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4年河南省美术学科参赛论文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 赵俊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观念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
2、方面的不足: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美术学习永远是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方法。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唯知识技能为上,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忽略了时代的发展、忽视了人的个性。美术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缺乏互动,学生成了不允许有思想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通过各方面协调、配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综合全面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
3、、开放、民主,首先给学生竖立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与智力相比,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中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国外学者研究中也都强调了这一点。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见解的外部条件是自由和安全,霍尔曼列举的九项阻碍创造才能发展的因素中,有五项与之有关:强迫依从,课程完全依从教师的决定。权威,教师禁止自由学习,强制儿童只能依指导而行。嘲笑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讪笑。教师的固执,使得学生不敢表示异议。反对异常人格,学生不敢有不同风格习惯的表现。因此,开放、民主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
4、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我在教学中努力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关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志同道合的参与者,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与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过去。巧妙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真诚参与到学生的创新活动中去。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我从不随意地批评一位学生的想法或制作方法是错误的,遇到确实需要改变的,我也是用启发的语言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妨试试另一种作法也许会
5、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创造热情,主动索取知识完成新的创造。课堂上我明确地告诉学生美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不可改变的方法,其作品求创意,标新立异,突出个性。我特别注意及时表扬那些在他们自己的直觉引导下另辟蹊径的学生,尽管他们的作品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但只要它有所创新,立刻就会受到我的肯定和夸奖。总之,美术教师只有改变教育观念,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美术教学内容有利创新教育的因素,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显著功能,才能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二、培养兴趣,激发创新的动机兴趣是创造的原动力、成功的先
6、导。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但自制力较差,教学中只有吸引学生的兴趣,才能进行有效的创造。因此,我依据不同的内容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步步引导学生兴趣。抓住开头。有人说: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利用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变魔术、听音乐、看哑剧、尝味道、看新闻等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
7、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过程。如在美丽的纸条穿编一课中,我鼓励学生收集和利用各种材料,尝试各种方法穿编并提出“只要大胆探索,不成功也是成功”,并且指导学生在切条、穿编、图案等方面的创新。学生兴趣大增。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相关艺术,促进学生审美体验,吸引学生兴趣。例如我在教生活在海里的鱼一课中,由于学生对生活在海里的鱼缺乏更多的感性认识,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热带鱼的奇形怪状及斑斓色彩,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并在录像的结尾给出富有想想的画面,配合启发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结尾导向。一节好的课堂教
8、学应做到:课开始趣味生,课中间趣更浓,课结束趣尤存。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兴趣的终止、创造的结束。而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将自己的创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美化生活。切记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那种忘记了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纯粹为了兴趣本身而兴趣,即想博学生一乐的所谓激发兴趣,只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失去其实际意义。三、因趣利导、树立“艺术贵在创新”的观念“创造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个性的艺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
9、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如在单色剪纸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制作步骤的讲解,只讲清用刀的具体方法,不强调严格步骤进行制作,可以不用起稿,直接进行剪刻,不求形似、注重表现自己的感受、体现个性、追求神似。在欣赏美术作品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美术创作课的教学中
10、,还要求学生的作业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教师、同学、课本的不一样,无论是教师的示范、还是步骤的讲解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给学生树立“艺术贵在创新的观念。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今的社会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要“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 “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中,我尽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
11、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充分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课中知识延伸到课下、把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本学科知识,从课本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及大胆的实践能力。如在邮票一课中,我首先和学生一道,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邮票的知识、实物和相关图片等,并要求学生在收集有关信息的同时,每位学生为同学们准备几道有关邮票的问题和自己求助于其他同学的问题,然后以知识竞答或对抗赛的方式交流信息,这样每位学生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学到了比课本中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在其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开阔,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
12、息的能力,为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以后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寻找课题,自己收集资料,自己搞研究,教师只起到帮助、引导的作用。研究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往、学会探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五、运用不同材料和技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学习具有使知识技能物化性特点,也就是说美术学习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质产品美术作品,因此美术学习离不开工具和材料。美术材料的广泛性决定了美术造型手段的多样性。为了处理那些形形色色的材料,包括专用的正规的美术材料,和那些被“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中的多种多样的材料,就要用上数不胜数的造型手段
13、。发现新材料、处理与运用材料、使用工具(包括自制工具和发现替代工具)和艺术造型,离开创造、创新和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在 “设计·运用”领域的教学中。我一般按三个步骤进行教学:一是“取材”。我特别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要求他们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完成创造新的、美的造型。二是“构思”。对收集来的材料作一番研究,展开想象的翅膀,考虑用它做什么最合适,最有创新意义。三是“制作”。有了材料,又经过构思后,接下来就可以动手制作了,材料不同,制作手法也不一样,但一般制作方法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理组合成型。这种把材料的开拓与设计、构思、制作结合在一起的
14、教学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他们不断发现新的可能利用的材料,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创造天地。学生有的用彩色包装带以线条的形式构画图形,编织壁挂;有的收集碎布块,根据布料的不同质地、颜色,花纹派上不同的用场,构成画面;有的巧用易拉罐制作小动物;有的则以彩色玻璃珠片粘拼成画,画面莹光闪烁,富有美感。充分利用丰富的物资资料和废旧物品制作成艺术品,不仅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造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无尽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六、倡导求异思维、经常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许多美
15、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作构思才可实现。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像儿童画构图并不依照成人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再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在蔬果做小动物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双向发散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即由蔬果或蔬果的某一部分 动物或动物的某
16、一部分。这样不仅学生的作品个个形象生动、富有个性,而且巧妙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成功地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七、改革教学评价,增加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空间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和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发展性评价理念,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和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因此,除应制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外,评价观念更新至为关键。例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造
17、力不与智力正相关,但一定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正相关。评估目标的多元化。美术创作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一般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美术作品应具有强烈的个性,不同儿童对于同一表现内容所表现出的作品形式不尽相同。也就是说美术教学中的“1+1不一定等于2”这是由于不同儿童的知识、生活经验与环境,生理、心理与智力结构,美术知识及技法,工具和材料,非智力因素,审美能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他们的不同思维及行为均应受到重视。事实证明: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
18、在“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中,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不能仅模仿的“形似”为唯一标准。由此把学生引导到离开“样子”就不能画画的地步。应以创新教育观评价“效果”,即它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此,才能有利学生的发展。在“设计应用”领域中小挂饰一课的教学中,依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我制订出了三重评价标准即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和最佳创意奖。其中最佳创意奖要求材料的使用、制作的内容等与众不同。学生将作品全部展示在黑板上,由学生围绕标准自由开展评价。整个评价过程中,作品各方面的创新成了学生评价的重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要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制,在评价中凸显个体的创造性,给个体以独特阐释、理解、表达以及策略的寻求留下必要的空间。因为创造能力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及验证期,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因此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一堂课中对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候“及时”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新意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小容量注射剂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普通人普通力
- 嗨我的"组装"爱情
-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下册
- 大字制作合同范本
- 中国大中型客车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陶艺项目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胺碘酮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服装、鞋帽批发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深度学习架构创新-深度研究
- 供应链韧性提升与风险防范-深度研究
-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考核试卷
- 2025年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砥砺前行决心谱写华章
- 2025年开学教导处发言稿(5篇)
- 机电设备安装旁站监理方案
- 2025年度民政局离婚协议书范本模板官方修订2篇
- 《百达翡丽名表介绍》课件
- 《集装箱标识辨识》课件
- 2024年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年终的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