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_第1页
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_第2页
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_第3页
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_第4页
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各级中心与站目标、任务定位和仪器设备配置的理解与浅析蒋士强(全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Email:jshiq0501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已由农业部周密布署和全面地组织实施之中。众所周知,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体现为:(1)体系和机构完备;(2)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3)仪器装备和技术先进;(4)生产者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意识很强;(5)检测、监控和监督及时而有力,最终实现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我认为规划的实施,是为构建整个农

2、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在协同农业部有关部门评估各级中心上报的“可研报告”和“初设”中笔者深感很有必要与各级领导、专家共同商讨和分析体系中各级中心、站的目标与任务的定位和仪器设备配置及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因前者是体系建设根本,也是决定仪器设备配置的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技术支撑。这些问题将决定着各级中心、站能否正常和充分运行,是确保各级中心、站乃至整个体系建设目标与任务能否实现的关键。一、 有关各级中心站的目标任务定位和资源整合及人才队伍建设的三点建议。1、宜进一步明晰各级质检中心站的核心任务或称首要任务是检验检测农、牧、渔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而安全检测又是重中之重

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体系的名称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其建设目标在规划中明确为“以解决食用农产品和大宗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对主要农产品品质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我理解各级质检中心和站的建设目标和核心任务是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投入品和环境生态检测、监测的关注,是出于“从农田到餐桌”和“从农田到市场”的溯源性、基础性的宏观思路,因为虽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投入品和环境生态是密切相关的,但就其学科、行业、领域而言,国内外都将这几方面纳入各自所属的相应体系中,如美国FDA中就划分为食品与药品二大体系,而环境监测则属E

4、PA。我国分得更细,且早已建立兽药检定体系,农药检定体系、饲料监测体系、农业环保监测体系,只是考虑到我国国情和体制,在规划中将后二者也关联性地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之中,但不应视本体系的主体,也不意味着打乱上述各体系。(1)部级专业质检中心我体会正因如上所述,在规划中拟建立的57个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含15个部级区域性专业质检中心),属于农、牧、渔业产品类的质检中心48个;农业投入品类质检中心6个,其中农药、兽药、渔药、饲料、肥料和种子各一个;农业环境生态类的质检中心3个,其中农、牧和渔业各一个。这6种农业投入品和3种环境生态质检中心将各自起着引领作用。这些部级专业检测中心目标和任务的

5、锁定本已相当清晰,符合体系建设宗旨和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的原则。(2)省级综合质检中心省级综合质检中心目标与任务的定位问题,各省(市)的理解差异不小,大多数锁定的目标任务较准确,即以检验和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核心,并兼备有追溯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测能力,而且是农、牧、渔业产品质检的大综合。但有的对其目标、任务的定位可说名为“全方位”,但无主旋律,即分不清主要是承担检验检测投入品还是农业产出品,看似“全方位”实则是大拼盘,看似从源头抓起,实质上将处于被动、挨问责的地位。因为根据国务院23号文,农业部是负责初级农产品监管,而当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主因是农药、畜药和添加剂等使用方面的违规和滥用,

6、而问题的发现则往往是在农产品上市,甚至消费环节上。如果农业质检机构不能首先发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则永远处于受到人民群众和食品安全分段管理的后续环节(质检、商检、卫检)追责的被动地位。我建议在当前因体制的制约即各省早已建立农药、兽药、饲料、土肥、植保、种子等一系列质检机构的状况下,难于实施既包括农、牧、渔业三大产业,又包括三大产业中的产出品、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等要素的“大综合”,不如实施“小综合”即将原来挂靠(或扩展)在各投入品或环保机构中的农、牧、渔业产出品的质检机构整合为:省级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因为这三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所需的技术条件(仪器设备与专业技能)是相近、有许多共性

