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体会_第1页
间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体会_第2页
间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体会_第3页
间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体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间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观察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用间歇雾化吸入疗法达到有效排痰,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2组均在抗炎、镇静、平喘、吸氧等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雾化吸入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雾化吸入疗法。结果:观察组雾化吸入后的排痰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歇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雾化吸入,间歇,毛细支气管炎Abstract:Objective T

2、o discuss improving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nebulization by effectively ejecting sputum in the treatment of brochiolitis. Methods 108 cases in-patient ,between one month to one point five years ol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54 cases for observation group and 54 cases for control gr

3、oup. Both groups have the same treatment, such as anti-infection, sedation, anti-asthma ,oxygen inhala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intermittent nebul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uses traditional nebulization . Results Compare the two groups by curative effect and rate of si

4、de effect,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P0.05), furthermore the time in hospital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shorter(P1岁的1例。对照组54例,男31例 ,女19例 ,年龄1个月1.5岁, 3个月13例 ,3个月6个月32例,6个月12个月12例 ,1岁的1例 。两组年龄、病情差异无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根据毛支炎的治疗原则,两组患儿均在抗炎、镇静平喘、吸氧、补液及常规物理拍背的基础上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专业护士据医嘱备好雾化液:生理盐水20 ml+糜蛋白酶+地

5、塞米松+庆大霉素,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确定药物剂量,检查超声雾化器性能良好,各管道连接正确,接通电源,调整雾量至低流量,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观察组54例,雾化吸入时间3 min5 min,间歇5 min10 min,间歇期辅以翻身拍背等物理治疗方法,吸入与间歇交替直至药液全部雾化完毕为止。对照组54例,按传统式雾化吸入疗法,持续雾化吸入10 min20 min至全部药液吸入完毕。观察记录雾化吸入前后各项指标及患儿自行排痰情况,统计学检验方法为t检验和2检验。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后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和痰鸣音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后

6、副作用发生情况、评定排痰结果。1.4 疗效判断标准喘憋时间、从治疗开始至呼吸频率正常、哮鸣音消失所需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从哮鸣音消失至支气管内痰鸣音消失所需时间)。2 结果2.1 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结果。两组差异无明显性,而雾化吸入后2 h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显著,P0.05。2.2 患儿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雾化吸入后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显著,2=24.11,P0.01。住院天数:观察组7 d内痊愈出院48例(88.89 %),对照组7 d内痊愈出院32例(5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3 讨论3.1 毛支炎间歇雾化吸入的可行性婴幼儿由

7、于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肺部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充血、管腔狭窄等,分泌物易阻塞气道。超声雾化吸入是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手段。咳嗽、咳痰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本研究针对婴幼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气道黏膜缓冲作用小的生理特点,改良传统雾化吸入法为间歇雾化吸入疗法,即给予低雾量、低湿度间歇交替雾化吸入,对呼吸道黏膜起缓冲作用,以增加气道纤毛运动,减少黏液同支气管壁的黏着性,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除,促进患儿 自行咳嗽咯痰,达到有效排痰目的。3.2 间歇雾化吸入疗法对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毛细支气管炎以炎症反应和黏膜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呼吸道高反应性为主要临床

8、特征。安静状态下,婴儿需用30 %肺活量来呼吸,而年长儿仅用12.5 %2,充分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在力差,气体弥散量小。毛支炎时,一方面炎性渗出物增多,肺泡内水分压增加,氧分压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传统雾化吸入疗法短时间内使肺泡内水分压进一步增加,氧分压急剧下降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使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心率代偿性增加,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和一过性肺水肿。而间歇雾化吸入是吸入与间歇时间交替,使肺泡内氧分压和水分压维持在平衡状态,缓解了低氧血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雾化间歇时间内,小儿肺组织可得到正常的气体弥散,同时药液也在肺泡内充分弥散,有利于气体交换,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恒定

9、的正常范围内,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或减少了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平稳,血氧饱和度值升高,而对照组呼吸、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值相对降低,证实间歇雾化吸入更加符合毛支炎的生理要求。3.3 间歇雾化吸入对排痰效果的影响雾化吸入时间的长短、雾量大小与排痰关系密切,患儿年龄在1个月3个月、雾化时间3 min/次,间歇5 min;6个月1.5岁,雾化时间为5 min/次,间歇5 min10 min。雾量以患儿易于接受的低流量为佳。低流量雾化吸入可延长药物的吸收,因药物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后,在肺泡壁上与附着黏液充分混合,增加了痰液水分,稀化了痰液,降低了痰液黏稠性,达到了促进排痰的目的。4 小结经临床验证,间歇雾化吸入疗法不仅缩短了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日,而且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