶体管放大器电路是电
10、子电路的基础。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是掌握晶体管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方法。要求掌握单管放大器电路基本原理、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动态分析;负反馈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负反馈对频带的展宽。可以扩展进行射极跟随器的瞬态特性分析;多级放大器电路的频率响应和仿真分析、极点零点分析、电路传递函数分析;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静态工作点分析、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CMRR;OTL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 实践内容或原理(1)单管放大器电路基本原理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的单管放大器电路
11、图,偏置电路采用RB11(RB11)和RB12(RB1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RE1),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o,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在图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1和RB1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式中,rbe为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输出电阻RORCuiu o 图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放大电路(2)负反馈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图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F(RF)把
12、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VT1(V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 。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uf=其中,式中,Au为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即开环电压放大倍数;1AuFu为反馈深度,它的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反馈系数ui uo 图2.3.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输入电阻Rif(1AuFu)Ri式中,Ri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式中,RO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Au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
13、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按照图和图,构造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放大电路和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进行单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分析进行单管放大器的动态分析分析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分析负反馈对频带的展宽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
14、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三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实验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集成运算放大器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
15、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不同应用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掌握比例求和运算电路、积分与微分电路、一阶有源滤波器、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可以扩展进行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双T带阻滤波器电路,电压比较器、对数器、指数器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
16、一,以下同)所示,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2R1/RF。图3.1.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2)反相加法电路反相加法电路如图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式中,R3=R1R2RF。图3.1.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R2R1 / RF()图3.1.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当R1时,UOUi,即得到如图所示的电压跟随器。图中R2RF,用以减小漂移和起保护作用。一般RF取10K,RF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性。图电压跟随器电路(4)
17、减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图所示,当R1R2,R3RF时,有如下关系式()图3.1.5 减法运算电路图3.2 积分与微分电路(5)积分运算电路反相积分电路如图所示。3.2.1 反相积分运算电路在理想化条件下,输出电压uO(t)等于()式中,UC(0)是t0时刻电容C两端的电压值,即初始值。如果ui(t)是幅值为E的阶跃电压,并设Uc(o)0,则()即输出电压uo(t)随时间增长而线性下降。显然RC的数值越大,达到给定的uo值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图中输入为方波信号,点击示波器图标可以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6)微分电路微分是积分的逆运算。将积分电路中R和C的位置互换,可组成基本微分电路。在理想化条件
