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3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上_第1页
20070523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上_第2页
20070523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上_第3页
20070523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上_第4页
20070523华东院结构技术措施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荷载1.1 施工荷载1.1.1 首层楼面宜考虑施工荷载,其值不宜小于10kN/m2,施工阶段结构承载力验算时,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为1.0。施工单位有特别要求时,应补充计算施工阶段结构的承载力,并在施工图中注明容许的最大施工荷载。1.1.2 高低层相邻的屋面,在设计低层屋面构件时宜适当考虑施工时的临时荷载,该荷载不宜小于5kN/m2,并在施工图上注明。1.1.3 施工荷载不与楼面附加恒载、隔墙、使用活载叠加,构件的配筋取正常使用与施工阶段工况计算配筋的较大值。1.2 消防车荷载1.2.1 消防车的作用荷载我国现用消防车,荷载总重达30t,其前轴单边轮压30kN,后轴单边轮压120kN。1

2、.2.2 楼板设计时的等效荷载按照荷载规范附录B的等效均布荷载的方法计算。计算时应考虑车与板跨垂直及平行两种情况分别计算,且应考虑板面的垫层或覆土的扩散作用。1.2.3 次梁的等效荷载次梁的等效荷载应采用荷载影响线的方法计算,而不能采用板的等效荷载乘以受荷面积进行计算。采用次梁活载影响线时,应考虑多部消防车同时作用的情形,消防车横向净距可取0.5米,且应取等效弯矩及等效剪力等效荷载之中的较大值进行设计。1.2.4 框架梁的等效荷载考虑到框架梁的重要性及设计上的方便可行,其等效荷载通常采用折算荷载的方法,即框架梁承担荷载的面积内布满消防车,以消防车荷重除以消防车平面尺寸,并乘以0.80.9的折减

3、系数,一般可取为12kN/m2。1.2.5 消防车的荷载与人防的荷载不进行组合。1.3 关于车库荷载的取值1.3.1 停放人数少于9人客车的停车库,楼板及次梁设计时的均布活荷载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表中的规定取用。在进行整体计算(不包括楼板、次梁)时,此类车库的活载可取为2.5kN/m2,普通双层车架车库的活载可取为5.0kN/m2。1.3.2 停放大面包车、卡车、大轿车或其他较重车辆的车库,其楼面及次梁设计时活荷载应按车辆实际轮压重量考虑(如车辆入库时有满载可能者,应按满载重量考虑),并按最不利轮压荷载组合另加2 kN/m2均布荷载进行计算。不宜简单地以加大均布活载的

4、方法进行计算。整体计算时,可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条进行折减。1.3.3 不论停放何种车辆,在设计时其活载均不应另乘动力系数。1.3.4 楼板、次梁设计时,车库活载不宜折减。1.4 楼面办公使用荷载现代办公楼的楼面使用荷载有增大的趋势,很多业主要求楼面使用荷载达到5.0kN/m2以上(一般已包括移动隔断荷重),以适应不同用途租户的需求。但这些使用荷载仅用于楼板及次梁的设计中,而整体计算和主体结构及基础设计时,仍可采用2.0kN/m2的活荷载(应加上移动隔断的荷重),并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荷载折减。1.5 地下室外墙水平荷载1.5.1 水平荷载有室外地面荷载、土和地下水引起的侧向压力分布如图

5、7.1所示。图中:地面活荷载引起的土压力地面活荷载一般可取10 kN/m2侧墙土的压力水位下土的浮容重引起的土压力地下水引起的侧压力式中:土压力系数土的重度土的浮重度地下室外墙荷载图地下水的容重1.5.2 当地下室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无支护结构时,地下室外墙一般取静止土压力,采用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情况下,杂填土可取为0.50。1.5.3 进行外墙配筋计算时,水土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为1.30。1.6 积水荷载1.6.1 积水荷载,式中:益水口距屋面的高度,高出屋面益水口的水头高度。1.6.2 对于坡度小于1.19°的平屋面,当屋面刚度较小时宜考虑屋面变形产生的积水荷载。1.7 施工图

6、中应绘制各层平面荷载分布图图中应注明各区域的附加恒载(除结构自重外的恒载)及使用活载。1.8 设备井道荷载在高层建筑中,设备竖管有可能集中在某些层次固定,而其余层次仅作一般的拉结,在进行设备井道周边结构设计时,应按设备专业提供的管道固定情况进行设计;此外,压力管道的固定支架也应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1.9 计算水平位移时的基本风压取值计算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水平位移时,基本风压可采用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1.10 采用独立承台加桩基或基础梁加桩基时,基础底板的设计荷载取水浮力+(10%20%)上部结构荷重。上部结构荷载取值比例视桩端沉降和桩长情况确定,桩端位移大、桩长短的取大值,

