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与账户的相关联系和学习_第1页
要素与账户的相关联系和学习_第2页
要素与账户的相关联系和学习_第3页
要素与账户的相关联系和学习_第4页
要素与账户的相关联系和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会计要素与账户学习目标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内容和特征,会计要素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形式熟悉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分类、会计科目名称、会计账户的结构和内容了解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及构成所谓会计要素,是为了便于会计核算,按其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所作的进一步的分类。它不仅有利于对不同经济类别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且还可以为建立会计科目和设计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凡是与价值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都构成会计要素的内容,凡是与价值运动无关的经济活动,则不属于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要素应当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

2、企业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构成。其中前三项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的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后三项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资金运动动态表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构成。其中前三项反映单位资金收支活动的静态表现;后两项反映资金收支活动的动态表现。二、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一)静态会计要素所谓静态会计要素是指资金相对静止状态下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上述定义说

3、明,作为一项资产,必须具备下列基本特征:(1)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这就是说,作为企业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它是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这就是说,一项资源要作为企业资产,企业必须享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并可以由企业自行使用或处置,但在某些条件下,对一些由特殊方式形成的资源,企业虽然不享有所有权,但能够被企业所控制,也可作为企业资产(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所谓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4、益,只指能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能力。如果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凡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还需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确认为资产: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的资产可以作多种分类,按资产变现或者耗用时间的长短,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或称长期资产)。通常,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凡不准备在一年变现或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资产称为非流动资产,具体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

5、义务。根据上述定义说明,作为企业的负债,其特征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应承担的义务。如购货的应付账款、借入的款项等,只有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负债,才能予以确认偿还的义务,而正在策划的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凡是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义务,同时还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如支付货币资金、提供劳务、转让其他资产等。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的负债也可作多种分类。如果按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通常,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称为流

6、动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称为长期负债,如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企业从银行借款,根据偿还期的不同,短期借款为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为长期负债。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实质上已转化成为流动负债。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债权人借入和所有者直接投入两个方面。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的负债;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具有

7、以下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是由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发生资本溢价等原因形成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不应计入前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

8、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资本的溢价、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等。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留存收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一般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二)动态会计要素所谓动态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具体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说明,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

9、、提供劳务的收入等。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现金。还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不是指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毛利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要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等,代收的款项

10、,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包括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三项。根据费用的定义说明,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

11、以确认。(2)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记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

12、计量。企业利润是指由营业利润、利得、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部分组成的。营业利润加上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当期利润的损失,其金额称为利润总额,即收入费用当期利润的利得当期利润的损失。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其余额称为净利润。以上各要素,凡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列入资产负债表;凡符合收入、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利润项目应列入利润表。会计要素项目分类,如图表21所示:世界各国对会计要素的划分不尽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所得(包括利得)、费用(包括损失)5个要素。联合国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营业收入、费用项目6个要素。美

13、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报第六号:财务报表要素中,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分配给业主、综合净利、收益、费用、利得、损失共10个要素。会计要素的划分虽各有不同,但其差异的性质不是正确与错误的问题,而是考虑的角度不同,重点不同,需求不同。三、会计要素的关系会计要素或项目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利用数学等式加以概括或科学表达即是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奠定了复式记账和会计报表理论的基础。(一)静态会计要素的表现形式企业为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产。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均有其来源。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者,对企业的资产就具有求索权,

14、比如企业投资者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在会计上称这种求索权为权益。权益是资产的提供者对企业资产具有的要求权。企业对其资产的提供者承担着满足其要求权的经济责任。资产与权益反映了同一经济资源的两个不同方面,即一方面是归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支配的各项资产,另一方面是经济资源提供者对资产的一系列要求的权益。资产表示企业拥有哪些经济资源,以及拥有多少。权益则表示资产的来源,即资产由谁提供,归谁所有。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同样,没有权益也就没有资产,两者不能彼此脱离而各自独立存在。从数量方面来观察,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就必定有多