7、,而且检测技术和有关标准都相关联,这样整合不仅利于资源综合运用,而且对各省质检机构变动也较小、较易。“体系建设规划”中确定每省投入2500万元,也足以建成较先进和完备的省级综合农产品质检中心,而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需要追溯的投入品或产地环境的检测任务仍由原已建立的一系列质检机构承担,免除了各省质检机构的大变动,也比较现实可行。(3)县级质检站县级质检站的目标、任务的定位问题,在规划中有所概述,但如今看来所定目标与任务有些偏低,因为我国的一个县的人口均为几十万,甚至百万之多,相当国外的一个中小型国家,而且县级是农产品的真正源头,特此,除了建议仍然要确立以检验检测农、牧、渔业产出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8、为主旋律,并应能承担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确定的最基本的常规检测要求(如以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为基本要求的常规检测,而不宜仅理解为速测)和监管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能力之外,更应强调能在本县第一时间发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对安全问题能进行初步确证(初步定性和检测分析),及时上报,上级质检中心能及时确证,以确保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及时发现和及早控制,防止事件的扩大,降低各方面的损失,以扭转当今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往往要扩展到上级,甚至是质检、商检、卫检等后续质检环节发现,乃至中央电视台暴光后才启动予案的被动局面。根据现实需要,对县质检站的目标与任务作必要的提升,并不需要对其增加投资,

9、因为规划中确定普通县投资300万元,重点县投资400万元,只要作合理的适配,全部选用近几年性能已大幅度提高的国产仪器,即能配置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检测(包括农药残留初步定性的气/质联用仪检测分析)以及投入品和环境检测的仪器设备。笔者近一年来对全国十个县级作过试点性配置,是可行的。(4)部级研究中心规划中对部级研究中心的目标、任务已作出明确的界定,即“最终建立学科齐全,国内外权威并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核心”。我理解该研究中心既不是承担具体检测任务的,也不是收集整理有关标准和检测方法的机构,而是应着力开展有关标准和检测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10、(甚至部份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的前瞻性研究。鉴于WTO和CAC的文件中规定,法规和标准制订的基础和依据是风险评估,而在CAC法典中又规定风险评估应有4个步骤:有害物的确定,有害物定性,风险影响评估(内含剂量反应和定性),这就涉及到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有害物形成及代谢研究,毒理学研究,生物、化学、物理反应,以及各环节相关的检验技术研究。2、有关资源整合问题的二点建议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大多已运行多年,依托单位、法人地位和资源都较明晰,便于整合,而省级综合质检中心就比较复杂,对此农计发2006 35号文中有很适当的说明,即:“由于行政隶属关系问题,确实不便整合的,可以由省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畜牧、渔

11、业等部门,成立规划编制协调小组,采取系统一规划布局,分头编制规划的办法,即根据职能分工,共同研究确定好规划的总体思路、布局和各自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分章排列各行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规划内容或编制子规划作为总规划的附件”。对此我理解,这是农业部针对我国国情,人口众多,每一个省的人口相当国外一个国家,而且又因涉及诸多到体制问题,从而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决定。以此为基础,我的二点建议是: (1)对于行政隶属关系易于理顺的省、区、市,建议最好还是建立省级农产品(农、牧、渔业)综合质检中心为好。理由是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特别是安全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都很高,但对三大

12、类产出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仪器与技术又有许多共性,建立综合质检中心,利于充实、整合和运用现有资源(仪器设备和高技术人才),减少新投资。如果每一个行业都建立一个质检中心,则每一个质检中心的投资约需1 5002 500万元,还要一批高技术素质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生化等学科的人才,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的省更为不现实的,所以宜将农、牧、渔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综合为一体,将原有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检测机构与其建立关联体系(甚至保留)。对于经济发达、且体制和机构不便整合的省(市),农业部35号已作出明晰和切实的要求。(2)建议各省充分关注和运用本省(市)所属的农业科学院和农业院校中已有

