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学综合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3.22_第1页
新力学综合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3.22_第2页
新力学综合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3.22_第3页
新力学综合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3.22_第4页
新力学综合题的研究与有效复习3.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一、近5年全国I卷力学综合题回顾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2011年课标卷年课标卷3一、近5年全国I卷力学综合题回顾24(14分)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

2、方向的夹角为。(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已知存在一临界角0,若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2012年课标卷年课标卷4一、近5年全国I卷力学综合题回顾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

3、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2013年新课标年新课标I卷卷5一、近5年全国I卷力学综合题回顾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4年新课标年新

4、课标I卷卷6一、近5年全国I卷力学综合题回顾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2015年新课

5、标年新课标I卷卷7二、近5年力学综合题的研究年份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题号题号2424242425分值分值13分14分13分12分20分分情景情景两汽车运两汽车运动,多阶动,多阶段匀变速段匀变速运动组合运动组合问题问题拖把的拖把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和共点力平衡和临界问题临界问题红色标记、红色标记、两体牵连运动两体牵连运动问题问题汽车的安全距汽车的安全距离、力与运动离、力与运动(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板块问题板块问题两体、多阶段两体、多阶段匀变速运动组匀变速运动组合问题合问题新课标新课标I卷卷1、24题题25题(压轴)题(压轴)12年电场磁场13年电磁

6、感应14年匀强电场15年力学综合(直线)16年?年?力学综合(曲线)?2、近几年压轴题、近几年压轴题8二、近5年力学综合题的研究年份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情景情景考点考点难度难度两汽车运两汽车运动,多阶动,多阶段匀变速段匀变速运动组合运动组合问题问题拖把的拖把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和共点力平衡和临界问题临界问题红色标记、红色标记、两体牵连运动两体牵连运动问题问题汽车的安全距汽车的安全距离。力与运动离。力与运动(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板块问题板块问题两体、多阶段两体、多阶段匀变速运动组匀变速运动组合问题合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多过程分多过程分析

7、析1.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2.力的合成和分解3.平衡条件4.临界角临界角5.数学运算数学运算1.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几何关系几何关系3.y-x图像1.滑动摩擦力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牛顿第二定律1.滑动摩擦力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牛顿第二定律4.v-t图像5.多过程分析多过程分析低低低低高高高高中中9二、近5年力学综合题的研究 着重考查物理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特别是着重考查物理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特别是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要求有所的要求有所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只是列方程解物理问题上,扩展到了极值的讨论、正弦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只是列方程解物理问题上,扩

8、展到了极值的讨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定理、余弦定理、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如(如2 2012012年的拖把问题年的拖把问题)。图象。图象问题不仅仅要会读各种图象,同时要考查绘图能力问题不仅仅要会读各种图象,同时要考查绘图能力。(如(如2 2013013年的红色标记的运年的红色标记的运动问题动问题) 纵观近纵观近5年力学综合题,题型较稳定。年力学综合题,题型较稳定。 命题特色是命题特色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体现,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体现“以能力测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

9、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题能力”的思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的思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总的来说,总的来说,对考纲中涉及到的力学主干知识都有所对考纲中涉及到的力学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对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引领、指导作用。涉及,对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引领、指导作用。 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力学综合部分有所提升。的考查在力学综合部分有所提升。(如(如2015年板块模型)年板块模型)10三、高考真题讨论1、(、(2013年新课标年新课标I卷)卷)24题命题立意及考点分析命题立意及考点分析 本题以橡皮筋连接的两个运动物体为模型

10、,考察学本题以橡皮筋连接的两个运动物体为模型,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同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考察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时考察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1解题过程解题过程由题意画出由题意画出xOy坐标轴及坐标轴及 A、B 位置,设位置,设 B 车的速度为车的速度为V B,此时此时 A、B 的位置分别为的位置分别为 H、G , H 的纵坐标为分别为的纵坐标为分别为 y A , G 的横坐标为的横坐标为 x B ,则,则 在开始运动时在开始运动时R到到A和和B距离之比为距离之比为2:1,即,即OE:OF=2:1由于橡

