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共10页)_第1页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共10页)_第2页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共10页)_第3页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共10页)_第4页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统 计 过 程 控 制 作 业 指 导 书(SPC)1 排列图1.1 作用: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1.2 应用:可用于过程、产品和设备等,如不符合、不合格现象和设备故障等。1.3 方法步骤1.3.1 统计存在的问题将过程、产品检查检验和设备运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记入下表:序号项 目频 数累积数累积%1发生问题12合 计说明:a) 频数为问题发生的次数;累积数为发生的问题的累计数;累积%为累积数与频数总和之比。b) 统计时频数从多到少依次填入表内。1.3.2 画排列图排列图有三个坐标轴:左纵轴为频数,右纵轴为累积%,横轴为发生的问题,如下图:频数 累积%100

2、 500 0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问题5在合理选取坐标值后,将1.3.1的统计数据画入上图,即得排列图。1.3.3 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将排列图中造成累积%达到7080%的问题列为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该问题运用因果图分析原因。2 因果图(鱼刺图)2.1 作用: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2.2 应用:可用于过程、产品和设备等,如不符合、不合格现象和设备故障原因分析等。2.3 方法步骤2.3.1 由有关部门负责将“存在问题”和“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画在平面图上构成因果图(鱼刺图)骨架,如下图:料 机 人原因1 原因1 原因1原因2 原因2 子原因1原因3 原因2 原因3 存 在 问 题

3、原因1 原因1原因2 原因2原因3 子原因1子原因2环 法2.3.2 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可能造成问题的第一层次原因,然后再分析第二层次原因(子原因),层层深入,直至把所有原因全部找出并画在因果图上。2.3.3 根据实际情况排除不存在的原因,确定存在的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用方框框起来。然后针对存在的原因运用对策表制订纠正措施。3 对策表3.1 作用:确定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3.2 应用:可用于过程、产品和设备等,如不符合、不合格现象和设备故障等。3.3 方法步骤3.3.1 绘制对策表如下:序号造成问题的原因措 施责任部门/人完成日期检查部门/人123.3

4、.2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责任部门/人、完成日期(进度)和监督检查部门/人,并填入对策表中,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3.3.3 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确定的纠正措施并记录实施结果,填写效果统计表。记录实施结果时,最好不要搞一次性的,应坚持一个时期,分数次进行统计记录。3.3.4 监督检查部门负责验证实施效果。实施结果有效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将有关措施补充到质量体系文件中去。实施结果无效时,应重新分析原因、研究确定并实施新的纠正措施。注1: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统称“两图一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直方图、控制图等结合起来使用。注2:建议将两图一表综合在一起应用于同一问题的统计分析

5、,防止孤立应用排列图、因果图造成有头无尾的情况。4 直方图4.1 作用a) 观察产品质量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整体分布状况;b) 显示产品质量波动的形态,判断其是否变异;c) 研究或预测过程能力;d) 制定产品的规格界限。4.2 应用:主要用于过程和产品质量变化的研究。4.3 方法步骤4.3.1 按以下要求收集数据(Xi值),并将数据分类统计:a)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b) 抽样应保持在相同条件(人、机、料、法、环)下进行;c) 收集数据总数不少于50个。d) 将收集的数据分类填入下表,进行统计:数 值次 数 划 记次 数X1=XminX2X3-Xmax4.3.2 计算、分组a) 计算极差R

6、(又称全距)R=XmaxXmin其中:Xmax为收集数据中的最大值;Xmin为收集数据中的最小值。b) 按下表建议分组数据总数n50100100250250以上建议分组数m6107121020c) 计算组距hh=R/m4.3.3 计算每组的中心、上限和下限值,并列出频数表组 别组距上下限值中心值频数123456组距下限=前一组组距上限;最小值为Xmin。组距上限=本组组距下限+组距h;最大值为Xmax。中心值=(组距下限+组距上限)/ 2。频数=落入该组内的数据个数。4.3.4 按频数画纵、横坐标及直方图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标出各组距上下限值。频数LSL SL USL0 XSL为规格中心LSL

7、为下公差USL为上公差4.3.5 根据直方图画分布曲线按上图所画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说明过程正常。4.3.6 过程分析若直方图出现下列形状,则可能存在相应问题。频数缺齿型:可能是测量器具精度不够或分组不当造成。频数孤岛型:可能是测量不当或变换加工条件造成。频数双峰型:可能是两种条件下产生的,或过程有变异。频数偏向型:可能是设备偏差或加工习惯造成的,如孔的加工往往偏小。5 计数型控制图P图5.1 作用:在一批产品中,连续监视抽样检验的不合格品率,判断过程是否受控。5.2 应用:主要用于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和产品质量变化的研究。5.3 方法步骤(举例见统计过程控制手册第III章第1节