13、的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资源。据我所知,许多省的农科院和农业院校都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且均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并已运行多年,有些是部、省级已认定的质检中心,有的成立时间和所具有的装备及技术水平均略高过农业厅属质检中心,建议各省(市)对此充分予以关注和运用。3、建议人才队伍建设应先行,并充分关注专业要对口我认为以往所讲说:“人马未到,粮草先行”,这多是对于战争和土木工程建设而言,对于技术含量很高项目建设,我建议应该在项目筹划和启动时就着手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再教育和对口培训),而且在人才配置上只求学位、学历和技术职称是颇欠妥的,应重在专业对口、技能适配。在本体系的各级质检中心和站,必须配备分析

14、化学、仪器分析、生理生化、食品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不论是承担检验检测任务,还是参与制订标准以及研究检测技术方法,上述专业人才应该是骨干和主力。二、质检中心、站的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仪器设备是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而不同检测目的,所需要的仪器配置是不同的,我建议各级质检中心、站的仪器设备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仪器设备的配置必需与各级和各种专业中心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检测分析的对象相适配。(2)仪器设备的选型,技术指标的确定和配件选定,要与国内外实施的检测标准(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相适配。(3)本体系建设的重心是检验检测农、牧、渔业产出品的质量安全,而农产品安全性的检

15、测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仪器设备的配置应以满足此要求为主旋律,而将农业生产投入品和产地环境检测放在第二位,因后二者在各地、各行业都有一定基础,且有各自的投入渠道。(4)、县级质检站可全部配置国产的仪器设备,包括气/质联用仪。三、不同的检测、监测任务相应的仪器设备的配置 因本体系建设中所突出的中心任务是农业产出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所以本文着重探讨农产生安全和品质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一) 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农药残留可依化学组分和结构划分,现按其所需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适配性分述如下:1、有机氯农残检测的仪器广为采用配以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仪(GC-ECD),具有高灵敏度、高分离、定量准确等优点。当基质

16、或成分较复杂时,根据GC的保留时间很难定性,则要用质谱检测器,借助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来定性,即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甚至GC-MS-MS仪。 2、有机磷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使用配以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氮磷检测器(NPD)、及ECD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并用GC-MS,准确定性。对于高沸点或热不稳定性的有机磷农残,应该用配以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HPLC-UV)。美国AOAC的有机磷农残检测标准方法即使用HPLC。近年来也有使用液/质联用仪(LC-MS)进行有机磷多残留分析。3、氨基甲酸酯农残检测的仪器对于热稳定性较高的氨基甲酸酯农残,可用气相色谱仪检测(GC-FID

17、/NPD/ECD),但大多氨基甲酸酯农药热稳定性差,所以广泛采用柱后衍生,配用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HPLC-FLD)。对于基质复杂的样品,HPLC的峰分离有诸多困难,故近年来以液/质联用仪(LC-MS)作为优选的手段。4、拟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的仪器广泛采GC-ECD,也有用HPLC-UV,并采用GC-MS确证。5、除草剂农残检测的仪器广泛采用GC-ECD或GC-NPD,常用HPLC弥补GC的不足,用配有APCL源的HPLC-MS和GC-MS-MS确证。综上所述,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主要是配有各种检测器的GC,辅以HPLC,一般用GC-MS定性和确证。基质复杂时用LC-MS甚至用GC-MS-MS

18、确证。6、农药多残留检测的仪器当今农药多残留检测得到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我国发布了8项植动物源性食品中651种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所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各异,但所用的仪器均为GC-MS或LC-MS-MS。(二)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兽药和渔药大致可分15类,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分述如下:1、检测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仪器绝大多数采用HPLC,残留物的确证靠LC-MS和LC-MS-MS,取代了以往曾使用过的GC-MS仪器和方法。2、检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的仪器除了庆大霉素可用GC-ECD仪器检测外,绝大多数该类抗生素残留检测靠HPLC-FLD。LC-MS-MS主要用于牛奶样品中