18、下,输出电压uO等于()一个实用的微分电路如图所示,在输入回路中接入一个电阻R与微分电容C1串联,在反馈回路中接入一个电容C与微分电阻R1并联,要求RC1=R1C,此时R1、C1对微分电路的影响很小。图3.2.2 实用的微分电路但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R1、C1的作用使闭环放大倍数降低,从而抑制了高频噪声。同时置R、C1形成一个超前环节,对相位进行补偿,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图中输入为方波信号,点击示波器图标可以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7)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3.4.2所示。启动仿真,点击波特图仪,可以看见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利用AC Analysis(交流
19、分析)可以分析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参考3.3.2节一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AC Analysis(交流分析)分析步骤。图3.4.2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8)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一个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3.5.1所示。启动仿真,点击波特图仪,可以看见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3.5.2所示。利用AC Analysis(交流分析)可以分析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方法参考3.3.2 一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AC Analysis(交流分析)分析步骤。图3.5.1 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电路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
20、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 按照“3.实践内容或原理”中各电路图构造运算放大器运算电路和滤波器电路; 分析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反相加法电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的电路结构和特性; 分析积分与微分电路的电路结构和特性; 分析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和特性;分析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和特性。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
21、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四波形发生器电路1. 本次实
22、验的目的和要求信号发生器可以分为正弦波发生器和非正弦波发生器。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信号发生器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不同应用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要求掌握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可以扩展进行LC振荡器电路,锯齿波产生电路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为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其中RC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同时兼作选频网络,R1、R2、RP及二极管等元件
23、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调节电位器RP,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VD1、V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VD1、VD2采用硅管(温度稳定性好),且要求特性匹配,才能保证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对称。R3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图4.2.2 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振荡频率,其中R=R4=R5,C=C1=C2。起振的幅值条件为2,其中RfRRPR2(R3/rD),rD为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调整反馈电阻Rf(调RP),使电路起振,且波形失真最小。如不能起振,则说明负反馈太强,应适当加大Rf。如波形失真严重
24、,则应适当减小Rf。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或R,即可调节振荡频率。一般采用改变电容C作频率量程切换,而调节R作量程内的频率细调。点击示波器,可以看见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从开始仿真到起振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到起振全过程。即首先把示波器面板中的V/Div调到较小位置,然后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大逐渐将V/Div调到合适位置。(2)方波和三角波发生电路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发生器和三角波发生器如图所示,比较器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A2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反馈到比较器,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单击示波器图标可以观察到振荡波形。图4.4.1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电路电路振荡频率()方波幅值Uom&
25、#177;UZ()三角波幅值()调节RP可以改变振荡频率,改变比值R1/R2可调节三角波的幅值。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 按照图和图所示电路,构造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电路; 调节图中的R4,R5,C1,C2,观察电路的振荡频率的变化; 调节图中的Rf(RfRRPR2(R3/rD),观察起振的幅值条件对电路振荡的影响; 调节图中的R1,R2,Rf,Cf,观察电路的振荡频率的变化;改变图中的
26、比值R1/R2,观察电路三角波的幅值的变化;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