7、桩端位移小、桩长长的取小值。当采用嵌岩桩或持力层良好、计算沉降很小的桩基时,基础底板的设计荷载可不考虑上部荷重的影响。1.11 无地下室时,独立承台间拉梁的设计荷载计算时,可取拉梁所拉结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当拉梁承托隔墙或其它竖向荷载,则应将拉梁拉力与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组合。2 基础2.1 对上海地区高层、超高层建筑基础底板采用目前现有软件进行内力分析时,作如下规定:2.1.1 基础底板厚度一般由底板的抗冲切承载能力确定(包括桩、柱、核心筒等的冲切),无需验算受剪承载力。2.1.2 在未进行精确计算前,对平面较规则,且主裙楼之间设缝脱开,满堂布

8、桩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底板厚度,可取每层56cm的叠加厚度,抗冲切承载力不足时可局部加厚。2.1.3 对主、裙楼之间不设缝连成一体的基础,应根据主、裙楼基础形式及连接刚度的要求,采用主、裙楼相连的板式基础或主楼厚板、裙房梁板的基础形式。2.1.4 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按假定的厚度作第一次试算后,应至少进行两次调整底板厚度的分析比较,选取相对合理的底板厚度和配筋率。2.1.5 基础底板内力计算时应考虑地下室墙体竖向刚度的影响。2.1.6 底板最小含钢率宜取:板面单向0.250.30%,板底单向0.300.35%,底板形状较规则,整体刚度较好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2.1.7 采用计算结果配筋时,除核心

9、筒体内隔墙很少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可取筒体外1倍板厚处内力的平均值,但配筋率不得小于最小含钢率的要求。2.2 抗浮验算2.2.1 关于抗浮设计水位。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设计用的抗浮设计水位。2.2.2 特别是溶岩地区及存在多层滞水的地下水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经验确定。若无相关资料,宜取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或取室外地面标高作为抗浮设计水位。2.2.3 上海地区工程的抗浮验算可根据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进行验算。抗浮水位可取室外地面标高。式中:为用以抵抗浮力的附加力,如用桩基抗浮,其值应为所有桩的抗拔承载力设计值。2.2.4 外地工程可参照给水排水构筑物设计规范进行验算。式中:为浮力标准值。为附

10、加的抗拔力标准值。如采用桩基(锚杆)抗浮,其值应为所有桩(锚杆)的抗拔力标准值2.2.5 抗浮验算时,均不应计入活荷载及地下室侧壁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2.3 地下室底板裂缝宽度验算2.3.1 当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或梁板式桩筏基础时,基础底板宜进行裂缝验算,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3mm。裂缝计算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2.4 地下室外墙的保护层厚度和裂缝计算2.4.1 地下室外墙及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迎水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20mm;非迎水(土)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3mm。2.4.2 墙体裂缝宽度验算时,保护层厚度可取为30mm。2.5 布桩时使用的荷载组合荷载组合采用静+活的荷载标准组合

11、,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来计算桩数,并验算偏心荷载作用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2.6 抗拔钻孔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和裂缝计算2.6.1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2.6.2 裂缝宽度不宜大于0.20mm。2.6.3 在裂缝验算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为30mm。2.7 钻孔灌注桩桩身强度承载力验算2.7.1 公式中工作条件系数取为0.70.8。2.7.2 验算试桩的桩身强度时,可用代替。2.8 独立承台的上部钢筋2.8.1 无地下室的桩基独立承台的高度大于等于1500mm时,承台上部宜设置12250的构造钢筋。2.8.2 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满足0.15%的要求2.9 施工模

12、拟在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如不考虑施工模拟,会导致核心筒受力偏大,而周边框架受力偏小。故此,在基础设计时应采用考虑施工模拟情况计算得到的竖向构件内力。3 抗震3.1 建筑功能及重要性不同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3.1.1 建筑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故设置了抗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单元后,可根据各单元划分抗震设防类别。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由抗震缝分成的每个结构单元应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3.1.2 对于大底盘高层建筑,当其下部裙房乙类建筑范围时,一般可将其及与之相邻的上部高层建筑二层定为加强部位,按乙类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各层可按丙类进行抗震设计。3.1.3