19、抗生素残留的确证。3、检测大环内酯抗生素残留的仪器曾用薄层色谱(TLC)和GC检测,现今已被HPLC替换了。部份可用GC-MS检测和确认,但绝大多数需用LC-MS-MS检测和确证。4、检测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的仪器采用杯碟法准确、经济,但无法分辨结构,所以当今均采用杯碟筛选出阳性样品,再用HPLC和LC-MS-MS确证。5、检测胺苯醇类抗生素残留的仪器可用GC-ECD和酶标仪(ELISA)检测。用GC-MS(NCI)GC-MS-MS、HPLC-MS-MS 确证。6、检测磺胺类残留的仪器可用微生物抑制法筛选,用酶标仪配合试剂盒检测,但用的最多的还是HPLC-UV/FID、GC-MS、HPLC-MS

20、和HPLC-MS-MS7、检测喹喏酮类残留的仪器尽管曾用过TLC仪和荧光光谱仪(FID)及GC-MS仪,但目前一般都用HPLC-FID/UV、HPLC-MS和HPLC-MS-MS仪进行定性和定量。8、检测硝基咪唑类残留的仪器 虽然可用GC-NPD和GC-MS(NCI)检测,但是大多还是靠HPLC-UV和HPLC-MS-MS检测和确证。9、检测硝基呋喃类残留的仪器以前用HPLC-UV仪检测,因灵敏度不高,且不能定性,所以现已改用HPLC-MS和HPLC-MS-MS。10、检测激素与其他生长促进剂残留的仪器可用HPLC-UV检测,但灵敏度低,当今已改用GC-MS和GC-MS-MS,并进一步过渡到采

21、用HPLC-MS,甚至HPLC-MS-MS。11、检测甲状腺抑制剂残留的仪器常用HPLC和TLC,并进一步过渡到采用GC-MS和HPLC-MS。12、检测-受体激动剂残留的仪器常用HPLC-UV/FLD/PAD/电化学检测器,也可用GC-MS、毛细管电泳仪(CE)和HPLC-MS及HPLC-MS-MS。13、检测驱虫药残留的仪器主要靠HPLC-UV/FLD和HPLC-MS及HPLC-MS-MS。14、检测镇静剂类残留的仪器可采用的仪器比较多,包括HPLC、GC、TLC、GC-MS和HPLC-MS以及ELISA。15、检测染料类残留的仪器可采用UV、GC-MS、HPLC和HPLC-MS-MS。1

22、6、兽药多残留检测的仪器兽药多残留检测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25项动物源性食品中118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其中18项属于多残留分析方法,均用LC-MS-MS。综上二方面所述,参考AOAC、CAC、欧盟、日本和我国的国标,显然兽药残留检测的仪器设备比农药残留检测的仪器挡次更高。上述色谱仪和色/质联用仪的主要生产厂家:(a)GC、GC-MS、GC-MS-MS的国外生产厂家有Agilent、Shimazu、Thermo、Perkinelmer 、Varian等;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北京东西电子、上海精科、天美和北分等,但尚无GC-MS-MS国产品。(b) HPL

23、C、HPLC-MS、HPLC-MS-MS的国外生产厂家有waters、Thermo、ABI,Agilent、Shimazu、Perkelmer 、Dionex、Varian等;国内仅能生产HPLC,主要厂家有北京东西电子、北分、上海精科、伍丰、浙江温岭、大连依利特等。(三)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最经典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配上火焰和石墨炉,可检测元素痕量级的水平。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可用于检测砷、铅、汞、锡、硒、锗、锑等元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并可多元素同时检测,且价廉。近几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ICP-MS),以具有极高的

24、灵敏度,检出限可达ng/ml级水平引起重视。鉴于同一种元素的价态(形态)不同,毒性差异很大,所以近年来对元素价态检测很受关注,国外多采用HPLC-AAS、GC-AAS、HPLC-ICP-MS以及CE-ICP-MS仪,后二种联用技术与仪器虽相当完美,但价格很贵。近几年我国研发成功并已批量生产的LC-AFS联用仪,灵敏度、检出限均能满足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术,且价廉,很适合农产品质检中心、站选用。上述仪器生产厂家: (a)AAS,国外主要的生产厂家为:Thermo、perkinElemer、Shimazu 、Varian、 jena AG等。国内有北京普析、东西电子、瑞利,上海精科、光谱、天美

