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省沁水煤田古县永乐南勘查区 普查设计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2006年10月专心-专注-专业山西省沁水煤田古县永乐南勘查区 普查设计主 要 编 写 人:杜云洁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张学彦单位负责人:郝风鸣提交设计单位: 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设计提交日期:2006年10月编 制 人 员地质:杜云洁 煤质:陈桃花水文:谢汝明测井:高伯林微机:赵新丽 孟庆菊 谢文华 陈永侠 江平彬打字:白伟英审核:张学彦 王会林 目 录附 图 目 次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001 0001 区域地质图 1:002 0002 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图及工程布置图 1:250000
2、03 0003 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004 0004 1-1勘查线剖面图 1:10000004 0005 5-5勘查线剖面图 1:10000005 0006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预算图 1:25000005 0007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预算图 1:25000005 0008 9+1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预算图 1:25000005 0009 1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预算图 1:25000006 0010 钻探工程布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1:25000附 表 目 次序号 附表 名 称 页号1 1 钻孔坐标成果 1 2 2 钻孔施工情况一览表 2 2 2 主要可采煤层成果表
3、 32 2 各主要可采煤层煤芯煤样化验成果表 43 3 各煤层资源储量预算表 61 目的与任务“山西省沁水煤田古县永乐南勘查区普查”项目系我院申报的山西省矿业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经省厅组织专家论证,同意该项目立项。2006年9月22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明电200675号文下发了“关于编写2006年度地质找矿项目设计的通知”,委托我院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任务,并要求编写项目设计书。我院按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利用与本勘查区相邻的安泽南矿区煤炭普查地质成果,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按省厅通知精神组织编写了山西省沁水煤田古县永乐南勘查区普查设计。本次勘查时限为2007年1月至12月,2007年年底
4、提交地质报告。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关于普查阶段的规定,本次普查的地质任务是对勘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作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2 概况2.1 位置与交通2.1.1 勘查区位置永乐南勘查区位于山西省古县永乐乡南部苏家庄与安泽县冀氏镇李庄村一带,行政隶属古县永乐乡与安泽县冀氏镇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0400112°0945北纬:36°020036°07152.1.2 勘查区范围勘查区西起乔家岭前槐树沟,东止掘菜沟许家沟,北起枣庄掘菜沟,南止槐树沟许家沟。平面形态呈长方形,南北长约9.6
5、1km,东西宽约8.628km,面积83.835km2。边界拐点的平面直角坐标为: 6°带 1、X=.198 Y=.9892、X=.153 Y=.1223、X=.328 Y=.1514、X=.471 Y=.4492.1.3 交通情况从永乐乡沿309国道向西52km可达南同蒲铁路甘亭火车站,从甘亭镇沿108国道向南15km可至临汾市及临汾火车站,向北13km可至洪洞县及洪洞火车站,同时可达大(同)-运(城)高速公路,总述区外交通条件便利。区内主要为土石小路,交通困难。详见交通位置图。2.2 自然地理概况2.2.1 地形地貌勘查区地处太岳山南端。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主要山梁呈NESW
6、向展布。区内灌木、森林大面积覆盖,基岩出露中等,第四系黄土零星覆盖。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勘查区西南部山梁(将军墓),标高1446.2m;最低点位于勘查区东界南段王村河河床,标高约1010m,相对高差436.2m,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2.2.2 水系、河流、水库本区地表水属黄河水系,区中西部呈NESW向分布的山梁形成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分水岭以东主要河流有上马寨河与王村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向东分别在区外兰村和冀氏镇注入沁河。分水岭以西地表水均为古县河支流,古县河在王马村与洪安涧河汇合,向西穿越古县县境于洪洞县城西南注入汾河。2.2.3 气候本区属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温暖带季风型气候
7、,昼夜温差较大,据安泽县1995年2004年气象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9.36,最高气温38.2(2002.7.25),最低气温-26.6(1990.2.1)。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多风少雨,降雨主要集中于7、8、9月,年平均降水量545.08mm,年平均蒸发量1510.39mm。年平均最大降雨量为900mm(2003),最小降雨量为288.4mm(1997年),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为1668.6mm(1997年),最小蒸发量为1220.3mm(2003)。结冰期多在10月至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81cm(1980.2.3),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26.0m/s(1997.3.3)。2.
