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陈星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陈星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陈星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陈星霖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设计陈星霖 博罗县龙溪中学教学设计理念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些都要求学生去完成。为了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按照科学研究那样去进行。真正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自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光的折射后进一步学习。这节内容是让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并联系实际掌握放大镜的原理。探究凸透镜

2、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是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本节内容为下一节透镜与影像中特别是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打好基础,并且更加确立了它在光学及物理学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物理学习的时间不太长,但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已经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仍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让学生顺利的提出探究的问题必须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设计实验方案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动手实验过程教师应巡视,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

3、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策略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简单的分析,点明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探究氛围,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整节课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探究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

4、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教学用具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形式探究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新课引入设计情景引导思考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5、,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教室里利用凸透镜观察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 “凸透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特点的像?成不同特点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板书: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提炼学生提出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课探究的题目:像的大小、正倒跟物距间的关系?强调光具座的使用,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学生回答现象并总结:凸透镜可以成像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B.让

6、发光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学生猜想的各种可能:1、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小,是正立的;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小,是倒立的;3、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是倒立的;4、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是正立的;这是学生事先不容易想到的,会激起学生很大兴趣,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经历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过程。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对实验器具摆放,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一直线,应注意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等高、共线”等问题。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验环节实

7、验数据“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设计表格f=10cm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     u=2f     fu2f     u=f     uf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

8、的条件 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指导学生把表格填好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 虚像放大镜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与平面镜成虚像类似。强调 “实像与虚像”的意义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

9、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6)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7)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正立、放大光屏得得不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根

10、据数据得出结论能用光屏接收眼睛也能看到,是实像。在光屏上找不到像,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成正立的像,这是虚像。评估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学生总结整个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展示出来。学生总结的结论: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3、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光屏上得不到像,只能从光屏这一侧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总结结论: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3、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光屏上得不到像,只能从光屏这一

11、侧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小结这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同学们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你们都收获了些什么?进行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成像的关系、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懂得了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建立。 课堂小试课后P73练习题5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当物体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0cm B.30cm C.20cm D.10cm分析: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fu2f,即f40cm2f,解不等式可以得到,20cmf40cm选择B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12、而且让教师掌握和反思教学情况。作业设计课本P72 第1、4题练习册P39 第3题作业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重要工具。板书设计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3、设计表格 f=10cm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     u=2f     fu2fu=f     uf &#

13、160;   4、结论: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倒)放大(缩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实像 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3)、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4)、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光屏上得不到像,只能从光屏这一侧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通过提纲式的板书将所学的内容精要地浓缩在黑板上,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明晰了学习的进行程序和思维过程。附件2 : 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