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模知识介绍_第1页
成形模知识介绍_第2页
成形模知识介绍_第3页
成形模知识介绍_第4页
成形模知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目录成形模五金成形工艺包括拉延、胀形、起伏成形、翻边翻孔、缩口、旋压、挤压、校平等。专用以上工艺成形的模具那么称之为成形模。成形模依其构造形式分为:V折模翻板模侧推模N折模标准构造折弯模以此种最为多见编号模板代号模板名称材质板厚编号模板代号模板名称材质板厚01DH下托板SS412507UD上模板SKD113002CC下垫脚SS418008BP上垫板SS412003DD下模座SS415009HH 上模座SS414004DP下夹板SS412510BB上垫脚SS418005DB折刀SKD113611HP上托板SS413006OP下脱料板(下打板)SKD1120 以下为上图模具所采用的模板厚度:上

2、模脱料上模采用顶料销脱料,闭模时,顶料销被压入上模板内;开模时,顶料销被弹簧顶出上模面,将包在上模板上的工件顶落。上模采用滑块脱料,闭模时,滑块被压回到折弯的位置;开模时,滑块在自重和顶料销作用下下行, 工件从滑块上松落。 折刀局部折刀(下模)采用镶嵌凹模构造,即在下夹板加工折刀槽,槽的位置要准,将折刀镶入后,正面用螺丝固定在下夹板上。为了减小折弯过程中的摩擦,我们采用了在折刀上装入滚轮的作法。 下模脱料下模采用内打板脱料,注意下打板上外表应高出折刀上模面13MM作为预压量,也就是说在合模过程中折刀还没有折弯前下模弹簧已被压缩了13MM,材料压紧后再开场折弯。为了增大压料脱料力,下模可以用弹簧

3、箱或是气垫构造。内定位下模有内钩孔定位时,下面用弹簧将定位销顶住。定位销要在上模板开避位孔。下打板有定位销或定位孔来定位时,必须在下打板上做内导柱导向。上模折刀上模折刀在必要时可用滑块。上模折刀或是滑块上应加工压筋,以防止折弯过程中的拉料并可以通过修压筋来调整折弯角度。常用的压筋有两种形式,可以根据压筋的作用选择压筋的形式下页右图所示压筋形式在防拉料时常用。压筋常用形式:中间板如果上模局部较大,为了节约模板材料并方便调模,可采用中间板式构造如以下图。中间板比上模折刀至少低5MM,在加工时要求外形准。中间板的材质用SS41即可,不必热处理。气垫构造气垫构造是靠机床的气压装置通过气垫板来传递力量给

4、打板,此种构造一般在产品成型需较大的压料力时采用。如果模具的下模行程较大时,也应考虑用气垫构造。如图中,除气垫板厚度外,其他板的厚度尺寸与标准模具一样。气垫板的厚度一般为30.0MM,材质为SS41,对于气垫板上、下顶杆水平方向距离较远时,气垫板的厚度可考虑用40.0MM厚。穿过气垫板的下垫脚应根据气垫板的行程铣深掉一定的高度,以防止闭模时下垫脚与气垫板发生干预而导致气垫板压不下去的现象。同时气垫板在开模时亦不要与上模座发生干预。气垫构造中的顶杆大小一般为20.0MM,材质为SKD11,不热处理,分别在气垫板和下打板中沉头来固定。在排配下垫脚时,应注意不要与机台台盘的气顶杆孔干预。翻板构造开模

5、状态翻板构造闭模状态翻板构造细部构造翻板构造可以成形一些常规方法不能成形的产品需求。材料面与翻板滑动极小,成形以后产品外表无损伤。可减少成形折弯高度高内R较大的产品回弹。翻板模可成形负角度,折出内角小于90的角度。 利用翻板来折形的折弯边高度较高,设计时应注意上模座,上夹板,上托板的尺寸大小不能和折弯成形后的产品发生干预。翻板模常用的冲压设备为油压机;如用普通冲床可能会因折弯速度过快,产品变形。翻板模的翻板不要分段(否那么各翻板可能运动不同步导致产品折弯不良),上模局部可分段。翻板模的打板行程一般取30MM,用气垫顶出构造卸料,板厚度为24MM。翻板模的折刀在与翻板相接触的转角处不允许倒R角或

