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内能、热机单元设计_第1页
53内能、热机单元设计_第2页
53内能、热机单元设计_第3页
53内能、热机单元设计_第4页
53内能、热机单元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内能建平世纪中学程喜兰一、教学任务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本节内容是在热现象的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的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使学生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较轻松地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课的宗旨是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物理知识,结合

2、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节课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归纳物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的动手实验,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内能的理解。关键点: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与机械能是有区别的。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气球

3、、充气筒、酒精灯、火柴、冰、锤、砂纸等。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压缩发火仪、硝化棉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五、教学设计思路1、本设计的依据和理由: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等两部分内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根据Flash课件中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跟温度的关系的现象,得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的(不可逆)关系。通过创设新的情景、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继而转入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2、突出重点的策略和理由: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热传递和做功都

4、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结论。并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上的本质区别。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感受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3、突破难点的策略和理由:学生第一次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比较难跨越。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分子动能,进行分段铺垫:(1)借用Flash动画,使学生回忆起“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给出踢足球的画面,使学生回忆起“足球运动,具有动能”;(3)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对两个画面进行类比。(4)通过对知识的分解、铺垫,提供Flash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从宏观思维到微观分析上的过渡,轻松地运用类比法认识了分子的动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

5、子势能,也同样进行分段铺垫:观察Flash动画(分子间存在相互引力和);给出两人对拉弹簧的画面,以辅助学生进行微观思维上的过渡;引导学生对这两副画面进行等效推理。通过这个模型支架进行等效假设,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势能概念。4、本设计的特色:本设计通过对生活情景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发对生活实例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队合作意识,借助于类比的科学方法,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六、教学流程活动讨论情景flash21、教学流程图内能情景flash1情景I实例1活动学生实验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活动学生实验1内能与

6、温度的关系活动讨论活动应用做功与内能改变两种方式的异同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 实例1列举生活中内能改变的实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的兴趣。情景 flash1flash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入内能的概念。情景 flash2flash演示分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无规则运动情景。活动 讨论通过讨论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加剧,说明分子动能增大、内能增大,从而得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并且注意到这种关系的不可逆性。活动 学生实验1分组探究(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如何点燃火柴头?如何使一块冰熔化?通过对实施过程的总结,归纳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

7、递。活动 学生实验2(活动卡P34活动3)用小吸管把一个气球吹大,先捏住管口,将气球贴在自己的脸上,管口对着外侧,然后迅速放气。在气球内气体迅速排出的过程中,感受贴在脸上的气球温度的变化,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活动 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虽然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性的,但是在本质上又有区别,热传递的方式是使内能发生转移,而做功的方式是能的形式发生了转化。但是,能量总是守恒的。活动 应用解释现象。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第二环节,通过实例和实验,讨论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

8、式。七、教案示例(一) 引入1、实例(1)举例:大试管中装适量水,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软木塞冲出去。提出问题:水怎么有那么大的力呢?(2)剧烈摇晃后,打开一瓶没有开过瓶的可乐,可乐喷洒出来。提出问题:剧烈摇晃过的可乐为什么会猛地喷洒出来呢?(二) 新课2、内能(1)问题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在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都有什么形式的能呢?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

9、理量来表示所有分子的能量。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讨论观察:温度越高,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此外,内能还跟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汽的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例1、关于内能,正确的说法是()A、 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B、 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C、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D、 物体的机械能加

10、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学生实验1分组探究(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如何点燃火柴头?如何使一块冰熔化?器材自选,并进行交流、分析、分类、归纳。结论: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2)学生实验2(活动卡P34活动3)给一个气球充气,然后迅速放气,感受一下气球是否凉一些?为什么?结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例2、下列过程中能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A、用锯条锯木头B、将烧红的铁条浸入凉水冷却C、将一段铁丝反复弯折D、将一壶冷水放在液化气灶上加热(3)讨论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有什么异

11、同?(提示:从效果上比较;从增加内能的来源上比较)结论:相同点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等效)。不同点热传递方式是内能转移;做功是能的形式发生转化。例3、将下面事例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A、用热水袋给手取暖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变热C、用嘴对手呵气D、刀在磨刀石上被磨得发烫E、放在炉火旁边的物体温度升高了_是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_是一类,分类的依据是_。(三)应用5、知识应用(1)演示实验用力快速压下压缩发火仪的手柄,观察现象、讨论并解释。(2)用能的观点解释开可乐和热水冲试管塞的实例,它们分别是如何增大物体内能的?(四)小结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六)作业附一:板书:分子动能物体的内能(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分子势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内能;温度,内能。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和状态有关。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附二:作业: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_和_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_,物体所具有的内能也越_。此外,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_和_有关。2、2001年3月,“和平号”空间站完成使命,安全坠入南太平洋海域。当“和平号”进入大气层时,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是通过_方式改变内能。在“和平号”坠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_(选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