27、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五模拟乘法器电路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模拟乘法器能实现两个互不相关的模拟信号间的相乘功能,是一种普遍应用的非线性模拟集成电路。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模拟乘法器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模拟乘法器的基本概念与特性,模拟乘法器运算电路,模拟乘法器的非线性应用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掌握模拟乘法器的基本概念与特性,NI multisim 10模拟乘法器,以及模拟乘法器组成的乘法与平方运算电路
28、、除法与开平方运算电路、函数发生电路电路与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可以扩展进行调幅电路、振幅键控(ASK)调制电路、混频器电路、倍频器电路、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 AM)解调电路和功率测量电路与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NI multisim 10模拟乘法器在NI multisim 10模拟乘法器模型中,输出电压UoutKXK+(UX+Xoff)·YK(UX+Xoff)+Off()式中,Uout为在Z(K*XY)端的输出电压;UX为在X端的输入电压;UY为在Y端的输入电压;K为输出增益,默认值1V/V;Off为输出补偿,默认值0V;Yoff为
29、Y补偿,默认值0V;Xoff 为X补偿,默认值0V;YK为Y增益,默认值1V/V;XK为X增益,默认值1V/V。单击SourcesCONTROL-FUNCTION MULTIPLLER,即可取出一个乘法器放置在电路工作区中,双击乘法器图标,即可弹出乘法器属性对话框,可以在对应的窗口中对乘法器的参数值、标识符等进行修改。(2)乘法与平方运算电路当两个输入电压UX(图中的V1)和UY(图中的V2)加到乘法器X和Y端时,乘法器输出端的输出电压UO可表示为 UOKUXUY ()从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仿真分析结果可见,K1,UX(V1)2V,VY(V2)4
30、.3V,输出电压UO8.6V,满足UOKUX UY关系。从图仿真分析结果可见,当K1,UX(V1)UY(V2)2V时,输出电压UO4V,满足UOKU2XKU2Y关系,即平方运算关系。图6.2.1 乘法电路图6.2.2 平方运算电路6.3 除法与开平方运算电路(3)反相输入除法运算电路一个二象限反相输入除法运算电路如图所示,它由运放3554AM和接于负反馈支路的乘法器A1构成。根据运放线性应用时的特点及乘法器的特性,不难推理出输出电压Uo与输入信号Ui(V2)、Ur(V1)的关系为:()当取R1=R2时,Uo为()式中相除增益Kd为乘法器相乘增益K的倒数。仿真运行图电路(K1),可得输出电压Uo
31、5.999V,满足式()关系。电路中,Ur(即电路图中的V1)为正极性电压,否则,运算放大器3554AM将工作于非线性饱和状态。因而,电路只能实现二象限相除功能。图6.3.1 反相输入除法运算电路(4)同相输入除法运算电路图所示电路中,Ui(V2)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加入,除法器的输入阻抗较低。如要求提高除法器的输入阻抗,可采用图所示的同相端输入除法电路。同样地,要求Ur(V1)为正极性电压。由图可推导出电路输出电压为()式中K为乘法器相乘增益。仿真运行图电路,可得输出电压Uo7.905V(K1),满足式()关系。图6.3.2 同相输入除法运算电路(5)开平方运算电路开平方运算电路如图所示,电路
32、适用于Ui(V2)0情况,把乘法器组成的平方运算电路接在运放的负反馈支路便构成了开平方运算电路。由图可推理出电路输出电压Uo为()当取R1=R2时,Uo为:()图开平方运算电路仿真运行图电路,可得输出电压Uo4V(K1),满足式()关系。(6)函数发生电路利用模拟集成乘法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配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能以幕级数形式表示的函数发生电路,例:函数f (x)=2.6x1.69x2由函数表达式f(x)=2.6x1.69x2可知,该函数可由乘法器构成的平方电路和由运放构成的比例相减电路的组合电路来实现,其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1=R2=R,R3=1.69R,R4=1.86R,R5=2.6R,输入
33、电压Ui(V2)。图中乘法器A1接成单位增益平方电路,运放3554AM接成双端输入比例相减电路。由图可得()可见,电路的输出特性方程与函数f(x)的表达式完全相同,只要乘法器、运放及外接电阻的精度足够高,便能产生逼真的函数关系。仿真运行图电路,可得输出电压Uo910.492mV(K1),满足式()关系。图6.4.1 函数f (x)=2.6x1.69x2电路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 按照“3.实践内容或原理”中各电路图构造
34、模拟乘法器运算电路和函数发生电路; 熟悉NI Multisim10 模拟乘法器特性;分析乘法与平方运算电路的电路结构和特性;分析除法与开平方运算电路的电路结构和特性;分析模拟乘法器构成的函数发生电路的电路结构和特性。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35、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六集成定时电路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集成定时器555电路是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型的中规模集成电路。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集成定时器555电路的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集成定时器555电路的基本结构与特性,集成定时器555电路构成
36、的应用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掌握集成定时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大范围可变占空比方波发生器、数字逻辑笔测试电路和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可以扩展进行模拟声响电路、接近开关电路和汽车防盗报警电路和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555构成多谐振荡器如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由555定时器和外接元件R1、R2、C1构成多谐振荡器,引脚2与引脚6直接相连。电路没有稳态,仅存在两个暂稳态,电路亦不需要外加触发信号,利用电源通过R1、R2向C1充电,以及C1通过R1放电,使电路产生振荡。电容C在和之间充电和放电,其波
37、形如图所示。输出信号的时间参数为T10.7(R1R2)C,T20.7R2CTT1T2LM555CN电路要求R1与R2 均应大于或等于1K,但R1R2应小于或等于3.3M。u0 uc 图7.1.2 多谐振荡器电路(2)大范围可变占空比方波发生器电路电路如图所示,555与R1、R2、RP、VD1、VD2、C1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VD1、VD2分别为充电和放电回路的导引管。该电路充、放时间分别为t充=0.693(R1+RRP左)C1t放=0.693(R2+RRP右)C1T= t充+t放=0.693(R1+ R2+RRP)C1占空比D则为从以上公式可见,不管RP如何调节,不影响振荡周期T的值。图示参
