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标准化指南_第1页
监控量测标准化指南_第2页
监控量测标准化指南_第3页
监控量测标准化指南_第4页
监控量测标准化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监控量测10.3监控量测一般要求.1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理论核心,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认真实施,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2隧道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制订施工全过程量测方案。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以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量测计划应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适应。监控量测工作应结合开挖、支护作业的进程,按要求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

2、调整补充,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和反馈。.3监控量测是施工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应力量测,为修改设计提供依据。.4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控量测。.5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选用。宜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6监测、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必须紧密配合,既为量测作业创造条件,又避免因抢工程进度而忽视量测工作。同时各方应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

3、正设计参数或施工方法。.7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等必测项目宜布置在统一断面,其量测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等确定。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当围岩差、断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他量测。洞口段、浅埋段或地表有建(构)筑物,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8围岩松弛范围量测:可采用弹性波法或位移法。.9当围岩条件差、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破损变形较大时,应进行支护结构内的应力及接触应力量测。.10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趋势时,应延长量测时

4、间。.11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并设置专用标识牌,标明测点的名称、部位、编号、埋设日期等,见图10.3.1示意;要加强教育,提高所有进洞人员保护意识,对测点进行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性能良好;量测人员进洞应满足隧道洞内作业施工要求。.12现场照明、通风等作业条件良好,满足正常量测作业需要。工作程序监控量测工作程序见图所示。量测项目.1必测项目(1)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表-1。(2)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不受到爆破影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并且在

5、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应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量测计划是否改变管理基准是否改变措 施(调整施工方法,加强支护结构)是否安全是否经济施 工量 测措 施(减少支护结构)改变量测计划改变管理基准(管理基准)(管理基准)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否图 监控量测工作程序表-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和工具布 置测试精度量测频率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测、地质罗盘等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2周边位移 各种

6、类型收敛计 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0.1mm12次/ d1次/2 d12次/周13次/月3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每550m一个断面0.1mm12次/ d1次/2 d12次/周13次/月4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h02b)0.5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2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选测项目见表-

7、2。表-2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和工具布 置测试精度量测频率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钢架内力及外力 支柱压力计或其它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钢支撑内力37个测点,或外力1对测力计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2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钻孔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3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类位移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5个钻孔0.1mm同地表下沉要求4围岩压力各种类型岩土压力盒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

8、面,每断面37个测点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5两层支护间压力压力盒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6锚杆轴力钢筋计、锚杆测力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根锚杆(索),每根锚杆24测点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7支护、衬砌内应力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8围岩弹性波速度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 在有代表性地段设置9爆破震动测振及配套传感器 临近建(构)筑物随爆破进行10渗水压力、

9、水流量 渗压计、流量计0.1MPa11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 洞口段、浅埋段(h02b)0.5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3监控量测项目策划根据隧道结构形式的不同,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各有不同的监控量测项目,现推荐各类型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规划见表-3、表10.3.3-4及表10.3.3-5。表-3 分离式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规划表 项目围岩条件洞内外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两层支

10、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内应力围岩弹性波速度爆破震动渗水压力、水流量IV、V级围岩周围建筑物要求较高时必测洞内出水量较大时必测II、III级围岩洞口、偏压段、浅埋段注:必须进行的项目;:宜进行项目;:必要时进行项目。表-4 小净距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规划表 项目围岩条件洞内外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内应力围岩弹性波速度爆破震动渗水压力、水流量IV、V级围岩周围建筑物要求较高时必测洞内出水量较大时必测II、III级围岩洞口、偏压段、浅埋段注:1.:必须进行的项目;:宜进行项目;:必要时进行项目。2.增加必测项目:后

11、行洞爆破震动速度、中岩墙土压力,量测方法及频率见表。表-5 连拱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规划表 项目围岩条件洞内外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围岩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内应力围岩弹性波速度爆破震动渗水压力、水流量IV、V级围岩周围建筑物要求较高时必测洞内出水量较大时必测II、III级围岩洞口、偏压段、浅埋段注:1.:必须进行的项目;:宜进行项目;:必要时进行项目。2.增加必测项目:先进洞与后进洞的对比量测(主要包括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及压力、支护应力等项目的对比);中隔墙的倾斜度、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3.增加选测项目:底部

12、土压力。量测操作要点.1洞内外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支护地段观察两部分。(1)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支护地段的观察每天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及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

13、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2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1)量测坑道断面的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以及铺底鼓起(必要时)。(2)应按表-1和表10.3.4-2检查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并与按表10.3.3-1确定的量测频率比较取大值。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检测频率。表-1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3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37d表-2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14、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3)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断面的间距为: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级围岩不大于25m;类围岩应小于20m。围岩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在各类围岩的起始地段增设拱顶下沉测点12个,水平收敛12对。当发生较大涌水时,、类围岩量测断面的间距应缩小至510m。(4)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测点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5)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

15、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6)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测定下沉量。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3地表下沉量测(1)位于级围岩中且覆盖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根据图纸要求或监理人指示,应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表塌陷之处设置观测点,地表下沉观测点按普通水准基点埋设。并在预计破裂面以外34倍洞径处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

16、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观测点的下沉量。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按表-3及表10.3.4-4采用。表-3 地表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变形速度(mm/d)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量测频率10(01)B12次/d105(12)B1次/d51(25)B1次/2d15B1次/1周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表-4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埋置深度H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M)H2B2050BH2B1020HB510注: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内上限值;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监测范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量测(12)(b/2+h+h0),纵向应在掌

17、子面前后(12)(h+h0)(b为隧道开挖宽度,h为隧道开挖高度,h0为隧道埋深)。测点间距宜为25m,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2)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3)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4)地表下沉的量测尽量与洞内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构)筑物时,应在建(构)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测点。(5)地表下沉监测应在隧道开挖前开始,到二次衬砌全部施工完毕,且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一般要求(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

18、,负责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给施工部门和设计单位。测点埋设宜在施工部门配合下,由量测小组完成。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不得任意撤换和破坏。(2)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3)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并绘制量测数据失态曲线和距离开挖面距离图;应绘制地表下沉值沿隧道纵向和横向变化量和变化速率曲线。(4)应根据量测数据处理结果,及时提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围岩变形和速率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建议变更设计。(5)围岩稳定性、二次支护时间应根据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最终位移量、位移速度

19、及其变化趋势、隧道埋深、开挖断面大小、围岩等级、支护所受压力、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2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可能出现的位移最大值和变化速度,掌握位移变化的规律。(2)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3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判定:(1)实测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表位移管理等级施工。一般情况下,宜将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