8、2.4 地震据山西省地震区划图,勘查区属6度区。据历史记载:分别发生于1303年和1695年,以襄汾临汾甘亭洪洞赵城一线为震中的两次里氏8级地震均波及本区。2.3 勘查开采情况2.3.1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价 1988年7月,213地质队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冀氏煤成气、煤普查地质报告。1992年地矿局以晋地矿字199213号文批准通过。本次普查共施工钻孔3个,钻探工程量2015m;1/5万地质填图1332km2;1/万地震剖面87.5km;采集各类样品608件;共获煤炭储量(D级)万t。此次施工的3个钻孔与永乐南勘查区相距甚远,其成果无法为本设计所利用。2005年1月下旬,原山西煤田地质勘探
9、144队(2006年1月起更名为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于本区东邻的安泽南矿区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煤炭普查工作。本次工作以钻探为主,配合野外地质填图、测井、采样测试、测量、槽探等勘查手段,共施工钻孔6个(含1个探岩溶孔),钻探工程量4816.44m(其中探岩溶151.79m);测井6个,实测米4668.65m;槽探工程量1000m3;1:1万地质填图90.4km2;采集各类煤样共计125个,测量工程6个。经验收评级,各项工作基本达甲级以上标准。2005年8月底,144队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南矿区煤炭普查地质报告,提交资源量(333+334?)10196万t。12月中旬,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
10、评审中心以晋评审储字2005196号文批准通过,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储备字2005197号文备案。本次普查成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本勘查区立项设计的主要地质依据。 可供本区利用的103、503、903号钻孔钻探工程量2615.14m,测井实测米2535.6m。其中103号钻孔钻探与测井质量等级均为甲级;503号钻孔钻探质量等级为特级,测井为甲级;903号钻孔钻探与测井质量等级均为乙级。2.3.2 煤炭开发建设及开采情况本区无煤矿生产开采。2.3.3 勘查开发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情况 本区目前无勘查开发规划及矿业权设置。3 地质特征3.1 地层3.1.1 区域地层勘查区位于沁水煤田西南边缘。区
11、域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地层由西向东、由老到新依次出露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零星覆盖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详见区域地层简表表3-3-1。3.1.2 勘查区地层 区 域 地 层 表 表3-3-1界系统、群整合关系厚度岩性特征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0-30分布于山涧河谷地带,灰黄色、砂土、砂砾及亚粘土组成。更新统0-50分布于山涧河谷地带为主,棕、黄褐色亚粘土、亚粘土组成。第三系上新统100-300鲜红色粘土夹浅红色亚粘土,含少量砂砾石、粘土、含铁、钙质较多。中生界三叠系中统分布于矿区以东地区,灰绿、灰黄中细粒砂岩夹泥岩,下部
12、灰绿灰白色长石砂岩夹紫红色泥岩。下统253-317分布于矿区及以东地区,以灰紫红、灰红、紫红色薄弱层及中厚层长石砂岩为主,上部砖红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古生界二叠系上统461-53.2分布于矿区及以东地区,上部紫红色、暗紫色泥岩、粉砂岩,夹砂岩,下部暗紫色、灰绿色、灰黄色泥岩、粉砂岩夹砂岩。下统98-176分布于矿区及以东地区,下部山西组为含煤地层,以灰黑色、黑色泥岩、粉砂岩夹砂岩,上部以深灰色、灰黑色、泥粉砂岩夹砂岩。石炭系上统94-132分布于矿区及以东地区,为主要含水层,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夹石灰岩组成。中统5.50-50.26分布于矿区,上部以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下部以铝质泥岩
13、为主。奥陶系中统382-426分布于矿区西部,上部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夹石膏、下部为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为主。下统124-164分布于矿区西部,上部为燧石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下部以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寒武系上统58-113分布于霍山东麓, 上部白色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泥灰岩、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中统168-207分布于霍山麓,上部为厚层状鲕状灰岩夹泥岩条带及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砂岩、泥岩。元古界长城系霍山组58-87分布于霍山隆起外侧,岩性为肉红色、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岩状砂岩,夹不稳定的含砾砂岩、砂砾岩。太古界上太古界太岳山群1700分布在霍山隆起的核部地带,以浅灰红色
14、、橙红色厚层中粗粒角闪质眼球状混合岩及混合岩化角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太古界霍县群2000分布在霍山隆起的核部地带,以混合岩化黑色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根据安泽南矿区地质报告,将本区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3.1.2.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主要由深灰色石灰岩组成,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1.2.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O2f顶K1石英砂岩底,厚度8.7729.34m,平均17.73m。下部主要为浅灰色铝质泥岩,中部一般夹一层不稳定的薄层石灰岩,其中含蜓类动物化石。3.1.2.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平均厚度95.