38、数的振荡频率约为20Hz左右,图、用示波器分别测出了RP调节在5和95位置时A点的波形和输出波形。uo 图7.3 .1 大范围可变占空比方波产生器(3)数字逻辑笔测试电路利用555电路的触发端(引脚2)和阀值端的置位和复位特性,可组成对数字逻辑的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测的测试笔,电路如图所示。图7.4.1 数字逻辑笔测试电路本例中的探头是用开关K来代替,通过空格键控制(引脚2、6)高、低电平的输入。当探头输入为低电平“0”时,LED2(绿)亮,当输入高电平“1”时,LED1(红)亮。由R1C1、R2C2组成的网络为加速网络。该逻辑笔适用于TTL、CMOS等数字电路的测试,VCC在515V内任选。3
39、.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按照图、图7.3.1和图所示电路,构造多谐振荡器电路、大范围可变占空比方波产生器和数字逻辑笔测试电路。 改变图中R1、R2、C1的 数 值 ,观察多谐振荡器频率的变化。 改变图中R1、R2、C1的数值,观察无稳态多谐振荡器频率的变化。调节RP观察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占空比的变化。利用555电路的触发端(引脚2)和阀值端的置位和复位特性,可组成对数字逻辑的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测的测试笔,图电路中的探头是用开
40、关K来代替,通过空格键控制(引脚2、6)高、低电平的输入。当探头输入为低电平“0”时,LED2(绿)亮,当输入高电平“1”时,LED1(红)亮。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
41、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七门电路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用来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统称为门电路。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门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门电路的基本特性,采用门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掌握编码器电路、译码器电路、竞争冒险现象的分析与消除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可以
42、扩展进行数据选择器电路,加法器电路、数值比较器电路、用门电路实现的ASK幅度键控调制电路、用门电路实现的FSK频率键控调制电路、用门电路实现的PSK相位选择法调制电路特性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编码器电路用两片74LSl48接成16线4线优先编码器电路如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所示,将16个低电平输入信号编为00001111 16个4位二进制代码。其中的优先权最高,的优先权最低。由于每片74LSl48只有8个编码输入,所以需将16个输入信号分别接到两片上。现将8个优先权高的输入信号接到第1片(U)的输入端07,而将8
43、个优先权低的输入信号接到第2片(U1)的输入端07。按照优先顺序的要求,只有均无输入信号时,才允许对的输入信号编码。因此,只要把第1片的“无编码信号输入”信号E0作为第2片的选通输入信号。此外,当第1片有编码信号输入时它的GS=0,无编码信号输入时GS=1,正好可以用它作为输出编码的第四位,以区分8个高优先权输入信号和8个低优先权输入信号的编码。图8.2.1 用两片74LSl48接成16线4线优先编码器由图可见,当中任一输入端为低电平时,例如0,则片(U)GS=0,Z3=1, =011。同时片(U)的E0=1,将片(U1)封锁,使它的输出=111。于是在最后的输出端得到Z3Z2Z1Z0=101
44、1。如果中同时有几个输入端为低电平,则只对其中优先权最高的一个信号编码。其他编码结果读者可通过仿真观察。在进行仿真时要注意调节二极管的参数,本例调节二极管的端电压为3V时,发光二极管亮。(2)译码器驱动指示灯电路74145是BCD码到十进制数译码器,其逻辑功能见表,其中×为随意态。74145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的电路其吸收大电流的能力较强且输出管具有高的击穿电压。用74145选择驱动指示灯和继电器的电路如图所示。表8.3.1 74145逻辑功能N输入输出DCBA023456791011000001011111111100011101111111200101110111111300111
45、111011111401001111101111501011111110111601101111111011701111111111101810001111111110910011111111111×10101111111111×1011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该电路中字信号输入操作:双击字信号图标,出现如图对话框。字信号参数设置方法请参照第1章中的节(字信号发生器)内容。本例设置起始地址是0000,终止地址是0009。字信号的输出方式分为Step(单步)用鼠
46、标单击一次Step按钮,字信号输出一条。这种方式可用于对电路进行单步调试,便于观察电路变化状态。图8.3.4 译码器驱动指示灯电路(3)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例1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例1如图(a)所示,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从逻辑表达式来看,无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输出应保存不变,恒为1(高电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到,由于74LS05D非门电路的延时,在输入信号的下降沿,电路输出端有一个负的窄脉冲输出,这种现象称为0(低电平)型冒险。(a)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例1图8.10.1 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与输出波形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例2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
47、电路例2如图(a)所示,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从逻辑表达式来看,无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输出应保存不变,恒为0(低电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到,由于74LS05D非门电路的延时,在输入信号的上升沿,电路输出端有一个正的窄脉冲输出,这种现象称为1(高电平)型冒险。(a)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例2图8.10.2 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与输出波形竞争冒险现象的消除为了消除图(a)所示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修改逻辑设计,增加冗余项BC,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BC,修改后的电路和仿真结果如图所示,输出保持不变,恒为1(高电平),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被消除。ABC(a)增加冗余项BC图8.10.4
