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_第1页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_第2页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_第3页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_第4页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    摘要: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人类认知积极参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以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反映人的头脑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概念或概念结构。通过从词汇、句法的角度进行象似性研究,能够较清楚地认识认知在语言规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象似性;认知;概念;能指;所指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自从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任意性(arbitrariness)的观点以来,任意性不仅仅被看成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且

2、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假设。所谓任意性,就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换句话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声音和语义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内在的或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例如,不同语言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叫法。汉语把人体上肢手腕前面的部分叫做“手”,而英语则称做“hand”,法语称“main”,俄语称“pyka”。不懂英语的中国人,看到“hand”时,不可能知道它指什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关系是不可论证的,无理可据的(unmotivated)。索绪尔之后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心灵主义都忽视和否定了语言的象似

3、性(iconicity),即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可论证的逻辑关系,并明确指出语言不仅仅在词汇层面上是任意的,在句法层面上,即单个语言符号通过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任意的。实际上,乔姆斯基将任意性的观点推崇到了极点。在语言与心灵中,乔氏比较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认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语言”都利用固定的、有限的几个语言平面,每个平面与一个特定的非语言平面相对应;在语言平面上选取一点就能在非语言平面上找到相应的一点,所以象似性是动物“语言”的特点,人类语言的特点是非象似性1105。然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存在一定的任

4、意性,但在构成上位范畴或下属范畴时,尤其是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时(句法层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是有理可据的。也就是说,语言除任意性外,还具有另外一个基本的特点,即象似性。 象似性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在其著作对话录(Cratylos)中,柏拉图区分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两种关系。一种是由自然决定的,如cuckoo(布谷鸟),其发音类似所指鸟类的叫声,象声词都具有这一特点;象形字,如“伞”,其形状酷似一把撑开的雨伞,其形状和内容之间也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另一种关系是由一个语言群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如“chair”指一类有靠背,常常有扶手的供人坐的家具,“风”指流动的气流等等2250-251

5、。现代认知领域的学者借用了柏拉图的这一区分,针对语言任意性,提出了语言象似性的观点。当然,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的关心并不主要集中在基本范畴词汇中的拟声和拟形,因为这种构词理据相对来说是相当有限的,在该词汇领域中,语言的任意性特点更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索绪尔等将拟声、拟形作为例外,进而忽视、否定语言象似性的主要原因。认知语言学讨论的语言象似性主要集中在语言的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说,语言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有理据的,即所谓“心生而言立”1104。语言是客观世界、人类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因此,认知语言学并不否定语言的任意性,但更重视语言的象似性

6、,尤其是在有关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中,象似性的地位大大高于任意性,这有助于从语言提供的独特视角,研究人类认知规律。 二、词汇层面及句法层面的语言象似性 1词汇象似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尽管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杂乱的,但人类大脑对世界的认识却是有序的。只有在认知的参与下,人类才能根据事物的特点,采取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世上万物进行分类、定位,进而认识世界。在此基础上,语言符号才有可能获得意义。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结果的词汇,必然反映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从而具有象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词汇象似性可以从语音和字形进行研究。 (1)词汇语音象似性。不同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不同会造成音的音质不同,给人

7、的感受、使人产生的联想也不同。例如,舌边音1和鼻辅音m、n、以及摩擦音r、s、等听起来比较柔软、低沉而含浑不清,常被用来象征低沉、缓慢、含混不清的声音、状态或性质,如low(低的),slow(慢的),rumble(隆隆声),muffle(使声音低沉),dumb(哑的),muddy(糊涂的、泥泞的),muddle(使糊涂),nerd(糊涂鬼),murmur(低语),mutter(咕哝),dim(昏暗的),muzzy(迷糊的)。再如,在发音素b时,首先需要双唇堵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释放出一股爆发性的气流。许多包含音素b的单词都含有膨胀、阻挡、迅速发展、爆炸等含义:bulge(膨胀),bounce

8、(反弹),big(大的),block(堵塞),boom(剧增),break(爆发),brake(刹车),burst(爆破)等。事实上,由于爆破音p、t、k、b、d、g的发音方式使得它们的发音较为短促,显得干脆、刚硬,比其他的音素更能生动地体现各种声响,很多含有爆破音的单词的意义都与声响、冲击、撞击有关,如bang(砰、爆炸声),boom(隆隆声、嗡嗡声),rumble(隆隆声、辘辘声),ping(砰、乒或铛声),clink(金属碰撞的叮当声),clank(当啷声),clang(当当声),clunk(硬物落地的噔的一声),bump(碰撞),thump(重击嘭的一声),thunder(雷鸣声),b

