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_第1页
浅析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_第2页
浅析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    摘要:腐秆剂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腐秆剂后,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间杂草,且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关键词:腐秆剂;水稻;应用效果  为了验证水稻腐秆剂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该试验,从而为更好地推广应用腐秆剂提供参考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年设在江西省宁都县石上镇的角源村和湖岭村。角源村前作为水稻,土壤为灰黄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76mg/kg,有机质3.31%,水解氮167.1mg/kg,速效钾111mg/kg。湖岭村试验点前作为水

2、稻,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4.9mg/kg,有机质0.89%,水解氮113.8mg/kg,速效钾104mg/kg。论文论文参考网 1.2试验材料 腐秆剂(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稻草。供试水稻品种角源村为皖稻199;湖岭村为香优818。 1.3试验设计 角源村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不撒稻草也不撒腐秆剂(A1);既撒稻草也撒施腐秆剂(B1);只撒稻草(C1)。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6.7m2,无重复。湖岭村试验设2个处理,即只撒稻草(A2)和既撒稻草又撒施腐秆剂(B2)。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00.0m2,无重复。2试验点小区间均设置宽0.3m,高0.2m的田埂,并用塑料薄

3、膜覆盖,实行单灌单排,以防相互渗透;成熟后单收单晒单计产1-3。 1.4试验实施 角源村6月30日播种,处理B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和腐秆剂3kg/hm2,然后一同翻耕;处理C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并进行翻耕。7月29日施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225kg/hm2和九化尿素112.5kg/hm2作基肥。7月30日移栽,栽插规格为20cm×20cm。8月6日施 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别于8月7日、8月26日、9月18日用药各1次防治病虫害;8月20日、9月15日各晒田1次;

4、10月28日收割。 湖岭村6月30日播种,处理A2 7月25日撒稻草7 500 kg/hm2,然后一同翻耕;处理B2撒稻草7 500kg/hm2和腐秆剂5kg/hm2,并进行翻耕;7月27日施45%(15-15-15)双联三元复合肥300kg/hm2和九化尿素75kg/hm2作基肥; 7月28日抛栽,抛栽规格为28蔸/m2。8月4日施45%双联三元复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别于8月7日、8月14日、8月31日、9月20日各用药1次防治病虫害;8月15日、8月30日、9月13日各晒田1次,晒到田面起鸡爪裂为度。10月25日收获。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田间

5、杂草和水稻返青期的影响 经田间观察,角源村处理B1在整个生育期都未见杂草,并且水稻返青时间要比处理A1和处理C1早23d。田间泥也要比其他2个处理烂,撒了腐秆剂的比没有撒的,稻草要提早腐烂。湖岭村处理B2要比处理A2提早23d返青,且田中泥烂,未见杂草。处理B2的稻草也比处理A2的先腐烂掉。 2.2各处理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角源村处理B1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都是最高的,其次为处理C1;其中处理B1比处理C1有效穗数增加0.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1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了0.3个百分点;处理B1比处理A1有效穗数增加0.45

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4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8粒,结实率提高0.5个百分点;而处理C1比处理A1有效穗数增加0.1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0.3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5粒,结实率提高0.2个百分点。湖岭村处理B2比处理A2有效穗数增加1.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3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2粒,结实率提高0.1个百分点。 从表1还可以看出,角源村处理B1的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7 477.5kg/hm2,比处理C1增97.5kg/hm2,增幅为1.32%,不明显;比处理A1增产135kg/hm2,增幅为1.84%,不明显;处理C1比处理A1增产37.5kg/hm2,增幅

7、为0.51%,不明显。湖岭村处理B2比处理A2产量增加220.0kg/hm2,增幅为2.84%,不明显。 3结论 试验表明,施用腐秆剂不仅能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 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4-6;但提高幅度不大。 4参考文献 1 谢柱存,何伟松.三种秸秆腐熟菌剂在稻田上的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9(6):17-19. 2 葛秀文,李四斌,罗时明.晚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08(6):650-651. 3 韦目阔,覃相妮,蓝飞任,等.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93-95. 4 韩玮,聂俊华,李飒.外源纤维素酶在秸秆还田上的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72-75. 5 张大伟,刘建,王波,等.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