15、63m。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石灰岩,含煤9层(4、5、6、7、8、9、10、10下、11)。3.1.2.4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K7砂岩底K8砂岩底,厚度35.8852.50m,平均45.12m。下部主要为黑色泥岩, 2号、3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上部主要由黑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组成,含植物化石碎片,间夹23层浅灰色细粒砂岩,顶部含1号、1上号不可采煤层。3.1.2.5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 ,厚度77.50-140.15m,平均90.34m。按岩性特征划分为下、上两段。a 下段(P1x1)K8砂岩底K9砂岩底,厚度36.3651.70m
16、,平均45.31m。以深灰色粉砂岩、黑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细粒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少量植物化石,底部含薄煤层。b 上段(P1x2)K9砂岩底K10砂岩底,厚度41.1988.45m,平均51.03m。下部主为灰白色中粒砂岩,间夹深灰色泥岩,中部为浅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上部为灰绿色夹紫红色含铝质及铁质鲕粒的泥岩。该组地层出露于区西北边界外枣家凹村附近。3.1.2.6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K10砂岩底K14砂岩底,厚度371.32-513.72m,平均475.18m。按岩性特征划分为下、中、上三段a 下段(P2s1)K10砂岩底K12砂岩底。厚度170.70206.85m,平均191.31m
17、。主要由黄绿色、灰黄色粉砂岩及黄绿色、紫色泥岩组成,夹数层黄绿色中、细粒砂岩。K10砂岩为黄绿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钙质胶结。b 中段(P2s2)K12砂岩底K13砂岩底,厚度142.35248.60m,平均225.60m。主要由黄绿色泥岩,中细粒砂岩及紫色泥岩组成。K12砂岩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顶部泥岩中含燧石结核,呈似层状。c 上段(P2s3)K13砂岩底K14砂岩底,厚度58.27m,主要由黄绿色中、细粒砂岩及厚层紫色泥岩组成。该组地层主要出露于区东部,南北两大沟谷的两侧。3.1.2.7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K14砂岩底K15砂岩底,厚度88.14m。主要由23层紫红色泥岩及
18、黄绿色、紫色、中、细粒砂岩组成,泥岩中多含钙质结核。3.1.2.8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底界为K15砂岩,厚度420m左右,区内出露最大厚度约为120余米,主要为紫色细粒长石砂岩,间夹薄层紫色泥岩。该组地层主要分布于区内各大山梁。3.1.2.9 第四系(Q)a、中更新统(Q2)分布于山梁、山坡及沟谷中,厚度093m,为灰黄红色亚粘土。b、上更新统(Q3)主要分布于较大河谷两侧,二级阶地。岩性为棕黄色、灰黄色亚砂土。垂直节理发育。C、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较大河谷中,为现代沉积物,主要由河卵石,砂砾石等组成。3.2 地质构造3.2.1 勘查区所在的区域构造部位及构造特征按板块学的构造划
19、分,本区位于华北板块山西过渡地块沁水区块的西南部,沁水区块北邻五台山隆起,南面是王屋山隆起,西界自北而南为绵山断裂、太岳山隆起、浮山断裂,东界在潞安城以北以晋获断裂为界、以南沿太行山主脉西坡延伸。该区块主要表现为一大型复式向斜,轴向为北北东,次级褶曲走向多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较发育。按其构造的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区:南区为沁水以南,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断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中区为沁水至武乡之间,褶皱发育,中部襄垣古县一带发育一组近东西向(北东东)断裂带,该断裂带以南褶皱多南,北走向,断裂活动不甚发育,仅靠近太岳山附近发育一组北北东向断裂,断裂带以北,以褶皱构造为主,极少断裂构造,
20、褶皱走向为北北东向(东部)和近南北向(西部)。北区为武乡以北,褶皱主要发育于东部,以北东走向为主,断裂不发育,昔阳西侧发育有旋扭构造。断裂多发育于西部,北东东向断裂极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东西向少见。另有南北褶皱构造,但不甚发育。浮山断裂为沁水煤田西部边界断层,展布于绛县陈村、翼城县二曲、浮山县城东、古县店上一带,延长约70km,是临汾运城裂陷盆地中段东侧边界。由于第四系覆盖,仅在沟谷中见到其痕迹。其活动始于中生代,表现为北北东向阶梯状地垒和断层组,东盘下降,西盘上升。新生代呈反向发展,西盘下降,东盘上升,表现为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正断层。3.2.2 勘查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和特征勘查区构造总体
21、上为一轴向近南北的褶曲构造,并伴有两条正断层。地层倾向多为东、西向,倾角一般9-14°。F1断层位于本区北部边界,走向NE或SW,落差20m,倾角70°,倾向NW,延伸长度约2000m,在P2sh地层断开。F2断层位于本区西部边界,走向NEE,落差70m,倾角70°,倾向SE,延伸长度约2500m,在T1L地层断开。3.2.3 陷落柱的分布特征及发育概况区内未发现陷落柱。3.2.4 岩浆岩区内未发现岩浆岩。3.2.5 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3.3 含煤地层安泽南矿区与本区东部相邻,可引用其地层成果作为本次设计的依据。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