8、)5.3.1 收集数据a) 选择子组容量、频率和数量子组容量:一般要求50200或更大,相对平均不合格品率来说足够大,或使每个组内都有几个不合格品。分组频率:根据产品的周期确定,以便及时发现和分析、纠正问题,但时间间隔不宜太短,要保证足够大的子组容量。子组数量:一般为25或更多,以很好地检验过程的稳定性。b) 计算每个子组内的不合格品率p将每个子组被检项目(产品)的数量n值和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产品)的数量np值记录在标准p图表中。计算不合格品率p=np/n。c) 选择控制图的坐标值纵坐标为不合格品率p,刻度应从0到初步研究数据中最大的不合格品率的1.52倍的值。横坐标为子组(小时、天或批)。d

9、) 将不合格品率描绘在控制图上在标准p图表上描绘每个子组的p值,并将这些点联成线。当发现图形有异常时(如任意一点比别的点高出或低下许多),应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将过程变化或可能影响过程的异常情况记录在p图表的“备注”栏内。5.3.2 计算控制限a) 计算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p)当子组数为k个时,p=nipi /ni, i=1,2,-,kb) 计算上、下控制限(UCL,LCL)如果过程受控,当子组数为k且子组容量n一定时,UCLp= p3 p(1p)/ n1/2LCLp= p3 p(1p)/ n1/2c) 当 p和/或n很小时,LCL的计算值有时会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下控制限。d) 当n不是

10、恒定但子组容量与其平均值相差不超过25%时,可用平均样本容量(n)代替n来计算控制限。c) 画线并标注过程均值(p)用水平实线表示。上下控制限(UCL、LCL)用水平虚线表示。在初始研究阶段,这些被认为是试验控制限。5.3.3 分析控制图5.3.3.1 分析数据点,找出不稳定的证据a) 出现超出任一控制限的点,说明在那一点可能失控(出现特殊原因)或有新的情况。超出上控制限,通常表明存在下列一个或多个情况:控制限或描点错误;过程性能恶化;评价系统(如检验员、量具)已改变。低于下控制限,通常表明存在下列一个或多个情况:控制限或描点错误;过程性能已改进;测量系统已改变。b) 当np值较大时(9),出

11、现连续7点位于均值一侧的链或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的链,表明过程变化或开始有变化的趋势。出现高于均值的长链或连续上升的点,通常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过程的性能已恶化,而且可能还在恶化;评价系统已改变。出现低于均值的长链或连续下降的点,通常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过程性能已改进;评价系统已改变。注:当n p值很小时(5以下),出现低于p的链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要用长度为8点或更多的点的长链来判断不合格率下降的情况。c)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如有趋势、周期性、控制限内异常分布的数据点、子组内值相关性(例如子组中所有不合格项目都发生在最初的几个读数中),也可能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如果明显多于2/3的点

12、位于与均值接近的地方(对于25个子组,如果90%以上的点位于控制限中部1/3区域内),意味着存在下列一种或几种情况:控制限或描点的计算错误或描点错误;过程或取样方法混乱(如子组中包含两个或多个过程流的测量值);数据被编辑过(调换或剔除)。如果大大少于2/3的点位于过程均值较近的区域(对于25个子组,40%以下的点位于中部1/3的区域内),意味着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发生了计算错误或描点错误;过程或取样方法混乱(如子组中包含不同班组的产品)。5.3.3.2 识别并纠正特殊原因a) 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发现失控情况及其特殊原因,然后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其再发生。b) 由于特殊原因具有时效性,应尽可能

13、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研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操作者或现场检验员因具有发现和纠正变差的能力。c) 使用历史数据进行研究时,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使分析过程操作变化变得困难。5.3.3.3 重新计算控制限a) 进行初始过程研究或对过程能力重新评价时,应剔除与特殊原因有关的点,重新计算控制限。计算方法同前,只是计算p值时样本总量和不合格品总量都要减少。b) 应按修改的控制限检查历史数据,如表明历史数据均在控制限内,则可将控制限延伸到将来,变成操作控制限。5.3.4 过程能力分析a) 计算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通过p来表示的。当过程所有的点都受控后,才计算p值。当进行过程能力初步估算时,可使用历史数据,但要剔除与特

14、殊原因有关的数据点。当研究当前过程能力时,应使用新的数据,取25个或更多的子组。且所有的点都受控。b) 评价过程能力如果进行100%的检验并已选出不合格品,顾客是满意的。但是这个p值能不能被接受,应对过程做进一步分析。在过程稳定情况下,评价初始过程能力的准则:ppm值评 价 准 则233初始能力能满足顾客要求,批准后可开始生产。2336210初始能力不能满足顾客要求,但采取措施后可被接受,经顾客批准后可开始生产。6210不能被接受,应对过程进行改进,增加检验频次,使之达到6210以下。对于稳定过程,评价过程能力的准则:ppm值评 价 准 则6210过程能力足够。621066803过程能力尚可,