9、angle(枪声、爆炸声),rumpus(吵闹),rambunctious(喧闹的),impact(冲击),pound(连续重击),stamp(冲压),stomp(噔噔地重踏),spanking(啪啪地打)等。同样的道理,舌位较低、开口较大的元音如:、等显得大方、响亮;舌位较高,开口较小的前元音i:、i、e等显得比较单薄。含有这些音素的单词趋向于表示相应的或近似的状态或性质,如large(大的),fast(迅速的),clear (清晰的),crystal(水晶),swift(迅速的),chop(剁下较大一块),chip(凿下较小一片),slab(方形或长形厚板),slip(纸条),nb(工具的

10、尖端)等。 (2)词汇字形象似性。各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象似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作为方块文字的汉语单字字形的象似性较为明显,象似性程度显然高于英语的拼音文字。如“人”是一个人分腿而立的形象,“雨”中包含有天空、云和雨点的形象,“休”是人靠着树休息的形象。英语也起源于象形文字,但之后发展成为拼音文字,从字形上来说,已经失去了大部分象似性。尽管如此,认为英语文字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显然是武断的。在某些情况下,英语文字仍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字形象似性。如字母“H”是“栅栏”的形象,英语中含有字母“H”的许多词汇表达的意义与栅栏的形象或功能有关,具有“房子、包围、阻碍、庇护、隐藏”的含

11、义,如home(家),house(房子),hotel(旅店),hospital(医院),hamper(阻碍),helmet(防护帽),hermit(隐士),harbor(庇护),haven(庇护所),hive(蜂房),hovel(茅舍),hall(礼堂),hull(外壳),hedge(围栏),hide(隐藏),hoard(储藏),hurdle(栏架),hinder(阻碍),hut(陋屋)等。再如,“w”和“s”的字形弯弯曲曲的,water(水),wave(波浪),whirl(回旋),whirlpool(旋涡),wind(弯曲前进),wrench(猛扭、扳手),wring(绞、榨取),wrink

12、le(皱纹),wrestle(摔跤),wreath(花环),snake(蛇),serpent(蛇),spiral(螺旋),snarl(混乱)等词汇都具有“弯、缠、扭、曲、转”等相关的形态和动作的含义。 尽管我们没有必要认为所有英语单词的所指和能指之间都具有理据性,但要完全否认这一点显然也是错误的。词汇象似性的研究的确为研究英语词汇中“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 2句法象似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规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有理据的。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受人类认知支配,具有比词汇层面更明显的象似性。例如,雅各布逊在探索语言的本质一文中

13、指出:复句中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对应于他们表达的两个事件实际发生的先后顺序3,即句法成分与陈述对象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象似性。请看下面的例子: He opened the door and came into the room(他打开门,走进房间)。 He came into the room and opened the door(他走进房间,打开门)。 显然,在第一句里,两个分句的顺序和事件的自然时间顺序是一致的,句子所描述的事件符合人类的认知顺序,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的、流畅的。相反,第二个句子则令人感觉很别扭,因为两个分句的排列顺序不符合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虽然就句法规则来看,第二个句子并

14、没有什么错误,但它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分句的排列顺序违背了人类认知顺序,违反了句法的顺序象似性。 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归纳出的句法象似性原则主要有三条:接近象似原则(iconicproximity)、顺序象似原则(iconic sequencing)和数量象似原则(iconic quantity)。 (1)接近象似原则,即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概念结构之间的距离一致。这也许有些不好理解,因为语言成分是线性的,而语言所表达的世界却是立体的,多维的,甚至是抽象的,如何看待线性的距离与非线性甚至抽象的距离之间的象似性呢?请比较下面的例子: a short young Japanese busin

15、essman(一位身材矮小年轻的日本商人); a young short Japanese businessman(一位年轻身材矮小的日本商人); a Japanese short young businessman(一位日本身材矮小年轻的商人); a Japanese young short businessman(一位日本年轻身材矮小的商人)。 在这些例子中,只有第一个是可接受的说法,其他三个(及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都不可接受。尽管在现实中,身材矮小(short)、年轻(young)、日本的(Japanese)三个特征同时出现在所谈论的对象身上,但在人类的认知结构中,这三个特征与修饰对象的