48、 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电路与输出波形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计算机NI Multisim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软件 教材基于NI 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 实践步骤或环节 按照图和图所示电路,构造用两片74LSl48接成16线4线优先编码器和译码器驱动指示灯电路。 改变图中 16个4位二进制代码的编码,观察LED1LED4的显示状态。 改变图中字信号发生器的内容,观察电路变化状态。 按照图和图8.10.2构造竞争冒险现象的仿真电路,观察竞争冒险现象仿真电路的输出波形; 按照图构造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电路,观察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电路的输
49、出波形。5.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教学方式,考核要求,实践教学报告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教师演示本次实验的电路构成方法、仪器仪表使用和参数分析等操作过程。 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实验6. 考核要求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仿真通过者本次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者为不及格。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成绩占本次实验的总成绩60%,实践教学报告的成绩占总成绩40%。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实验结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的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教学报告要
50、求包含有: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践内容或原理;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实践步骤或环节;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验八时序逻辑电路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触发器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贮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的逻辑单元。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触发器电路仿真设计和分析方法,重点是触发器的电路基本特性,触发器的不同结构形式,采用触发器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和应用电路的结构、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掌握双J-K触发器组成的时钟变换电路、四锁存D型触发器组成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电路的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可以扩展进行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电路
51、,用复位法获得任意进制计数器,数字钟晶振时基电路,非对称型和对称型多谐振荡器,带RC电路的环形振荡器,石英晶体稳频的多谐振荡器电路结构与计算机仿真设计方法研究。2. 实践内容或原理(1)双J-K触发器组成的时钟变换电路该电路主要用于单一双时钟脉冲的转换,可作为双时钟可逆计数器的脉冲源。图(注: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教学,所采用的图号与教材统一,以下同)所示电路是由双J-K触发器CC4027和四2输入端与非门CC4011构成的时钟变换电路。将CC4027的J1端(引脚6)接至端(引脚2),K1端(引脚5)接至Q1端(引脚1),CP1端(引脚3)接与非门U2A和门U2C的输入端。假设Q1端初始状态
52、为低电平“0”状态,当CP1脉冲上升沿到达后,Q1端变为高电平“1”状态,端为低电平“0”状态。CP1脉冲和Q1端输出经门U2A与非后送入反相器门U2B,输出一个与CP脉冲同步的脉冲。图9.1.1 时钟变换电路(2)四锁存D型触发器组成的智力竞赛抢答器智力竞赛抢答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能鉴别出4个数据中的第1个到来者,而对随之而后到来的其它数据信号不再传输和作出响应。至于哪一位数据最先到来,则可从LED指示看出。该电路主要用于智力竞赛抢答器中。图所示电路是由四锁存D型触发器4042BD,双4输入端与非门4012BD、四2输入端或非门4001BD和六同相缓冲/变换器4010BC1构成的智力竞赛抢答
53、器。电路工作时,BD4042的极性端EO(POL)处于高电平“1”,E1(CP)端电平由和复位开关产生的信号决定。复位开关K5断开时,400lBD的引脚2经上拉电阻接VCC,由于K1K4均为关断状态,DOD3均为低电平“0”状态,所以高电平“1”状态,CP端为低电平“0”状态,锁存了前一次工作阶段的数据。新的工作阶段开始,复位开关K5闭合,4001BD的引脚2接地,4012BD的输出端引脚1也为低电平“0”状态,所以E1端为高电平“1”状态。以后,E1的状态完全由4042BD的输出端电平决定。一旦数据开关(K1K4)有一个闭合,则Q0Q3中必有一端最先处于高电平“1”状态,相应的LED被点亮,指示出第一信号的位数。同时4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六上《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作业
- XX公司天花吊顶施工合作合同
- 个人贷款合同范文及格式
- 个人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书正式版
- 临街门面租赁合同标准版
- 中铁物资商城物流配送合同新范本
- 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产品生产装配标准化合同
- 采购预付款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集团公司内部项目专项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 廉洁应征承诺书
- 2023年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化学电池温度系数的测定
- 农村公共基础知识
- 脑出血的护理课件脑出血护理查房PPT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Excel版)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3年全国自学考试00054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
- 六年级译林版小学英语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