15、少权益;反之,有多少权益,也就必然有多少资产。从任何一个时点来观察,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两者之间的这种数量关系可表达如下:资产权益(1)在现代企业中,筹集资金的方式除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筹资渠道就是举债。企业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向社会公众借款。这些款项都有约定的支付期限,但在尚未到期偿还以前,企业可以周转使用,形成了购置企业资产的一项来源。凡是向企业提供借款的称为企业的债权人,企业为债务人。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把资产投入企业,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因而对企业的资产就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在一定时间收回本金及获取投资报酬的权利等。这

16、种权利在会计上统称为权益,其中属于债权人的权利称为债权人权益;属于所有者的权利称为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虽然都是权益,但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债权人将资产提供给企业后,一般要求企业到期偿还本金,并按规定的形式支付利息。所以,会计上将债权人权益称为负债。所有者将资产提供给企业,供企业长期使用,并不规定偿付期限,也不规定应定期支付的投资报酬。投资的目的是希望分享企业的利润,获取较高的报酬。所有者权益在金额上等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和企业累积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在会计上称为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如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上述等式

17、称为静态等式,也叫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日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设计与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二)动态会计要素的表现形式企业通过举债和接受投资筹集资金购置资产,其目的是利用这些经济资源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要取得营运收入和发生耗费,合理地比较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费用,便可确定企业在该期间所实现的经营成果。营业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营业收入小于费用时,其差额为亏损。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示如下:收入费用利润(3)上述等式称为动态会计等式,也叫利润表会计等式,它是企

18、业计算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三)会计要素的综合表现形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的发生必然带来资产的流入,费用的发生必然带来资产的流出;利润是企业资产流入与流出的结果,必然带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上述两个会计基本等式可以综合在一起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移项: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以上这个关系式是动态会计等式,表示企业在营运过程中增值的情况。收入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素,费用是所有者权益的抵减因素。在会计期末结算时,将收入与费用配比,计算出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转入

19、所有者权益中,会计等式(4)又恢复为会计等式(2)或(1)。换句话说会计等式(4),只是在会计期间内的任一时刻(未结算之前)存在,体现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这五者之间所存在的恒等关系。这一等式对于进一步探讨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至关重要。第二节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含义经济交易也称会计事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事项。每一笔经济交易的发生,都会对会计要素产生一定影响。一项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其他有关要素也必然随之发生等额变动,或者在同一会计要素中一项具体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其他有关项

20、目也会随之等额变动,但不管如何增减变动,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中各要素的平衡关系,其资产总量总是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量是相等的。归纳起来,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一)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这类交易发生后,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动,两边同增,增加的数额相等,但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二)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这类交易发生后,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动,两边同减,减少的数额相等,但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三)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这类交易发生后,只引起会计等式左边会计要素内部项目发生变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

21、减的数额相等。这类交易最终不会引起会计等式的总额发生变动,同样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四)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这类交易发生后,只引起会计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内部项目发生变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减数额相等。这类交易最终不会引起会计等式的总额发生变动,同样不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二、经济交易与事项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资产、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涉及资产、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九种情况,见图表2-2所示:表22:经济业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23456789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减少增

22、加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向金融机构借入生产周转贷款100 000元,存入银行。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增加100 000元,另一方面负债项目短期借款也增加100 000元,这是资产类项目和负债类项目同时等额增加,其资产类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总额仍然相等。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2收到投资者追加投资200 000元,当即存入银行。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增加20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方的实收资本也增加了200 000元,这是资产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同时等额增加,其资产类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23、类总额仍然相等。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200 000元,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3以银行存款8 000元归还前欠供应单位货款。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资产方的银行存款减少8 000元,另外一方面使负债方的应付账款也减少了8 000元,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8 000元,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4根据公司章程决定减少资本50 000元,以银行存款退还投资人。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资产方的银行存款减少5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方的实收资本也减少50 000元,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5从银行提取现金60 000元,准备发放职工工资。分析:这笔经济业