2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总厚140.75m,此外,下石盒子组有不稳定的薄煤层发育。3.3.1 太原组(C3t3) 太原组为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平均厚度95.63m。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石灰岩,含煤9层(4、5、6、7、8、9、10、10下、11)。据岩性组合、含煤性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可分为三段。3.3.1.1 太原组下段(C3t1) K1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厚度16.55-25.05m,平均21.95m。主要由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其中9+10、11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3.3.1.2 太原组中段(C3t2) 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度30.54-38
23、.67m,平均35.02m。由黑灰色粉砂岩、石灰岩及2-3层薄煤层组成。3.3.1.3 太原组上段(C3t3) 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34.81-43.18m,平均38.66m,由黑色、黑灰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细粒砂岩和5、6号煤层组成。3.3.2 山西组(P1s)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度35.88-52.50m,平均45.12m。岩性为深灰色、黑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岩,含煤5层(1上、1、2、2下、3),其中2、3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3.4 含煤性与煤层3.4.1 含煤性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平均厚45.12m,共含煤5层(1上
24、、1、2、2下、3号),煤层平均总厚5.78m,含煤系数12.8%;平均可采煤层总厚5.18m,平均可采含煤系数11.5%,其中2、3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太原组厚度平均95.63m,共含煤9层(4、5、6、7、8、9、10(9+10)、10下、11号)。煤层平均总厚8.53m,含煤系数9.0%,平均可采煤层总厚6.13m,平均可采含煤系数数6.5%。3.4.2 可采煤层3.4.2.1 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8砂岩14.4-28.6m,平均21.65m,厚度0.783.00m,平均2.26m。不含夹石,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为全区可采煤层。3.4.2.2 3号煤层位于山
25、西组下部,上距2号煤层3.2510.50m,平均5.73m。厚度为2.403.50m,平均2.88m。结构简单,一般含一层夹石,顶板为泥岩,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3.4.2.3 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厚度2.304.17m,平均3.08m。含1-3层夹石,一般为1层,顶板为K2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3.4.2.4 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部,上距9+10号煤层2.666.84m,平均4.31m。厚度1.782.54m,平均2.04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顶板为细粒砂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或铝质泥岩,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3.4
26、.3 煤层对比依据可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煤层本身特征进行对比。3.4.4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根据安泽南矿区煤层成果:2、3、9+10、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5、10下号为局部可采煤层。3.5 煤质 据安泽南矿区煤质资料:3.5.1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3.5.1.1 煤的物理性质灰黑色,似金属光泽,比重和硬度大,裂隙不发育。3.5.1.2 煤岩特征2、3号煤层: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均质镜质体次之,有少部分的碎屑体。丝质组多为氧化丝质体,胞腔内充填有粘土颗粒,个别的为火焚丝质体。矿物含量不等,主要以粘土为主。9+10、11号煤层:镜质组以均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次之,形态呈团块状、
27、碎屑状及不规则状。丝质组含量不高,一般为氧化丝质体,个别为火焚丝质体。矿物含量以粘土为主。3.5.2 主要煤质指标 水分:各煤层空气干燥基水分含量介于0.50-0.83%之间。 灰分:2、3、9+10、11号煤层原煤干基灰分分别为11.84-27.50%,平均17.45%、13.15-37.58%,平均21.70%、8.04-24.16%,平均16.34%、19.45-35.84%,平均26.90%。 全硫:2、3号煤层原煤干基全硫含量均值介于0.36-0.39%之间,9+10、11号煤层分别为2.38-5.51%,平均4.12%、3.11-6.10%,平均4.19%。 发热量:2、3、9+1
28、0、11号煤层原煤干基高位发热量均值分别为25.111-31.697MJ/kg,平均29.403 MJ/kg、20.459-31.204MJ/kg,平均27.362 MJ/kg、25.979-32.991MJ/kg,平均29.100 MJ/kg、20.793-27.840MJ/kg,平均24.622 MJ/kg。浮煤挥发分:2、3、9+10、11号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分别为:10.20-13.62%、10.35-12.94%、8.99-10.84%、8.83-11.07%。粘结指数:各煤层粘结指数均为零,无粘结性。煤类及其变化范围:2、3号煤层为贫煤。9+10、11号煤层在勘查区西部及北部
29、很可能是贫煤,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向本区东南部有可能逐渐过渡为无烟煤。3.5.3 煤类2、3号煤层为贫煤。9+10、11号煤层为贫煤和无烟煤。3.5.4 灰分、硫分、发热量的分级2、3号煤层属低中灰、特低硫、特高热值的贫煤。9+10号煤层属低中灰、高硫、特高热值的无烟煤和贫煤。11号煤层属中高灰、高硫、高热值的贫煤和无烟煤。3.5.5 煤的工业用途和加工利用方向2、3号煤可作气化和动力用煤,9+10、11号煤可作动力用煤。3.5.6 煤的风化、氧化带各煤层埋藏较深,不存在风、氧化现象。3.5.7 煤质、煤类勘查研究程度勘查区属勘查空白区。3.6 共伴生有益矿产根据安泽南普查成果,本区主要有益矿产