11、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所以在以后任意时刻所以在以后任意时刻R到到A和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因此,在时刻在时刻t有有所以所以联立联立解得解得作图的重要性作图的重要性12学生解题遇到的主要困难1、入题难,不能把、入题难,不能把 “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这一关键信息与两个物体的位这一关键信息与两个物体的位置变化置变化位移关系相结合,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提炼题目条件。位移关系相结合,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提炼题目条件。(几何约束)(几何约束)2、不能规范作图。没有把数学上的比例公式、相似三角形等知识与具体的物、不能规范作

12、图。没有把数学上的比例公式、相似三角形等知识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结合。理情景结合。3、不能很好的分析物体的运动,把二维平面运动,降维分解为一维的直线运、不能很好的分析物体的运动,把二维平面运动,降维分解为一维的直线运动动。132、(、(2015年新课标年新课标I卷)卷)25题命题立意及考点分析命题立意及考点分析 本题以物理中常见的本题以物理中常见的板块模型板块模型。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运。考查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运动及动及v-t图像相结合等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包括图像相结合等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包括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涉及力学综合题的诸多方法。如受力分

13、析运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涉及力学综合题的诸多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逆向思维法等板块模型的基本处理方法。整体法、隔离法、逆向思维法等板块模型的基本处理方法。三、高考真题讨论14审题分析审题分析 审题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理解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题目中审题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理解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明确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1 1关键词语:关键词语: 25. 25. (2020分)一长木板置于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板右方有一墙壁,木

14、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4.5m,如图(,如图(a 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已知碰撞后碰撞后1s1s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 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15倍,重倍,重力加速度大小取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

15、/sg 10 m/s2 2 。求。求(1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2)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的最小长度;(3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1525. 25. (20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4.5m,如图(,如图(a 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

16、向右运动,直至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1s时间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 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15倍倍,重力加速度大小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g10 m/s2。求。求(1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7、;(2 2)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的最小长度;(3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01224V/(m/s)t/sX=4.5mX=4.5m2 2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书写已知条件:距离墙壁的距离书写已知条件:距离墙壁的距离x=4.5m,x=4.5m, 碰撞后物块速度碰撞后物块速度V V0 0=4m/s,t=1s,v=4m/s,t=1s,vt t=0=0 木板质量木板质量M,M,物块质量物块质量m, M=15mm, M=15m163 3隐含条件隐含条件25. 25. (20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

18、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4.5m,如图(,如图(a a)所示。时刻开始,小物)所示。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板。已知碰撞后。已知碰撞后1s1s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 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所示。木板的质量是

19、小物块质量的量的15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取倍,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g10 m/s2。求。求(1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2)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的最小长度;(3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X=4.5mX=4.5m01224V/(m/s)t/s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 1碰撞后木板速度碰撞后木板速度v v1 1=4m/s,=4m/s,方向水平向左。方向水平向左。 2 2最终物块随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最终物块随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直至静 止,物块一直

20、在木板上,且最终两者末速度为止,物块一直在木板上,且最终两者末速度为v=0v=04 4 所求问题所求问题171 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物块和木板物块和木板2 2确定物理过程:确定物理过程:整个过程共有整个过程共有3 3个过程: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整体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第一个过程整体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第二个过程碰撞后物块向右匀减速,速度变为零后向左做匀加速,木板一直向左的第二个过程碰撞后物块向右匀减速,速度变为零后向左做匀加速,木板一直向左的减速,直至两者速度相等;减速,直至两者速度相等;第三个过程,整体向左匀减速,直至静止。第三个过程,整体向左匀减速,直至静止。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学生通过

21、读题、审题准确领会了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物理变化过程,结合自己已学生通过读题、审题准确领会了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物理变化过程,结合自己已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思考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进行思考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18X=4.5mX=4.5mv0v0F0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受力分析如图(1)(1)所示:所示: F F0 0= = 1 1(M+m)g=(M+m)aM+m)g=(M+m)a0 0, , a a0 0= = 1 1 g g由由x=(vx=(v0 0+4)t/2+4)t/2得得 -4.5=-4.5=(v v0 0-4)/2 v-4)

