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_第1页
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研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28 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与方法再探 研究方案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 1 、时代背景 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人类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 当今国际社会已广泛认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 持续发展。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伴随政治、经济、科技 迅速发展而同时出现的,是诸如人文精神的丢失、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 令人担忧的现象。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可持续 发展的目的是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人自身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影 响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

2、个领域, 并导致全社会的深刻变革。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 人的可持续发展。 2 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从国际教育发展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报告的主题,从“学 会生存”到“学会学习” ,再到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这些都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认 识与追求。1988198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 育”(ESD ESD 词。随后,各种报告、会议、机构相继开展和成立。 和创造潜2 / 28 在我国,19831983 年 1010 月 1 1 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北京景山小学时, 就向全国发出了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 他高瞻远瞩,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了这“三 个面向”,为教育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途 径。“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和核心,这为可持续发展规定 了具体内容,“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的时空两翼, 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途径。 “三个面向”的本质和核心 是人的发展,它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 方法论基础。它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改 革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教育要全面适应 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

4、的需要,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升级换代,就是基础教育可持 续性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江西教育岀版社,19961996 年第 1 1 版,第 7 7 页 刘云生:三个面向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81998 年第 4 4 期,第 1010 页 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 发展”。从中指明了今天的教育活动,应该以促进学生素质可持续 发展为核心。 “活到老,学到老”。我国这句古话蕴涵

5、了朴素的终身学习与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有研究者指出 :“如果成年人一味地预支孩子可持续发 展所需要3 / 28 的资源,这将比对森林的过度开采还要可怕。 ”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需要有资源的支撑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人的一生也要注意资 源的保护和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至少应包 括下面几个方面:健康的身体、求知欲、自主性、自尊和自信、人际交 往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总趋势。对于“素质”概念的 理解,已基本形成共识:个人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 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 构及质量水平。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素质

6、不是指具体的思想观念、知 识、技能,而是最重要、最具有迁移作用或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成分, 是未来发展的潜在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 作为提咼素质的教育来说,意味着完整的、活生生的人的发展,目的在 于促使学生“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发展,不是一程的发 孙宏艳: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访陆小娅 ,少年儿童研究,20002000 年第 7 7- -8 8 期,第 4 4 - - 9 9 页 展,而是全程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人才是 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所在。 3 3、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虽然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都在逐渐

7、开 展与实施,但仍存在着片面强调科学教育,相对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 在科学教育中,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忽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教育; 在人文教育中,偏重人文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几千年4 / 28 历 史根基的“应试教育”迟迟退不出历史的舞台。在某些地区,学生的负 担仍然很重,学生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康德曾说 : :“儿童应该受教育 , , 然而不是为了现在 , , 而是为将来人类可 能得到一种改善的境况。 ”我国北宋理学家程颢也曾指出 : : “学乃是终身 事。” 研究小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在 “未来的境况”

8、中得到终身的最大发展, 这与只求现在考得好的“为应试而教”截然相 反, ,也与夸美纽斯所言“人在其身心最早形成的阶段中 , , 就应当这样来塑 造, , 使其成为终身应当成为的那样”不同 , , 它并不是把“终身应当成为的 那样”看成一个僵死的东西 , , 按推断中的未来成人模式来要求现实中的儿 童, , 而是遵循人本身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 , 始终把人的发展的最大化作为追 求的目标 , , “为可持续而教” 因此,以“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界具 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课题。 它不仅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而且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9、关注 学生素质的全面而持续的发展,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项具有开 创性的教育改革研究,有利于发展和丰富我国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可 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促进其进一5 / 28 步科学的发展,从而更好,更正确地指 导实践工作。 2、 实践意义 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宗旨是为学生 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服务的。在实践上,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就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突破口, 在素质教育思想与可持 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 法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一流教育和优质教育;它 还有利于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各项教改实

10、验的全面实施,尤其是对 于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师的专业发 展都具有直接的实践价值。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 1、素质 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素质”概念也就是生理学和心 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 。辞海中写道,素质指“人 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 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 展的生理条件, 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是关于狭义素 质的典型解释。解剖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最早使用素质概念。因此狭义素 质是素质的本义。狭义素质概念的特点是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先天性, 亦即

11、“后天发展的主体可能性” 。广6 / 28 义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 素质概念,则泛指整个主体现实性,亦即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 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如, 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中写道, 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 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 响下形成的。 ” “素质”具有潜在性、稳固性、整体性、发展性、内化 性、全民性、社会历史性、层次性等特点。本研究中的小学生素质主要 指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 2、可持续发展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变革。持续发展的目 的是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人自身

12、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 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一种管理资源的策略:即利用全 部资源的一部分,而新生资源足以弥补使用的资源量,以此达到资源永 不枯竭。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 ,于 19871987 年发布了 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的定 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 是从社会综合发展与自然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的。目前,这个概念已经 基本得到广泛认可。人的发展“较为严格地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这 种变化既可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是环境或学习的结果,既可是量变, 也可是质变”。(朱智贤心理学大

13、辞典)。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整个 生命历程,它不局限于人生的某些阶段,而是着眼于人的终身。它“不 求各个阶段的平等与最大化,只求人最终发展的7 / 28 最大化” 。本研究中 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采纳这样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1.1.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思想的产生可追溯到 2020 年前。2020 世纪 8080 年代初,顾明远 教授撰文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 , ,又是教育的主体。”(江苏教 育19811981 年第 1010 期)并在 19821982 年顾明远、黄济教授主编的中等师范学 校的教育学教材中将此命题作为专节论述。在哲学界、文学界、历 史界等对主体、主体性问题形成研究热点的同

14、时,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 张民选编: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岀版社, 19971997,第 1616 页 刘云生:素质教育应致力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81998 年第 1 1 期,第 2424 页 体性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主体教育实验自 20 20 世纪 90 90 年代产生以来 至今已十来年 , , 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 响 , , 它认为人的主体性素质是现代社会人的核心素质 , , 在教育中应注重 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主体教育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 础上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自我完善、自 我发展。人是通过自身有目的的活动或实践而认识客观事物,在不断地 认识中发展自我,是认识的主体。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教育 活动而接受教育,使自我得到发展。所以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 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才能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 的内在需要;才能把外在的教育内容,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内化为自身 的素质。 学生的主体性还表现在情感的体验和行8 / 28 为的自觉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