30、有Ge、Ga、U、Th、V等稀散元素及Fe、Al矿石。各稀散元素主要赋存于山西组及太原组等煤系地层中,Fe、Al矿石主要赋存于本溪组下部地层中,其厚度、含量远未达工业品位。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4.1 水文地质特征4.1.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4.1.1.1 自然地理概况勘查区位于太岳山南端。沁水凹陷西部边缘,西临近临汾盆地,由于地层长期隆起,构成不同高度和切割深度、侵蚀地貌形态的中山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走向近南北的波状起伏。由西向东依次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地层,零星第四系黄土层覆盖。水系,区域内河流属黄河水系,主要为汾河支流洪安涧河,该河发源于古县热留乡,多年平均径流量0
31、.797亿m3/a,平均以溪流为主,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1.9%,最大洪峰值1730m3/s(东庄水文站)。本区主要勘查区西侧的洪安涧河的支流古县河、西部树枝状冲沟向古县河汇集,为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为35.5km2,在区的中部为北东南西向分水岭,东侧冲沟水流汇集于王村及上马寨河,然后东流于翼氏村和兰村进入沁河。区内沁河流域面积为48km2。4.1.1.2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勘查区西北部出露大面积奥灰碳酸盐岩地层,将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及径流区,地下水向南、西南径流于广胜寺泉排泄,广胜寺泉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5km,霍山背斜的南端与霍山断裂的交汇处,泉口标高581.60m,流量4.5
32、3m3/s,水温14,水化学类型重碳酸盐硫硫酸盐型,矿化度0.31-0.56g/l,本区位于泉域的东南部径流地带。4.1.2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4.1.2.1 含水层区内划分个含水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a 第四系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岩性为松散黄土砂砾沉积物、分布在山涧河谷地带,一般厚010m左右,该层渗透性均好,厚度大时可成丰富的地下潜水含水层。b 上石盒子组中、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本组含水砂岩不稳定,厚度变化大,有尖灭现象,K12为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含棱角状小砾石,含水特征与埋藏及补给条件有关,属裂隙承压水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c 上石盒子底部(K1
33、0)砂岩裂隙含水层()砂岩含水层厚度变化大,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厚层状砂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地面有泉水出露,属裂隙承压水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d 下石盒子组中、底部(K9、K8)砂岩裂隙含水层()K9砂岩位于2号煤层以上,一般间距65m,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裂隙发育一般较弱。K8砂岩位于2号煤层顶板,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横向变化大,常变为粉砂岩。两层砂岩含水特征相似,与埋藏及补给有关,属裂隙承压水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层。e 太原组(K4、K3、K2)石灰岩溶隙含水层()由深灰色、灰色、块状石灰岩组成,总厚在20m左右,K4灰岩为7号煤直接顶板、裂隙较发育且被方解石充填,K3
34、灰岩为8号煤层直接顶板、裂隙较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岩芯偶见小溶孔,主要含水层K2灰岩含水层为9、10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邻近生产矿井调查,涌水量不大,概算含水系数在12之间,水质不好,因此,属弱中等富水性裂隙溶洞含水层。f 中奥陶统石灰岩溶隙含水层()零星出露于区的东南部,区内隐伏于煤系地层之下,厚545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地纯净,性脆、含方解石细脉、峰峰组下段见泥灰岩及石膏层,石膏层呈灰白色及白色,结构为纤维状及脉状,下部为马家沟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奥灰为区内主要含水层、裂隙溶洞发育,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溶隙发育程度减弱,古县城供水井,水位标高670.00m,南
35、部安泽南勘查区501钻孔,水位标高为847.86,推断本区水位为810m左右。因此,该层属中等强富水性裂隙溶洞含水层。4.1.2.2 隔水层a 下石盒子泥岩、粉砂岩隔水层(K10底至K8顶)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夹有砂岩而组成,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厚度为114m,其间夹有中粒砂岩、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因此隔水层对地表水及潜水起良好隔水作用。b 太原组上部泥岩、粉砂岩隔水层(2号煤底至K4顶)隔水层由泥岩、粉砂岩夹有细粒砂岩组成,层位稳定、一般36.00m,在无断层贯通情况下,太原组石灰岩溶隙水将不会影响上 组煤开采。c 太原组下段及本溪组泥岩、铝土岩隔水层下组煤层底板至峰峰组之间,由泥岩、粉砂