16、距离是不同的:“身材矮小”是最明显的特征,容易识别;再走近,“年轻”这一特征才被认识到;再近,才认识到“日本的”这一特征。所以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人自身的体验这一认知观点来看,只有第一句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与人们的直觉也是一致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领属关系。从直觉上讲,我们都知道下面的例子中的第句是不正确的说法: 我的妈妈; 我妈妈; 我的手表; 我手表。 四 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1. 红顽强生命力的颂扬 张清华在 论莫言小说的传统艺选择与回归术精神中说:“他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带有超验色彩的感觉世界,是一个被主体人格与审美意趣浸透了的幻想世界”,的确,莫言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感知和把握能力的。在众多色

17、彩中,他似乎又对“红”情有独钟。在红高粱这部作品中,莫言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的生机勃勃的红高粱。他让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在充满野性的血红的高粱地里上演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故事 “我爷爷”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大胆的在血红的高粱地里野合;“我爷爷”带领着“我父亲”和几百号人在高粱地里伏击日本的汽车队,杀死了日本军队的高级官,“我爷爷”的队伍也全军覆灭,战斗太激烈了,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高粱地里的黑土地,而“我奶奶”也为了志愿抗日,在给游击队送饭的途中被子弹击穿了胸膛,英勇的牺牲在她最熟悉,最热爱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在临终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也体

18、现了这种顽强不屈的原始生命力的抗争精神,对生命强烈的呼唤与渴求。“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啊”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

19、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 2 爱与希望的象征 透明的红萝卜通过红萝卜传达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黑孩的敏锐的感觉力和他在滞洪闸的情感经历。小黑孩的内心世界非常敏感和丰富,他通过听,通过感觉感知着这个世界。而莫言创造了一个泛着金色的红萝卜成为小黑孩的象征。小黑孩像个小红萝卜,执拗而又顽固,但他不愚笨,他剔透明亮,比别人看得准,感受的确切。他闻得到刘副主任嘴里恶心的酒气而明白刘副主任的为人,他嗅到滞洪闸下水里飘上来的血腥,而了解其中的故事。莫言

20、创造了红萝卜这一意象,不仅是小黑孩的象征,而且是小黑孩梦中理想,精神家园的象征。小黑孩看到金色的幻化出奇异色彩的红萝卜时,老铁匠正唱着凄婉哀怨的歌,菊子姑娘与小石匠相互偎依着,小铁匠独自看着菊子与小石匠也默不作声,这样的情景是温馨的,小黑孩在这里感受到了爱与温暖,这样的情景是小黑孩梦中渴望的家的情景,所以,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景 “光滑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洋梨,还拖着一条长长地尾巴。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红萝卜在这里是爱、温暖、希望的象征,而小铁匠抢过

21、红萝卜吃时,从小黑孩的反应可以看出红萝卜在他心里承载的美好的希望,为这希望他奋不顾身,“小黑孩以少有的敏捷跳起来,两只细胳膊插进小铁匠的臂弯里,身体悬空一挂,又嘟噜滑下来”,黑孩在头晕目眩中看到小铁匠把萝卜往嘴里塞时,他又抓起一块煤渣投过去,小黑孩被骂后仍要追回红萝卜,最后,小铁匠把红萝卜扔到河里时,“他看到一道金色的长虹”,小黑孩的梦想和希望一刹那消失了,他无力承担无梦无理想无希望的生活,便无力的倒下了,但小黑孩仍没有放弃对梦想的寻找,他走到河边去看,之后到河里找,不管水有多深,有多危险!而当他看见黄麻地里的紫红头巾和红格上衣时,他的家的温馨破灭了,这是他看到铁砧子上的红萝卜,感觉它是蒙着一

22、层暗红色的破布。当黑孩最后走近萝卜地时,他又怀着残存的希望去寻找那天晚上幻化出奇异色彩、晶莹剔透的萝卜,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是寻找梦幻中的红萝卜,可是一个个的拔起,一个个的失望。可以说在滞洪闸的这段生活是小黑孩寻找精神家园、渴望关爱的过程,同时也是其美好希望破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红萝卜是载体,是象征物,它承载了小黑孩心理的流动过程,是小黑孩希望和梦想的象征。 结语:“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气。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莫言是向我们这样解释他的文学创作的。那么,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也能够发现其作品创作上的独辟蹊径。莫言是热衷于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和营造的

23、,其感觉化的叙事技巧的运用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创新的勇气和才气使我们从其作品中受益匪浅。希望我从自己狭窄的角度,片面的搜集莫言作品的一些叙事技巧加以整合,能够使自己能够从中对莫言,对莫言的作品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注释:作者:猫猫的博客          (1) (吴晓东 现代小说研究的视觉视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9年第1期)           (2) (  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

24、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           (3) ( 莫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7 )           (4) ( 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12)           (5) ( 应锦囊,林铁民,朱水涌。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参考书目: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