22、/2 v0 0=-5m/s,=-5m/s,由由a a0 0=(-4-v=(-4-v0 0)/t)/t, a a0 0= =1 1 g g 得,得, 1 1 =0.1=0.1以物块为研究对象以物块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受力分析如图(2 2)所)所示示F F2 2= = 2 2mg, amg, a2 2= = 2 2g, g, 由由V-tV-t图像得:图像得:a a2 2=4m/s=4m/s2 2 2 2=0.4 =0.4 即物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是即物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是0.40.4,木板和,木板和地间的摩擦因数是地间的摩擦因数是0.1.0.1.V V1 1=4m/s=4m/sF2F1

23、F2(1)(1)木板和物块看做一个整体,取木板和物块看做一个整体,取向左向左方向为方向为正,设初速度为正,设初速度为v v0 0, ,地面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地面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为1 1,物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物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2 2由图得,由图得,碰撞后速度为物块碰撞后速度为物块v v1 1=-4m/s=-4m/s, ,方向向右,木板方向向右,木板速度为速度为v v2 2=4m/s=4m/s,方向向左。,方向向左。01224V/(m/s)t/s3 3画情景示意图画情景示意图(1)(2)V=4m/sV=4m/s19v v1 1=-4m/s=-4m/sV V2 2=4m/s=4m/s

24、F2F1F2(2 2)设)设 碰撞后经碰撞后经t t2 2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v3 3, ,取向左方向为正方向。取向左方向为正方向。对物块受力分析(对物块受力分析(3 3):a a2 2= =2 2g=4m/sg=4m/s2 2, ,由由v v3 3=v=v1 1+a+a2 2t t2 2得:得: v v3 3=-4+4t=-4+4t2 2对木板受力分析(对木板受力分析(3 3): :a a3 3=-(F=-(F1 1+F+F2 2)/M)/M a a3 3=-4/3(m/s=-4/3(m/s2 2) )由由v v3 3=v=v2 2+a+a3 3t t2 2得:得

25、: v v3 3=4-=4-(4/34/3)t t2 2由由-4+4t-4+4t2 2=4-(4/3)t=4-(4/3)t2 2得:得: t t2 2=1.5s=1.5s设物块相对地的位移为设物块相对地的位移为x x1 1, ,由由x x1 1=(-v=(-v1 1+v+v3 3)/2Xt)/2Xt2 2得:得:x x1 1=-1.5m=-1.5m设木板相对地的位移为设木板相对地的位移为x x2 2, ,由由x x2 2=(v=(v2 2+v+v3 3)/2Xt)/2Xt2 2得得,x x2 2=4.5m=4.5m有图示得:木板的最小长度为有图示得:木板的最小长度为 L=L=x2-x1=6.0

26、m6.0m v3v3x1x2F4(3 3)以物块和木板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物块和木板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受力分析如图(4 4)F F4 4= =1 1(M+m)g,a(M+m)g,a4 4= =1 1g=1m/sg=1m/s2 2V V3 3=2m/s,v=2m/s,v4 4=0=0由由v v3 32 2=2a=2a4 4x x3 3得,得,x x3 3=2m=2m所以所以x=4.5m+2m=6.5mx=4.5m+2m=6.5mxV4=0V4=0X3(3)(4)(5)20图像法图像法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的最小长度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21学生解题障碍分析学生

27、解题障碍分析: 1 1研究对象不单一研究对象不单一 研究对象有两个,小物块和木板。研究对象有两个,小物块和木板。2 2过程多且复杂过程多且复杂 整个过程共有整个过程共有3 3个过程个过程3 3初末状态分析不清初末状态分析不清 确定每一个过程的初末状态。确定每一个过程的初末状态。4 4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复杂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复杂 每一个过程应用,每个过程中每个物体应用。每一个过程应用,每个过程中每个物体应用。学生解题障碍22四、有效复习的探讨1、主干知识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后期复习时需要把力学综合中涉及的知主干知识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后期复习时需要把力学综合中涉及的知识点和物理情景一一展现。注重加强常规

28、题型的常规思维方法的训练识点和物理情景一一展现。注重加强常规题型的常规思维方法的训练。(1)受力分析及其计算)受力分析及其计算(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3)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4)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运动的图像(5)传送带、板块模型)传送带、板块模型(6)曲线运动和天体运动)曲线运动和天体运动(7)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综合)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综合力学综合题备考力学综合题备考建议建议23四、有效复习的探讨1、主干知识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后期复习时需要把力学综合中涉及的知主干知识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后期复习时需要把力学综合中涉及的知识点和物理情景一一展