25、等。(b)Icp、Icp-MS的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是:Thermo、perkinElemer、 Shimazu 、Agilent、Varian等;国内尚无批量生产的厂家。(c)AFS目前只有我国生产,著名厂家为北京吉天、海光、瑞利等,其中吉天等还生产LC-AFS元素价态检测仪。(四)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据统计表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有31%以上是微生物(致病菌)引发的,所以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对致病菌的检测应充分予以关注。至今细菌鉴定、致病菌检验的方法有三大类:传统方法、传统法基础上的数值化方法、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每一类又派生出几种方法及检验仪器。我国以往多用传统的方法,即将

26、带菌样品培养后根据镜检细菌形态特征,分析和检测细菌。近几年来,已大量引进国外已广泛应用的新方法和仪器,计有: (1)根据不同细菌对不同碳源的代谢利用率进行自动鉴定和检验,这属于数值化方法和仪器,如API、ATB、VITEK等系统。(2)利用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结合反应,进行免疫反应分析,进行致病菌检验,其中以酶联荧光免疫分析(ELFIA)为代表,如VIDAS系统。(3)运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病原菌和鉴定细菌,如杜邦的BAX系统和用于进行菌种鉴定、分型和溯源的RP(Ridopvinter)系统。(4)基于表面等离子谐振(SPR)生物传感器开发出来的致病菌检定系统,如Biacore系统。(5)基于生物

27、芯片技术平台,使用致病菌检测试剂盒,检测致病菌,如我国博奥生物开发出可检测1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6)根据不同细菌具有特征性的脂肪酸图谱进行细菌鉴定,如安捷伦开发的系统。致病菌检验和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的生产厂家有:Biomerieux、Dupont,Biologe、Agilant、GE Heailhcare等;国内以往只能生产抑菌圈测定仪,近几年也出现博奥等厂家,能生产致病菌检测系统。(五)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就是检测农产品中有否外源基因,实质上是检测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片断、目的基因片断、外源基因转录产物的丰度等。就方法而言,分为基因水平的检测(各种PC

28、R定性、定量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蛋白芯片技术以及Southen杂交Westen印迹法等),主要使用仪器按检测程序分三部份1、用于DNA样品制备的仪器设备:试剂盒、离心机、振荡器等。2、用于基因扩增的仪器设备: PCR仪、混合液,保真DNA聚合酶等。3、分离、分析、检定的仪器设备:电泳系统、成像分析系统、核酸(蛋白)测定仪、酶标仪、洗板机、定量PCR仪等。这些仪器设备国外主要厂家BI0-RAD、Thermo-Life Sciences、GE等;国内虽尚无完整生产上述仪器的厂家,但上海的天能、天美、三科、新芝,杭州的郎基、博日,北京的六一等各生产上述部份仪

29、器。(六)检测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份的仪器各种农、牧、渔业产品,除了各自特需的品质检测仪器外,大量是通用的品质检测仪器。主要有:1、凯氏定氮仪(氮/蛋白质测定)和杜马斯定氮/蛋白质测定仪,2、脂肪测定仪; 3、纤维素测定仪;4、牛奶、果汁检测仪;5、糖份(糖度)检测仪; 6、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7、农产品和食品快速检测仪(测定硝酸盐、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过氧化值等);8、氨基酸分析仪。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福斯、布奇、布鲁克等;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一些生产厂家如:纤维仪器厂、上海精科、聚光一英贤、吉大小天鹅等。但国内尚无商品化的氨基酸分析仪,该仪器国外生产厂家有日立、德国的SYKAM和AMIN

30、O等。(七)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在极复杂的基质中(样品中),检测g、ng级残留物和污染物,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成为瓶颈,甚至无能为力,所以一系列新技术有取代传统技术设备的趋势,这些新仪器有:(1)固体萃取仪(SPE)1978年Weters公司首先推出商品化仪器,如今已有众多厂家,采用各种吸附剂、对样品进行萃取、纯化、富集,已很成熟和相当普及。(2)固相微萃取仪(SPME)集萃取、纯化、浓缩等功能为一体,小巧、简便,且易与其他分析仪器直接联用,1994年Varian和Supelco首先推出全自动采/进样SPME仪,现已有多家生产。(3)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E)于200