24、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资产项目的银行存款减少60 000元,另一方面使资产方的现金增加60 000元。这是资产类内部有关项目之间同时发生的此增彼减,且增减相等,其资产类总额保持不变。会计等式左边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右边不受任何影响,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6向银行申请取得六个月的短期借款30 000元偿还前欠供应单位的款项。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负债方的短期借款增加了30 000元,另一方面使负债方的应付账款减少了30 000元,会计等式右边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左边不受任何影响,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7经批准将盈余公积10 000元转增资本。分析: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所有

25、者权益方盈余公积减少1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方的实收资本增加10 000元,会计等式右边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左边不受任何影响,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8向银行借入为期三年的长期借款30 000元,因到期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将此笔借款转作银行在本企业的投资。分析: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负债方的应付账款减少3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权益方的实收资本增加30 000元,会计等式右边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左边不受任何影响,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例9经批准用盈余公积弥补职工福利费5 000元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负债方的应付职工薪酬增加5 000元,另一方面所有者权

26、益中的盈余公积减少5 000元,会计等式右边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左边不受任何影响,双方总额仍然保持平衡。以上说明,虽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但对会计要素的影响要么会计等式左右两方同时发生等额的增减变化,要么会引起会计等式左方或右方某一会计要素增加和另一会计要素等额减少,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二)收入、费用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例10出售产品一批,取得销售收入1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分析:这笔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收入项目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0 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10 000元,资产总额和收入总

27、额同时等额增加,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平衡。例11向供货方出售产品,货款8 000元直接用于抵付前欠材料款。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收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8 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8 000元,企业负债总额减少,收入总额增加,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平衡。例12计算出本月应付的水电费2 400元,款项尚未支付。分析: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增加2 4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负债中的其他应付款增加2 400元,企业的费用总额和负债总额同时增加,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平衡。例13结转已销售品的实际成本9 200元。分析:这笔经济业务,一方面使企业费用

28、项目的主营业务成本增加9 2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资产中的库存商品减少9 200元,企业资产总额减少,费用总额增加,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平衡。例14将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9 200元和管理费用800元,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计算并结转利润分析:这是一笔为计算利润而发生的转账业务。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费用项目的主营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分别减少了9 200元和800元,另一方面要从收入项目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10 000元,等式两边同时减少,会计等式两边总额保持平衡。以上说明,由于收入和费用的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也可以归属于前述四种类型:收入发生引起资产增加,

29、等式两边同增,即第一类型,如例10;收入发生引起负债减少,等式右边一增一减,即第四种类型,如例11;费用发生引起负债增加,等式两边同增,即第一种类型,如例12;费用发生引起资产减少,等式左边一增一减,即第三种类型,如例13;费用转销引起收入扣减,等式两边同减,即第二种类型,如例14。根据资产、权益、收入、费用项目的增减变化说明,无论经济业务发生怎样的变化,会计等式两边的金额始终是相等的平衡关系。第三节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会计要素又是会计

30、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这六个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济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门别类的划分,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记入何种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

31、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的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了方便。财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供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下列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企业单位会计对象不仅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表现为经

32、营收入、经营支出和经营成果。因此,企业一般应设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的会计科目,例如工业企业是进行产品加工制造的企业,就必须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商业企业是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就必须设置“商品采购”、“库存商品”等科目。2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既要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又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以便加强企业管理,为考核经济活动的效果提供必要的核算指标。例如,为了反映企业的盈亏情况就必须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为了适应不同的管理要求。对银行存款、现金两种货币资金的管理就要分别设置“银行存款”、“现金”科目为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

33、计算成本,企业在计算成本时,对于跨期费用就必须通过设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以便正确确定各期的费用和成本。3既要强调统一性,又要考虑适应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由国家财政部门在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并尽可能与财政、财务、税务、统计等有关指标衔接配合。会计科目的统一性,包括会计科目名称和核算的内容应尽可能在时间上保持前后一致,同时对一些重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应在全国范围、行业范围内统一起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能在一个行业以至全国范围内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利用。同时,会计科目的设置,又要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就是指设置的一套会计科目要适应大、中、小型企业的不同需要和单位具体管理要求。例如,制

