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_第4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 教 者:谢小平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5日 授课地点:教学楼五楼电教室授课班级:高三(6)班 课 型:复习课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了解诗人各异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

2、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教学重点: 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学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明确目标三、实施步骤(一)预习检测 诗人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白居易的通俗

3、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二)知识温习 1、涵义(教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

4、(师生共同温习): 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相关术语:沉郁顿挫。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

5、悲慨。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师补充: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止上述词语,还比如:朦胧隐晦、幽默讽刺、婉转缠绵、雄壮浑厚、强健刚劲等等,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积累。)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4、演练(生集体回答):辨别下列诗歌属于何种语言风格。王昌龄从军行、王维山居秋暝、陶渊明饮酒、李商隐锦瑟、杜甫登高。(三)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

6、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表达情感,步骤三)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答题步骤:第一、叙: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7、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本诗( )(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诗歌通过( )的描写(刻 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四)实战演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口语。(点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具体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8、(表达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感)(四)小结回顾: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了解了诗歌风格的涵义,复习了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了辨别语言风格的方法;其次,在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归纳了解答诗歌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当堂训练。大家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当然,诗歌语言只是形式,它是为言情言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