13、当上部结构为乙类,下部为丙类时可综合判定为乙类。3.2 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和设计基本加速度在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场地类别下,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同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分别按不同烈度取值,见表3-1和表3-2。建筑设防类别不同时,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见表3-3。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措施(烈度) 表3.2-1建筑类别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0.100.150.200.300.40甲、乙类788999丙类677889+丁类6778-8-9-按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调整后的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表3.2-2建筑类别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

14、0.100.150.200.300.40甲、乙类677889788999+、788+99+9+丙类666778677889、678899丁类66677867-7-8-8-9-、67-78-89-根据建筑类别调整后的计算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表3.2-3建筑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0.050.100.150.200.300.40乙、丙、丁类0.050.100.150.200.300.40甲类高于本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具体数值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注:1、8、9表示适当提高而不是提高一度,9度时需要专门研究。2、7-、8-、9-表示可以比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3.3

15、主楼与裙房相连时抗震等级的确定3.3.1 裙房除按照自身条件确定抗震等级外,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3.3.2 当主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时,其框支层框架按照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可按照框架-剪力墙体系确定抗震等级。此时,裙房中与主楼框支层框架直接相连的非框支框架,当其抗震等级低于主楼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应适当加强构造措施。3.3.3 裙房为纯框架且楼层面积不超过同层主楼面积,主楼为抗震墙结构时,裙房框架抗震等级取框架-剪力墙体系和主楼高度确定的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主楼下部剪力墙(高度至裙房以上二层)的抗震等级可按裙房高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二者的较高

16、等级确定;主楼上部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主楼高度的剪力墙结构确定。3.3.4 当主楼为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且裙楼柱的净高与柱截面边长之比不小于6时,裙楼可按本身高度确定抗震等级,但与主楼的抗震等级相差不应大于一级,与主楼相邻跨的梁柱应作适当加强。3.4 不同使用年限的地震作用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0年或100年时,可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也可将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多遇地震作用乘以1.15或1.35的系数。3.5 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系数3.5.1 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相差不多时,直接放大。3.5.2 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相差较多时,宜增

17、加结构刚度。3.6 高宽比的取值3.6.1 建筑的高宽比为地面以上高度H(不计突出屋面的机房、水池、塔架等)与建筑平面宽度B之比。当建筑平面非矩形时,可取平面的等效宽度B=3.5,为建筑平面(不计外挑部分)的回转半径。3.6.2 高宽比不作为抗震专项审查的依据。3.7 少墙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与极少墙的框架结构3.7.1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50%且小于8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照框架结构确定。其适用高度可较框架体系适当增加,一般可视框架分担总倾覆力矩的比例插值确定,但不应超过20%。位移限值仍按照框架-抗震墙的要求。3.7.2 框架结构中,布置

18、极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且剪力墙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小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2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照框架结构确定,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计算时按框架-剪力墙进行;同时,框架结构还应满足不计入剪力墙时的承载能力要求。其适用高度、位移限值按框架结构控制。3.8 短肢剪力墙3.8.1 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3.8.2 短肢剪力墙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而短肢剪力墙结构主要指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等于4050%的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结构体系。3.8.3 根据高规条第3点的规定,仅当判断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时,体系中的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3.

19、8.4 对L型、T型等双肢剪力墙,只要有一个墙肢的长度与墙厚的比值大于8,均不视为短肢剪力墙,对墙肢数量多于2的多肢剪力墙均可不视作短肢剪力墙。3.8.5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其他条件相同的剪力墙提高一级,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墙肢(包括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墙)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应大于0.5、0.6和0.7,底部加强部位墙肢边缘约束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2%,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0%。3.9 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平均位移比值计算的注意点3.9.1 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对于连体、多塔、相对分离的塔块可按其各自的边长确定相应的质量偶然偏心。3.9.2 计算时

20、应采用楼面无限刚的假定。3.9.3 楼层最大值及平均值位移的取值,应取楼层中同一轴线两端的竖向构件计算(有斜杆的要注意),不考虑楼面中悬挑的端部。3.9.4 在楼层层间位移角绝对值较小时,位移比的限值可适当放松,一般要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位移角限值的。(上海抗震规范规定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时,位移比可适当放松。)3.10 双向地震作用与偶然偏心3.10.1 偶然偏心仅用于控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时,而计算结构层间位移限值时不必考虑。3.10.2 对于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除考虑偶然偏心外,仍需按双向地震进行验算,两者不同时考虑,仅取大者,而对于完全对称结构以及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规范不要求进行双向地震作用验算。3.10.3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可将各振型地震作用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全部一次从质心位置平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