6、C角,以利于翻转。除了这些构造外,折模还有以下一些常用构造:V折模具 悬臂折弯模具 断差成形模 侧推模 N折模悬臂折弯模具回弹弯曲件从模具中取出后由于弯曲时存在弹性变形结果使工件的角度和圆角半径发生变化与模具相应形状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回弹。目標值實際角度回彈角度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屈服点越高弹性模量越小回弹越大材料的相对弯曲半径r/tr/t越小/ 越小弯曲工件形状:一般来说U形弯曲比V形弯曲的回弹要小模具尺寸 凹模开口越深回弹越小模具间隙凸凹模侧间隙越小回弹小校正力增加校正力可以减小回弹量校正力过大可能出现负回弹。消除回弹的方法有补偿法和校正法。三.成形工艺介绍补偿法要预先估算或试出工件弯曲后

7、的回弹量在计模具时使工件的变形超出原计的变形。冲压回弹后得到所需要的形状常用方法凸模负角补偿法如以下图(a)(b) 顶料板端面成弧面或斜面补偿如以下图 (c)。三.成形工艺介绍摆块凹模补偿法(如以下图左)和软凹模补偿法(如以下图右)。在用补偿法降低回弹的设计中还有凹模下部做斜面的方法。另外如果产品允许可以在折弯局部压加强筋防止回弹。三.成形工艺介绍校正法是在模具构造上采取措施让校正压力集中在弯角处使其产生一定塑性变形抑制回弹如以下图。校正弯曲时所需的压力比自由弯曲大得多。在校正法中还有侧向推力弯曲法和拉弯法。三.成形工艺介绍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圆角半径不宜过小,过小工件外层材料可能会发生断裂

8、;如要求弯曲很小,可以采用压线和折弯时压筋的方式改善变形状况。r角過小折彎開裂壓線壓筋三.成形工艺介绍最小弯曲半径材料退火状态冷作硬化状态弯曲线的位置垂直纤维平行纤维垂直纤维平行纤维0810Q1950.1t0.4t0.4t0.8t1520Q235A0.1t0.5t0.5t1.0t4550Q2750.5t1.0t1.0t1.7t60MnT81.2t2.0t2.0t3.0t纯铜0.1t0.35t1.0t2.0t软黄铜0.1t0.35t0.35t0.8t黄铜(半硬)0.1t0.35t0.5t1.2t磷铜-1.0t3.0t铝0.1t0.2t0.3t0.8t半硬铝1.0t1.5t1.5t2.5t硬铝2.

9、0t3.0t3.0t4.0t三.成形工艺介绍折弯线最好与板材轧制纤维方向垂直;如有困难,但其与纤维方向的角度不要小于30度。纖維方向折彎易裂纖維方向最小弯曲高度不宜太小,否那么折弯件的稳定性不好;当H2.2x0.760.730.70.670.640.610.580.5r/d1.510.50.25x0.50.510.530.55表1表2三.成形工艺介绍回弹 在产品设计时可以在弯曲部位设计加强肋在模具设计时可参照回弹局部讲义。弯裂 在材料方面选 用塑性好的材料且板料外表不得有划伤裂纹侧面不得有大的毛刺开裂和冷作硬化另外弯曲前应注意材料的纤维方向在工艺方面毛刺面应向弯曲内侧模具方面可采用附加反压弯曲或适当增加凸模圆角半径。偏移 模具上用压料装置使毛坯在压紧状态下弯曲还应设计合理的定位装置在工艺上可以将尺寸不大的不对称弯曲件组合成对称形状弯曲后再切开有利于防止偏移。底部不平 压弯时凸模底部与材料未帖紧弯曲后底部会出现不平的现象。可用压料顶板(即下打板)的模式在弯曲开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