36、岩、石英砂岩及本溪组铝土岩等组成,由于沉积时古地形起伏不平,因而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28m,对下伏峰峰组含水层具有良好的隔水作用。4.1.2.3 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 勘查区主要为倾向东的单斜构造,西部埋藏浅,风化裂隙发育,岩溶裂隙相对发育,地下水径流条件好,随着埋深的增加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区内构造断裂不甚发育,对地下水影响不大,受构造的影响地下水均埋藏较浅,因此,煤层将成为奥灰岩溶水带压开采地段。 4.1.2.4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a 全新统潜水含水层埋藏浅,与大气降水有直接水力联系,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为主。b 本区各含水层之间赋有隔水性良好的隔水层,垂直方向一般不发生水力联系。c 地表水
37、洪安涧河为季节性河流,主要流经二叠系地层,成为煤系上覆地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因此,河水将与上部砂岩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4.1.2.5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山西组2号煤层顶板K8砂岩含水层及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隐伏于石盒子组地层之下,主要通过构造破坏带,接受上覆地层砂岩含水层地下水补给。砂岩裂隙和石灰岩溶隙空间将形成“悬挂水”,通过构造破碎带补给中奥陶统含水层。奥陶系含水层在西北部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及河流的渗漏补给,其次也有灰岩上覆石炭二叠系沿构造裂隙向下越流补给,受构造和地形等因素,地下水在西北广胜寺头泉形成最低泄水口,使地下水均在最低泄水口汇集,最终以泉的形成集中排泄,
38、泉的出露就是泉域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4.1.3 矿床充水因素初步分析4.1.3.1 区内基岩大部处于裸露状态,大气降水充水将是矿井充水的来源。4.1.3.2 2号煤层顶板K8中砂岩是开采2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虽然地下水径流滞缓、含水性弱在矿井开采中易于疏干,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补给来源,砂岩裂隙发育程度影响着涌水量的大小。4.1.4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综上所述,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该区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可划分为:上组煤以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含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二类一型,下组煤以顶板K2石灰岩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含水性较弱,水文
39、地质条件取决于底板奥灰岩溶水强弱,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4.2 工程地质条件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内煤系地层按岩性分类,一为碎屑岩,二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在垂向分带上变化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碳酸盐岩沉积稳定,工程地质条件简单。2号煤层顶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泥岩可占到60%左右,厚度一般在1.70-3.20m,岩性以灰黑色、深灰色为主,裂隙不甚发育,浅部地带具有风化裂隙,据煤矿调查,顶板为泥岩时,组成了稳定差的顶板、粉砂岩时可达到中等稳定的顶板。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泥岩可占到60-70%,厚度在2.20-3.50m,无底鼓现象,一般可组成
40、中等稳定的底板。9+10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厚度2.50-10.00m,厚层状,质坚硬,性脆,浅部地带具有裂隙,组成了稳定性的顶板。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泥岩占到55%,厚度11.0-2.50m,组成了稳定性差的底板。11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厚度1.80-3.50m,厚层状,裂隙不甚发育,组成了稳定差中等的顶板。底板以泥岩为主,厚度2.00-4.70m,裂隙不发育,组成了稳定性的底板。4.3 环境地质4.3.1 地质环境现状 该区为黄土基岩剥蚀型山岳地貌。第四系地层较发育,体现了新构造运动特征,区内地形因受剧烈侵蚀而冲沟发育,地形变化较大,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土壤为黄色亚砂土,尚
41、属清洁土壤。4.3.2 地质灾害、采矿塌陷问题区内植被覆盖率中等,基岩出露中等,斜坡地貌较发育,地表坡度一般为15°45°,甚至达70°以上,属黄土基岩剥蚀型地貌,因此,斜坡上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在大气降水入渗浸入下力学平衡遭到破坏而产生崩塌,或易形成滑坡。分析其形成原因是大气降水入渗斜坡孔隙之中,增加了单位体积重量,加大剪应力,而促成下滑,形成了崩塌或滑坡。4.3.3 环境污染因素及其危害区内地表水均属季节性河流,一般水小或为小溪,雨季各河谷汇集水流,主要来自上游冲沟。区内无工业园区及民间作坊,土壤、河流及小溪均未被污染。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矿井开采后,由
42、于塌陷裂隙的产生,部分井、泉(井为第四系潜水,未发现泉点)。将有可能枯竭,地表水流的渗入而减小。4.3.4 勘查区的地质环境预测评价将来矿井开采时,可能会引起地表塌陷或裂缝,对部分村庄产生危害,有可能其危害程度要超过级破坏程度。危害原因主要受地表塌陷盆地边部最大倾斜值和最大水平变形所致。地表塌陷对土地利用和植被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不会造成大面积毁坏性破坏。对上述所产生的破坏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预防措施对村庄,一是搬迁,二是留设保安煤柱;地面建筑物保护措施,一是危房加固,二是增设保安煤柱。4.4 开采技术条件4.4.1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勘查区内以往未进行过地质勘查工作。据邻区安泽