34、造企业“材料”科目的设置,对于大中型企业,由于材料量大,品种繁多。为了便于加强管理,可以分别设置“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对于小型企业,由于材料品种少,存量也不大,为了简化材料核算,可以只设置一个“材料”科目。4应保持相对稳定会计科目的设置,是由会计制度加以规定的。因此,为了保证会计科目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的制订应保持相对稳定。会计科目设置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特别是每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资料具有可比性。5从会计科目总体上应保证完整性,在会计科目之间应具有互排性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保证完整性,就是指设置的一套会计科目,应能反映所有的经济

35、业务,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有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互排性是指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互相排斥,不同的会计科目不能有相同的核算内容,否则,相同的经济业务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会计科目运用,这样,就会造成核算上的混乱。因此,设置会计科目时,不同的会计科目之间应强调互排性,这是保证会计核算统一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应收账款”

36、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应付账款”科目按债权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付账款的具体对象;“原材料”科目按原料及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各种原材料的具体构成内容。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六大类。资产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资产增减变化,提供资产类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负债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负债增减变化,提供负债类项目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共同类科目是指可能具有资产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性质的科目,其

37、性质取决于科目核算的结果,当其核算结果出现借方余额时,则作为资产科目,而当其核算结果出现贷方余额时,则作为负债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提供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成本类科目则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损益类科目是指用于核算收入、费用的发生或归集,提供与一定会计期间损益相关的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四)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的,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析、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

38、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般工商企业所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如图表23所示。图表23会计科目参照表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一、资产类492202应付账款11001库存现金502203预收账款21002银行存款512211应付职工薪酬31012其他货币资金522221应交税费4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532231应付利息51121应收票据542232应付股利61122应收账款552241

39、其他应付款71123预付账款562314代理业务负债81131应收股利572401递延收益91132应收利息582501长期借款101221其他应收款592502应付债券111231坏账准备602701长期应付款121321代理业务资产612702未确认融资费用131401材料采购622711专项应付款141402在途物资632801预计负债151403原材料64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161404材料成本差异三、共同类171405库存商品653101衍生工具181406发出商品663201套期工具191407商品进销差价673202被套期项目201408委托加工物资四、所有者权益类211411

40、周转材料684001实收资本221461融资租赁资产694002资本公积231471存货跌价准备704101盈余公积24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714103本年利润251521持有至到期投资724104利润分配26150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734201库存股27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成本类281511长期股权投资745001生产成本29151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755101制造费用301521投资性房地产765201劳务成本311531长期应收款775301研发支出321532未实现融资收益六、损益类331601固定资产786001主营业务收入341602累计折旧796051其他业务

41、收入35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0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61604在建工程816111投资收益371605工程物资826301营业外收入381606固定资产清理836401主营业务成本391701无形资产846402其他业务支出401702累计摊销85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41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66601销售费用421711商誉876602管理费用431801长期待摊费用886603财务费用44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896701资产减值损失45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906711营业外支出二、负债类916801所得税费用462001短期借款92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72101交

42、易性金融负债482201应付票据二、会计账户(一)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为了全面、序时、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还必须设置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每一个账户都有一个简明的名称,用以说明该账户的经济内容,各个账户之间既有严格的界限,又有科学的联系。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10万元购入原材料。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使货币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了10万元,

43、材料的储备增加了10万元,它既说明了经济内容之间的具体变化情况,又说明了经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分门别类地、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有关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和结果。(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1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会计账户的结构就是指账户的格式,为了全面,清晰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每一个会计账户既要有明确的经济内容,又要有一定的结构。账户的结构依存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记录对象最基本的数量变动是增加和减少。为了全面地、清楚地反映和监督这种变化,在每个账户上,都应该公开登记数量的增加和数量的减少。这就形成了账户的基本结构: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同时,还需要反映增减变动后的结果,即余额。为了反映各个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化,每个账户都分为左右两方,由于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账户性质不同,左右两方面的具体规定又有所不同,即使采用同一种记账方法,账户性质不同,其结构也是不同的,但是,不管采用何种记账方法,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账户,其基本结构总是相同的。账户的基本结构,同时还应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