15、应继续改进。66803过程能力不足,必须改进。c) 改进过程能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时,要想改进过程能力,必须集中精力采取管理措施,解决普通原因。可以使用排列图、因果图等方法寻找造成长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措施解决之。d) 绘制并分析修改后的过程控制图当对过程采取了系统的管理措施后,其效果应在控制图上明显地反映出来。在过程改变时期,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应识别和纠正特殊原因,绘制和观察控制图。要利用控制图连续监视改变后的过程,确保过程改变的有效性。6 计量型控制图XR图6.1 作用:在一批产品中,连续监视抽样检验的某项数据,判断过程是否受控。6.2 应用:主要用于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和产品质量变化的研

16、究。6.3 方法步骤(举例见统计过程控制手册第II章第1节)6.3.1 数据收集按周期抽样,每次抽样4件(不大于10件);抽样至少25次,共得25组至少100个数据。6.3.2 记录数据及计算a) 将每次抽样检验的数据记录在标准XR图表中。b) 计算各组平均值X和极差R X=(X1+X2+X3+X4+X5)/5 R=XmaxXminc) 计算25组的总平均值X和R X=(X1+X2+-+X25)/25 R=(R1+R2+-+R25)/256.3.3 计算控制限 常用系数表(按3计算)n2345D43.272.572.282.11D30000A21.881.020.730.58a) R图上控制限

17、值UCLR=D4R b) R图下控制限值LCLR=D3Rc) X图上控制限值UCLX=XA2Rd) X图下控制限值LCLX=XA2R6.3.4 选择控制图坐标值并画控制图a) 对于X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至少为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2倍。b) 对于R图,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为零)之差为Rmax的2倍。c) X和R用水平实线表示。d) UCLX、LCLX、UCLR、LCLR用水平虚线表示。e) 将25个X和R值描绘在X图和R图上,并依次联线。注:生产现场使用的操作控制图上没有本次控制限线。但可将初始批生产时的控制限线画上,作为控制参考。6.3.5 分析控制图6.3.5.1

18、 出现以下情况时控制图有异常:a) 超出任一控制限的点,说明在那一点处于失控状态(出现特殊原因),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超出上控制限,通常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错误;过程变化或分布宽度已增大(即变坏);测量系统变化(如检验员、量具);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注:对于X图,超出下控制限也是如此。低于下控制限(对于样本容量大于等于7的R图来讲),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控制限或描点错误;分布宽度变小(即变好);测量系统已改变。b) 出现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或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的链, 表明过程已变化或出现变化的趋势:出现高于平均值

19、的链或上升链,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测量系统改变(飘移、偏倚、灵敏度等)。注:对于X图,出现低于平均值X的链或下降链,也是如此。对于R图,出现低于平均值的链或下降链,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减小,这是好的状态;测量系统改变。注:当子组数(n)小于等于5时,低于均值的链的可能性会增加,因此要用长度为8点或更多的点的长链来判断过程变差是否减小。c)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如有明显的趋势、周期性、控制限内异常分布的数据点、子组内数据有规律的关系(如子组中第一个读数总是最大值),也可能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如果明显多于2/3的点位于与均值接近的地方(对于25个

20、子组,有90%以上的点位于控制限中部1/3区域内),意味着存在下列一种或几种情况:控制限或描点的计算错误或描点错误;过程或取样方法混乱(如子组中包含两个或多个过程流的测量值);数据被编辑过(调换或剔除)。如果明显少于2/3的点位于过程均值较近的区域(对于25个子组,有40%及以下的点位于中部1/3的区域内),意味着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误或描错;过程或取样方法混乱(如子组中包含不同批次的材料)。6.3.5.2 识别并纠正特殊原因a) 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发现失控情况及其特殊原因,然后采取措施,防止其再发生。b) 由于特殊原因具有时效性,应尽可能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研究,以便及时采

21、取措施。操作者或现场检验员因具有发现和纠正变差的能力。c) 应该记住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原因都是不利的。有的特殊原因可以减少变差改进过程。对于这样的特殊原因应设法将其固定下来。d) 采用排列图、因果图等对解决技术问题是会有用的。6.3.5.3 重新计算控制限a) 进行初始过程研究或对过程能力重新评价时,应剔除与特殊原因有关的子组,重新计算均值和控制限。计算方法同前,只是计算时子组数量减少了。b) 应确保所有的点与新的控制限比较时处于受控状态,必要时,重复识别/纠正/重新计算的过程。6.3.6 过程能力分析6.3.6.1 假设过程能力分析是在以下假设下进行的:a) 过程处于统计稳定状态;b) 过程的各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c) 工程及其它规范准确地代表顾客的需求;d) 设计目标位于规范的中心;d) 测量变差相对较小。6.3.6.2 计算过程的标准偏差a) 当过程稳定,即仅由普通原因产生过程变差时,可用R来估计过程固有变差: n2345d21.131.692.062.33= R/d2 b) 当进行过程初始能力研究,即考虑由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造成的变差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