43、南普查勘查成果,各煤层瓦斯含量均值在2.76-3.92ml/g.可燃煤,瓦斯成分属氮气-沼气带和沼气带。4.4.2 地温 据邻区安泽南普查勘探成果,百米梯度小于3°,11号煤层个别点温度30.9°。5 地质勘查任务及勘查方法5.1 地质任务与依据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本次普查的任务是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5.2 勘查地质任务5.2.1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5.2.2 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5.2.3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和主要
44、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的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5.2.4 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状况。5.2.5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5.2.6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5.2.7 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5.3 勘查方法5.3.1 勘查区的勘查地质条件本区地形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区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属侵蚀强烈的中山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地层广泛出露,仅在勘查区北部边界佛庙庄及东部李庄村附近有第四系黄土零星覆盖。区内断层稀
45、少,总体构造为轴向近南北向的褶曲。参照安泽南矿区,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物性条件较好。5.3.2 勘查方法选择根据本区的勘查地质条件,采用以钻探为主,配合1/1万地质填图、测井及采样测试等手段来完成各项地质任务。本次勘查共布置两条近东西向的、间距3000m的勘查线,编号分别为1-1、5-5。每条勘查线上各以3000m的间距均匀布置3个钻孔,所组成的网格状工程分布,用以控制推断的资源量。并选择101、109、501三个钻孔作为地温测试孔。因与本区东邻的安泽南矿区已有基准试验孔,其成果可供本区使用,故本次未设计测井基准孔。5.3.3 勘查类型及钻探工程基本线(网)距本区总体构造为轴向近南北的褶曲,
46、区内断层稀少,无陷落柱及岩浆岩,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参考与本区东邻的安泽南矿区煤层成果,2、3、9+10、11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确定本区勘查类型为类型。本次勘查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为3000 m,以钻孔连线以内和在连线以外750m(网度的1/4)的距离圈定推断的资源量(333),其余为预测的资源量(334)?。工程布置原则:a 勘查线的布设一般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b 勘查线一般应布置成直线,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查线上,钻孔间距不大于基本线距。c 钻孔布置应尽量做到一孔多用。5.3.4 施工顺序a 钻探工作施工顺序:由项目负
47、责人依据先浅后深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b 各种勘查工作施工顺序:地形测绘野外地质填图定孔位钻探工程采样测试测井工程测量。各种工作应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不窝工。6 勘查工程布置及技术要求6.1 控制测量、工程测量6.1.1 控制测量永乐南勘查区普查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工程测量。为满足勘查要求,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的原则,要求控制点必须有足够的精度和密度。本勘查区位于国家三角控制网古县安泽测区中北部,原测区施测年代已久,经野外踏勘,区内原有国家级等级点已部分丢失,从而使控制点分布不均匀,已不能满足工程测量,须进行基本控制点加密。根据勘查区面积和实际需要,加密GPS基本控制
48、点15个,并埋设标石。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原煤炭工业部(87)煤地字535号煤炭资源工程测量规程的要求。6.1.2 工程测量该区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量勘查钻孔坐标及其高程。工程测量以古县安泽测区及施测的GPS基本控制网为基础,使用静态GPS、全站仪闭、附合导线法施测。本区施测钻孔6个。6.2 地质填图本次勘查地质设计所用1/2.5万地形地质图,是根据收集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山西区域调查大队在本区域进行1/5万地质图放大而成。精度较低,不
49、能满足此次普查勘查地质用图。为了满足此次普查勘查地质用图,依据地质填图规程和普查设计,要求完成1/万地形地质填图任务90km2。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按项目地质填图设计执行。规程执行1997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1/万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6.2.1 地质填图、工作程度和技术要求6.2.1.1 查明地层层序。地层填图单元划分到组。新生界地层划分到统。6.2.1.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初步查明地层断距大于30m的断层或出露长度大于200m断层的褶曲轴的地面位置及性质。6.2.1.3 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地表赋存情况。6.2.