31、0年首次提出,优点是不必进行匀浆、沉淀、离心、PH值调节、样品转移等传统程序,将样品与键合固体萃取体混合和研磨、装柱,选择不同溶剂淋洗柱子,即可逐一得到待测组分,完成萃取和纯化的全过程。(4)超临界流体萃取仪(SFE)优点是不使用有机溶剂、简便、高效、快速、选择性强、便于和GC、LC等联机,但对含有羟基和羧基等基团的样品萃取较困难。(5)凝胶渗析萃取仪(GPC)它是移植于凝胶色谱分离和分析技术。优点是纯化容量大、回收率较高,易于和其他仪器联机。该装置有待更小型、专用、简便并减少溶剂用量和降低柱子成本等。除上述之外,其他如微波消解萃取仪、微孔液膜萃取、纳米及磁珠富集萃取等新技术,以及顶空进样、吹

32、扫捕集、全自动加温加压快速溶剂萃取仪等等,都将在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作用。这些仪器设备我国也已进行研发并产业化,性能已逐步接近国外产品,生产厂家有:上海光谱、新仪;北京吉天、瑞利、丰杰华,成都科林等。(八)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以往我国建设实验室时,仅注意大型仪器设备而忽视必备的中小型常用的配套仪器设备,造成只有一个发达的头脑,而没有灵巧的四肢,大型仪器难于充分发挥作用,对此应充分予以关注。这些中小型仪器设备,应依不同中心所确定的任务和功能要求,针对性地选配。计有:可见光/紫外光谱仪、酸度计、样品粉碎磨、电子天平,加液器、移液器、振荡品、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生化培养箱、干燥箱、加热

33、板、离心机、搅拌器、消毒锅,均质器、超静台、纯水器、冰箱、冰柜、样品柜以及与任务适配的显微镜等等。我国有许多企业生产这些仪器,性能也大有提升,已能满足实际要求,可侧重选用国产品。个别要求高的中小型仪器设备,也有众多国外产品代理商。四、对食品、农产品安全快速筛查和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展望上述的方法和仪器都属于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国内外标准方法所确认的,但均存在着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低通量、难于实现快速、简捷、高通量、甚至现场检测,所以快速筛查检测技术与仪器一直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 我国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很多、规模小、分散,且法治和自律意识很弱,而人口众多,消费人群和渠道也多,因而构成了食品

34、安全问题多发,其中除了环保因素和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外,大多源于对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违用、滥用。所以单靠上述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仪器是难于及时、快速而全面地从源头监控食品安全状况,所以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与仪器对我国有着特殊意义。速测技术的原理和仪器很多,但多处于开发阶段,非常成熟的不多,我国已产业化和成熟仪器更少。现就我个人看好的或有异议的七大类仪器分述如下:(1)免疫分析方法与仪器 包括放免、酶免、荧光免、化学发光免和胶体金标免等等。农残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曾被AOAC列为农残检测三大支柱技术之一,具有高特异性、准确性、快速、能检测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检测等,仪器设备主要

35、是酶联免疫仪和各种检测目标的试剂盒,前者我国已有多家生产,但国内又未能提供系列化试剂盒。且而进口试剂盒又太贵,今后应深入研究ELISA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向重组抗原、多项目标物、酶的定向改造和体外分子进化以及自动化酶联免疫技术方向发展。(2)生物传感器和分子印迹等新技术。 生物传感器具有功能多样、微型、智能、集成、低成本、高灵敏性、高识别性和实时性特点,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其种类很多,发展最快,已较广泛应用的是表面等离子谐振(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快速、无需标记、样品前处理较简便、便捷、实时诸优点,它与其他新技术强强结合,将会推出一批新型的食品安全快速筛查检测的方法和仪器、当今最典型的是BiacoreAB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