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_第1页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_第2页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_第3页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_第4页
课题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CO2固体叫“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2、 CO2气体的检验 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 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 + C 2CO(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化学性质可燃性: 2CO + O22CO2 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注意: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

3、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还原性:CO + CuO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CO点燃转变CO2(或收集起来)。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死。第六单元

4、综合练习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CO、H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和CO,可能含有COD.根据,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生成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

5、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3.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5.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

6、速植物的光合作用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木炭粉(CuO)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CO(CO2)NaOH溶液、浓硫酸洗气、干燥CCaO(CaCO3)水过滤、烘干DNaCl(Na2 CO3)Ca(NO3)2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7.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水、浓H2SO4、洗气B.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洗气C.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D.NaOH溶液、浓H2S

7、O4、洗气8.将m g CaCO3与n g KHCO3分别加入100 mL 0.5 mol·L1的盐酸中,若反应后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m与n的关系是A.m=n2.5B.m=n2.5C.m=n5D.mn2.59.把100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的CO2,则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A.68.9%B.70.3%C.73.5%D.77.1%10.把x mol CO2通入含y 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xy时,生成100x g沉淀B.当xy时,生成100y g沉淀C.当yx2y时

8、,生成100(2yx) g沉淀D.当x2y时,产生的沉淀全部溶解11.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B.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C.在O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12.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A.13B.733C.337D.3113.将C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Na2CO3 Na2SiO3 NaAlO2 C6H5ONaCa(ClO)2 CaCl2 CaCO3A.B.和C.只有D.只有14.将n mol木炭粉和1 mol FeO在反应器中混合,

9、隔绝空气加强热。(1)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FeOC=FeCO2FeOC=2FeCO2FeOCO=FeCO2 (2)若n,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3)若n1,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的固体物质是 ,气体产物是 。(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n的取值范围是 。(5)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的值为 。15.(8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合气( )( )

10、接( )( )接( )( )接( )( )接( )(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16. (6分)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内未见有浑浊出现;D装置内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最终收集到一定量干燥气体(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2)由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3)最终收集到的气体是_;(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D装置总质量E、F装置总质量反应前156.6g356.8g反应后158.4g359.0g则

11、该气体的成分为:_。17.(8分)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人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18.(6分)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C+2CuO 高温 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当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 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实验反思:(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原因二:反应C+2CuO 高温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