50、2 工作方法和精度要求依据野外踏勘实际情况,确定以倾向穿越法和走向追索法相结合方法完成此次地质填图工作。6.2.2.1 设计的编审首先详细收集、研究测区及邻区以往资料,进行野外踏勘,然后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地质条件和规程、规范编写地质填图设计。6.2.2.2 实测地层剖面开展野外工作时,首先要选择露头好、构造简单、地层出露较完整的地段实测2-3条地层剖面。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和确定填图单位。6.2.2.3 对测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地质现象均应观察和记录,并标定其地面位置。6.2.2.4 对基本观测点、最高洪水位点采用手持GPS卫星定位仪进行标定。测图观测点、产状观测点采用半仪器法进行观
51、测。6.2.2.5 经野外踏勘,区内大面积被森林和新生界地层覆盖,故对第三、四系地层观测点间距可放宽至500-1000m。对非煤系地层地质界线点间距200m左右,构造点间距为400m左右。观测点密度20-30个/km2。6.2.2.6 对图上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的误差,一般不得大于10m。6.2.2.7 野外工作采用1/万地形图作为底图进行填绘。6.2.3 原始编录和资料整理6.2.3.1 地质填图中的各种原始编录资料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在现场完成,取全第一性资料,图、表、观测点记录卡要齐全,要准确、真实、清楚三位统一。6.2.3.2 所有观测点,必须按“规范”要求统一编号,地质填图应绘
52、制路线草图,以准确反映点间关系。6.2.3.3 原始图件的比例尺:实际材料图 1:10000 实测地层剖面图 1:5006.2.3.4 当天的野外资料即野外记录、素描图、实际材料图应当天检查、核对、整理完毕。6.2.3.5 野外工作过程中,应根据工作进度,作好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到现场检查、核对、修正。及时整理编绘实际材料图,地形地质图,地层综合柱状图以及其它有关图件资料。6.2.4 检查验收及质量评定6.2.4.1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实行院、科、组领导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各项野外工作结束后或某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实行小组自检,科统一检查、院验收的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6.2.4.2
53、 小组要经常对全部原始资料和图件进行详细检查。外业完成时,小组应提出自检记录和技术业务小结。发现疑问和错漏时,必须到实地检查改正,严禁室内回忆,或弄虚作假行为。6.2.4.3 科要定期对野外工作进行抽检,并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进行观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外业结果时,科应提出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处理的意见、处理结果及质量评定意见。6.2.4.4 勘查院验收是在填图工作结束后,由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着重审查原始资料和综合成果的完备程度、质量,以及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程度。并对野外地质点抽点检查,特别要检查在室内检查中发现的问题。6.2.4.5 质量评定以技术设计和有关的规程为依据,按地质研究程度,工作控制程度、数字精度和原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总经理年终工作计划参考模板
- 小学心理工作计划集锦
- 2025年度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范文
- 小学语文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 《食品安全事故总结》课件
- 2025年一周工作计划表格式
- 幼儿园工作计划:个人工作计划
- 《蔬菜陈列培训》课件
- 《复合伤的麻醉》课件
- 《地面工程质量事故》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版
- 产能合作共建协议书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
- 光伏支架巡回检查、维护管理制度
- 小班户外运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岩体力学与工程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
- 精氨酸在肥胖中的作用
- 微观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
- 医院总值班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