29、现。注重加强常规题型的常规思维方法的训练识点和物理情景一一展现。注重加强常规题型的常规思维方法的训练。力学综合题备考力学综合题备考建议建议2、考力和运动,过程一般较多。加强学生过程分析。、考力和运动,过程一般较多。加强学生过程分析。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科技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科技应用。4、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热点。特别是运用数学方法建模、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热点。特别是运用数学方法建模、推理有所加强。需要学生注意临界推理有所加强。需要学生注意临界,极值,多解,极值,多解等等问题问题。24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

30、体,考查运动学规律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体,考查运动学规律 运动学规律的应用是高考永恒的主题。近年高考中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运动学规律的应用是高考永恒的主题。近年高考中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逐渐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命题形式丰富。有时考单个物体的多过程逐渐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命题形式丰富。有时考单个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有时考多个物体的运动(如追及相遇问题),有时结合图像考查。问题,有时考多个物体的运动(如追及相遇问题),有时结合图像考查。策略:策略: 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性质,建立起正确的运动图景,应用相应的物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性质,建立起正确的运动图景,应用相应

31、的物理规律列方程解答。需要注意多过程问题中物理量的联系(理规律列方程解答。需要注意多过程问题中物理量的联系(衔接衔接)。)。25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体,考查运动学规律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体,考查运动学规律例例1: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出行,这也造成了高速路的拥堵,据观测发现在收费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为此开发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72kmh的速度沿直线朝收费站正常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汽车运动到通道口时速度恰好减为v24ms,然后

32、匀速通过总长度为d16m的通道,接着再匀加速至v后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t020s的时间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后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 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x; (2)汽车通过ETC通道比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t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体,考查运动学规律备考方向一:以体育运动、交通工具的运动等为载体,考查运动学规律2627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

33、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分析以及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分析以及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知识。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有正交分解法、矢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知识。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有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图解法、等效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称法等。三角形法、图解法、等效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称法等。策略:策略: 掌握受力分析的技巧。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相应的数学知识。掌握受力分

34、析的技巧。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相应的数学知识。28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 例例2:质量为m的四只完全相同的足球叠成两层放在水平面上,底层三只足球刚好接触成三角形,上层一只足球放在底层三只足球的正上面,系统保持静止。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下层每个足球对上层足球的支持力大小 (2)水平面的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少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备考方向二:以共点力平衡问题为载体,考查物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29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三:以牛顿运动

35、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备考方向三: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高考对其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高考对其考查一般会与其他知识综合,涉及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分析等。考查一般会与其他知识综合,涉及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分析等。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传送带问题、板块问题等都应重点关注,连接体问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传送带问题、板块问题等都应重点关注,是高考中的热点。是高考中的热点。策略:策略:研究对象的选取。注重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强化常规模型。研究对

36、象的选取。注重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强化常规模型。30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三: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备考方向三: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例例3:如图,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2)若agtan,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备考方向三: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备考方向三:以牛

37、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分分析能力3132例例4:如图,质量分别为m,2m的A、B两物体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开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作用物体A上,使A物体沿着斜面匀加速向上运动。经过t0物体B脱离挡板并向上运动。求从开始到物体B刚脱离挡板的过程,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3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四:以曲线运动为载体,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及功能关备考方向四:以曲线运动为载体,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及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系的综合应用 力学综合题中,命题者常设置不同的情景,将牛顿运动定律、抛体运动、力学综合题中,命题者常设置不同的情景,

38、将牛顿运动定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规律、弹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等知识结合起来。试题在考查基础知圆周运动规律、弹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等知识结合起来。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功能关系是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功能关系是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常用方法。策略:策略:熟练掌握各种曲线运动模型的性质。注意关联速度。轻杆、轻绳和轻弹簧熟练掌握各种曲线运动模型的性质。注意关联速度。轻杆、轻绳和轻弹簧等模型。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讨论。等模型。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的讨论。34四、有效复习的探讨备考方向四:以曲线运动为载体,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及功能关备考方向四:以曲线运动为载体,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及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系的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